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觉得结局烂尾,是因为过程足够精彩
1111
Hi,大家好,我是小鹿
最近新听到一个词叫“烂尾娃”,其实这个词就是从“烂尾楼”所延伸出来的。
但是我觉得这个词并不是很准确,烂尾本意是指事物、事件中途夭折、不了了之或者草草收尾。
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说,他的人生应该是他自己来判断的。人生漫漫,他所过得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何来“烂尾”一说呢?
所谓“烂尾娃”无非是孩子没有达到父母所想要的标准,父母付出了精力、时间、金钱,但却没有在孩子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以及回报。
尤其是中产家庭,一开始在孩子身上下了大功夫,可这几年的环境低迷,自己捉襟见肘,随时面临着失业、破产的风险,在孩子身上还看不到希望,很容易崩溃。
但养孩子这件事本就是一场“豪赌”。既然开了这局,那就要愿赌服输。
“烂尾”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如果我们仅仅以成绩好、工作好、工资高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烂尾娃”。
当然我们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称自己的孩子为“烂尾娃”,多少也有自嘲的成分。
就像烂尾楼视频下的热评所说的一样:“请注意,烂尾楼是开发商的问题,而不是楼的问题。”
近些年,孔乙己、小镇做题家、烂尾娃这样的新词层出不穷,它背后反映的不是个人问题,也不是家庭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对未来期待也是一种很微妙的暴力。
现在的大多数父母还是看中“成绩论”,但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父母把自己以前想做的却没有做到的事情一股脑的推到了孩子身上。
《人间失格》里有句话:“倘若没有过度的欢喜,便没有极度的伤悲。”
现在多少父母还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为孩子包办一切,小到穿衣打扮,大到工作择偶,事无巨细的为孩子做好了决定,却唯独忘记了问一问孩子的想法。
《为何家会伤人》里有一段话:“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但做父母的常常忘记这一点,他们不让孩子去做选择,总是忍不住要替孩子去做选择。但是,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主,那么就无异于是在杀死孩子的生命。”
父母可以为孩子规划一时,却无法替孩子规划一生的,与其把自己困于其中,纠结万分,不如学会享受过程。
你的生活就像是悬疑小说,反转再反转。
你以为要烂尾了,完了,要坠入谷底了,其实下一页就是幸福来临。
而人们觉得结局烂尾,也往往是因为过程足够精彩。
end1111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