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作为企业家优秀精神特质的集中展现,来源于先进生产力并对其产生重要促进作用,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东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田鹏颖在《国家治理》撰文指出,新时代弘扬企业家精神,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要在健全政策法规体系中保护企业家精神,在完善相关制度环境中激发企业家精神,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中培育企业家精神,在建立监督约束机制中践行企业家精神。
△ 点击标题查看全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并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更好发挥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作出高远务实的科学擘画和决策部署。深刻理解把握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历史逻辑和时代意义,不断完善弘扬企业家精神的体制机制,对于新时代新征程以全面深化改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具有深远意义。
把握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历史逻辑
在唯物史观视野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生活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存在之于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精神既是意识的产物,也是物质实践的产物。“‘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精神的产生不是自由漂浮的、空穴来风的,而是受制于现实的社会物质生产实践。然而,这并非意味着精神从来都是被动的、毫无作为的,不能简单将其完全等同于经济活动即物质生产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唯一决定要素的经济决定论。精神的产生依赖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但并不否定精神对经济基础的能动和制约作用。概言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复杂的交互作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并非简单对应起来的反映关系,精神活动与经济活动也并非“单线式的简单决定和被决定逻辑”,精神文化等因素在一定历史阶段甚至对经济基础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融入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实践,将会通过人的本质力量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促进物质生产力的提高从而推动经济社会正向发展。企业家精神作为企业家优秀精神特质的集中展现,来源于先进生产力并对其产生重要促进作用,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企业家精神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由“第二个结合”而形成的精神形态,是一代又一代企业家群体在探索民族复兴之路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锻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日益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强大内驱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循序渐进地构建并持续优化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使市场体系日益成熟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尤其是一大批具备远见卓识、勇于开拓创新的企业家群体迅速崛起,形成了一支展现企业家精神风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卓越队伍。也正是在改革开放四十余载的历史进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丰富实践中,企业家精神得以不断培育激发和赓续传承,进而在两者的良性互动中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家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者辩证统一,企业家精神成长成熟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动实践中,又构筑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强大精神驱动力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培育和塑造企业家精神提供了丰沃现实物质土壤,又因企业家精神引领下而更加成熟完善、更具生机活力。
从历史维度审视,伴随改革开放浪潮的兴起,我国探索出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市场经济活力两者相互结合、双向互构的现代经济建设道路。历史经验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构建和发展同经济主体力量的逐步壮大,具有彼此依存、互为支撑的紧密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是市场主体力量逐步壮大的历史。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见证着企业家群体在创新与创业领域的奋斗历程,也深刻反映着企业家精神不断走向成熟的演进轨迹。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将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企业发展,提出一系列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的新政策,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迸发出蓬勃生机。可以说,这一系列经济政策的提出与完善为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提供了更为肥沃的土壤,一系列经济发展辉煌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企业家精神的转化。正是企业家群体的不断壮大、企业家精神的持续激发与践行,有力有效助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建和发展。
深刻理解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时代意义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新时代呼唤与时俱进、丰富拓展企业家精神。新时代弘扬企业家精神,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家因爱国情怀而助力实现民族复兴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爱国主义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构成了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是历经数百年岁月洗礼,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血脉中的精神遗产。在改革开放这一宏伟实践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家群体,不仅继承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光辉传统,更将其发扬光大,使之深深融入并塑造了独特的企业家精神风貌,爱国情怀因此成为了企业家精神中不可或缺且最为核心的灵魂构成部分。缺乏爱国情怀的企业家,其领导的企业在生存与发展的道路上容易陷入迷茫;相反,对国家与民族怀抱崇高使命感及深厚责任感的企业家,能够为企业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引领企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众多企业家纷纷将企业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昌盛以及人民的福祉紧密相连,积极承担国家重任,主动为国家的进步贡献智慧与力量,正是这样的精神与实践,铸就了一个又一个企业的辉煌成就。步入新时代,企业家获得更为坚实的创业和发展支撑,将个人的职业追求、企业的发展愿景与党和国家的宏伟事业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行业领先的优质企业。企业家秉持爱国情怀引领企业勇往直前,力求在质量提升、效益优化、竞争力增强及影响力扩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从而为实现民族复兴积极贡献力量。
企业家因勇于创新而赋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引领和驱动发展的首要动力,也是在瞬息万变与激烈竞争环境中确保存续与繁荣的关键所在。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家必须具备创新思维,企业亦需高度重视革新。唯有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方能以创新精神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源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勇于探索新知、敢于打破常规、持续追求卓越,构成了当代企业家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得以存续与发展的核心基石。若企业家缺乏勇于革新精神,企业将难以破除陈旧、僵化的束缚,进而无法开创企业与整个社会在生产及生活方式上的新局面,既不可能铸就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也无法催生出高效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及先进制度体系,更无从谈起创造新的市场契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这一辉煌成就与广大企业家积极践行创新精神密不可分。企业家群体始终位于改革浪潮的尖端,站在创新的前沿,勇于担当起创新发展探索者、策划者与领航者的角色。当前经济转型的客观要求更加凸显出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企业家勇于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创新,为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拓展了创新空间,从而赋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企业家因诚信守法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在现代社会中,诚信构成了道德基石与法律准则的基础要素。个体的信誉缺失将导致立身困难,企业的信誉缺失会阻碍其发展壮大,而国家的信誉缺失则预示着衰败的走向。诚信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企业持续进步不可或缺的基石。在经济活动中,法治意识、契约精神、守约观念构成了重要意识形态规范,不仅是信用经济与法治经济的重要要求,也是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家要做诚信守法的表率,带动全社会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众多企业家在实践中始终坚守诚信底线,通过合法劳动与合规经营,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从而促使一批接一批的企业不断壮大,将诚实守信确立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准则,为企业家的创新奋斗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并构筑成为中国企业家精神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面对新时代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为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产品与优质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企业家们进一步规范自身行为,积极树立诚信守法的典范,自觉成为诚信守法经营理念的积极实践者、构建清廉、公正、透明新型政商关系的主动推动者,确保企业在诚信与法治的轨道上稳健前行,助推实现稳健经营与长远可持续的发展,从而以诚信守法的践履引领社会文明进步。
企业家因社会责任而助力社会全面发展
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妥善处理,特别是在谋求自身权益及拓展发展空间时,更需主动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不仅承载着经济职责与法定义务,同时也背负着社会职责与道德担当。任何企业在寻求经济利益增长的同时,都必须兼顾到社会效益的维护与责任的履行。改革开放以来,众多企业家投身于多样化的公益活动中,成功企业家在积累财富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根本,视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将个人福祉与企业运营深度融合于社会的全面发展之中,不仅积极回应了社会各界对企业家群体的深切期盼,而且有效促进了企业的茁壮成长。在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的过程中,这些企业家们将这一担当精神深深镌刻进企业家精神的内核之中。唯有真诚回馈社会、切实践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方能真正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时代标准的企业家典范。鉴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多维度复杂态势,企业家在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同时,致力于稳固就业岗位,深切关怀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及其家庭福祉,构建一个公正且有利于员工成长的工作环境,助推社会迈向共同富裕。可以说,在此过程中,企业家们勇于担当,为促进各类社会问题的有效解决、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全面发展贡献着积极力量。
企业家因国际视野而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性特征。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只有具有国际视角与全球认知,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兼容并蓄,才能促使企业做强做大,为企业的未来拓展出一片辽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社会结构的开放性日益增强,市场环境的国际化趋势愈发显著,这些共同要求企业家必须拓宽国际视野,不仅要积极吸纳并融合全球各地的文明精粹,特别是领先的科技成就、先进的经营理念以及高效的管理方法,而且勇于踏入国际市场,砥砺出独树一帜的创新精神与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家群体在国际市场的历练中不断成长壮大,紧随经济全球化浪潮,既立足本土又放眼全球,坚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战略,以更加广泛且深入的姿态参与到国际市场的开拓中,持续提升驾驭国内与国际两大市场、融合两种资源的能力,充分展现了面对全球变局所拥有的宽广战略视野。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企业家立足于民族复兴战略全局,以全球视野着力增强对国际市场动态及需求特性的敏锐洞察力,深化对国际规则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提升在国际市场中的开拓与拓展效能,并增强防范国际市场潜在风险的能力,从而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加速国内国际双循环互动的伟大进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完善弘扬企业家精神的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激发、保护和践行不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史过程”,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来提供强有力的规制保障。
在健全政策法规体系中保护企业家精神
保护企业家精神,有效的政策支持是基础,可靠的法治保障是关键。一方面,当前现有不少政策存在碎片化、临时性和分散性特征,这就要求构建整体性、系统性和联动性企业政策机制,为企业家群体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政策环境,激发企业家精神更好地形成和发挥。要加大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健全企业家帮扶工作机制,出台保护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人才培养、财政、税收、融资、信贷等方面对企业技术创新实行优惠和减免政策,减轻企业租金负担并降低融资成本,激发企业主体活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市场中所有经济活动要在一套科学而严密的法规体系规范下来进行。这要求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照法律条款捍卫企业家的创新权益,以完整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营造稳定的创新预期环境,为企业创新实践活动构筑坚实的法律后盾,从而进一步保护和激发企业家在遵守法律前提下勇于创新的积极性。
在完善相关制度环境中激发企业家精神
完善健全的制度环境是激发和培育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条件,唯有制度系统完备、运行有效,方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企业家精神的持续涌现提供可靠保障。激发企业家精神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保护企业家创新权益,为企业家创新创造活动服下“安心丸”,以高效的产权保护体系奠定激发企业家精神的制度基石。构建全面激励机制,全方位激发并维护企业家的积极性及创新潜能。激励机制的实质是通过一定的经济利益机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协同推进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物质激励、以人才价值实现和长期发展为核心的精神激励、以增强归属感和团队凝聚力为核心的文化激励,最大限度地释放被制度束缚的创新活力。健全容错机制,营造允许和包容试错失败的制度环境,对企业家群体干事创业给予更多宽容和鼓励,进一步激发敢为人先的创新活力。建立合理的收入制度和完善的保障制度,既兼顾效率又体现公平,为企业家全身心投入企业活动减轻负担,从而为激发企业家精神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环境。
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中培育企业家精神
任何精神都需要经过培育才能形成,企业家精神亦不例外。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针对性开展企业家精神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让企业家精神在课堂内外、大街小巷弦歌不辍,感召学生传承爱国精神,砥砺爱国之志,修炼报国行为。当前部分企业家责任意识薄弱,在市场经济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忽视社会责任的承担和国家情怀的涵养。对此,应围绕企业家精神建立阶梯式教育机制,因时制宜融入思政课,有针对性地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将企业家精神渗透到社会各领域之中,深化各领域对企业家精神的认知理解,增强培育养成企业家精神的自觉意识。深化教育形式方式改革,推动企业家精神涵养常态化、长效化,构建立体式多层次加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多样化形式中接续培育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才队伍。
在建立监督约束机制中践行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的践履需要建立企业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约束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的构建旨在通过对企业家追求利益和荣誉行为的监督省察,对所从事企业活动及时进行自我控制、调整与优化,以此适应各种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市场经济是经济个体追逐个体利益的经济制度,实现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离不开经济主体自觉遵循市场规则和秩序,自觉接受法律和道德约束。当前,市场经济中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们道德责任感的生长,弱化了道德评价对经济主体行为的约束,同时一些企业内部民主监督因缺乏制度保证而难以发挥作用,市场中执法不严、处罚不力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都弱化了对企业家现实行为的约束力。因此,企业家自身既要建立自我约束、净化和纠错的内在机制,加强自身在仁义、诚信、敬业等品质的修养,又要突破单一监督的局限,构建政府部门、社会道德、新闻媒体等多方面的监督体系,建立主体更丰富、效率更高、形式更多元的监督机制,使监督更具实效性和公开性,从而确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家精神的真正践行落实。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而卓越的企业家精神。站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新起点上,我们要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企业家精神的内在逻辑,深刻体悟弘扬企业家精神时代意义,在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加强企业家精神的培育赓续,加快凝聚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共识与合力,确保企业家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各项制度构建落地见效。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李晨对本文亦有贡献】
更多内容,请点击封面购买杂志
来源 | 《国家治理》2024年第20期
原文标题 | 为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作者 | 东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 田鹏颖
原文责编 | 李 懿
新媒体编辑 | 王 洋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国家治理》杂志、国家治理网及人民论坛网!
声明:《国家治理》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
点击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