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年至2020年东北地区28个时点耕地面积变化数据集
《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ESSD 是一本国际性、跨学科的期刊,主要发表关于原始研究数据(数据集)的文章,旨在促进对高质量数据的再利用,这些数据对地球系统科学有益。期刊鼓励提交原始数据或具有重要贡献潜力的数据集合。ESSD 包括常规长度的文章、简短通讯(例如对数据集的补充)以及评论文章和特刊。
https://www.earth-system-science-data.net/
英文题目:
A 28-time-point cropland area change dataset in Northeast China from 1000 to 2020
中文译名:1000年至2020年东北地区28个时点耕地面积变化数据集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30日
发表期刊: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
第一作者:Ran Jia et al
第一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DOI:10.5194/essd-16-4971-2024, 2024.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的加剧,历史耕地变化的数据对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得尤为重要。近日,一项研究重建了1000年至2020年东北地区的耕地面积变化数据集,为探索这一地区的土地利用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研究基于历史文献、人口数据、遥感数据产品、统计数据及调查数据,重建了东北地区28个时点的耕地面积及其空间格局变化。研究不仅关注了历史时期的省级行政区划,还将现代县级行政区纳入考量,使得数据的空间分辨率更为细致。
从1000年到2020年,东北地区的耕地经历了扩展—收缩—再扩展的阶段性变化。具体而言,耕地面积从1000年的0.55万平方公里增加到2020年的37.90万平方公里,耕地比例从0.37%提升至26.27%。这一变化反映了区域内农业生产的动态演变。
在1000年至1200年间,耕地面积呈现增长趋势,并在1200年达到高峰,土地开垦的范围与现代相当,但耕地比例依然较低。1300年至1600年间,耕地面积显著下降,主要开垦区域向南收缩至辽宁省。1700年至1850年间,耕地面积缓慢增长,农业开垦逐渐向北扩展,而在1850年后,耕地面积几乎呈现指数级增长,持续扩展至整个研究区域,并保持这一增长趋势直到2020年。
本研究基于多种数据源重建的耕地变化数据集,显著提高了时间分辨率和可靠性。该数据集的可信度评估结果相对较好,能够为历史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UCC)重建、碳排放估算、气候数据构建等提供精细化的数据库支持。此外,数据集公开后可供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促进对东北地区耕地变化的深入理解。
【数据获取】
本研究中重建的所有农田数据均可公开获取,网址为:
https://doi.org/10.6084/m9.figshare.25450468.v2 (Jia et al., 2024)。
本研究构建的28时点耕地面积变化数据集,展示了东北地区在过去千年中的耕地变化特征,尤其是在过去300年间的演变过程。未来的研究将着重探讨基于历史耕作过程的网格化耕地分配方法,以便更好地开展碳排放、气候数据构建、气候-生态建模等相关研究。这一数据集为理解人类活动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视角。
图1. 1000—2020年东北地区耕地面积重建框架。
图2. 20世纪80年代内蒙古东部各县区耕地统计数据与调查数据相关性。
图3. 2010年、2015年、2020年东北地区地级以上耕地统计数据与调查数据的相关性。
图4. 1000-2020年中国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变化。
图5. 1000—2020年中国东北地区耕地空间格局变化。
图6. 本研究耕地数据与1985年、2020年东北地区县级耕地调查数据的相关性。
图7. 全球历史 LUCC 数据集、先前研究和本研究中中国东北地区的耕地总面积比较。
图8. HYDE3.2数据集1000—2015年东北地区耕地空间格局变化。
图9. 东北地区耕地面积空间分布HYDE3.2与本研究对比。
表1. 1000年至1600年耕地面积重建指数。
表2. 八种遥感 (RS) 产品的特征。
E N D
获取方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地学韦丰吉司长”。后台回复关键字“20241101”,即可直接获取原文PDF。(提示:关键字要完整)
免责申明
本推送文章(数据)来源于公开渠道,我们已注明相关信息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或出处所有。本推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和信息分享。欢迎广大学者们转发本号发布的内容,可留言或后台私信韦丰小编进行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