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廉
文
化
我国清廉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传统廉洁文化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官员道德修为和职业素养的重视。《周礼·天官》记载了西周六廉制度:“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强调“既断以六事,又以廉为本”,意指为官者,既要具备能力,又要廉洁,且廉是首要的。
六廉官员考核标准奠定了中国传统廉洁文化基础,类似记载还体现在青铜器以及历史性代表人物中,崇廉尚廉深深植根于人们心中,也刻画进文物里,写进历史中。让我们步入历史长河,一起来解锁西周时期的“廉政密码”。
一、甘棠图碑:召公——中国的“廉洁奉公之祖”
(图片来源:岐山县文化研究会)
文物名称:召公甘棠图
碑刻制时间:清代
刻制人:武澄
文物规格:碑高230厘米,宽74厘米,厚15厘米
现收藏地:岐山县博物馆
甘棠图碑中,刻画了召公清廉为官,廉洁奉公的故事。召公,姓姬名奭(shì),周文王之子。因其最初的采邑在召(今陕西),故称召公。作为西周初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召公先后辅佐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君王,堪称“四朝元老”。召公崇德立德的思想,以民为本的理念,勤政俭朴的作风,世代传承,被誉为中国“廉洁奉公之祖”。
(图片来源:宝鸡分局纪委拍摄)
召公一生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外出巡视时总是轻车简从,粗茶淡饭,对于地方官吏的盛情款待都严厉拒绝,也无需提供办公场所,而是直接选择在田间地头来处理百姓事务。
有一天,召公来到岐山脚下的一处村庄,村民们纷纷前来请求召公为他们解决纠纷。此时正值盛夏,烈日当头,召公看到路边有一颗郁郁葱葱的甘棠树,树盖成荫,便决定在树下办公。等处理完成百姓事务,召公为了不打扰百姓,夜里就在甘棠树下搭了一个草棚休息,饿了就摘树上的棠梨果子吃,甘甜可口,既饱腹又解渴,召公非常喜欢,他告诫地方官吏一定要保护好这棵甘棠树,它的树荫可以供百姓乘凉,果实可以为百姓充饥。
召公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心里装着百姓;常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让百姓安居乐业。其清廉爱民的行为得到了百姓的称赞和歌颂也有了召公“甘棠遗爱”的佳话。
清
廉
文
化
二、何尊:最早出现“德”字的器物
(图片来源:“文物陕西”)
文物名称:何尊
所属年代:西周早期(周成王时期)
文物类型:青铜器
出土时间:1963年
出土地址: 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
形制尺寸: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
现收藏地: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何尊是西周早期一个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制的祭器,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共122字,记述了周成王营建成周、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其中记录了周天子对“何”的训诰之辞,铭文中的“宅兹中国”也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
何尊是第一个出现“德”字的器物,左边的“彳”代表我们脚下所行的道路,右边上半部分的“直”表示我们的目光要直视前方,下半部分的“心”表示我们要用心感受,所行、所看、所想都是正直的,这就是“德”。何尊之前的器物,无论青铜器还是甲骨文都“德”字无心,无论表示得到还是表示道德,全是“得”,何尊之后的铭文,表示道德的有“心”即“德”;表示其他的如人名、地名的无心,即“得”,由此可见周人对道德的重视,也提出了以德治国的理念。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我们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
清
廉
文
化
三、四十三年逨鼎:中国最早的监察官“档案”
(图片来源: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文物名称:四十三年逨鼎
所属年代:西周晚期
文物类型:青铜器
出土时间:2003年1月
出土地址: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
收藏单位: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形制尺寸:共十件,大小不一;高58-22.6cm重44.5-3.9kg
四十三年逨鼎共十件,因第九、第十号两件器形较小,不能通篇记铸,而将全文分为两部分,分铸于两件器物内壁,其余8件内壁均通篇铸录全文,铭文31行,计316字,记载了逨因治理林泽,供应王室山泽物产有功,周王室册封其为官司历人。内含周宣王对逨的训诫,其中四个“毋敢”句为训诫内容,既有教化功能,又有道德约束。
第一个毋敢——“毋敢荒宁,虔夙夕助雍我邦小大猷”。是周宣王告诫逨不要贪图安逸,荒废政务,要虔诚谨慎,夙夜在公,辅助拥护邦国的各项规定和谋划。
第二个毋敢——“雩乃敷政事,毋敢不规不型”。是要求逨施行政事时,要遵循法规,依法执事。
第三个毋敢——“雩乃讯庶有讼,毋敢不中不型”。这条要求逨在审讯嫌疑人时,要明察案情,依照典章,秉公执法,用权做到公正不偏,反映了西周明德慎罚的统治政策。
第四个毋敢——“毋龚㯱,龚㯱唯有宥纵,乃鳏寡,用作余我一人咎不雀死。”即告诫逨要廉洁自律,不要贪污受贿,中饱私囊,否则就是宽恕放纵无视法纪的人,欺侮那些无依无靠的民众。
(图片来源: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这四个“毋敢”的训诫,包含着周宣王对官员的殷切期望和谆谆教诲,体现了周宣王注重官员品行,明确要求官员要勤于政务。此外,此篇铭文也反映出西周时期设有“历人”监察官员,负责监督群吏,并采取多种考核措施,加强对官员的管理,监察制度在西周已具雏形。周宣王对逨的训诫所反映的西周时期的廉政思想,也是我国传统吏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与《周礼》提出的“六廉”完全吻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作为“廉洁奉公之祖”,召公的廉政思想传承千年,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解决群众最紧要、最关键、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入手,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廉洁奉公成为行动自觉。
千年前的青铜器见证了历史的滚滚尘埃,四十三年逨鼎和何尊中铭刻的德政思想和执政理念,警示党员干部要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以身作则、秉公执法,明辨是非、公平公正。
清廉从政、廉洁用权的廉文化对后世有着深刻的影响,时刻提醒着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要积极学习借鉴优秀传统廉洁文化,与时俱进,踔厉奋发,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策划编辑|党委宣传部
素材来源 | “秦廉廉”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