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共和国共成长 大连航标大事记丨大连“7·16”海上清污会战:一场守护蓝色疆域的壮举

时事   2024-11-15 14:01   湖北  




编者按:在伟大祖国的版图上,辽东半岛犹如一条巨龙横卧于黄渤海之间,天然屏障般守护着京津和东北的安宁与繁荣。在这片绵延23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有一群人以海为家,默默守护着东北亚国际航运大动脉,用实际行动践行“燃烧自己,照亮航程”的忠诚誓言。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本报特推出“与共和国共成长·大连航标大事记”专栏,旨在通过一桩桩、一件件鲜为人知却意义非凡的故事,展现大连航标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辉煌历程。

2010年7月16日18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大连大孤山新港码头的宁静。中石油储油罐输油管线发生剧烈爆炸,熊熊大火瞬间吞噬了夜空,更为严重的是,大量原油泄漏入海,形成了一片巨大的黑色污染带,覆盖了大连港附近约50平方千米的海域,其中重度污染区更是达到了10平方千米,最深处油层厚度惊人地达到了30厘米。这场事故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严峻考验,也是对应急响应和清污能力的重大挑战。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大连航标处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反应预案。在确保航标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同时,全处上下迅速集结,全力投入到这场艰巨的海上清污会战之中。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一位参与其中的航标人都成为了守护蓝色疆域的勇士。
7月17日,大连航标处船队接到指示,所有船舶进入应急状态,服从上级统一指挥。这是大连航标处船队建队以来首次参与溢油事故应急处置。命令下达各船后,各船所有船员及时就位,进入备航状态。当天恰逢双休日,却没有一名船员因个人原因缺岗。
事故事发时间正值大连地区高温、闷热、浓雾多发期,海上清污工作时间长、任务重、沿岸礁石浅滩和养殖区多,海域复杂。在紧急动员会上,处领导强调,各船要提高认识,服从指挥,密切配合,克服困难,注意安全;作业人员要集中精力,遵章操作,加强瞭望,轮换上岗,避免疲劳作业;共同坚决完成此次海上溢油清理工作,发挥航标作业船舶和溢油设备应有作用,作出应有贡献。
7月19日,随着清污工作的全面展开,大连航标处精心组织了航标养护中心等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迅速到岗,并高效完成了清污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工作。五艘航标船——“海标0504”船、“海标0522”船、“海标0505”船、“海标0507”船、“海标0526”船犹如五把利剑,直指污染海域,各自承担起不同的清污任务。
“海标0507”船作为此次清污会战的主力军之一,装载了新型消油剂喷洒装置,在棉花岛、华能电厂、大三山岛西南部和老铁山水道等多处海域展开了紧张的油污清理和消油剂喷洒工作。每天,它都平均喷洒4至5吨消油剂,累计喷洒量达到了惊人的80余吨,有效遏制了油污的扩散。
“海标0505”船则展现出了航标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在清污过程中,他们利用废旧浮标标体改制了三个储油罐,并在收油机吸油口处巧妙地加装了过滤网,这一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吸油效率,使得该轮在7月19日至8月2日就回收了污油30余吨,为整个清污会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此外,“海标0504”船作为后勤保障船,不仅搭载评估专家,还确保了整个清污团队的后勤补给;“海标0522”船则承担了运送吸油毡、巡检、补给等繁重任务;“海标0526”船则负责交通船的任务,较好地发挥了船小、快速机动的作用。
在这场清污会战中,大连航标处的航标船每天连续作业超过13个小时,累计作业40余天,共回收溢油30余吨,圆满完成了清污任务。期间,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徐祖远等领导亲临现场指导清污工作,并对航标职工的无私奉献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此次清污会战的成功,不仅是对大连航标处应急响应和清污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中国海事部门整体实力的有力彰显。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应对海洋环境突发事件时的迅速反应和高效处置能力,也为中国海事事业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清污工作结束后,交通运输部授予大连航标处“大连7·16海上清污先进集体”称号。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授予大连航标处“大连7·16海上清污集体二等功”称号。多名个人立功受奖,再次展现了航标人艰苦奋斗、能打硬仗、无畏风险的良好风貌。

来源:中国水运网

作者:全媒记者 甘琛 通讯员 马建满

责编:缪世雄 

审核:洪波


重点推荐

中国水运报
《中国水运报》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