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职商汤没多久的张超,没想到撞上了新一轮裁员。
“当时听说商汤名气大、实力强、氛围好,加班强度低。”他因此放弃了华为等其它几家公司的offer,选择加入商汤,从事大模型方向的算法研究。
很快,他就感受到了第一轮失业危机。“现在都大裁员了”,这让他降低了不少对商汤的好感。虽然他还没有被约谈,但他和同事都有一种不安全感。
不久前,商汤在香港举办了一场论坛庆祝了十周岁生日,董事长兼CEO徐立在会上宣布了商汤新战略,并发出了一封关于战略和组织架构调整的内部信。
徐立在信中表示,商汤将围绕战略和核心资源,构建更加集中和高效的组织架构,推动资源的集中和集约化投入,加快组织和管理的年轻化进程。
这封信发出的当天,裁员就开始了。
综合多位知情人士和媒体报道,这次商汤裁员涉及安防、自动驾驶、医疗、研究院等多个业务部门,有的甚至“整个团队全砍”,赔偿方案为N+1。
商汤方面间接确认了裁员消息。
社交平台有认证为商汤的员工称,此次裁员或达一两千人,分批在年前和年后进行。也有报道称,此次裁员比例接近30%。
对前述网传裁员规模,张超等多位商汤员工无法向搜狐科技确认其真实性,商汤官方亦未对此做出回应。张超在公司内部听说,现在这波裁员还没结束,可能还有下一波。
最近几年,商汤多次裁员。截止今年上半年,商汤员工总数为4672人,相较三年前上市时减少超1400人。
这背后是这家昔日的AI明星公司持续亏损的商业化困境,其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一条自我输血的盈利之路。
多位人士都不太看好商汤的前景,“还得继续烧钱”、“最大问题还是落地”。商汤想要摆脱困境,裁员或许能换一时喘息,但能否借大模型浪潮改命,还不可知。
01 员工感觉“非常不安全”,不知裁员标准
在中国的文化里,十周年往往被视为一个重要节点。张超说,商汤十周年当天,公司内部没举行什么庆祝活动,就只是收到了CEO的内部信邮件。
这封信中,徐立宣布了大装置-大模型-应用的三位一体新战略,并宣称要致力于成为最懂算力的大模型服务商和最懂大模型的算力服务商。
更让外界引发关注的则是商汤在组织层面的说法。“围绕战略和核心资源,我们将构建更加集中和高效的组织架构,推动资源的集中和集约化投入,加快组织和管理的年轻化进程。”
张超很快预感到这是要裁员的信号。“发完邮件不久,HR就开始找人谈。感觉应该是上面领导提前就订好了名单,然后直接下命令,HR直接跟要被裁的人谈。”他用“迅猛”来形容这场裁员风暴。
商汤方面在被爆出裁员后回应称,公司在积极推进战略转型,聚焦大装置-大模型-应用重点业务和战略增长领域,并进行相应的组织和人才结构优化和调整。
据多家媒体报道,此次商汤重点保留了大装置、大模型业务,其它业务线,包括安防、自动驾驶、医疗等都有所调整。
搜狐科技了解到,商汤大装置、大模型部门也都有所调整。一位跟商汤有过合作的知情人士陈浩透露,大装置作为商汤最核心或最好的部门,这次调整裁员比例大概5%。
张超所在的团队,同样有人被裁。“我知道被裁的几个人都是大模型的,有社招的,也有不少校招的,基本约谈当天签完,没有缓冲的时间,就这么急、这么狠。”
“智慧城市这块此前就一直在缩减,现在也不是核心业务了,自动驾驶、医疗等也是此次裁员重灾区。商汤自动驾驶第二梯队都算不上,业务规模也比较小。”陈浩表示。
商汤的内部信也提到了业务层面的调整,称在传统AI领域,将充分利用视觉感知和多模态模型的核心能力,集中资源,明确方向,并通过一套研发投入,同时服务国内和国际市场。
这里的传统AI领域主要就是包括以智慧城市为代表的业务。商汤以计算机视觉起家,最初通过布局安防业务,拿到了不少地方政府的单子,一度成为营收半壁江山。
但随着疫情带来的影响,以及行业竞争加剧,智慧城市业务不断萎缩。就连安防龙头海康威视也扛不住了,此前也被爆出涉及千余人的缩减,总部及重点销售城市的研发成为重灾区。
张超听到的消息也是医疗、绝影(商汤智能汽车)业务裁员比较严重,不少团队基本全砍掉。“有的团队,原来对接的项目只差签字环节,也不管了,相当于快要到手的钱直接不要了,感觉连业务都不要了,就是要裁员。”
他还没有收到被约谈的消息,但他称感觉“非常不安全”,尽管团队领导试图安抚军心,但不少同事都担心可能下一个就轮到自己。
张超和那些被裁的员工并不清楚裁员的标准。“虽然说要年轻化,但我知道被裁的不少都是校招进来的,也没了应届生身份,只有几个月经验再去找社招就很难,现在也过了野蛮生长的风口期。”
商汤此前回应还强调,商汤的人才战略从未发生变化,公司的社招及校招正常进行中。
但张超表示,有的组之前还在招人,但开始裁员后,不少定好的面试就不了了之,现在要进来可能比较难。有曾在国庆前面试的员工称,到现在一直没有反馈结果。自10月中旬后,商汤方面也未再披露此前预告的校园宣讲会的信息。
02 六年半亏损高达528亿,上市以来员工减少超1400人
实际上,最近两三年,商汤频频传出裁员消息。
去年9月,商汤智慧城市与商业事业群(SSG)、新兴创业事业群等爆出裁员,其中SCG裁员幅度最大,被裁员工会得到N+2的赔偿。再往前的去年4月,以及2022年6月,商汤都有过裁员动作。
当时商汤表示,公司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状况进行相应的组织和人才结构的调整,从而集中资源,聚焦于包含通用人工智能在内的未来战略性增长领域。
“我是去年被裁的,去年已经很难了,今年感觉更难。”
一位商汤前员工表示,商汤一直面临很大的盈利压力,业务太多太散,现在又要去做大模型,需要继续烧钱,只能继续裁员了。
商汤可能是目前国内投入较大的AI初创公司之一。搜狐科技统计,该公司自2018年至2013年累计净亏损达503亿元,加上今年上半年近25亿元的亏损,亏损总额高达528亿元。对应期内,商汤总营收仅不到220亿元。
高昂的成本是导致商汤持续亏损的关键,尤其是研发投入。过去六年半,商汤研发费用合计达182亿元,占掉了营收超过80%,严重挤压了盈利空间。
这些钱基本都花在了研发人员身上。截至今年上半年,商汤研发人员数3399人,占总员工人数比重依旧高达近73%,对应研发费用接近19亿元,超过同期17亿元的营收规模。因此,过去商汤也常被诟病为一家只会发论文的“实验室”。
更本质的原因则在于AI不好赚钱。传统AI因为多是定制化项目,难以标准化,导致成本高,包括商汤在内的AI企业都长期忍受着亏损,商汤的智慧城市业务也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持续萎缩。
张超认为,AI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落地,后继无力,用不了那么多人,就只能大规模裁员。“现在搞AI、大模型的公司,基本都还在烧钱,商汤烧得尤其多,研究方面比较突出,但落地上没啥空间。”
“一家公司真正重要的是产品力、技术能力,商汤没有什么很强的技术壁垒,做产品也不行,论文发了不少,但没有什么用,没有做出领先的一些东西。”陈浩则表示。
因此,控制成本也成了商汤近些年的任务。自2021年底上市后,其员工总数从当年底的6113人持续下降到去年的4531人,今年6月则略微回升至4672人,总体减少1441人。
最近,业内也传出商谈计划对旗下业务,比如自动驾驶、芯片等进行独立融资的消息,以此降低对集团的依赖。
03 问题关键是落地,大模型能拯救商汤的未来吗
去年的大模型浪潮爆发后,商汤不得不加大算力等基础设施、大模型等方面的投入,前后买了四五万张卡,并给外界画了个一张坚信通用人工智能会到来的大饼。
徐立在这次的内部信中表示,商汤经历了传统AI 1.0和生成式大模型AI 2.0时代,两者一个重要区别在于AI成本结构的变化。前者的模型主要成本在于研发人员的投入,而在2.0时代,成本主要在于算力资源的投入。
这需要结合大模型来迭代和优化算力,同时也需根据算力资源的特点来迭代大模型设计和应用,这也正是商汤提出大装置-大模型-应用的三位一体新战略的逻辑。
“大装置支持大模型,可能还是想主攻提供大模型的研究,但最终的问题还是落地。但现在公司高层的想法,我们也不太理解。”张超表示。
不过,商汤已通过投入大装置和大模型尝到了一定甜头。据IDC,在今年半年国内的AI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中,商汤以14.8%的市场份额仅次于百度智能云。
生成式AI也已成为商汤的核心业务。今年上半年,生成式AI营收占比超过60%,而传统AI业务占比已不足30%。
智能汽车业务规模和占比较小,且面临比较大的挑战。张超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车企自都有自己的研发部门,有的车企可能自己研发能力弱一点,才去找外部合作。
“AI是大势所趋,短期成本变得不那么重要——不投资的话,可能意味着错失重大机会,这个风险远大于投入一个初始的投资成本。”商汤联合创始人徐冰最近在出席活动时表示。
这可能会拖长商汤的盈利时间表。徐立此前也强调技术投入永远要比商业化前置。“如果决定要做大模型,那就需要长期的资源投入,有新的方向出现都要跟进。”
不过,陈浩认为,商汤行动力不强、不够敏捷,业务规划了以后,产品、落地各个方面的产出不行,基本一直在跟风,没有预见性,找不到未来预期。
“想做大装置,想做底层开发能力,还想做算力租赁;应用层面,做传统AI,还想做自动驾驶、AI硬件,有点贪大求全。”陈浩表示,每个领域都想尝试,可能最后大部分事情都做不成。
目前,行业也对大模型祛魅,不少人都认为,其落地应用将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且势必会面临很多挑战。
自入职以来,张超加班不是特别严重,“听说模型训练、测试、数据等部门加班比较严重”。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公司都在捞商汤被裁掉的员工。有猎头表示,最近几天已收到了不少商汤员工的咨询,包括在职员工,“他们担心会裁到自己头上”。
“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做两手准备,找找其他机会。”张超说。(应受访者要求,张超、陈浩为化名)
来源 | 硅谷AI见闻(ID:AI_lnsights123)
作者 | 梁昌均 ;编辑 | 荔枝
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