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院】郑惠民:病人是最好的老师

健康   2024-08-19 22:01   上海  


文化兴院·口述历史

人物小传

郑惠民 1939年9月出生,男,江苏苏州人。原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三级。1962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在脑血管病、头痛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以及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诊断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他围绕上述三种疾病而从事科研工作,共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5项,四等奖4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曾任全军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脑血管病防治研究领导小组成员、中华医学会上海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等7本杂志副主编、常务编委或编委。曾任上海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库成员。2009年11月获长海医院终身成就奖,2024年4月获评医院终身荣誉教授。


采访视频

▲点击观看视频


访谈节选

问:郑教授,您是哪一年到长海工作的?是怎样的机遇促使您来到长海的?

郑惠民:我是1962年8月1号建军节到长海医院报到的,屈指算来已经62年了。我不是部队大学毕业的,我是地方大学毕业的,毕业的学校是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在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我们本来毕业要到当年8月底,但是还有一个月实习没结束,组长就叫我们赶快集中,他说你们要一颗红心到部队,当时我们被派到哪里去都不知道,天南地北都可能的,就让我们表态、下决心。我们学校一共出来70多个人去部队,这个在军医大学的历史上是没有的,因为过去军医大学学生都是在军队里培养出来的。记得当时火车汽笛一开,我们就被送到二军大,其中绝大部分大概有将近30个人留在长海医院,还有十几个在长征医院,还有在基础部,还有在海医系,我就这样来到了长海。

▲1996年在社区搞脑血管流行病调查

问:您当时到长海后对长海有什么样的印象?

郑惠民:到了长海之后,要重新面临第二次分配,就是选择科室和专业。当时政治部的负责人还有组织干部拿着名单看哪个科室缺人、缺多少人。我们绝大部分的同学到了大外科和大内科,有两个女同学到妇产科,还有的到耳鼻喉科、眼科,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就分到了神经精神科。科室主任是美国留学回来的周广智教授,1915年生的,像我父亲这个年龄。主任下面有两个高龄的住院医生、代理主治医生和一个总的住院医生,两个病区一共50几张床,我一人分管30张病床。人员非常紧张、条件也比较艰苦,全靠周广智教授带着我们一步步摸索。

问:您能谈谈周广智教授吗?您的老师是谁?他对您有什么样的影响?

郑惠民:周教授是我们科当时的主任,也是我的老师,他为人认真、一丝不苟。当时那么艰苦的条件,人员非常紧张,医生每天要写病史,而且神经科的病史检查,是非常麻烦的。我们查一个病人至少要花半个小时,不像内科什么的可以停一停。我们从脑神经一点一点查下来,视力要查的,眼底要查的,嗅觉、味觉、听力、四肢活动都要查的。所以我们经常搞到中午12点或者1点。周主任一丝不苟,他每个病人都爱问病史、都要检查,那时我们根本没有什么设备的,就是个很简单的脑电图机。值班的条件也很艰苦,在一个会议室旁边放一张床,夏天是蚊子多得不得了、没有空调,但那个时候我们在那种情况下,我们还是把工作坚持下来,在老主任的培育和精神带领下,我们没有克服不了的。因为周主任说不能够辜负我们是一名光荣的人民军医。

▲在老年学校讲授脑血管病防治

问:您为什么选择了神经内科这个专业?

郑惠民:很多医生不愿意到神经科,因为神经科太复杂。神经科里面的通路,我们叫传导束,像芝麻一样非常多。而且这个地方交叉、那个地方交叉,所以好多医生不愿意来。但我觉得也很有搞头,为什么呢?因为过去没有CT核磁共振的,我们就靠一个叩诊锤、一个棉花签、一个大头针,敲敲打打做了这几十年。我说我们临床医生为什么叫临床医生,临床就是要站在病人旁边,病人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临床前的几个检查、病史询问,是我们每个医生的基本功,包括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应该忘记。不要依靠CT、核磁共振,有的东西CT、磁共振解决不了的。神经内科有挑战也有收获,是锻炼基本功的一个学科。

▲1996年在社区搞脑血管流行病调查

问:那从医数十年,有没有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病例?

郑惠民:80年代初,南通海门送来一个30多岁的女病人。送到急诊室的时候,牙关紧闭、张不开嘴、身上抽筋发硬,当地诊断不了送到我们这里。我们先看口腔科,口腔科没有什么问题。我们看会不会是癔病,经过治疗也不像,我们就考虑到有没有破伤风,破伤风一定要有伤口的,破伤风的芽孢通过人体的伤口进入血液发病,但是你没有伤口你不能诊断和抢救。那个病人后来呼吸都不行了,越来越严重,后来我不死心,我一定要去查清楚,跟家属好好反复沟通,详细询问了最近几个月来病人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最后找到了:这个女同志她怀孕了,当时计划生育的原因,要用土方法打胎,大概是用某种枯萎的草塞到下面阴道里去引起流产。当时我想这就找到了,就是这个土方法导致破伤风杆菌的芽孢侵入到血液里面。这样的病情书上是没有记载的,所以我对学生讲我们都要问病史,这是临床医生的基本要求。

▲郑惠民教授查房

问:今年是75周年院庆,您对医院的未来发展有哪些期待?

郑惠民:首先我们要破浪、要勇往直前,即使前面有惊涛骇浪我们也要破掉。第二个是海纳百川,就是要容得下,要各方人才都要汇集到长海,广泛引进人才,那长海才能振兴。各方面的人才都需要,我们鼓励年轻人不断成长。现在我虽然不在一线参与了,但我依然认为我是长海人、时刻关心长海的动态。看到长海的发展,我感到由衷地欢喜和高兴。祝长海一路前行、能够更上一层楼,勇攀高峰,勇立潮头!

(节选自郑惠民教授访谈记录)



老专家口述长海专栏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即日起,将分期推出“口述长海”历史人文专栏,结合“科室主任讲科史”活动,系统梳理医院及各学科75年的历史脉络,通过采访一批长海老专家教授,记录讲述大师先辈的成才经历、医院发展的重大事件,让官兵员工从人物专访的故事中深入了解长海的发源与演变,感受一代代长海人的奋斗事迹和高尚医德,见证各学科发展和医学进步,加强对长海历史人文的追溯、对大师先贤的缅怀、对长海精神的传承。




主管|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政治工作处

监制:韩英男  景子洋

编审:冯   瑾

编辑马天峰

校对:王雯珏

文稿、图片:政工处  张  洋

投稿邮箱:changhaiyuanbao@163.com


上海长海医院
提供患者移动服务于支付,包括导诊挂号、费用支付、就诊指引、报告查看、住院清单、就医反馈等闭环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