泉州有一种美,存在于美丽乡村之间,述说着光阴的故事。多年前,我们总是渴望着城市的高楼大厦,多年后,处于繁忙都市的我们,却向往着古村落里那小桥流水的生活。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位于晋江市龙湖镇的福林村,或许就是周末远游的上佳选择。
福林村有檀林、粘厝埔两个自然村,毗邻永和镇。全村人口2600多人,有乡裔上万人分衍于菲律宾和中国港、澳、台湾省等地,是晋江侨乡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侨乡中的侨乡”。
福林村历史悠久,是一座拥有近千年历史的典型闽南特色古村。走过一遍福林村,不禁慨叹,这里处处都有着岁月的故事。
弘一法师驻锡
留下著作《晚晴集》
建于明万历年间的福林寺,香火鼎盛,一代高僧弘一法师也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1941年5月,名满天下的弘一法师离开惠安净峰寺,应邀赴约福林寺潜心著作。在福林寺的十个月中,于寺院后殿阁楼,完成了《律钞宗要随讲别录》《晚晴集》《药师经析疑》等三部经典书籍的后期整理。
福林寺的小花园,被法师取名清凉园,他为此地题写了一副对联:“福德因缘一一殊胜,林园花木欣欣向荣”。
弘一在福林寺潜心写书,在阳溪畔与乡人促膝谈心,馈赠墨宝的故事,长期以来也被文人墨客所称颂,更有人言,福林寺是大师晚年最眷念或断缘的地方。
而近些年于福林寺后方修建的巨型露天观音像,更是引得诸多信众前来祭拜。
千米渡槽
全省最大浆砌条石拱渡槽
位于福林村的千米渡槽,是福建省最大的浆砌条石拱渡槽,也是泉州地区现存最大的唯一一座空中渡槽。凌驾于半空中的渡槽虽然闲置二十多年,现在仍是福林村空中水道景观点。
根据《泉州水利志》相关记载,泉州渡槽主要建造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体上可分石拱渡槽、水泥渡槽、桥梁渡槽、竹竿渡槽等四种。福林渡槽建于1975年,是泉州新华电灌站渠系配套工程,原来叫“檀林渡槽”。
保留至今的福林渡槽,总长度近900米,拱柱最高处15米。这个大型水利工程的建成,通水量可灌溉到龙湖、英林、金井、永和等镇,受益面积达十几万亩。
上世纪九十年中期,福林渡槽基本停止工作。尽管已过去45年,又历经多次重大台风侵袭,台海地震波影响,但至今渡槽桥体稳固,没有一个地方出现裂缝或渗漏。
番仔楼
到处都是爱拼敢赢的故事
福林村旅居菲律宾华侨居多,异国风情的小洋楼比比皆是。
这里有清朝咸丰时候五里八乡第一富的家宅。有民国时期最富的家族,一口气建了18栋番仔楼,堂亲一人分一栋……两三百座番仔楼在村内错落有致。
村里著名的春晖楼已有近80年历史,是厦门首任市长许友超先生亲自回乡为母亲打造的故居。名字取自“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旅菲华侨许书投出资所建的书投楼,是一座纯粹闽南风格的典型大厝。五开间,四榉头。那时的闽南一带,这种皇家别院般的大厝,只有华侨才有能力建设。
村里的一栋栋番仔楼见证了海外华侨衣锦还乡的游子热爱祖国、心怀桑梓的拳拳之心,门楣上的“热爱祖国”四字更是最好的证明。
通安街
被遗忘的繁华故事
福林村内的通安街(通向安海的路),这条古街是“回”字形的,一座座两层或三层的骑楼,首尾连接在一起。
曾经的通安街,一楼开着茶铺、米铺、炸粿铺,理发店、照相馆、百货行......许许多多的生意档口根植于此,现已不复存在。
曾经街上有一家留日归来的惠安人开的“民生医院”,医院的医生,成了弘一法师在福林寺数月里的治病医师,还通过他免费施药给村民。
随着时光的流逝,通安街已不复往日的繁荣,凋敝的屋顶长着草,供销社的旧址也仅仅只剩下破败的招牌。
当前,福林村正在打造两条古村落参观线路,积极探索如何让沉淀了岁月印记的村落重新焕发活力。
相信不久的将来,到访村里的游人定能感受到自然造化与人文魅力相得益彰的福林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