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作为文化的容器,记载着人类文明的同时也不断影响着社会总体文化的发展。反之,文化的发展也反作用于城市的发展理念。而城市文化越来越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核心价值所在。
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是城市文化传播的直接载体,也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气质所在。可以说,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有品质的生活也充满更多追求。今天,当我们审视城市发展时,会发现城市的发展不仅与艺术共生,而且还会带动城市文化的发展。
苏州当代美术馆,作为苏州这座城市的全新的文化地标和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承载着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使命。2024年10月26日,由苏州当代美术馆主办,苏州工业园区图书馆提供场地支持,裴钊、吴蔚、郑梓煜联合策划的“空间生产:美术馆的城市赋能和价值传播”学术讨论会在图书馆二楼沃森报告厅圆满落幕。
学术讨论会特邀请14位来自艺术、建筑、设计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资深媒体人,围绕“公众参与驱动的空间生产策略”、“美术馆的大众传播与公共教育”、“日常与自建——过日脚和做人家”三个分单元展开经验分享和圆桌讨论,探索在空间成为新质生产力的语境下,美术馆城市赋能和价值传播的可能之道。
第一单元由《公共艺术》、《艺术当代》杂志副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副编审吴蔚主持,旨在审视公共艺术与美术馆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角色,以构建更具创造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城市文化景观。
吴蔚主持“公众参与驱动的空间生产策略”单元
第二单元由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郑梓煜主持,重点关注美术馆在推动艺术传播方面更为细微而实操的内容:美术馆如何在作品与公众之间构建真正理解与对话的可能?
郑梓煜主持“美术馆的大众传播与公共教育”单元
第三单元由迈阿密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拉美建筑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裴钊主持,借助绘造社与苏州当代美术馆最新策划和落地的艺术作品《飞屋》,关注作品走入日常生活和民间自建的感受和启发。
裴钊主持“日常与自建——过日脚和做人家”单元
01
反向的建构 空间生产力
#
苏州当代美术馆执行馆长王晓松以“前置”的苏州当代美术馆作为一个在实体场馆开放前美术馆品牌形象塑造的具体案例,分析了如何通过在空间中生产、在地方生根、与行业关联来从城市生活的外部向美术馆工作的内部进行反向构建。
对标香港M+西九龙文化区,项目邀请丹麦著名建筑事务所BIG进行建筑规划和设计,设计师基于对苏州园林的现代诠释,将美术馆构建成9个相互连接的独栋单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文化馆群。从城市空间到建筑空间,BIG用独特的设计语言对苏州的当代艺术文化地标作出新的回应。
王晓松:“前置”的苏州当代美术馆
与常见的美术馆展览不同,在场馆建设尚未完工的时候,美术馆团队便展开了探索艺术与空间的新关系,并创新性地打造两个开馆前预热项目品牌“空间生产力”及“右岸讲堂”。“空间生产力”没有统一的场地,而是根据艺术家与空间具体情况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段内、虚拟与实体不同平台上“流动”展开。
艺术家需要与在地民众一起挖掘苏州在地空间的可能性,为城市空间注入新的创造性活力,从而为民众制造从自己熟悉的情境出发与艺术相遇的机会,让美术馆作为不同领域、不同人群在今日生活中的链接点而存在。
02
城市是展场 知识生产与公共精神
#
苏州当代美术馆副馆长罗杨认为,美术馆不仅是收藏和展示艺术品的场所,更是思想交流与观念碰撞的场域。“我们致力于将美术馆打造成一个无边界的艺术空间,让艺术与城市生活相互激活,使美术馆成为体现苏州城市精神和园区风格特征的载体,推动苏州城市建设步入更加关注品质、魅力与人文关怀的新阶段。”
苏州当代美术馆副馆长罗杨
理想的公共空间一定是变化的,一定是流动的,也一定是共创的。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研究员欧阳甦介绍了欧洲宣言展对城市和文化空间地域性、跨地域性、多元性的重视,把公众纳入知识生产的公共精神,以及具有游牧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共同创造模式。
欧阳甦 空间、艺术项目与公共文化
UCCA Lab策展人唐誉祯思考了如何将公共的限度与错置的关系转化为生产力引擎,从而邀请公众认识城市的局部结构,并经历结构之外的异质性。艺术不在别处,而在于新的发现与体验。通过不间断的艺术展示和互动活动来提升公众的艺术体验,增强市民与城市之间的粘性。在城市中以充满创造性的空间来换取市民的驻留时间,以此来制造充满公众性的话题进行传播。
唐誉祯 城市展场:公共的限度与错置的关系
03
到美术馆去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
艺术、文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能打动、鼓舞人心,在推动城市的艺术文化进程的同时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注入更多美好。写作者,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青年研究员蒋斐然具体而微地回应了“谁是公众”、“什么是策展写作”、“什么是当代艺术”等问题,并从方法论的角度给出校准写作的建议。
蒋斐然:朝向公众的策展写作
《画刊》杂志主编孟尧观察到流量时代美术馆娱乐化和专业化所面临的双重困境,呼吁美术馆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知识生产的中心、公共教育的传播者、空间体验的创造者等身份的回归。
孟尧 熟悉的陌生人:流量时代的美术馆困境
A4儿童艺术馆馆长、首席策展人,iSTART儿童艺术节总策展人李杰根据A4美术馆发起与推动的“iSTART儿童艺术节”创新美育项目,结合10余年与儿童共同经历与创造的实践分享了美术馆向下生长,通过“参与式策展”共构社会共生网络的经验。
李杰:美术馆向下生长
04
民间与日常 “过日脚”和“做人家”
#
绘造社合伙创始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雪城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李涵通过分享绘造社近年来围绕日常生活和民间自建这个主题创作的一系列出版物、空间装置、纸上建筑作品,以及为苏州当代美术馆“空间生产力”项目特别创作的最新作品《飞屋》,梳理了对“风土话语”的感知和研究,以及自建房在形式语言、建造过程和精神意义三个层面对绘造社的影响。
李涵:自建启示录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建筑学系主任黄印武从经验与理性的角度展示了民居建造多样而不确定的仪式和发展过程,并提出未来民居建造体系重构的可能方向。
黄印武:经验与理性:多样而不确定的民居建造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王逸凡关注如何通过现有资源的灵活运用让公众实实在在地介入到空间的建造过程之中,以此回应现实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王逸凡:手边之物与建造的即兴
广州多重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客座设计课导师靳远从他为顺德一家人做的楼栋设计切入广东人生活状态和建筑能量的底层逻辑,并由此展开对建筑学类型问题的讨论。
靳远:自建房里的广府生活
沿着“日常与自建”的话题,绘造社最新创作与呈现的《飞屋》在苏州工业园区奥体中心商业广场中庭开幕,展期将持续至2024年11月24日。将日常建筑转化为艺术装置是绘造社的一种研究创作方法。通过这种转化,绘造社试图学习民间自建的形式语言、建造方式,并思考其对于建筑学的意义。这次绘造社通过对苏州老屋民居的深入挖掘,呈现了对日常民间建筑的独特视角。
《绘造社:飞屋》现场
从城市规划到建筑设计,艺术对城市文化的建设和影响可谓是深远的。从产业经济的角度,艺术空间具备直接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的直接转化力,一方面,围绕艺术空间开展的经济活动能够带动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另一方面,从更大范围的城市经济的角度,艺术空间作为直接的旅游目的地和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也逐渐得以验证。
无论是宏观的城市空间规划,还是小而美的生活空间改造,构建一个有持续生命力的空间,都需要经营者和设计者能够有意识地从前端开始介入,拓宽空间生产的边界,在具体的问题中突破自身的框架和限度,从而在时间中彰显其张力。
圆桌讨论现场
05
苏州当代美术馆 “前置”的“无边界”美术馆
#
城市的每个“空间”不仅是生活的载体,还是城市文化与情感的容器,更应是当代人思考的对象。苏州当代美术馆不断尝试走出美术馆的固态空间限制,通过打造无边界的艺术空间,希望将艺术与城市生活相互激活、赋能,成为塑造苏州未来生活的艺术生产力。绘造社:飞屋》是苏州当代美术馆自2024年初发起“空间生产力”以来的第七个项目。
此前,《宋冬:吃城市》、《赵仁辉:城市荒野侦探》、《有金小组:有记花房》、《应歆珣:过曝的金丝绒》、《胡尹萍:杂格咙咚》、《杨迪:漂流纪念所》等六个项目已陆续在苏州的多个地点展出。
过往“空间生产力”现场
而“右岸讲堂”是美术馆特别推出的常设学术文化品牌活动,邀请在人文社科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展开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深入对话,共同探讨泛文化艺术类的关键议题。截至目前,美术馆共开展5场讲座。以上预热系列活动以独特的视角和创作媒介,充分挖掘空间潜力,邀请公共参与,让艺术到达城市的各个角落,走近公众的身边。
过往“右岸讲堂”海报
这一系列“前置”动作既是苏州当代美术馆走出美术馆固态空间思路的尝试,也是塑造苏州未来生活重要艺术生产力的实践。建成后的苏州当代美术馆将持续打造无边界的艺术空间,让艺术与城市生活相互激活、赋能,推动苏州城市建设步入更加关注品质、魅力与人文关怀的新阶段。
苏州当代美术馆效果图
关于苏州当代美术馆
苏州当代美术馆由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投资建设,由园区国有企业苏州新时代文体会展集团旗下苏州当代美术馆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运营。美术馆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湖东CBD片区,紧临金鸡湖摩天轮,场馆占地面积约4.8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9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1.13万平方米。项目设计由丹麦BIG建筑事务所操刀,基于对苏州园林的现代诠释,美术馆构建了9个巧妙连接的独栋单体,呈现“一步一景”的设计构思,在核心区域设置4个满足不同类型展览需求的展厅,层高最高可达17米。美术馆项目于2023年1月顺利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竣工交付,2026年正式开馆。
苏州当代美术馆致力于建设成为一个能够体现苏州城市精神和园区风格特征、聚焦现当代艺术展示、世界一流水准的高品质美术馆。在运营定位上,致力于成为苏州国际文化场馆新地标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在性质定位上,致力于成为以公益、艺术、品质为核心导向的国有公共美术馆。在功能定位上,突出展览、美育、文创、国际交流四大功能,兼顾艺术品收藏、学术研究、休闲旅游等功能。在专业定位上,以国际艺术展示交流为主、兼顾国内艺术展示,致力于成为国际著名艺术展览中国首展地、国内顶级艺术家必到地、以展示国外优秀艺术作品为特色的美术馆。
设计物语 | 内在的神性--展览建筑室内空间的营造
一根天桥通南北:香港空中步道系统
广州市城市更新的历史、逻辑与抉择
* * *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热爱设计 专心阅读
期待与你相遇
投稿 · 咨询 · 合作或者
加入社群请扫码
入群暗号 “你所在的城市名称”+城市聚落
本文是城市设计原创编撰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了解转载规则请在后台回复“转载”。城市设计已加入“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的版权保护计划。加入城市设计特约编辑,后台回复“特约编辑”了解详情。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点击 “设计企业服务”,点击文末链接联系我们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