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发展的浪潮中,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勇立潮头,将韧性治理视作破局关键,全力书写基层治理的崭新篇章。今天,展示几个点位的经验做法,它们各具特色,却都能在应对复杂多变基层事务时,凝聚人心、稳保发展的磅礴力量,为区域韧性治理提供了鲜活样本,彰显基层智慧与合力的强大效能。
泛半导体工业社区
多元拓渠集智,多方联动筑稳园区韧性治理
在海宁(中国)泛半导体产业园建立人民建议征集“园区直报”点,并在人才公寓、工业社区等多处放置征集二维码,员工可通过扫码登入“浙智汇”提出建议,同时,线下将书面建议投入人民建议征集箱。今年4 月 19 日下午,相关揭牌及推进会举行,已建全省唯一省级直报点,线下职工可以将书面建议投入人民建议征集箱,还可以通过网格员定期走访园区企业职工面对面了解需求。
为响应职工丰富业余生活的要求,泛半导体工业社区组建了社团,还打造了共享厨房。今年6月,成立了羽毛球社、乒乓球社、健身社、篮球社、棋牌社、电竞社、摄影社、书画社等社团,将每周四的晚上6:30—8:30定为运动社团活动日,极大丰富了职工们的生活。
工业社区:定期进企业检查安全隐患,联合多部门履职,包括与消防办开展演练培训、平安办进行反诈宣传、应急环保指导危化品处理、人社规范用工、经发企服宣贯惠企政策,全方位服务园区。
物业公司:依规落实房东责任,积极对接社区。建立园区治理委员会,选企业代表任职,搭建安全双重预防体系与微型消防站,保障园区安全运营。
园区企业:企业负责人作为园区治理第一责任人,严格落实工业社区和园区治理委员会的工作部署要求,依法依规经营,积极投身园区治理服务。
成立泛半导体安全生产互助协会:成立互查小组不定期查安全;建交流群,借平安体验馆培训;组织综合消防演练提升应急能力。
开发“隐患随手拍” 小程序:群众遇到隐患可一键上报,社区派出专人处理,实现快速对接处置反馈。
提供“乡音” 服务:组织商会乡贤 “哨兵” 入企入户,用乡音化解纠纷、协商事务,推动新居民参与治理,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凝聚多方力量实现园区韧性治理。
基层自治积分奖励机制:设多途径积分获取,如建议采纳、参与活动、安全互助等行为,都可以兑换生活品、学习资源、园区福利等,激励全员持续参与自治。
洛隆社区
“365”工作法,擦亮“街区善治”品牌
街区,城市最具“烟火气”的地方,也是社区治理的难点。社区在3个商圈430余家商铺推行街区善治“365”工作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3”即建立“三色”管理、今晚八点伴、“3+X”多元协同三个工作机制。“6” 即提供志愿商铺、街区红管家、公益集市、幸福食光、小哥服务日、街坊会客厅等六项服务项目。“5”即打造环境好、秩序好、经营好、服务好、安全好的五好商圈。
按商户营业状态、持证情况、公共安全、垃圾分类、综合环境等五项内容实时状况,分别以“绿、黄、红”三色码评定,建立商户基本信息、需求信息、资源信息“三张清单”,绘制好商圈“全景图”。如:在燃气安全整治中,实现商户安全培训、餐饮店五重防护,非餐饮店三重防护三个全覆盖,守护了燃气“瓶”安。
组织街区红管家发挥“人头熟、地方熟、情况熟”特点优势,依托“共富工坊”“公益集市”“小哥服务日”等项目,引导商户、社会组织参与隐患互查、平安宣传、环境共管等治理活动35场次,提升街区自治力。
实施“共生街区”平安法治项目,联动辖区内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等“五社”力量,通过场景营造、活动打造、队伍塑造,做到“小事不出街,有事好商量”的良性街区生态,打造平安法治街区。解决城北菜场区块污水管长效运维、金领华都120多家商铺门头清洗等问题。
如今,社区还实施不断深化多元协同共治模式,推动党建圈、经济圈、服务圈三圈融合,打造红暖街区,活力商圈。如:“幸福食光”项目就是在逢年过节时,商家将周边小区老人请到店里吃个饭、聊个天,大家聚一聚,这样不但做了公益,更融洽了居商关系。确定每月15日为外卖小哥服务日,辖区单位、商户、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等关爱活动,实现了服务一群人,温暖一街区效果。
碧海社区
“小红车”日巡查推动社区“融合+治理”
碧海社区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为有力支撑,创建服务载体,强化大社区“融合+治理”工作,聚焦“有求必应、一呼百应”目标,创新推行“小红车”日巡查工作制度,形成了“走出去的流动大厅”,走访了解群众诉求,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吸引各类服务力量向便民服务中心集聚,联合民政、宣传、平安、维稳、文明等条线工作,组成专业志愿服务队,为居民提供理论政策宣讲、事务帮办代办、困难家庭帮扶、邻里纠纷化解等“一站式”服务,促进便民服务资源集聚、便民服务效益叠加。
通过实施“小红车”日巡查制度,每天安排1名社区干部带领2名网格员,暂放手头工作,利用半天时间主动深入网格服务党员、群众,开展走访巡查。巡查人员驾驶“小红车”穿行在小区各个角落,通过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及时有效地处置各类问题,极大改善了社区整体环境水平,同时也增进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使居民参与社区环境维护的积极性显著增强。精准了解居民的生活需求、困难诉求等情况,为后续提供针对性服务奠定基础。
近一年来,通过“小红车”日巡查制度主动下网格累计服务党员、群众6000人次,于巡查所掌握的情况,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红色代办、矛盾调解、走访慰问、志愿服务等多种服务活动,对于碰到的“疑难杂症”落实“出门一把抓、回来再分工”,切实让群众得到答复,让问题形成闭环。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政策宣传200余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60余起,走访慰问困难群众50余人次。在网格服务过程中为居民排忧解难,解决了诸多实际生活中的难题,同时积极培育邻里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鼓励居民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基层治理效率。
智慧港工业社区
三色管理引领安全生产韧性治理新路径
智慧港工业社区推出 “三色管理法” 为辖区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营保驾护航,它通过精准的风险识别、分类管理与动态调控,有效提升了社区应对安全风险的能力与整体韧性。
所谓 “三色管理法”,是依据企业意识形态、隐患整改、危险源监控、主体责任落实四项关键指标,实施分类管理与动态监管。这一方法的核心在于推动企业安全隐患管理从传统的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深度转变,强化日常安全隐患监管机制,有效筑牢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
为了实现马拉克小微园区的全面整治与提升,社区精心谋划,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且极具针对性的整治方案。明确了各个阶段的任务与目标,为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社区迅速建立了补短攻坚工作群,群内汇聚了马拉克园区内的 13 家企业以及 13 个工作人员,确保信息的高效流通与工作的协同推进。在这里,企业可以及时反馈整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工作人员能够迅速给予解答与指导;同时,社区也可以第一时间传达最新的政策要求与工作安排,实现了信息的无缝对接与工作的高效联动。
在整治过程中,宽严相济的理念贯穿始终。“严”,是对整治标准与质量的严格把控。对于园区内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环境问题以及管理漏洞,绝不姑息迁就。而 “宽”,则体现在对企业的人性化关怀与支持服务上。社区深知企业在整治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资金压力、技术难题以及时间安排上的冲突。因此,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提供各类帮扶措施。组织专业的技术培训与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与技术能力;合理调整整治工作的时间节点与任务分配,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整治计划,让企业在感受到整治压力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社区的温暖与支持。
在这宽严相济的治理模式推动下,仅仅半个多月的时间,马拉克小微园区所有整治任务便全部顺利完成。园区内的面貌焕然一新,安全隐患得到了有效消除,环境品质大幅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而马拉克园区的整治只是一个缩影。今年以来,社区已成功完成了15个小微园区的整治工作,这一成果彰显了社区在小微园区韧性治理方面的坚定决心。
监制:王森强
主编:章家力
审核:夏国锋
编辑:刘芳璐 李怡垚
美编:李怡垚
来源:经开(海昌)分中心、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