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会对人类文明的深远影响

文摘   2024-11-21 21:20   北京  
点击蓝字进主页 设为星标不迷路


近代意义的博览会,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起源于18世纪晚期的西欧,距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从历史上看,博览会经历了限于一国到世界各国参与、内涵日益丰富的发展历程。博览会尤其是世界博览会,不仅促进了举办国的进步发展,还对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带来了重要影响。


从一国发展为世界各国参与。近代博览会最早发端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和法国。一种说法是始于1761年英国皇家艺术学会在伦敦举办的为期七周的“艺术、制造和商业”展览会。但1798年由拿破仑发起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首届工艺博览会,是较为公认的“博览会之滥觞”。此后半个世纪里,法国又举办了10次类似的博览会,平均5年一次。这些限于一国的博览会,对推动英、法等国的工业革命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博览会从一国发展为世界各国参与的世界博览会或国际博览会(亦统称万国博览会),始于英国。1851年,由维多利亚女王丈夫阿尔伯特亲王主导,英国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了“万国工业品大博览会”,为期近6个月,共有约10万件展品,10个国家参展,约630万人次参观,并使用4500吨钢材、30万块玻璃建造了举世瞩目的“水晶宫”作为主会场。如此规模空前的盛会,极大促进了当时以钢铁为代表的世界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巩固了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之后,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竞相举办万国博览会,以促进本国发展,宣示本国的强盛。


20世纪初,各国纷纷举办博览会导致其日渐泛滥。于是,法国牵头商讨规范发展博览会,1928年各国正式在巴黎签署《国际展览公约》,成立了国际展览局。此后,举办世博会的国家须加入国际展览局成为其会员,并要向其申办,获得其注册、认可。时至今日,国际展览局已有180多个成员国,1993年,中国正式加入成为其第46个成员国。


日益丰富的内涵带来日渐深远的影响。美国对世博会尤为热衷,也是世博会举办次数最多的国家。美国举办的世博会同时具有庆典的目的和意义,把博览会从展示之会发展为庆典盛会。开其端者是1876年费城世博会,旨在纪念美国在费城发表《独立宣言》正式建国100周年。如此一来,世博会从工业、科技、经贸、艺术的展示盛会,逐渐发展成为集庆典、会议、运动、娱乐、美食等包罗万象的欢乐盛会,被誉称为“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体现出娱乐性、大众化,更为贴近“人”及“人的生活”。世博会在美国走向富强繁盛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国际展览公约》签署后举办的第一个世博会是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旨在纪念芝加哥建城100周年,因此以“一个世纪的进步”作为此届世博会的“主题”。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正式使用“主题”,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此,世界博览会的展示精神从“物质”升华到“理念”,从注重“产品与技术”的创新提升到“理念与文化”的更新迭代,从注重物质技术的进步到更为关注人类的命运前途。此后,历届世博会基本围绕人类可持续发展设计相关主题,涉及人与自然、人与技术、能源、水源、太空、海洋、生态环境、城市、健康生命等诸多方面。


博览会给人类带来了深远影响,它不仅促进了举办国发展进步、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而且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与人类文明演化进程息息相关。迄今为止,与人类发展密切相关的工业革命、汽车革命、通信革命、信息革命、环保革命等等,都与博览会或多或少有着关联。人类生活中的蒸汽机、火车、电报、电话、电灯、电影、汽车、飞机、电视机、传真机、原子能、空调、计算机、手机、机器人等各种新发明,很多是通过博览会的展示而传播开来。通过博览会的展示比较、品评研究、评比授奖,这些展品所代表的科技可以获得进一步创新进步的动力。而且,世博会所主张的“主题”理念,实际上是在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美好,从而推动人类文明走向更高阶段。特别要提及的是,博览会还有力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其发展演进与全球化进程紧密结合。博览会从一地一国发展到世界各国参与的万国博览会,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其中、汇聚一堂,宛如“地球村”。同时,博览会亦从欧美向世界其他地区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参与、举办博览会,比如日本和中国,全球影响力日益增强。


博览会与近代以来的中国。博览会在晚清时统称为“赛会”,参加博览会就是赴赛。清政府一直对赴赛不甚积极,只是委托由洋人把持的总税务司署(海关)代办赴赛事宜,长达30余年,直至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清政府才首次以中央政府名义赴赛。1905年,清政府又正式收回赴赛主办权,归商部主理。此后至1911年灭亡,清政府赴赛达10余次。民国时期,囿于战乱和财力限制,中国政府赴赛次数寥寥无几。不过,刚成立不久的中华民国,对参加1915年于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非常尽力,希望借此敦睦中美友谊、振兴工商业经济。此次赴赛取得空前成功,获得奖章1211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没有参加西方所主导的世博会,直到1982年才首次参加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此后,中国成为世博会的常客。


而近代以来,中国也逐渐认识到举办博览会的重要性。自19世纪80年代起,晚清社会在认识到博览会具有兴发商利、启智劝业等作用后,就开始呼吁在上海、汉口、南京等地举办博览会,“浚利源而阜国计”。但直到20世纪初,清政府实施“新政”,决心振兴农工商业,才督导各地效法日本,举办各种劝业会,以劝兴实业。其中,最典型的是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这是近代中国首次具有全国规模的博览会,会期177天,共有100多万件展品,约30多万人次参观。这些劝业会,都围绕着“产品”转,不仅展销产品,而且对展品进行审查评奖,指导、激励产品改良进步,推动了实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有利于晚清经济和科技的现代化。民国时期,“劝业会”逐渐演变为“国货展览会”,即以展销“国货”物产为主的博览会,比如1915、1947年的全国国货展览会。这些博览会通过宣传、展示、品评、销售、改良国货,推动国货精进,在谋求国货发展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实业知识和科技的传播与进步,推动了国货的改良与制造,进而促进以国货为表征的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促进城乡物质交流,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举办了大量有关物产交流交易、经济建设类的展览会,最典型者是创办于1957年、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这些展览会具有如博览会一样的经济功能,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推动了新中国农业、工业、商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各行业纷纷办起各种各样的展销会,对搞活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展销会不断规范发展,大多开始称之为“博览会”,且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至今呈现出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趋向,甚至形成了独立的会展业。这些博览会基本由政府擘画、主导,而且主题鲜明,既有地方性的品牌博览会,比如深圳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又有央地合作打造的主题性博览会如“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还有国际合作举办的区域性博览会如“中国—东盟博览会”,等等。此外,中国还成功举办了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和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等级别较高的世博会。这些博览会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直接拉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又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平台和动能,有力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来源 | 学习时报    

作者 | 洪振强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材料编辑 | 李懿

新媒体编辑 | 张宏莉

美编 | 王洋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国家治理》杂志、国家治理网及人民论坛网!


声明:《国家治理》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


点击关注我们

国家治理杂志
人民日报下属国家治理智库研究传播全媒体平台,凝练理论成果,展示地方经验,创新治理智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