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U Earth's Future】|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绿色工业园区,中国城市碳减排的秘密武器?

文摘   2024-12-13 20:01   重庆  

工业园区绿色发展对城市碳排放减排的影响:基于中国绿色工业园区的实证研究







英文题目:The Impact of Green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arks on the Reduc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in Urban Areas—Empirical Research on Green Industrial Parks in China

中文译名:工业园区绿色发展对城市碳排放减排的影响——基于中国绿色工业园区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1日

发表期刊AGU Earth's Future

第一作者:Xiang Yu et al

第一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DOI:10.1029/2024EF005161

中国拥有250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这些园区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成为了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为了推动绿色和低碳发展,绿色工业园区政策已被作为重要的战略举措进行实施。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绿色工业园区政策对城市碳排放的减排效果,并分析了其背后的机制



要点解析


本研究通过分期差异-差异(DID)模型,分析了绿色工业园区试点政策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工业园区有效降低了园区所在县区的总碳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特别是在经济规模较大和行政级别较高的城市,绿色工业园区政策的减排效果更加显著




主要发现


1. 绿色工业园区有效减少碳排放

绿色工业园区显著降低了园区所在县的总碳排放和排放强度。尤其是在经济规模较大、行政级别较高的城市,这一减排效果更加明显。

2. 经济规模和行政级别对政策效果的影响

研究表明,城市的经济规模和行政级别对绿色工业园区政策的实施效果有显著影响。相比于经济规模较小、行政级别较低的城市,大型经济城市和高行政级别的城市在实施绿色工业园区政策时,更能有效地实现碳排放的减少。

3. 环境监管政策与绿色工业园区政策的替代效应

绿色工业园区政策与现有的环境监管政策之间并未形成协同效应,反而表现出一定的替代效应。尤其在环境监管力度较低的地区,绿色工业园区政策的碳减排效果更加明显。

4. 三个主要渠道推动碳排放减少

绿色工业园区通过以下三种主要渠道推动城市碳排放减少:

    • 提升绿色技术

    • 优化产业结构

    • 促进经济聚集效应



研究总结


本研究通过分期差异-差异模型分析了绿色工业园区政策对中国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 政策效果地域差异显著

绿色工业园区政策在中国东部地区的减排效果明显,而在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效果不显著。这可能与地区市场体制的成熟度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力度相关。

2. 经济规模和行政级别对政策实施的影响

在经济较发达和行政级别较高的城市,绿色工业园区政策的实施效果更为明显,碳排放减少的效果更为显著。

3. 绿色园区与环境监管政策的替代效应

研究发现,绿色工业园区政策与现有环境监管政策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替代效应,尤其是在环境监管较弱的城市中,绿色园区的碳减排效果更为显著。

4. 促进低碳发展的政策建议

政府在推广绿色工业园区政策时,应根据城市的不同经济和行政特点,针对性地设计政策。特别是要增加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和低行政级别城市的政策支持,提升这些区域的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政策建议


1. 推动绿色工业园区发展

政府应重视绿色工业园区在推动城碳减排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出台激励措施促进绿色园区的建设。同时,扩大绿色工业园区试点政策的覆盖范围,增强各地对绿色园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2. 因地制宜的政策设计

在实施绿色工业园区政策时,政府需要考虑城市经济规模和行政级别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特别是要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和低行政级别城市的支持力度,提升这些地区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3. 优化环境监管政策体系

为了更好地促进城市的绿色低碳转型,政府需要优化地区内不同类型的环境监管政策,促进政策之间的良性互动。在环境监管强度较高的地区,应合理调整绿色园区政策与其他环保政策之间的协同机制,避免政策的替代效应,提升整体碳减排效应。





图解科学突破

图1. 中国绿色工业园区地理分布。

图2. 中国绿色工业园区地理分布。

图3. 平行趋势检验结果。

图4. 基于Goodman‐Bacon的分解结果。





表1. 绿色公园相关中央政策。

表2. 绿色公园相关地方政策。

表3. 描述统计。

表4. 基准回归结果。

表5. 基于Goodman‐Bacon的分解结果。

表6. 机制分析结果。

表7. 异质性分析结果。

E N D

获取方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地学韦丰吉司长”。后台回复关键字“20241213-3”,即可直接获取原文PDF。(提示:关键字要完整)

免责申明

本推送文章(数据)来源于公开渠道,我们已注明相关信息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或出处所有。本推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和信息分享。欢迎广大学者们转发本号发布的内容,可留言或后台私信韦丰小编进行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侵删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查看更多内容

地学韦丰吉司长
绝佳地理学视角,地学韦丰吉司长为您呈现精选“地学”文章,为您提供权威的科普文章、学术资源和地学知识。探索地球之美,解读地理之奥秘。欢迎广大地学科研工作者、爱好者投稿和业务推广。请后台私信或加VX(XWFxwf7)联系韦丰小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