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人类不断在艾滋病预防与治疗领域取得突破和进展,但是挑战依然严峻。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估计全球有3900万艾滋病感染者;2980万人正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130万新艾滋病感染者;63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
什么是艾滋病?它有哪些传播途径?该如何预防?对于艾滋病有哪些误解?这些知识请牢记↓↓↓
什么是艾滋病?
++++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缩写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被感染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机体抵抗力逐渐下降,最终引起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发生,危及生命。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性接触传播
不安全性行为是导致艾滋病性传播的主要原因,包括不安全的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通过血液及血制品传播
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制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等。
母婴传播
主要发生在妊娠、分娩和哺乳三个阶段,病毒通过胎盘、产道和乳汁传播给胎儿或婴儿。
如何预防艾滋病?
预
防
艾滋病要做到:
了解艾滋病的危害及常见传播途径;
远离毒品,抵制毒品,避免共用注射器吸毒引起的传播;
避免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如果发生了高危行为要进行主动检测;
HIV感染者的配偶或性伴侣、有不洁性行为者等艾滋病高危人群,要正确使用安全套,采取安全性行为,定期到医院进行HIV感染筛查等;
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
关于艾滋病有哪些误解?
误解一:日常接触会传播艾滋病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会担心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感染艾滋病病毒。其实,艾滋病的传播只有三条途径,即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有证据表明,身体里其他一些常见的体液,比如眼泪、唾液、汗液等不含艾滋病病毒或含量极小,所以HIV不会通过接触眼泪、汗液或唾液传染,以下日常生活接触不会造成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与HIV阳性患者呼吸同样的空气;
在HIV阳性患者之后接触马桶或门把手;
与HIV携带者拥抱、接吻或握手;
与HIV携带者共用餐具;
在健身馆共用健身器材。
误解二: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
在生活中,很多人会产生“蚊子叮咬传播艾滋病”的误解。这种担心是完全多余的,因为蚊子在叮咬的过程中,只会将其唾液注入人体的皮肤里,而不是将其吸到的血再注入第二个人身上。而且艾滋病传播是需要达到一定量的病毒,才能使其感染。单纯通过蚊子叮咬或吸血这种方式是无法导致健康人患病的。
误解三:感染HIV后很快就会死亡
人们之所以对艾滋病这么恐惧,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高死亡率。然而不同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潜伏期并不同,有些会在短短数月内发病。而有些人却能携带HIV生活数十年,甚至达到预期寿命。准确地说,艾滋病不经治疗死亡率是百分之百,但目前抗病毒治疗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的死亡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误解四:感染HIV后一定会有症状
众所周知,艾滋病病毒感染急性期会出现如低烧、淋巴结肿大、四肢无力等症状,但其实并不是所有人在感染病毒后一定有症状产生。感染HIV病毒后,可能会有一个长时间的无症状感染期。这个时期可持续约2至10年,这期间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而病毒携带者虽然已经被感染甚至可传染他人,但还没有发病时,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几年甚至几十年。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此过程中即使没有症状但仍然具有传染性。
误解五:感染艾滋病病毒后马上就能查出来
艾滋病病毒感染机体后会存在一个窗口期,在窗口期内常规的HIV抗体检测无法检出。一般来说,窗口期大概有1-3个月,因此,一个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以后,不是马上就能查出来,但是应该尽快到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寻求专业指导。现如今,各个医院基本都能做艾滋病的初步检测,疾控中心也有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检测结果只限于承担检测工作的医院人员知晓,不必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
转自:天津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