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特别推送|过去一年,以及即将到来的日子

教育   2024-11-07 21:39   甘肃  

文字|文稿部

作品回顾|刘洋 刘佳璐 杨蔚 杨欣睿 邵沐歌

执行编辑|黎子豪

责任编辑|武靖茜

日历翻到十一月,榆中校区门口卖板栗饼和烤红薯的小贩们就顺应着冷风开始出现;暖气水在管道里开始静默地流动,偶尔发出声响;至公楼前本来繁盛的树被秋天点燃,经历整个十月漫长的燃烧,在这个时候将绛红与缃色叶子倾泻一地,迎来颓唐。


但并非一切事物正随着温度和生机一起单调递减,一份气氛正在忤逆着季节上升,围绕着即将到来的节日愈发浓厚——一个属于我们的节日——第二十五个记者节。


回首,迢迢长路已过,为了给过去一年做出总结,为了一个更好的出发,也为了庆祝这个意义重大的日子,我们征集了一些推送手记,把隐匿在屏幕背后的一些故事和想法,讲给您听。

Journalists' Day





深度






我们5个人租了一辆车去甘南州临潭县大山里的王旗镇,前往兰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常年驻守的临潭四中,我们租的这辆小轿车动力非常一般,在单程5个小时的车程中上山下山非常吃力,在一个连续的大下坡的过程中险些刹车失灵,另外再回到兰州以后在过一个高速大弯的时候,速度没有减下来,如果不是开车的兄弟当时处理得当,很有可能侧翻。一路上碰到了当地居民们养的牦牛绵羊拦路,甚至快到王旗镇的时候从临路的居民院子里窜出来一头猪,来回路上就可以说非常坎坷。去临潭的路上从出兰州兰州开始就在下雪,到我们到达临潭的那天晚上,更是普降大雪,第2天正式开始采访时,天地一白。正好赶上当天下午四中要进行家长会,孩子们便在扫雪,给家长会清出场地。在采访过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是我们兰大数学系的校友赵琴老师,在临潭县城和王旗镇的,中学中扎根教育事业将近20年;另外是采访两个女孩子的过程中,他们那种纯真的内向与害羞,本就有高原红的脸颊又羞红了,像霜打的葡萄。


不论是在对老师还是同学的采访中,我们都将自己当成这里的一份子,我们做采访,是在倾听前辈与同伴们的故事。新闻工作者要到很多地方去,大概率会遇见很多在物质生活上不如自己的人,切记不要以主观套客观,不要以同情悲悯的心态去做采访,这是我们在本次采访过程中着重思考也一直相互提醒的问题






人物









去年暑假,我报名了重走中国西北角四川线的暑期实践,和夏云、韵涵一组去雅安做采访。在雅安的前几天,我们到处寻找选题,但都没有太大收获。眼看实践快要收尾,之前在小红书上刷到的望鱼古镇成了我们最后的“救命稻草”。我在小红书私信了刘随姐,她非常热情地欢迎我们去店里看看。


采访当天下着小雨,我们在染坊的店面里聊了两三个小时,刘随姐带我们逛染坊、介绍染制工具、分享她对手工的看法和未来的计划。她的回答很有深度,给当时刚读完大一的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震撼。那次采访也让我充满了力量——我们还年轻,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


现在再读这篇文章,我仍然能感受到组稿时的兴奋和激动,同样对手工的喜爱、对未来的憧憬、对望鱼古镇淳朴民风的怀念一一涌上心头。我们没有去雅安的任何景点,但雅安成了我去过的地方中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有机会我还想去望鱼古镇,再走一遍青石板小路,再去随一染坊看看……    



 




撷光掠影












一窗秋色,不经意间映入眼帘,激发了我对这个拍摄的新想法。这个选题的起源,其实很简单,是在秦岭堂的一次课堂上,我坐在窗边,被窗外的秋景吸引。那一刻,我决定要将这种日常生活中的小美好通过镜头记录下来。我开始构思这个选题,并将主题定为“在倒影中,邂逅一次浪漫”,意在通过镜头捕捉生活中的倒影,展现一个不同的视角。在拍摄初期,我在榆中校区开始了我的探索。我发现,虽然大部分的取景地只能是窗户,但每个窗户外的景色都有其独特之处。但是拍摄了多次窗户外的秋景,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为了丰富素材,我决定扩展拍摄范围,来到了城关校区。这里的毓秀湖给了我新的灵感。湖面的倒影,树木的影子,都在水中呈现出别样的风情。我还尝试带了小镜子,用来创造更有趣的倒影效果。在拍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光线的变化、天气的影响,于是我调整了一下拍摄时间,选择在光线柔和的清晨和傍晚进行拍摄,此时的光线非常利于构图,最终捕捉到了一些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






有画说






在决定做选题之前,我发现那个时期许多年轻人的“怀旧情怀”格外高涨,于是我决定以我的童年为基础,绘制一篇“从旧引新”的漫画,让大家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能够慢下来,将时间倒拨,回到童年时期的单纯美好。希望大家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不要忘记童年的感动,在疲惫的时候能从过去给予向未来的动力,真的得到“青春回来”“动力回来”的满满精神。


由于经常阅读各类漫画、番剧,常常会被卡住的分镜过程在我这里反而成为了最简单的一环。我几乎是很快就绘制出了大致的草稿,并且自己也相当满意,但是一旦开始细化,问题就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了!


首先是要勾线的笔刷。平常漫画家使用的多是一种平滑且形似钢笔触感的实线笔,而我最擅长使用的是一种较为毛糙且具有铅笔质感的“虚”线笔,二者在观感上完全不同,所以第一大难题,我就要克服不同笔刷之间的差异。简直好比上战场时临时被塞了一把从没见过的土枪上阵。好在经过不断的练习,我终于能勉强将实线笔运用自如!


其次是上色。我是一个很不擅长运用色彩的人,每一次绘画基本只能完成最基本的黑白灰,一旦接触到那些缤纷绚烂的颜色我就开始头晕目眩了。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只有彩色才能穿递出我理想中的画面。为此,我在网络上搜寻了大量教程,一步一步将黑白的画面变为色彩丰富的“漫画”。


在上大学前,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有机会能够独立完成一篇条漫。在我心目中,那是漫画家才能做到的事,是我只能以读者的身份欣赏的存在。纵使我多么想要创作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可心里却总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直白地否认自己。所以在接到完成有画说的任务时,我心中其实是忐忑不安的。但很快,随着我挥动的每一笔都在屏幕上诚实地反映出线条,这种不安渐渐化作一丝兴奋。


在选题结束后我意识到,原来我是可以做到的,原来不是职业漫画家也可以拥有自己的作品的。在收获了这份感动之后,创作之路变得宽阔而平坦,在那条路的尽头,我才惊觉,那条鸿沟只需我轻轻抬脚便能跨越。






听见






当时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特别火,作为一个深度bilibili用户,这部剧理所当然地出现在了我的主页上。看完这部短剧的即时感受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鸡皮疙瘩一阵一阵地起来,眼泪也一阵一阵地涌出来。似乎这种带有家国情怀的好作品给我的感受都是一致的,看完后总会忍不住把头探出窗外看看远方的山和近处的人,深深地呼吸笼罩在这片土地上的空气。也只有这样,我才能把感动化作心安。


出于对这部作品的喜爱,我提交了《听见|海外遗珍——“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的选题表。听见栏目很适合做富有温情的内容,因为声音是一种相当直接的载体。当时我向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同学征稿,一听说要给遗失海外的文物写一段话,大家的热情都很高,所以征稿过程很顺利,稿件的质量也不错。令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云歌的《永安永安》。云歌是一位古风歌曲的词作者,她的稿件也采用了歌词的形式,非常有韵律感。录音的时候我就发现这篇很容易读出感情,所以我把它放在第三篇的位置,算是整篇推文的高潮。


录音我用了一个下午就完成了,自己给自己录还挺方便的。站在宿舍阳台上放声朗读的那个下午,窗外是层层秋叶,瓷砖地面树影斑驳,我感到非常幸福。



Journalists' Day

作品。



在过去一年里,我们以金城为营,互联网为触角,把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留下一帧帧局促的定格、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有过坎坷,更多的是在崎岖中成长。我们的观测,仍在继续、我们的思考,从未停歇,我们的叙事尚待时间的接续。


在即将到来的第二十五个记者节前,请让我们为不停奔走、观察、记录的记者们说声辛苦,道声劳累。愿所有记者心有坚定,路有方向。



西北角Corner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最新公告及消息的发布平台,兰大新闻学子的学习交流与展示平台,新闻与传播学子及广告学子专业打造的魅力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