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人只要坚持把自己变好,就真的会越来越好。朋友们,早上好!“在2022至2024年降息的基础上,预计2025年降息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可能达到或超越50个基点。央行降准幅度或达到1.5%,同时采取买断式逆回购、国债净买入等方式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近日,天风证券固收研究团队首席分析师孙彬彬等在报告中称。中国人民银行党委日前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此前报道:重磅!央行:适时降准降息】孙彬彬等预计,明年总量型货币政策或较今年进一步加码发力,资金利率或将逐步下移到1%至1.2%附近,明年流动性环境可能更加友好。12月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这是时隔10多年,货币政策取向再次改为“适度宽松”。国信期货研究咨询部研究员夏豪杰表示,货币政策基调由“稳健”转变为“适度宽松”,显示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将进一步释放,为降准降息留足了空间,尤其是本次会议明确提出“适时降准降息”。预计2025年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合计降幅75个基点。考虑到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相对不佳,“适度宽松”或更倾向于数量型货币政策操作,即以投放基础货币增加流动性为主。比如“国债净买入”便是投放基础货币的重要工具,预计2025年央行国债净买入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物产中大期货宏观高级分析师周之云表示,会议首次使用的“超常规”可能继续体现在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上。具体来看,预计在明年的全国两会上,赤字率将进一步扩大至3.5%至4%,对应赤字规模在4.8万亿元至5.5万亿元,特别国债为1.5万亿元至2万亿元,新增专项债额度扩张至4.4万亿元。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释放了一系列积极信号。会议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要打好政策“组合拳”。业内人士表示,在“适度宽松”的取向下,货币政策空间进一步打开。从总量来看,保持流动性更加合理充裕;在价格上,适度降低融资成本,更好体现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明年更大力度的降准降息皆可期待。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一方面,货币政策或更大力度配合财政政策,进一步通过降准、国债购买等方式提供流动性,对冲政府债融资放量的影响;另一方面,货币政策或通过更大力度的降息,降低私人部门的负债成本。关于降准幅度,民生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谭逸鸣表示,考虑到明年政府债供给压力、信贷投放修复情况,以及为金融机构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等因素,明年或有50个基点至100个基点的降准操作。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2025年全年有望降准100个基点左右,释放3万亿元以上的流动性,其中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空间有限,预计降准幅度在50个基点左右。此外,单次降准降息的幅度或有所提高。商务部定于2024年12月19日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介绍近期商务领域重点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12月19日至20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将在上海召开。论坛的主题为“金融高质量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围绕数字金融服务与应用、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及离岸金融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助推金融行业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应用。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近日围绕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行了深入解读,回应热点问题。在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方面,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明年将进一步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加大“两新”“两重”政策支持力度。
近日比亚迪发布的一则招聘信息引起广泛关注,而招聘的方向正是当今大火的具身智能赛道。据比亚迪招聘官微消息,比亚迪将面向2025届全球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招聘具身智能研究团队。境内院校毕业时间为2024年9月至2025年8月,境外院校毕业时间为2024年7月至2025年12月。
MKS PAMP(瑞士金融公司)研究与金属策略主管Nicky Shiels在她的2025年贵金属展望中表示,她预计黄金交易价格将在每盎司2500美元至3200美元之间的相当宽的范围内,贵金属的命运很大程度上由美联储决定。与此同时,MKS预测今年金价均价为每盎司2750美元,较今年当前的年均值上涨14%。
高盛的报告称,美联储在本周的议息会议上可能会发出放慢降息步伐的信号,尽管本周仍会降息25个基点,但是美联储的近期评论显示出放慢降息的意愿,原因包括美国失业率预计低于预期以及通胀仍高于目标。高盛预测,美联储将在明年3月、6月和9月继续降息,最终利率将略高于3.5%至3.75%。
近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有不少年轻人晒出自己的攻略,分享如何对抗“越用越贵”“越看越烦”的算法。“第一次搜机票,直飞最便宜的也要4309元,我就反复评论‘机票太贵了,买不起,不去了’,后来就变成了1903元。”
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立人设”,匿名与隐身也成为年轻人对抗算法的一种策略。今年年初,互联网上使用粉色小恐龙头像的“momo大军”兴起,通过相似的头像与ID,以系统信息掩盖个人信息,躲避算法对个人行为与喜好的追踪与判断,摆脱基于身份标签的推荐模式。
你觉得算法真能被“驯化”吗?
来源丨中国商报微信综合自每日经济新闻、证券日报、中国证券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