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综述之二:思想的光芒

时事   2024-10-18 09:45   北京  


金秋十月,山河锦绣。


10月9日至11日,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在京召开。主要议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协商议政。

在人民政协刚刚庆祝了75周岁生日,又恰逢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一周年之际,召开此次常委会会议意义重大。

两天半时间,三次全体会议、两场分组讨论、一场专题讲座,400余位常委和委员精神饱满、热情高涨。

他们一致表示,要增强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推动各项任务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坚定不移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把人民政协政治优势发挥好。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聚焦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要举措和有关重点问题,持续深化研究、积极协商议政,为文化强国建设广谋良策、广聚共识。

本刊报道组对常委会会议八个专题,分别进行了综述报道,敬请关注。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挂在心头、念兹在兹的大事。

一年前,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

“九个坚持”概括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十四个强调”明确文化建设根本遵循、“七个着力”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重要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课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此次常委会会议上,常委、委员们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展开热烈讨论。

高瞻远瞩 举旗定向

思想的引领,犹如征途中的旗帜、远航中的灯塔。

从国旗下的热泪盈眶,到博物馆里的人山人海;从国产电影的一路飘红,到非遗产品的出圈出海……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文博热”“国潮风”引领潮流,中国传统文化在充满现代感的律动中深入人心,呈现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的生动图景。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文化’属于‘大文化’的范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基本情形、历史命运、价值理念的总体呈现,是人们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集中表达,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道路选择、发展走向。”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蒋建国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当代中国发展、当今时代发展、当下人的发展,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浦江两岸,风景如画。

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他深刻指出,上海“是文化建设的高地,也是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勉励上海“勇于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贡献”。

“总书记重要讲话为上海在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指引。”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主席胡文容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正着力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

据胡文容介绍,近年来,上海在推动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过程中,始终注重弘扬红色文化、延续历史文脉、保留城市记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每一个家庭,融入每天的日常生活。

九曲黄河,奔流激荡,哺育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滋养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要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

“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感受最深的是黄河文化。”曾在黄河流域河南省工作多年的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王国生感触很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溯历史、问生态、察防洪、访民生,考察调研的足迹遍及沿黄九省(自治区),并在上中下游分别主持召开3次座谈会专题部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擘画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黄河蝶变的宏伟蓝图。

“探寻黄河文化的历史起源,正确认识黄河文化在世界文明和华夏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王国生认为。

今天,“全流域生态保护上新台阶、绿色转型有新进展、高质量发展有新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有新改善”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正在形成。

而地处我国北部边疆的内蒙古自治区,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热土、不同文化碰撞融合的舞台。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多次讲到“北疆”概念。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提出打造北疆文化这一具有内蒙古特色的文化标识,教育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这也成为内蒙古各族各界群众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北疆文化是北疆各族人民的历史创造,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席张延昆表示。

海洋文化、昆仑文化、藏文化、生态文化……来自不同地域、领域的常委和委员们从不同角度诠释习近平文化思想。

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盐地碱蓬为滩涂铺上了“红地毯”(10月11日摄)。近年来,位于黄河入海口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理互花米草13.1万亩,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恢复盐地碱蓬、海草床等本土植物5.2万亩,修复湿地188平方公里。这里成为国际候鸟迁飞的“国际机场”,每年迁徙经过的鸟类达数百万只。(新华社记者 尹栋逊/摄)

为国家立心 为民族立魂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去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指出。 

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用“极端重要”来评价宣传思想文化工作。10年前,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

对意识形态的极端重要性,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兼《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感触颇深。

2019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王学典是8位发言人之一。而他的发言主题,就是“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

“我尝试着回答一个问题,就是在新时代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或者说,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开展?这是我向总书记汇报的主要内容。”

此次常委会会议,常委、委员们围绕新时代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发表了大量真知灼见。

“要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

常委和委员们表示,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严峻复杂,从外部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从内部看,各种思潮涌动,对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要在理论宣传和工作实践中,引导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国政协常委、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冉霞认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首要任务。

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赵宗岐认为要从五方面打好组合拳。“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提升院校思政教育质量、促进文艺战线发展繁荣、推动主流媒体巩固壮大、加强重大舆情风险防范。”

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原中将副主任刘德伟认为要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做好年轻一代的意识形态工作,二是高度重视网上意识形态工作。“抓住年轻一代成长的规律和特点,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文化熏陶,使意识形态工作落地落实。”

“要完善现有法律法规的相应条款,并建立专业审查机构,对互联网产品上市前进行安全监管。”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刘晓梅特别提到儿童智能手表。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5岁到12岁的儿童数量达到1.7亿人,儿童智能手表的市场普及率接近30%,也就是说三个孩子当中就有一个孩子在使用智能手表,但是目前缺乏统一的监管,存在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隐患。”

“我们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常委、委员们一致表示。

9月20日至22日,第七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甘肃省敦煌市举行。图为游客在参观敦煌文化主题展。(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摄)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先后考察了100多处历史文化遗产,他的这份2024年新年贺词饱含深情,充满底气。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命题和科学论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开辟了新境界,也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生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常委和委员们十分关注。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税务总局原局长王军近期专程到辽宁、河南、江苏等地的一些博物馆,对红山文化、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以及大运河历史进行了调查研究,“一大批国家级博物馆、省市级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通过展示这些文物,能够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生动地了解中华文明产生、发展、传播和传承。”

“作为重要的公共教育场所,博物馆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研学活动等形式,还能够向公众普及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尤其是对于培养青少年的历史文化意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军建议,加强博物馆建设的统筹规划,强化和改善博物馆建设的体系布局和体制机制,同时尽可能地避免同类场馆的重复建设,改注重外形为注重内容及功能。加强国家级博物馆以及省域内博物馆之间布展内容的关联统筹,既能展示本馆展品的来龙去脉,又能展示与其他同期地区的关联性,以及其在中华文明发展史当中的地位。

“博物馆不仅是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全国政协常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吉尔拉·衣沙木丁看来,文物挖掘和阐释要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开,反映新时代的价值追求。

近年来,新疆博物馆事业不断发展,博物馆收藏、教育、展示功能日益凸显,拥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200余处,其中一批特色博物馆受到群众热捧。

吉尔拉·衣沙木丁建议,相关部委加强博物馆建设的专业指导,在人才培养、文物出土、陈列展览、藏品管理等方面进行支持和帮助,完善扶持政策,规范和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建设,研究出台具体措施。

国家之魂,文以铸之。我们有这样的自信:“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原标题:《思想的光芒》
校对:焦   晴
审核:史慧玲
来源:《中国政协》2024年第20期

中国政协杂志
立足政协,服务统战,面向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