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在文化领域的具体表现形态,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与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崭新生产力形态。文化新质生产力由文化技术的创造性突破、文化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文化产业的现代化升级而催生。文化新质生产力意味着构成文化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和渗透性要素均发生了变革,文化生产力形态发生了质性变化和整体跃迁。文化生产力的跃式升级必然要求作为生产关系的文化体制机制进行适应性变革,以符合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旨在进一步破解制约文化新质生产力的深层次障碍,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提供完善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支持。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事关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眼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就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做出战略部署和宏观布局,如提出“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等重要命题,这对持续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首先应当明确方向与道路,即“朝着什么方向、沿着什么样的路径”对现有的文化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才能为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创造政策条件、提供制度支持和释放市场活力。
以“市场导向型”改革健全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文化生产力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和商品生产逐步发展的必然结果,没有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就不可能产生文化生产力。文化新质生产力是建立在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之上的,因此,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遵循市场逻辑是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的首要前提。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与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从而为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平台空间。在健全文化市场体系方面,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文化市场基础制度和文化要素市场运行机制,优化文化市场主体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市场范围内流动;建设现代文化企业制度,推进国有文化企业资源整合,促进文化企业跨行业兼并重组,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融资上市;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小微文化企业、外资文化企业健康发展,激发文化经营主体的发展活力,形成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发展新格局。在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方面,坚持从制度创新出发,围绕重点目标做好宏观统筹,充分发挥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的导向性作用,用好财政杠杆、税收激励机制和金融工具,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从要素市场向创新驱动转变;优化文化产业组织结构,支持“专、精、特、新”中小文化产业发展,释放文化产业空间聚集效应,发挥文化产业园区作用;利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提升文化产业技术结构,促进传统文化生产和传播模式的改造升级,提高文化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
以“融合导向型”改革健全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文化生产中的多元素、多学科、多领域、多产业交叉融合与相互渗透,既是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显著特征,又是因地制宜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融合发展之路实质是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农业等相关领域的跨界融合,以“文化+”的模式,开辟多样化的文化新模式、新业态和新赛道。探索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有效机制,注重文化领域的知识创新、理念创新和集成创新,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促进文化产业的提质增效。健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 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建立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机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文化与农业融合发展机制,培育出具有更高文化内涵的休闲、娱乐、观光服务形式,实现文化资源的高效利用。
以“数字导向型”改革健全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随着数字技术飞速发展与广泛渗透,使现代文化发展的数字化特征愈加突出,数字出版、数字游戏、数字电视、数字演艺等数字文化产品已经成为新常态,文化数字化已经成为文化产品和服务发展的时代潮流和主要趋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这就要求文化发展要适应数字技术新形势,推动人工智能、VR、AR等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打造更多智能交互的文化体验场景。积极培育数字文化经营主体,打造文化创新数字平台,推动传统文化业态的现代转型,培育和发展新兴数字文化产业,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数字文化企业。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手段,推动优质文化资源抵达基层,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来源 |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作者 | 马俊峰、马小飞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媒体编辑 | 张宏莉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国家治理》杂志、国家治理网及人民论坛网!
声明:《国家治理》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
点击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