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开盘全都是人,现在你看看哪个售楼部都是一天都看不到几个人。”
“现在哪还有人买房子,虽然说国家最近两年连续出台那么多政策,但是咱老百姓还是都不买账。”大年初一出门拜年听他们聊天时说道。
回头看确实是如此啊!
去年10月份的时候,国家可谓是直接放了个大招,打出了一套稳定房价的“组合拳”。
限购、限售政策放宽,降低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等等,可是即使这样,咱老百姓还是不敢买。
根据权威研究机构统计,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超过了6亿平方米,创下了历史新高,但是呢?成交量却没有任何起色。
换句话说,现在的楼市在回暖,但是距离全面回暖还有一定的差距,对于房地产提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2025年房地产市场也势必会出现这两大趋势。
一是继续出台利好政策刺激百姓买房。
就拿10月份这套组合拳说,国家正在全方位的提振房地产市场,让咱老百姓放心买,大胆买。
可是呢?咱老百姓还是很谨慎。
尤其是从2021年房地产降温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直都在尝试,比如:下调首付比例、购房补贴、不限户口等等。
可是没办法,虽然人人都在喊着“房价贵”、“买不起”,但这么些年,房子一直都是最保值的产品,“房价只涨不跌”的观念太深入人心了。
以至于市场越是放出利好政策,咱老百姓越不敢入手。
而且市场回调后,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了投资房产也存在风险,稍不注意就可能砸在手里。
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居民越来越少,房价上涨动力不足,购房者也担心自己成为接盘侠。
再者说,现在的人呢,也都更加理智了,不再盲目的跟风。
“现在国家的政策好是好,但是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而且每个月背负大几千的房贷,你说万一哪天我要是失业了咋办?”小王的境遇也道出了很多人的真实写照。
“催买房”已经无效了,现在年轻人更加注重眼下的生活质量。
而国家也正在努力挤出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让住房需求回归居住本质。
二是精准施策,更加注重多元化。
有一个词叫“因材施教”,而在房地产市场上变换一下就是“因地施策”。
什么意思呢?就是根据每座城市的实际情况来调节房地产市场。
比如:一二线城市人口多、需求缺口大,那就得严格控制房价;
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库存多、需求却很少,那就得想办法发展产业,吸引人才,去库存。
就拿深圳来说吧,以前限购,而自从限购政策放宽之后,很多人都瞅准了这个机会,跑到深圳。
不仅购房者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外部资金也流入了市场,楼市又焕发了生机。
而三四线城市的地方政府也是纷纷出台了税收优惠、购房补贴等等利好政策来刺激市场。
这样一来很多刚需的购房者以及一些想要返乡发展的人都心动了。
但是呢?想要拉动三四线城市的经济还是得靠产业的发展和人口流动。
所以,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除了房价,还是得在产业引入、人才发展上多下点功夫才能长久解决问题。
当然,不管是一二线城市还是小县城,现在的人都更加注重绿化、建筑质量、配套设施等等,所以楼市想要长期发展还是得品质为上,听取居民需求。
某房地产研究所副所长就说过:“未来几年,三四线城市的房价调整压力会更大。建议这些城市的购房者要特别关注房屋质量和配套设施,避免买到‘烂尾楼’”。
而对于咱这有购房需求的老百姓来说,该如何做呢?
首先一定就是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一定要尽力而为,根据自身实力来考虑购房。
其次就是关注一些硬性指标,比如地段、配套设施,不要盲目的追求“华而不实”的需求。
瞅准合适的购房时机,不要一味地观望,错失政策红利从而错失好房源。
最后,房子只有适合自己住的才是最好的,不必过度忧心也不要过度给自己压力。
_end_
// 往期推荐 //
曹德旺预言:2025年不买房的人,五年后究竟是幸运儿还是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