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研究:发布中国黄土高原地貌测绘与地貌描述多级数据集
《Scientific Data》,是《Nature》旗下的一本开放获取(Open Access)的学术期刊,专注于发表高质量的数据描述性文章(Data Descriptors)。这些文章旨在提供详细的科学数据集和其产生、处理的背景信息,以促进数据的共享和重用。
《Scientific Data》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生命科学、物理科学、社会科学等。该期刊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科学数据的透明度和可重复性,支持开放科学和数据共享的理念。
英文题目:A multilevel dataset of landform mapping and geomorphologic descriptors for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中文译名:中国黄土高原多级地貌测绘与地貌描述数据集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5日
发表期刊:Scientific Data
第一作者:Sijin Li et al
第一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DOI:10.1038/s41597-024-04027-z
首次发布30米分辨率的地貌数据集
该研究提供了黄土高原地区的30米分辨率地貌分类,包括三层次的地貌类型共28种。这一数据集将极大地推动黄土高原地区地貌学研究的精细化发展。
综合分析地貌特征与空间分布
研究基于不同的分析单元,计算了96种地貌描述符,通过量化地貌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分类组成,揭示了黄土高原的地貌演化特征。
支持生态与环境研究
该数据集不仅为地貌形成过程和演化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还能够作为地貌梯度,广泛应用于生态学、环境学等领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变化。
根据地形特征、主导动力学和物质条件,研究将黄土高原的地貌划分为三大层次,涵盖28种不同类型。这一分类将为进一步的地貌过程研究提供重要框架。
通过计算6个度量标准,研究量化了地貌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分类组成,形成了96个地貌描述符,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详细的定量数据。
该数据集不仅有助于地貌学的研究,还能为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环境变化等跨学科领域提供数据支持,推动更加精细的生态环境研究。
【数据记录】
LPL30存储在 Zenodo 上的数据存储库中:
(https://doi.org/10.5281/zenodo.13999603)。最终数据集包含 32.9 GB 的数据。
本研究首次发布了30米分辨率的黄土高原地貌分类数据集(LPL30),为地貌形成过程及演化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通过多维度的地貌特征分析,该数据集为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生态及其他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随着该数据集的发布,黄土高原的地貌研究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为未来的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图1. 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理要素。
图2. 多级地貌分类过程的工作流程。MC级:基于形态特征的地貌分类工作流程。DF级:考虑主导力量的地貌分类工作流程。SM级:结合地表物质的地貌分类工作流程。
图3. 黄土垄丘识别步骤。
图4. 地貌分类结果。
图5. 黄土高原地貌特征量化描述。
图6. 中国1:100万数字陆地地貌图与本文分类结果对比。
图7. 平原和丘陵比较的 CDI 结果。
表1. 地貌特征及描述。
表2. 黄土岭丘陵评估混淆矩阵。
表3.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与本研究提出的方法的比较。
E N D
获取方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地学韦丰吉司长”。后台回复关键字“20241127-1”,即可直接获取原文PDF。(提示:关键字要完整)
免责申明
本推送文章(数据)来源于公开渠道,我们已注明相关信息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或出处所有。本推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和信息分享。欢迎广大学者们转发本号发布的内容,可留言或后台私信韦丰小编进行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