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百强县」是怎样炼成的?
2. 高新科技拉动县域经济的增长
3. 如何找到适合县域经济的科技产业?
作者 | 王涵琪
「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空间载体。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下,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早已是各地研究的热点。」
01
「百强县」是怎样炼成的?
今年7月31日,在2024年度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上,《2024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和2024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名单重磅发布。
报告将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发展质效作为入选百强县的4个考量维度,并且指出「第二产业仍是百强县发展的强劲引擎」。
▼
第二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与此同时,报告统计了百强县的地域分布,并再次总结了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模式:一是江苏、浙江为代表的「狼群模式」;二是福建、山东、湖北、四川、湖南为代表的「雁行模式」;三是贵州、山西、江西、河北、云南的「狮王模式」。
这三种模式是不断向上跃升的,现在我们说要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实际上就是一个区域中的县级中小城市加快发展产业的过程,也就是说,制造「百强县」的关键,要靠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入榜百强县,关键靠产业」。尤其是制造强省江苏,已由一群「县域经济之狼」组成。江苏省是拥有百强县数量最多的省份——2020—2022年,江苏每年都有25个县级城市入选百强县榜单,占全国1/4;2023年,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独占6席,并包揽前4位。
▼
江苏是百强县数量最多的省份
02
高新科技拉动县域经济的增长
在众多产业赛道中,只有招引高利润的企业才能实现产业强县,而只有高科技企业才能有高利润。
2023年小米集团财报显示,其净利润已经高达193亿元,同比增长126.3%,有这样一组数据,产值到达100亿,首钢用了71年,联想用了17年,而小米仅用了不到3年。可见,高科技才是最重要的新质生产力!江苏便深谙此道——如今,江苏全域正在进入或迭代科技赛道,这就是它能制造如此多「县域经济强者」的诀窍。
▼
高科技是重要的新质生产力
2024年,江苏县级市昆山再次成为百强县中GDP第一的县城,这已经是它连续霸榜百强县之首的第20个年头。
虽然临近上海,但昆山并没有走上比拼地价优势的老路,它的县域经济如此强劲,事实上是与它实时迭代赛道,不断瞄准最新前沿科技有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昆山决心从「拆」开始做当时的高新技术产业——笔记本制造,20年后,昆山笔记本电脑产量达到全球50%。2007年,昆山又引入了苏州瑞博生物等企业龙头,抢占了生物医药的发展先机,这一产业在新冠期间迎来了爆发。如今,昆山正在培育「2+5+1」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布局新能源、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高端食品5条百亿级前沿科技赛道。
▼
昆山俯瞰
(来源:图虫创意)
40年来,昆山不断抓住高新产业的战略风口,从而始终保证高利润水平。而昆山不只是个例,江苏的许多县城,都在积极切入前沿科技赛道。
例如作为传统工业城市的江阴和张家港,分别切入了生物医药和商业航天的新兴产业赛道。而有汽车零部件基础的常熟,则加快构建智能汽车产业链。这三个城市,在2024年的百强县评选中,均入围前五,位列第2-4名。
▼
张家港俯瞰
(来源:图虫创意)
这也就是说,作为群狼战术代表的江苏省,实际上是「科技群狼」战术。大量招引科技企业,对于江苏省来说已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2019-2023年,五年时间,江苏省从外省招引了3138家科创企业,不止位居全国第一,更是遥遥领先——江苏一省迁入科技企业数量,就比排在第2至第6名的山东、广东、上海、安徽、湖南5个省份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这五年间,迁入江苏省的科技企业来源地较为集中在北京和上海(2019-2023年,由京、沪两地迁入江苏的科技企业数量分别为644家和482家),两地入苏的企业超过江苏招引总量的三成。从北京迁入江苏的企业中,有53.7%的企业落户南京,从上海迁入江苏的企业中,有44.8%的企业落户苏州。
▼
苏州金鸡湖工业园区
在南京、苏州代表的苏南城市群发挥稳定的同时,更值得注意的是,曾经被认为相对落后的苏北城市群,也同样在这场招商考试中上交了优秀的答卷。
2022年,江苏以一省之力拉动了全国的高新技术企业迁移——全国82.2%从原登记地搬出的高新技术企业都被招去了江苏。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江苏城市中迁入科技企业数量的冠亚军,竟是徐州、盐城这两座苏北城市!它们曾经都是凭借承接都市圈中心产业外溢来讲故事的城市,如今却在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招引中站到了主导地位。以盐城为例,2022年1月,盐城政府推出了《关于加强全市产业项目招引的实施意见》,盐城更加主动地进行招商引资,当年盐城的招引数量相比去年几乎翻倍,也从2021年的全国第4名一举跃升为全国第2名,并挤掉了前一年排在第一第二的苏州和南京。
▼
盐城俯瞰
(来源:图虫创意)
除了大量招引,江苏还是个「务实派」,把招引重心放在了高税收且与本地产业链高度相关的科技企业上。
科技企业门类众多,像元宇宙、大模型这些信息技术门类,虽然热门,但其实只有头部城市带得动。因此江苏下属的非头部城市近年关注点集中在重资产且能带来税收和就业的产业。比如苏州,科技企业在其工业园区拿地一般需承诺年均亩产税收不低于80万。如果企业税收、产值严重不达标,会被要求迁出,把土地腾给更好的企业。同时,江苏迁入的科技企业与本地产业链有关,以对上下游路径更加敏感的人工智能领域为例,迁入该领域科技企业数量前三的城市都在江苏,分别是南京、徐州和南通。
▼
南京俯瞰
(来源:图虫创意)
但这些城市对细分领域的企业吸引力是不同的,已有家居产业集群的徐州最能吸引智能家居等场景赋能类企业的迁入,而传统工业资源丰富的南通最能吸引工业机器人、智控装备等产业赋能类企业的迁入。
截止2023年,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高达49.9%,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江苏的经验表明,高科技代表着高利润,只有「上岸」科技赛道的城市比例不断增加,才能提升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03
如何找到适合县域经济的科技产业?
如今,一些前沿的科技产业,已不再是小县城「高攀不起」的理想了。「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锂电新能源」这些新兴产业名词,都进入了县城之中。
▼
湖州吴兴区
(来源:全景网)
再如低空经济领域——2024年5月,每日经济新闻·城市进化论与火石创造联合发布的《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报告》显示:
在入选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30城的城市中,既涵盖了北京、上海等具有研发、制造绝对优势的大城市,也不乏提前布局通用航空产业的中小城市,如南通、嘉兴等。(详情可阅读丈量城市文章《低空经济,你需要知道的3个趋势!》)。
▼
南通俯瞰
(来源:图虫创意)
又如锂电池领域——2023年,锂电独角兽企业融通高科提交了A股上市申请,但这家公司的总部不在一线城市,而是位于「中国工业百强县」大冶(属湖北黄石)。
除了融通高科,福建上杭县的新材料独角兽德尔科技也正在迈向IPO,广西灵山县的天山电子于2022年11月初成功登陆创业板,这些诞生于县城的创业公司已遍布全国,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闪耀名片。那么中小城市怎样才能找准适合自己的科技赛道呢?华高莱斯在分析了一众中小城市逆袭的案例之后,得出结论,县级市/区只有「先知后做」,才能成功进入适合自己的科技赛道。「先知」,指的是城市的一把手领导在着手产业时,应该提前构建对产业的认知体系,具体需知3件事:1.迅速了解产业的基本概念;2.知道产业当前处在的周期,预判是否处在风口;3.知道产业和县城自身情况的联系点在哪。由此,方能实现「知己知彼」。「后做」,则指的是在构建认知体系之后,找到城市发展这个产业的「小切口」,通过整合产业链等措施实现城市在该产业领域的「大纵深」。苏州市相城区,便是通过「先知后做」,平地崛起智能驾驶产业高地——苏州高铁新城。
▼
苏州高铁新城
提到江苏苏州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就绕不开苏州工业园。苏州工业园是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经开区,有着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为主的产业集群。
但是苏州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并不只有苏州工业园!在工业园以北的相城区中,还有一个新兴的产业样板,那就是苏州高铁新城。相比于中国与新加坡两国合作并坚定「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苏州工业园,相城区高铁新城建设之初的未来显得有些「渺茫」。2011年6月,相城区境内的苏州北站投入使用,次年1月,苏州高铁新城管委会挂牌成立,相城区开始积极建设高铁新城。苏州北站是国家高铁大动脉京沪线和通苏高勇线的十字交汇处,而它的开通,也让「农村」起家的相城区,同样站在了时代的十字路口上。
▼
苏州北站
(来源:图虫创意)
此时的相城热血而迷茫,区域枢纽开通后,无疑能借助高铁新城的高起点布局未来产业,实现片区内原有低端产业转型,但对于布局什么样的未来产业,相城则没有头绪——2011年之前,相城发展重心始终在当时的中央商贸城和漕湖产业园,并无发展未来产业的经验。
而十年后的如今,苏州高铁新城已经聚集了超过340家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涵盖了30多个智能驾驶细分领域,汇聚5000余名产业人才,并助力相城区获批全省首批车联网先导区、首个数字交通示范区和首批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能迅速取得如此成果,离不开相城区「先知后做」的洞察力和招商力。
所谓「知早」,是指相城区对于智驾行业的认知早于全国。2016年,智能驾驶产业在国外已经火热铺开,但在国内尚未起步,2016年10月,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正式发布,间隔四年后,才更新了2.0版本。
而在2017年底,高铁新城的招商团队接触了美国硅谷一家知名智能驶企业,打开了对于智能驾驶产业的认知窗口。
▼
测试中的智能网联汽车
从2018年开始,相城区便将智驾产业作为高铁新城「头号产业」,持续发布产业政策,让产业认知不断加深——
★ 2019年,编制《苏州高铁新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 2020年,制定实施《苏州高铁新城关于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发展的实施细则》;★ 2021年,发布《苏州高铁新城车联网场景城市发展规划(2021-2023)》;★ 2023年,发布《苏州高铁新城智能车联网场景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在深刻的产业认知的加持下,相城区领导化身专业团队,亲自着手招商工作。2018年3月,时任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的顾海东,带领团队前往智驾产业最发达的北京招商,「抢」来了一批智驾企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魔门塔(Momenta)。相城招商团队的专业推介和颇具前瞻性以及国际视野的产业认知,让魔门塔创始人曹旭东有种「一拍即合」的热血,同年4月,魔门塔落户高铁新城。
▼
魔门塔相城总部
同样被相城区对智驾产业的敏锐洞察和前沿认知所吸引的,还有智加科技的创始人刘万千。落地相城后,智加科技成长迅速,目前已和一汽解放、满帮集团等达成深度战略绑定,并携手华润万家等开展商业化运营。
两家DNA企业的落地,让相城更坚定了布局全产业链的想法。为了形成产业集群,相城政府主动化身「攒局者」。
一方面,基于对产业链的了解,「顺藤摸瓜」招引细分领域的上百家企业。专注干线物流领域的挚途科技,环境感知领域的图达通、承泰科技,软件算法领域的润芯微、吉咖智能,出行领域的T3出行、曹操出行、日产出行等知名企业,纷纷在高铁新城布局落子。
▼
众多知名企业汇聚相城
(来源:图虫创意)
另一方面,相城做到了对外与对内的「双向攒局」,对外提升本地智驾产业知名度的同时,对内强化其与旧有产业的关联度。
自2018年开始,相城每年召开全球智能驾驶峰会,在2022年的苏州市智能车联网产业创新集群推进会暨第四届全球智能驾驶大会上,来自全国的行业主管、国内外知名股权投资机构、智能车联网企业和重点项目签约企业代表等近500人齐聚相城。对于区域内的产业,相城开展企业家沙龙,促进智驾产业与旧有汽车零部件产业互融合作。时任区委书记的顾海东还亲自加入企业家沙龙微信群,促进政府服务与企业家需求互通互联。在硬件上,相城更是凭借资深的产业认知,决定以测试为抓手,为智驾企业定制产业之城。高铁新城的主干线南天成路,已构建起多融合全息感知智慧路口,它实现5G全覆盖,并装配毫米波雷达、边缘计算等1100余台感知设备和国内领先的区域级超级边缘计算中心,不仅为辖区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常态化运营提供安全保障,也为智能网联车辆提供了最佳测试平台。
▼
南天成路测试场景
此外,相城还打造了长三角最大的地下测试空间——智驾运维港,为企业提供除封闭实验场所和开放测试道路之外的「第三空间」。
智驾运维港拥有1.6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包括7大开放功能区与8个专业服务载体,覆盖从L2到L4全阶段的高等级智能驾驶测试需求。当进入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新质生产力时代,如何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逆袭?这是所有中小城市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对于县级市/区来说,通过高科技产业获取高利润,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的弯道超车。而「上岸」科技产业,则必须采取「先知后做」的策略。中小城市需要把培养深刻的产业认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前瞻性思维放在第一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链式招商、对外吆喝,以及为科技企业提供良好的硬件配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