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岁逾一载。盘点这一年,我们步履不停,有难忘,有辛苦,有收获。年初定下的“小目标”都实现了吗?这一年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呢?即日起,区街将推出《答卷·2024》系列报道,让我们把时间轴往回拨,细数这一年属于经开海昌的共同回忆。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竞争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今年以来,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以增值服务为帆、企业帮扶为桨、人才招引为舵,精准发力,全心全意优化营商“软”环境,构筑经济发展“硬”支撑。
服务企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经开海昌企业众多且需求繁杂,区街借鉴居民社区管理智慧,构建工业社区 “同体”,打造了泛半导体、时尚产业、智慧港三大工业社区,将网格化精细管理与专职网格员贴心服务相配合,覆盖整个工业集聚区。走进工业社区,“企业综合服务驿站”如便民超市般便捷,将社保医保、部分公安业务原本较为繁琐的流程,简化为“一次提交、一窗受理、一日办结”,实现企业“就近办”。
某新入驻的智能制造企业,开业筹备时急需办理员工社保参保。服务驿站网格员迅速响应,线上熟练操作数字化平台录入信息,线下高效穿梭于各部门沟通协调,仅用一个小时,就完成了社保医保开户、员工参保的所有手续,企业顺利开业并迅速融入市场节奏,为后续发展赢得先机。
脚步离得近,心也贴得近。在经开海昌,很多企业成长的历程中,都有“企业管家”的助力。这支队伍,由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组成,秉持 “随叫随到、不叫也到、服务周到” 理念,为企业提供“保姆级” 服务。
此前,一家初创科技企业在筹备初期,面对复杂的项目审批流程一头雾水。“企业管家” 主动上门,梳理出详尽资料清单,代办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等关键证照,并协调场地水电接入,让企业提前两个月开业。在企业成长关键期,“企业管家”又牵线搭桥,促成企业与顶尖高校科研团队合作,让企业成功突破技术壁垒,市场份额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经开海昌还巧借外力,组建助企服务 “三个团”,为企业打造全方位智囊战队。“智囊团” 手握 70 项高频违法事项清单,为企业日常运营划出清晰 “安全线”,轻微违法首违不罚柔性执法,为企业卸下包袱;“讲师团” 定期入园普法,针对企业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保护等疑难杂症精准开方,今年累计提供 300 余条合规建议,护航企业合法经营;“联络团” 则聚焦人力供需,两场专场招聘会为泛半导体产业园引来 2000 余名专业人才;技能培训紧锣密鼓,千余名员工喜获技能证书,为企业发展注入 “技能能量”。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经开海昌始终与企业站在一起,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靶向施策,为企业纾困解难,助力企业爬坡过坎、展翅高飞。
热线畅联,架起政企 “连心桥”。运行一年多的967878 企业服务热线,如一条温暖热线牵起政企两端。线上专人值守,线下快速流转,问题不过夜、事事有回音。
今年,某传统纺织企业受外贸市场波动影响,资金周转告急,便拨通热线求助,没想到次日便接到金融服务专员电话,量身定制融资方案,一周内贷款资金到账,解了燃眉之急。“特别感谢区街的支持,帮我们渡过难关。”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到了政策申报季,热线又化身 “政策通”,精准推送各级扶持政策,指导企业匹配申报,今年已助力数十家企业成功申领各类补贴,成为企业贴心 “大管家”。
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经开海昌开展多元扶持,政策 “组合拳” 频频发力,激活企业增长 “动力源”。根据产业特色定制高质量发展、零土地技改等政策套餐,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外贸领域,对接港口资源,组织企业出海参展、建设海外仓,助力外贸企业拓展国际版图;能源管控上,严控高耗低效,三季度领办帮办 46 个能评项目,节能降耗成绩斐然,绿色工厂创建与光伏并网高歌猛进,为可持续发展擦亮底色;服务业提升专班运作,汽车零售补贴两轮发放超 2000 万,荣帆供应链、领先智选等项目落地,让服务业多点开花、蓬勃发展。
在新兴产业培育上,经开海昌深化 “链长+链主” 双引擎,某新能源新材料项目落地初期,链长牵头协调土地指标、能耗配额,链主企业分享行业资源,助推项目当年投产,产值冲刺十亿级;传统产业升级也不落下,在2024年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推进会,20 个技改项目集中签约,880 万元政策资金现场兑现,让老牌企业能够借力扩能,焕发生机。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 “源动力”,经开海昌深谙此道,广纳英才,构筑起人才汇聚的 “强磁场”。
为化解企业 “人才荒”,经开海昌全力推进产教融合战略落地生根。依托产业人才学院这一关键枢纽,将专业设置精准嵌入产业链条,把课堂 “搬” 进企业车间,实现理论与实践的 “零时差” 对接。
以海宁宝捷机电有限公司为例,这家在电动机零件、变压器零件及精密冲压模具制造领域独占鳌头的企业,随着订单纷至沓来,对专业人才的渴望愈发炽热。得益于产业人才学院的定向输出,一批批高素质青年技能人才鱼贯而入,充实到生产一线,迅速上手操作精密设备,为企业产能爬坡注入强劲动力。
如今,意兰可、康贝德、拓感科技等区内众多企业的车间里,可以看到不少由海宁产业人才学院培养的高素质青年技能人才忙碌而自信的身影。
政策留才,打造暖心 “归巢” 港湾。经开海昌从购房补贴到子女就学优惠,从科研项目资助到个人所得税减免,一系列优厚政策如细密针线,缝补起人才扎根的决心,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34岁的浙江确安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经理赵文涛,来到海宁5个月就买了房,打算在海宁大展拳脚,干出一番事业。“来海宁工作前,我对海宁这座江南城市充满期待。”赵文涛告诉记者,海宁对高端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力度,能够感受到满满的诚意。
不仅如此,今年,经开海昌“助企智囊团” 惊艳亮相,首期五位博士导师欣然加盟,为航空航天、泛半导体、新能源等核心产业 “把脉问诊”。
监制:王森强
主编:章家力
审核:章家力
编辑:刘芳璐
美编:刘芳璐
来源:经开(海昌)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