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公杯”征文大赛优秀作品展示 | 当“宇宙的尽头是编制”,是时候给“考公热”泼一盆冷水了

教育   2024-12-13 22:38   甘肃  

文字 | 孙文婕

执行编辑 | 叶慧姗


近日,武汉大学研究生顾某在校园墙上留下一篇名为《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的文章,引发大量争议。文中,顾某自述已经拿到九个工作邀约,但仍然选择报考甘肃省选调生,并被分配至嘉峪关市市直单位;而由于分配与预期不符,顾某在文章中流露出明显的不满情绪。手握多个工作机会却报考选调生,顾某可以说深受“考公热”与“上岸思维”的影响。然而,宇宙的尽头从来不是编制,愈演愈烈的“考公热”需要被泼一盆冷水。


夸克联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发布的《2023年轻人搜索关键词报告》中提到,“上岸”指的是年轻人在考试层面的成功状态,被广泛应用于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考试领域,体现了年轻人对于实现职业理想、人生目标、美好未来的追求、执着与向往。“考公热”则词如其名,指报考人数连年增长、岗位连年扩招、热度居高不下的公务员考试潮流。然而,与“上岸思维”缠在一起的“考公热”却变了味儿:“考公”不再与个人禀赋相匹配,而变成了朦胧的、从功利化角度计算后的职业最优选。


归根结底,“考公热”这把火得以越烧越旺,是由于竞争越发激烈的就业环境。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下,具备高稳定性、体面性特质的体制内工作成了不少年轻人及父母眼中的“香饽饽”。然而,体制内工作的特殊性质早已决定公职人员对公共利益的服膺必然远大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当曾在某些省份流传的“不孝有三,无编为大”的观念被推至全国,一波波涌入“公考”的年轻人是否能够真正意识到公务员岗位的内涵,并具备与岗位相匹配的个人特质与价值观?当仅仅擅长申论或是行测,浑水摸鱼地通过一轮轮考核的考生进入工作岗位,大多只会成为基层中尸位素餐的公务员,无法回应人民对公职人员的期待。而乘“考公热”之风、抱着“上岸思维”涌入县城编制的高学历人才们,也极有可能会从事与自身专业无关且无门槛的基层工作。这不仅无法满足他们对自身的期待,更是对人才资源的浪费,甚至会给地方政府带来一定的压力——他们期待人才流入,却没有足够的人才承载量,被引进的人才极易因环境与预期不符而离职,最终给政府工作开展造成障碍。2023年年末,南方周末文章《当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决定离开县城》中急于上岸又迅速离职的孟启平等人的经历,正在为后来者敲响警钟。


在这场“考公热”中,毕业生与机关单位“热”起了“剃头挑子”的两头,但“热”的却常常不是同一把“挑子”。当被“上岸思维”裹挟时,年轻人不妨自泼一盆冷水,将体制内工作的各方位因素与自己的可配合程度相结合,审慎做出决定。仅凭一时兴起冲进编制,难免“碰一鼻子灰”;机关单位则需找准定位,精准收揽人才,切忌趁“热”将自身看作“宇宙的尽头”、不顾实际人才承载能力而大肆扩招,最终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却“竹篮打水一场空”。


西北角Corner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最新公告及消息的发布平台,兰大新闻学子的学习交流与展示平台,新闻与传播学子及广告学子专业打造的魅力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