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杨光玮 向芳霆
图片 | 向芳霆 赖怡倩
执行编辑 | 杨光玮
责任编辑 | 方虹乔 杨洋
11月14日下午3时30分,由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主办的“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巡讲活动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昆仑堂一楼报告厅举行。此次活动邀请了7位获得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优秀记者、中国新闻奖和长江韬奋奖的杰出新闻工作者,他们分享了自己的从业经历与职业感悟,激励广大新闻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独特的视角和专业的素养,投身新闻报道工作,争当新时代的好记者。兰州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北辰主持活动。
来自人民日报社环球时报社的记者胡雨薇以“谁才是南海生态真正的破坏者”为主题分享她在国际舆论传播领域“为国守海”的故事。胡雨薇和团队深入菲律宾一线调查采访,了解菲律宾民众心声,并对菲律宾前总统杜尔特尔进行独家专访,揭开了南海生态破坏真相。她通过自己的客观记者视角,展现了中国在维护领土主权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同时也传达了菲律宾民众对和平与发展的渴望。胡雨薇强调:“中国媒体客观公正有理有据,会通过有影响力的报道,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朋友圈。”同时表示,中国人民维护领土主权的决心坚定不移,而中国记者守护真相、讲好南海故事的追求也从未改变。
辽宁日报的记者高爽以“几时青衫伤雪月,那年黄河过皋兰”两句诗为开头,回忆自己28年的记者生涯,分享两个使她全身心投入新闻工作的重要时间节点。高爽表示:“作为媒体人,我们讨论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但我们最深的恐惧是失去与时代、人民、土地的连接。我们的每一次出发都源自于此,我们每一次所要抵达的就是历史深处、时代的高点、人民的心里。”她指出,新闻是历史的底稿,这是新闻人最大的责任,也是我们永远的目光。
来自北京日报的刘琪榕提到电视剧《觉醒年代》。她分享了编剧楼婷婷和导演对年轻人的感动,认为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就是《觉醒年代》最好的续集。之后她分享了众多有关长城保护的故事。从1984年北京晚报记者苏文扬的倡议开始,到40年后,北京日报社的年轻记者们继续举起“爱我长城、新我中华”的旗帜,跨越2万多公里,记录长城的现状。作为记者,刘琪榕感到幸福和担当,他们见证了长城的保护和发展,传播着长城的故事,让古老的长城焕发新的活力。她呼吁大家继续唱响新时代的长城谣,共同走向民族复兴。
“昆仑”二字勾起来自塔里木石油报社的王川对昆仑山脉和新疆大地的深厚感情。他主要讲述了石油工人在艰苦环境下的辛勤工作和他们对国家能源安全的贡献。王川提到了石油工人在昆仑山脉的世界级勘探禁区中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们为了国家能源安全所做出的牺牲。情到深处,王川潸然泪下。王川给同学们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在遭遇困难时,要勇敢地站起来自救;二是要认识到人生中的困难只是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要珍惜快乐的日子。
朱莹来自浙江杭州文广集团,她接续王川老师的话题,将讨论的焦点从大西北的石油工人转移到东南角的新就业群体——外卖小哥。她以“最后一百米”的困境与破局为主题,围绕外卖小哥困于算法的生存状态,以记者的角度告诉同学们:当更多目光看到社会困境时,就有希望去改变困境。朱莹通过自己的节目《小区大事》,将外卖小哥的压力传达给公众,包括身体疲惫、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以及大数据平台的计时压力。她强调,要实现价值共识,需要媒体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打破信息壁垒,让所有时代同行者都能彼此看见和守望相助。
江西日报社的李滇敏是一位有30年经验的编辑,她致力于制作高质量的副刊。她认为好的副刊应该与时代对话,站在时代的前沿,回应时代的关键问题,以收获思想和凝聚力量。李滇敏强调,副刊应该有心跳和温度,只有深入人民当中,才能触摸到时代人的命运。她以30年的编辑经验总结,好的副刊应该有兼容的宽度,她虽然不能完整而全面地定义一张好副刊,但好副刊永远在前方,是她不断追求的目标。
最后一位记者是解放军传媒中心的王玉,她以一张老照片引入话题,通过检枪30年的胡班长和送伞包的班长宽肩膀变成铁肩膀的故事,讲即使有些士兵肩膀并不宽厚,但扛得起钢枪、炮弹、沙袋,也扛得起山河无恙、扛得起万家安宁。作为军事记者,他致力于让更多服务民间的战士被看见,更多前行的背影被铭记,书写新时代人民军队的强军战歌。
在最后提问环节,台下的同学们向巡讲团提出了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ai对新闻的影响、如何在保持新闻客观的同时写出温度……记者们为同学一一解答,同时都强调“真诚”的心灵沟通至关重要。
活动结束后,巡讲团成员、兰州大学师生和嘉宾合影留念。兰州大学的“新时代,好记者”全国宣讲活动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新闻行业、交流新闻工作经验和感悟的平台,同时也将进一步激发新闻学子的职业热情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