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杭州未来科技城的售楼处依然灯火通明。
从河南赶来买房的张伟裹着羽绒服排队,他身后蜿蜒的队伍里混杂着江浙沪牌照的豪车和拖着行李箱的外地客。
"上个月刚取消大专落户限制,再不上车就来不及了。"房产中介的小陈正举着喇叭喊着。
在房地产行业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短期看政策,中期看金融,长期看人口。
说白了,人往哪儿走,钱就流向哪,哪的房子就值钱!
而根据国家发改委《2023年新型城镇化重点任务》明确:北上广深+杭州、成都、重庆、武汉构成的"4+4"格局,将吸纳全国55%以上新增城镇人口。
另外有数据显示:南京、苏州、西安、郑州四城也正在加速构建万亿级都市圈,形成第二梯队增长极。
作为“国家战略的超级引擎 ”,北京和上海的地位不用说,中关村科创板企业占全国1/3,张江AI企业数量年增40%,吸引着一批批高端人才在这里扎根。
根据2023《优化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的户籍最新政策:清北复交等顶尖高校毕业生可直接落户。
而距离北京最近的城市天津也依托着港口和制造业的基础成为了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呈现出与北京协同发展的趋势。
在创新高地上,“大湾区的造富机器”深圳和广州3500多万人口同样也在这里书写着中国速度。
仅仅一个华为松山湖基地就带动了10万高净值人群迁入。
根据2023大湾区改试点中的土地新政:允许商业用地转为人才住房,这也吸引着一大批外地人来此定居。
南山科技园周边租金回报率高达5.8%,碾压市面上大部分理财产品,也成为了他们的财富密码。
杭州和成都这两座城市作为新经济时代的黑马,凭借着直播电商的发展吸引着无数互联网人才,促生了20万码农迁徙潮。
重庆这座城市以果园港集装箱吞吐量暴增200%,成为了陆海的新通道枢纽。
武汉则以武汉光谷吸纳了武大华科毕业生留汉率突破了75%。
重庆、武汉两地的房价也由于新区精装房均价1.8万,低于了长三角同级板块40%,同样吸引了多数人定居于此。
根据经济学家任泽平团队测算:到2035年,这8大核心城市将聚集6亿人口,其新建住宅需求达4.5亿平米/年。但当前土地供应仅能满足60%,供需剪刀差持续扩大。
最后想说:
当郑州航空港区连夜开工20个产业园,当苏州工业园区外资企业登记量暴涨300%,
这场人口迁徙早已不是简单的城市竞争,而是一场关乎国运的资源重组。
那些正在打包行李的年轻人,或许也正在书写中国房地产史上最疯狂也最理性的篇章。
而究其深层,选择一个理想的安居住所,既要着眼于当下,也要放眼于未来,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安居城市。
_end_
// 往期推荐 //
现在高价卖房子的人都会后悔?中央定调,2025年中国房产或开始一轮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