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废标!
又一大三甲设备采购,被投诉…
近日,北京市政府采购网发布《北京市财政局行政裁决结果公告(京财采裁字〔2024〕第52号)显示:北京某顶级大三甲医院被投诉了!
北京回*观医院创建于1958年,是北京市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公立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在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发布)和中国最佳精神医学专科医院排名(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中,稳居年度全国前7。
医院配有西门子顶级Prisma3.0T磁共振,GE64排全身螺旋CT、红外线热功能成像仪、生化免疫流水线以及血液分析流水线等大型医疗设备。
这家“超级”大三甲此次被投诉,正是发生在医疗设备采购中。
7月15日,北京回*观医院医用设备购置项目招标公告发布,预算596.20万元采购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系统、飞行时间质谱检测系统等11台设备。然而,采购进程启动后不久,便遭遇了供应商质疑、投诉的风波。
投诉人: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被投诉人:北京回*观医院
投诉事项:招标文件中确定的采购需求违背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关于医疗器械注册证效期规定的常识。
因投诉人对招标提出质疑投诉,北京市财政局经审查后,认定投诉事项成立,于12月18日责令重新开展采购活动。
而到了12月23日,项目已正式发布废标公告,正是本次投诉所致。
事实上,像北京回*观医院这样被曝光在医疗设备采购中出现问题的,并不是个例。近期以来,多地大三甲被投诉在医械招采出现问题的就不在少数。
多地大三甲,
院内设备采购密集被废!
11月7日,甘肃省财政厅接连发布了4则政府采购投诉及监督检查处理决定书,且4则投诉针对的都是同一家医院——甘肃某大三甲医院。
根据决定书,本次投诉风波由三家供应商发起,合计投诉事项共10项,投诉内容主要包括“参数要求具有指向性”、“不合理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歧视待遇”等等。
经甘肃省财政厅调查,认定评审结果无效,责令采购人修改采购文件后重新开展采购活动。
12月11日,宁*市精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对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预算900万元的 X 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CT)项目发起投诉。官方认定投诉事项,本项目出现影响采购公正的违规行为,该项目被作无效标处理,中标结果也被判定无效。
更有甚者,在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的一则预算2300万元的3.0T磁共振成像系统二次招标项目中,被投诉“招标文件“技术要求”具有指向性,存在限制和排斥潜在供应商”,随后被官方责令被投诉人修改采购文件,重新开展采购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该项目与去年8月第一次招标失败的原因如出一辙,短时间内两次被代理商投诉废标…所谓以点见面,这些医院被投诉的例子已经能够说明问题。
长期以来,医械招采乱象频出,让广大供应商们苦不堪言,也让规范公立医院招投标市场,变的刻不容缓!
多省、多部门联合!
3年内,严打医院招投标违规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完善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向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移送线索的标准和程序,推动加大巡视巡察、审计监督力度。
随后7月4日,国务院再度下发《政府采购领域“整顿市场秩序、建设法规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当前政府采购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后,各省市地区针对这一业内“顽疾”的整治脚步,也陆续落地。
7月,泉州市卫健委发布《关于委属公立医院医疗设备采购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举报公告》,其中明确:
深入推进市直公立医院医疗设备采购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公立医院违规采购问题线索,举报受理的范围直接从省直、市直医疗机构等核心区域开始行动。
10月,吉林省召开政策及招投标市场健康发展专题会议,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胡玉亭提出:
建立穿透式监管数据系统,利用大数据、大模型等手段,筛查比选、分析研判投标人、关联单位、资金流向等数据,及时预警查证招标投标违法行为,增强监管精准性。
12月17日,贵州省发改委更是直接提出40条措施,对招标投标市场进行规范。其中创新提出:
利用公共资源交易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创新运用,通过“全省一张网”数字化、智能化的对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监管和违法违规行为查处。
随着国家及地方整治手段密集落地,无论是作为采购方的医院还是第三方代理机构,在设备招投标方面,尤其是滥用权力等违规行为将接受更为严格的监管。
同时,在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的不断升级监察之下,任何在招投标中作弊的机构和个人都将无处遁形。
· 会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