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榜样丨血管外科赵志青教授获评上海市第三届“医德楷模”选树人物

健康   2024-06-21 17:05   上海  

树立医德楷模  彰显行业新风
6月19日,上海市第三届
“医德之光”“医德楷模”选树人物名单正式公布
医院血管外科赵志青教授
荣膺“医德楷模”殊荣
赵志青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外科学与野战外科学教研室名誉主任,上海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颈动脉疾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卒中专科联盟颈动脉外科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国微循环学会血管外科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兼颈动脉疾病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全军血管外科学组委员兼秘书长。《外科理论与实践》《中国血管外科杂志》《中华血管外科杂志》等杂志编委,曾获军队院校育才银奖,国之名医·卓越建树称号。参与实施了国内第一例腹主动脉瘤和胸主夹层动脉瘤的“腔内隔绝术”,擅长颈动脉疾病诊治,如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瘤、颈动脉体瘤等。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全军医疗成果一等奖2项,军队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专著3部。

先进事迹

赵志青教授1965年出生于山东,1983年考取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现海军军医大学海医系)。1998年赴德国进修,师从国际著名血管外科领域专家Muller-weifel教授及Dieter Raithel教授。从医40余年,他始终致力于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主攻颈动脉疾病,擅长血管外科疑难病例的诊治,尤其擅长颈动脉狭窄性疾病、复杂颈动脉体瘤、颈动脉瘤、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上,他主动求变、勇闯医学难关,其参与实施首例腹主动脉瘤和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腔内隔绝术”治疗,“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无造影剂治疗腹主动脉瘤”等多种手术方式均为国内首创。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较为少见包绕颈动脉分叉的头颈副神经节瘤,一经发现就应立即执行切除,但由于手术风险极高且耗时较长,国内原先的手术成功率极低。为了冲破桎梏,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赵志青教授在颈动脉体瘤切除术中灵活运用覆膜支架以及人工血管的替换,减少了术中出血风险与患者术后并发症,大大提高了颈动脉体瘤患者的治愈率,有效延长了患者寿命并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科研上,赵志青教授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多项新技术,其中闭塞颈动脉的手术治疗、切割球囊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均为国内首创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先后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军队课题基金资助课题多项。先后发表论文80余篇,SCI论文50余篇,参编《外科实习论坛》《常见外科疾病案例教材》《海战外科学》《血管外科学》《城市恐怖袭击医学救援指南》《战创伤急救外科学》《外科临床实习要求及实习医生指南》《血管通》《血管外科实用护理手册》《血管腔内器具学》编纂,其中《血管腔内器具学》更是国际首本血管外科腔内方面的器具专著。多年来,赵志青教授组织参与基金的申报并获立项数次,参与多项教学及科研基金和奖项的评审工作,联合培养硕士、博士共计40余名,为国内血管外科专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2018年,赵志青教授罹患运动神经元病,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渐冻症。即便如此,他仍不断坚持临床工作。2022年起,他只能靠轮椅代步,可他仍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坚持服务好患者。

尽管身体每况愈下,有时会呼吸困难,甚至需要吸氧,但他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工作,坚持每天到科室,指导年轻医生的学习工作。除此之外,他还积极投身科普事业,广泛开展科普工作,围绕《颈动脉斑块的诊疗》这一话题,开展多期科普宣讲。其主编的科普书籍《血管外科康复治疗学》《颈动脉体瘤》受到广泛好评。

生命的意义不在长度而在宽度,霍金把生命之光留给了天体物理,蔡磊把生命之光留给了药物研发,我要把我的生命之光留给患者。”赵志青教授如是说。
奖 项 链 接

“医德之光”“医德楷模”是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职业道德的崇高荣誉,通过奖励本市卫生健康系统高尚医德的医务工作者和团队,树立医德楷模、彰显行业新风,是对“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医务工作者医德风范的崇高礼赞。




主管|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政治工作处

监制:韩英男

编审:冯   瑾

编辑马天峰

校对:王雯珏

素材整理:政工处  马天峰  血管外科  王美玲

投稿邮箱:changhaiyuanbao@163.com


上海长海医院
提供患者移动服务于支付,包括导诊挂号、费用支付、就诊指引、报告查看、住院清单、就医反馈等闭环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