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过新年(即我们的元旦)有去神社寺庙参拜的习俗,就跟我们春节去寺庙烧头一柱香一样,在神佛前对过去的一年表示感谢,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健康祥和等,称为“初诣(はつもうで)”,也被称为“初参(はつまいり)”,即新年的首次拜访。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由来
说到初诣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日本平安时代(公元784~12世纪末)。
不知是否受当时的中国文化崇拜和佛教神教等宗教信仰的影响,平安时代的日本也有一种叫“守年”的习俗(类似我国的守岁),即一家之主手持灯笼,从除夕夜到元旦早上,在供奉当地守护神的神社里彻夜祈祷,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全家安康。这就是日本“初诣”的初期。
(江户时代著名画家歌川广重所著《名所江户百景之浅草金龟山》,浮世绘)
进化
到了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随着时代的发展,除夕夜开始的“守年”习俗逐渐简化,剩下元旦参拜神社和寺庙的习俗广为流传,且随着交通的发展,参拜的寺庙神社也不再局限于家附近,更多的人会去更大更有名的地方参拜,最有名的就数日本三重县的伊势神宫,作为日本自古以来最高级别神宫、“日本国民的总氏神”,新年去参拜三重县的伊势神宫,成为当时的流行,被称为“伊势参拜(伊勢参り)”,流传至今。
与此同时,抽神签、写绘马祈福等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流行,并成为新年必不可少的节目。
(江户时代著名画家歌川广重所著《伊势参宫略图》,浮世绘)
定型
到了明治时期(1868年-1912年),新年参拜已经转变成现在初诣的风格。而造成这样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先是铁路的发展。
在东京,自明治末期以来,铁路网已延伸至郊区,拥有线路的铁路公司也开始吸引游客前往沿线的寺庙和神社参拜。至今仍在新年参拜者排行榜上享有盛誉的川崎大师和成田山新胜寺就是典型的例子。
其次,元旦从明治时期起被定为“国家性节日”,元旦期间的各种参拜活动都围绕元旦进行了重组,庆祝新年的思想渗透到了整个社会,这也导致了“初诣”不再只是单单的拜神祈福,各大寺庙神社还会有特别祭奠活动,尤其是元月1日和3日,同时参拜道上也有了各种小摊小贩及各种表演,新年出门参拜也变得更加有趣且热闹。
据说,“初诣”一词是从大正时代(1912年-1926年)开始正式使用,成为新年首次参拜的代名词。
了解了“初诣”的历史和由来后,那么什么时候去参拜才算是“初诣”呢?
其实,关于“初诣”的时间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一月份内去神社寺庙参拜都可谓“初诣”,现在更有甚者称一年中的任何时间的第一次参拜都可以叫“初诣”,都是心意。不过,毕竟是新年的活动,一般来说,最好在“松之内”期间参拜。
“松之内”是指新年各家门上或商店门前装饰门松的时间,关东地区一般为1月1日至7日,关西地区一般为1月1日至15日,甚至在些地区,一直到2月3日的“节分日”为止都算“松之内”期间,在此期间的参拜都算“初诣”。
那么,你所在的地方是什么时候为“初诣”呢?
往期推荐
我知道你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