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题目:地理学支撑SDGs研究进展与展望——兼议“可持续地理学”理论框架
发表时间:2024年12月
发表期刊:地理学报
第一作者:赵文武等
第一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精选理由:本文总结了地理学支撑SDGs的核心理论框架,提出了“可持续地理学”作为未来研究的关键方向。通过系统化的“社会—生态系统”、"格局—过程—服务—可持续性"等研究框架,地理学为人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理论支持。此外,地理学在多源数据采集、目标关联机制、SDGs评估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推动区域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展望未来,地理学将在优化SDGs评估体系、推动AI与地理学融合等方面持续创新,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精准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地理学作为聚焦于人地系统研究的综合性学科,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但当前尚缺少对两者关系的系统性梳理与评述。本文总结了地理学支撑SDGs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进展,探讨了其未来重点研究领域,发现:① 地理学在开展人地系统综合研究、服务区域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创新性地提出和发展了社会—生态系统、格局—过程—服务—可持续性、全程耦合、分类—统筹—协作等理论框架,这些研究框架包括人地系统的要素级联、动态演化、空间耦合和面向SDGs的系统调控等,构成了地理学支撑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综合理论框架,亦可称为“可持续地理学理论框架”。② 地理学支撑SDGs研究在多源数据获取、指标体系本土化与多尺度进展评估、目标间关联机制分析、SDGs实现路径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地理学为SDGs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和方法支撑;③ 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气候—生态危机应对、粮食—能源—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区域发展及规划、人类福祉与社会治理、SDGs评估指标与数据库建设等重点方向。④ 在未来研究中,需要创新发展可持续地理学分支学科,优化SDGs评估指标体系,发展SDGs评估和决策模型,加强人工智能地理学,深化人地系统耦合研究,在推动地理学科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区域与全球可持续发展。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以及资源分配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核心议题。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旨在解决贫困、环境退化、社会不平等等全球性挑战,推动全球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然而,尽管SDGs已取得一定进展,如何系统性地理解和推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优化资源配置,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亮点🔍
本文总结了地理学在支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创新性的理论框架。包括社会—生态系统、格局—过程—服务—可持续性、全程耦合、分类—统筹—协作等理论框架,这些框架有助于深化人地系统的要素级联、动态演化、空间耦合等理论,并为实现SDGs提供了全面的科学支撑。
文章强调了SDGs指标体系本土化和多尺度评估的关键进展,指出地理学在多源数据获取、目标关联机制分析以及评估路径的制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结合大数据与云计算,能够有效提高SDGs数据的质量和可得性,为科学可行的SDGs目标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研究提出了以大数据、AI技术和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综合评估模型。利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地理学的发展,能够提升SDGs评估、模拟预测和决策支撑的效率和准确性。特别是在多源数据整合和优化调控方面,AI地理学为SDGs提供了全新的智能化评估和决策工具。
研究总结🌐
可持续地理学:推动学科创新与跨学科合作
可持续地理学作为新兴分支学科,专注于探索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复杂互动。通过系统性视角研究人地系统耦合与可持续发展,强调多学科融合,如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与信息地理学,致力于为全球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
完善SDGs指标体系,提升数据质量
文章指出,地理学视角对SDGs指标体系的修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跨学科合作,地理学能够有效地改进SDGs的结构,优化指标和数据来源,特别是利用遥感、GIS和大数据技术提高SDGs的监测和评估能力。这为未来SDGs的制定和发展目标的延续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AI地理学:推动SDGs评估和决策支持
面向SDGs的评估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需要创新性地结合AI技术与地理学的方法。AI地理学作为一个新兴领域,能够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的评估模型,支持SDGs进展的实时监控与优化调控。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中,AI技术将成为支撑全球SDGs决策的重要工具。
图1. 地理学支撑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框架。
图2. 地理学支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点研究领域。
表1. 用于河流水文要素监测的常用光学卫星参数。
E N D
获取方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地学韦丰吉司长”。后台回复关键字“36中文”,即可直接获取原文PDF。
(提示:关键字要完整)
声明:本推送文章来源于公开渠道,我们已注明相关信息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或出处所有。本推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和信息分享,无商业用途。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