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 以廉润心——陕西廉洁文化系列宣传之六

企业   2024-11-28 18:04   陕西  


延安时期的党风廉政建设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我们党实现了由弱变强、转败为胜的伟大历史转折,并由此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这里,我们党孕育了彪炳千秋的延安精神,创造了从严管党治党的宝贵经验。而延安精神最难能可贵的是培育了延安作风,锻造了“共产党员的官”应有的样子,造就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工作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当下,让我们一起探寻“延安作风”的纪律“内核”,重温延安时期的红色故事。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延安时期,党的各级组织高度重视制度建设,着力强化党内监督约束,形成了自上而下、较为完备的管党治党制度框架和理论体系。

1937年3月13日,重新颁布《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十六号训令——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同年8月洛川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明确提出“实行地方自治,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这是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建立廉洁政府的施政纲领。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召开六届六中全会。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要求,全体党员要做到“四个服从”,通过了《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等制度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规范性的纪律要求。


(图片来源:人民法院报)


1938年8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在这一法案经过边区参议会讨论的基础上,最终于1939年通过并颁布《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条例(草案)》,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部反腐败法规,它以法律权威地规定,凡贪污1000元以上者均处以死刑。

1939年2月1日,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陕甘宁边区战时施政纲领》,明确提出“发扬艰苦作风,厉行廉洁政治,肃清贪污腐化,铲除鸦片赌博”的要求。

1941年5月,《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出台,其中明确规定:“厉行廉洁政治,严惩公务人员之贪污行为,禁止任何公务人员假公济私之行为,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纲领的施行使边区政府成为廉洁勤俭政治模范区。


正是这种严格的管党治党的指导思想,以及凡是发现腐败行为之干部无论其职位高低一律严厉制裁的铁腕手段,保证了延安时期“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优良作风,党和人民结下了“鱼水情谊”,保证了党风、政风和廉洁政治的健康发展。


加强严惩重治,坚决查处

不正之风和贪腐问题

     延安时期,少数党员经不起艰苦环境的考验,无视党纪政纪,贪污腐败,胡作非为。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对这些违纪分子绝不姑息,从严惩办。

     曾任靖边县裁判委的艾印三,不仅浪费腐化成性,而且私受贿赂,干预司法公正,营私舞弊,破坏政府信用,私自释放犯人,被开除党籍并依法惩处。

     1942年西北局高干会议上,将贪污腐化的领导干部王华亭、刘润华、刘善安、王鸿荣、黄炜、曹世华等6人开除党籍并予以法律制裁。

     在这些铁腕反腐案例中,较为典型的是“莠草”肖玉璧案。肖玉璧1933年参加革命,全身有90多处伤疤,为革命立下过赫赫战功,曾是红军中的英雄人物。

     1940年,毛泽东去中央医院看望住院治疗的干部战士,当他看到病榻上的老战士肖玉璧面黄肌瘦、骨瘦如柴时,心情十分沉重,于是把自己每天的半斤牛奶让给肖玉璧喝。

      然而,肖玉璧在担任陕甘宁边区某税务分局局长期间,无视法规,滥用职权,贪污腐化,被边区高等法院依法判处死刑。行刑前,肖玉璧向毛泽东写信求情,毛泽东表示“我完全拥护法院判决”。

    《解放日报》专门发表社论指出:“在‘廉洁政治’的地面上,不容许有一个‘肖玉璧’式的莠草生长。有了,就拔掉它!”


(图片来源:延安分局纪委摄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时期我党改变了苏维埃时期对曾经有过功绩的党的干部减轻处罚的规定,对贪腐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据统计,1937年至1941年共查处各类贪污案件235件,有效遏制了腐败滋生蔓延。同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并通过整风运动从思想上组织保持革命队伍的廉洁清明,逐渐形成了严厉惩处打击、严格制度建设、严肃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反贪惩腐斗争经验。


“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1940年的一天,毛泽东主席要从杨家岭去延河对岸的马列学院作报告。学院领导派干部“陪主席走走”。毛主席说:“这样做有点不好,一个人作报告要四个人接,要不得!要不得!”我们既要革命,就要和旧的制度决裂,就万万不能沾染官僚习气。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风气,‘延安作风’,我们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谈笑间,作出了示范、立下了规矩。


(图片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

毛主席的餐桌


1940年5月,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旅居新加坡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回到祖国慰问抗日军民。在战时首都重庆,蒋介石为了取得这位财神爷的支持,极尽奢华、大摆宴席,仅一顿饭就花去了八百大洋。面对这些山珍海味,陈嘉庚苦苦思索:“这大敌当前,中国是多么缺钱啊。可这‘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中国的希望在哪里?”正当此时,毛泽东主席从陕北拍来电报,盛情邀请陈嘉庚访问延安。在杨家岭窑洞前的石桌上,主席用亲手种的西红柿、白菜、辣椒,还有一盆清炖鸡肉,招待了陈嘉庚。这顿一荤三素,仅仅花费2毛钱。陈嘉庚的延安之行仅有8天,可在这8天中的所见所闻,使他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有了深刻的认识,让陈嘉庚感触良多。离开延安时,陈嘉庚不禁感叹道:“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视频来源:陕西纪检监察)


2

任弼时的规矩


1946年,任弼时年仅10岁的二女儿任远征从老家湖南来到延安,开始和父母一起生活。那时,延安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生活用品实行配给制。刚到延安的任远征对眼前的一切充满了好奇。领东西时,她跟着管理员到仓库去玩,伸长脖子左看看右看看,最后被一本粉色电光纸皮小本子吸引住了。仓库管理员看她这么喜欢,就给了她一本。任远征小心翼翼地包起来拿回家。任弼时看到后脸色一沉,问:“远征,这本子哪里来的?”“管仓库的叔叔给的。”任弼时严厉地说:“送回去!”小远征辩解道:“不是我要的,是他给我的。”任弼时生气地说:“这是给领导人用的,你怎么可以拿?咱们不能特殊化!”任远征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看见父亲发如此大的脾气,于是她赶紧把本子送了回去。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视频来源:陕西纪检监察)


一场报告、一顿饭、一个家规,折射出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执政理念。节俭与奢侈绝不仅仅是个人生活小问题,而是关系党性修养和为政之德的大问题。延安时期,在老一辈革命家言传身教的感召下,只做公仆不做官,成为各级干部的自觉行动。廉洁奉公,简洁朴素,成为一种时尚,上升到一种主流的精神。

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推进新时代

党的建设伟大事业


      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指出:“当年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粗粮、穿布衣,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全党同志要把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留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发扬好,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历史是最丰富的营养剂、最生动的教科书。延安时期,正是因为我们党重视纪律建设、严明党的纪律,才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熠熠生辉的延安精神,厉行廉洁政治的宝贵经验,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力量之源。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不断把全面从严治党的丰富理论和实践成果上升为制度规范、转化为纪律要求,实现党的纪律建设与时俱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策划编辑|党委宣传部

素材来源|“秦廉廉”微信公众号

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
大行德广 伴您成长 使命:面向“三农”,服务城乡,回报股东,成就员工。 愿景:建设国际一流商业银行集团。 核心价值观:诚信立业,稳健行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