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打造以病人为“圆心”的多学科治疗圈——长海医院多学科救治复杂气道、食道、胸壁瘘患者侧记

健康   2024-05-31 23:34   上海  

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刻,让我们感受到医学的力量和人性的温暖。对于66岁的李阿姨来说,这个时刻发生在上海长海医院,一个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在这里用他们的智慧和爱心,共同编织了一段生命的新篇章。

近日,由呼吸科、消化科、整形科、影像科和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救治团队成功为李阿姨解除了复杂气道、食道、胸壁瘘的病痛,引起广泛好评。

▲央视报道

▲新华网报道

▲中国网报道

▲医学界报道

▲澎湃新闻报道

▲上观新闻报道

▲新民晚报报道



李阿姨,一位充满活力的彝族女性,她的生活态度和对时尚的追求,一直是家人的骄傲。然而,2021年9月的一次体检,却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转折。面对突如其来的肺癌诊断和外院胸部手术后的长期并发症——术后气道、食道和胸壁瘘,李阿姨和家人踏上了一条充满挑战的求医之路。

“我感觉医生用尽了办法,可我的身体一直没有好转,只要吃东西、喝水就咳嗽个不停而且会从胸壁漏出体外。我的漫漫求医路,只在路上,却未曾好转。”李阿姨很无奈。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望和痛苦之后,2024年1月,李阿姨在长海医院找到了新的希望。呼吸内科副主任黄海东教授不仅迅速安排她入院,还牵头组建了一个由呼吸科、消化科、整形科、影像科和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救治团队。

“不同的病人,相似的病情”。黄海东教授所在的长海医院呼吸内镜中心近年来联合多学科救治了多名像李阿姨一样病情的患者,积累了大量救治经验和技术手段。而李阿姨的病情却更加复杂,右下肺支气管残端、食道胸壁窦道、形成了“三通瘘”。

多学科救治团队像一支乐队,每个成员都是不可或缺的乐器,他们共同奏响了一曲生命的协奏曲。精心制定的“三步走”治疗方案,每一步都凝聚了团队的智慧和汗水。

第一步:封堵体腔内部的窦道及瘘口。1月31日,黄海东教授、消化内科施新岗教授在一次内镜操作中联合实施了支气管镜联合胃镜下气道、食道瘘修补术,黄海东教授利用前期定制的小Y型金属覆膜支架先行封堵气道,为李阿姨的呼吸道提供了临时的保护。随后消化内科施新岗教授再采用胃镜下氩气刀联合封堵夹有效封堵食道的窦道及瘘口。5天后,影像科陈炜教授判读胸部CT和上消化道造影,体腔窦道及瘘口完全修复,未见造影剂外漏,达到了有效封堵体内的窦道及瘘口的预期目的。

第二步:体外胸壁窦道整形修复。3月22日,整形外科吕川教授为她实施了全麻下胸壁气道瘘窦道切除术+脱细胞异体皮置入术+皮瓣转移术,手术顺利。这次手术不仅修复了李阿姨的皮肤窦道,也修复了她对生活的信心。

第三步:彻底移除体腔内残留封堵器。经检查,前期放置在李阿姨食道内金属封堵夹随着瘘口痊愈已顺利排出体外,而同期放置在李阿姨气道的小Y型覆膜封堵支架,是为了避免呼吸道分泌物及消化液刺激瘘口,是加速瘘口愈合的“权宜之计”,不能一直保留在体内,成功取出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李阿姨的问题。5月7日,麻醉科杨宇光教授紧盯着监护仪,时刻关注李阿姨的各项生命体征。当气道内的小Y型覆膜封堵支架被顺利取出,复查食管碘水造影未见异常,这标志着李阿姨的病情得到了彻底的治愈。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长海医院的医护人员不仅展现了高超的医疗技术,更给予了李阿姨无微不至的关怀。疼痛科马宇教授的局部注射止痛治疗及胸壁术后康复指导,缓解了她因多次外院胸外手术带来的长期胸壁神经疼痛。

李阿姨的康复,不仅是医学的胜利,更是人文关怀的胜利。她感慨地说:“我的命是长海医院救的,我的美好生活是长海医院给的。”

手术后气道食道合并瘘是一种发病率较低但危害性极大的疾病,治疗难度高,死亡率高。李阿姨的成功治愈案例再次证明了多学科团队协作在处理复杂医疗问题中的重要性。长海医院的这一救治模式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新生,也为相同疾病救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主管|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政治工作处

监制:韩英男

编审:冯   瑾

编辑天峰

校对:王雯珏

文稿:政工处  白  进

投稿邮箱:changhaiyuanbao@163.com


上海长海医院
提供患者移动服务于支付,包括导诊挂号、费用支付、就诊指引、报告查看、住院清单、就医反馈等闭环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