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最新热点时评素材 | “学习困难”,是病了么、消费苦难、“搭子”凭啥招人爱...

教育   2024-11-03 14:40   中国  



















希望每天都收到我们的文章吗,记得设为星标点上面蓝色文语文月刊关注。
‍‍‍2024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出炉,欢迎淘宝!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1.高考语文试题汇编732道:2024年3月7日-6月6日
2.高考语文试题汇编720道2024年3月6日-2023年12月7日
3.高考语文试题汇编726道2023年9月7日-12月6日
4.高考语文试题汇编732道2023年6月7日-9月6日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5.小学试题仓库

01

睡前聊聊

动不动“呲牙笑”,你几个意思?

张佳莹 人民日报评论 2024年10月24日

眉毛飞扬,眼睛眯成一条线,嘴角咧到耳根,露出一排整齐的大白牙……从QQ时代开始,这张圆鼓鼓的脸就在我们的表情列表里咧嘴傻笑了。最近,憨厚的呲牙笑表情又在职场语境里翻红,引起了不小关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呲牙笑,这个常年位居最常用表情包的经典形象,最近却因阴阳怪气,风靡职场聊天对话框。在不少网友眼中,呲牙笑简直可以称作“阴阳修饰符”,让甲方的要求显得“贱贱的”、让自己的恭维显得“欠欠的”、让客气都显得“假假的”。(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有人说,若是在被否定所有努力时收到这个表情,“会让人烦躁值飙升,想要一拳打穿屏幕揍在大牙上”。而在另一些网友看来,“咧嘴露出大牙笑,给人一种没有包袱的感觉”,让人觉得“很淳朴,很开朗”,有种莫名的“憨厚和活泼”。
事实上,呲牙笑,并不是第一个被多重解读的表情。这就不得不提“老网红”微笑表情了。在不少长辈看来,这是慈祥和蔼的象征,而在年轻人手中却有了“呵呵”的意味,用来表达“我就静静地看着你表演”的无语。无独有偶,不少常见表情都被开发出了一些隐藏含义:破涕为笑是“你说的还蛮好笑的,勉强配合一下吧”,捂脸可以解释为“我不知道回你啥好了”,偷笑则可以理解为“幸灾乐祸,我真的憋不住了”……这些表情“进可攻、退可守”,既能用于示好,又可反向解读,一种表情衍生出N种情绪,感受总是因人而异。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和朋友发消息,只需几个表情包的来回,双方已了然于胸,看似没有语言,实则信息万千,那种你知我知的默契感让人着迷。只不过与此同时,表情包带来的不仅是友好交流的快乐,还有误解本意的风险。曾经就有客服因为发送了“微笑”表情,被客户投诉态度不端;还有人认为对方使用表情侵犯名誉权,将其告上法庭。表情包的开放性和模糊性赋予更多解读空间,这是其魅力所在,也是其短板所在,让人又爱又恨。
其实细细想来,解读虽见仁见智,却并非无迹可寻,总是与具体情境和人物设定息息相关。在该表示歉意、难过的情境中发出笑脸,这笑容必定暗藏深意;若是平时不苟言笑,常用可爱撒娇的表情,则会让人不免多想。从这个角度看,使用表情包和在现实生活中的表情管理一样,讲究时宜,也追求适宜。要知道,反差感带来的不一定是反差萌,也有可能是无奈的复杂含义。
有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让受试者听积极或消极的词语时,同步观看人物表情图片。结果发现,受试者对他人情绪的感知,只有7%来自语言的字面意思,却有55%来自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仪态。作为面部表情的线上版本,表情包为冰冷的文字增添了情感的起伏,便于表达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情绪。从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微笑符号“:-)”,到风靡世界的emoji,再到如今各类社交平台中广泛使用的原创表情,我们越来越依赖表情包来传情达意,也不可避免赋予表情包以更丰富的意义。
说到底,表情包只是一种符号,代表的含义由使用者来赋予、定义。文字无法表达的那55%的意义,能否通过表情包准确传达,取决于双方的理解是否一致,能否共享一套解码方式。从这个角度看,多多说出自己的想法,多多理解他人的初衷,我们使用表情包才能更加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正是:使用表情包,意象莫争吵。只要沟通到,大胆呲牙笑。

少了“黑话烂梗”,就不会说话了? 

孟繁哲 人民日报评论 2024年10月25日

先来看这么两段对话:
家长问:“考试结果怎么样?”孩子答:“芭比Q了!”
几个同学一起玩,互飙“你个老6,你个老6”“你才是个老6!”
如今,听到孩子嘴里的这些网言网语,有人一头雾水,有人心领神会,有人觉得童言无忌、无可厚非,有人表示“血压升高”“十分心累”。然而,当学生作文里,总能看到“我真的会谢”“我悟了”“我真的栓Q”等表达,如何减少网络黑话烂梗对人们语言文字能力的不良影响,越发成为摆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昨天我们聊过了呲牙笑的表情包,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聊聊黑话烂梗。
数字时代,谁都会说两句网络流行语。这其中,难免鱼目混珠。有的黑话在语义上暗示不道德、不合法内涵,有的烂梗存在无趣低俗、造谣污蔑、暴力色情意味。(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一方面,年轻人学习能力强,乐于接触新事物,自然更容易掌握“网言网语”。另一方面,一些网络平台上,“黑话烂梗”成了“流量密码”,频频“霸屏”“上热搜”,进一步助推了其传播。一旦长期浸润在大量不规范、不健康的语言中,表达能力和判断力就容易受到负面影响。
哲学家有云,“词语的世界就是你眼中的世界”,意在强调语言对人们认知的重要性。网络时代,万物皆“梗”,言必带“梗”。但语言本身也是个能力,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训练。如果任由无营养的黑话烂梗普遍使用,汉语可能会在潜移默化中失去活力与色彩。有网友自嘲:看到瀑布,李白会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只能说“泰酷啦”“绝绝子”、“YYDS”……这无疑在消解语言组织的习惯,挤压个性化表达的空间。
进一步讲,黑话烂梗天然具有把一切表达娱乐化、极端化、低俗化的倾向。谁能想到,名字中的一个“坤”字,都能成为霸凌的缘由;谁能想到,一句古诗词,也被赋予擦边的含义?谁又能想到,在网络上阐述不同观点,就动辄被贴上“杠精”“普信男”“小仙女”等标签?无论是把人身攻击当个性,还是把低俗下作当幽默;无论是把悲剧痛苦当消遣,还是把消解经典当趣味……黑话烂梗看似调侃,实则通过简单粗暴地“贴标签”,传递极端的情绪、使用夸张的表达,渲染或消极、或焦虑的心态。
正因如此,前不久,有关部门已部署开展专项行动,聚焦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发现精选等重点环节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这无异于给我们提了个醒,语言的长河里,有水道,也有河床,切莫越轨、决堤。
也要看到,整治网络黑话烂梗,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网络流行语。不少网络流行语的生动表达,形成了社会现象,也刷新了文化景观。这恰恰证明了现代汉语旺盛的生命力。(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23年十大流行语中,“显眼包”“搭子”“多巴胺××”“情绪价值”“质疑××,理解××,成为××”“特种兵式旅游”等词语都出自网友的创作。近年来的“逆袭”“躺平”“隐形家务”等词语,在网上“火了一把”后,更逐渐走入词典,融入日常生活;而类似“蓝瘦香菇”“宝宝不哭”等热词则逐渐“落灰”。可见,语言如一脉活水,也在不断流动中新陈代谢、沉淀流失。
有人说,如果把语言比喻成一座城市,那么这些沉淀下来的流行语就是城市建设中的一砖一瓦。网络热词的生命力,不在于会不会吸引眼球、是不是引人发笑,而在于有没有创造出社会价值、能不能经历时间的沉淀。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从热词中驱散负能量的寒霜,才能让语言的城市更繁荣。
这正是:黑话堆成山,“网梗”被玩烂。交流重真诚,表达要规范。

“学习困难”,是病了么?

向阳 人民日报评论 2024年10月29日

近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火了。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跃跃欲试,也有网友调侃“原来自己数理化不好是有病啊”。实际上,近年来,在北京、上海、江苏、江西、湖北等地,不少儿童医院专门开设“学习困难”门诊,大多一号难求。“学习困难”患者真这么多?哪种情况算病?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件事。
成绩不理想就是“学习困难”症?学习不好有得治?望文生义,容易产生误读。首先应该明确,医生眼中的“学习困难”,和大众或很多家长理解的“学习困难”,并不是一回事。(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医学上的“学习困难”是“不能学”的概念,比如,由于多动症、自闭症、阅读书写障碍等神经系统发育问题,使人在听、说、读、写、推理、计算、想象等活动中表现出不完整的能力。例如,有的孩子就是想不出来一张长方形的A4纸沿对角线对折,应该是什么样子。对此,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行为训练、运动辅助等,针对性加以干预。从这个角度看,“学习困难”门诊的设立,无疑有助于引导困扰的学生和家长积极寻求科学帮助,消除病耻感,转变学习不好一定就是因为“粗心大意”“不努力”等错误认知。
真正确诊“学习困难”的孩子所占比重并不高。“学习困难”门诊为什么这么火爆?很大程度在于它戳中了许多家庭的教育焦虑、成绩焦虑。有的孩子存在“厌学”“拒学”情绪,自述“一上学,视线里全变成了黑白色”,是他在撒谎,还是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有的孩子成绩长期不见起色,看了“学习困难”门诊,就能让“学渣”逆袭成“学霸”?一些家长内心疑惑重重,渴望一个答案,也需要一个方向。
实际上,除了“不能学”,还有“不会学”“不愿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如,有的不得其法,学习效果打了折扣;有的家庭关系紧张,使孩子情绪低落、内心承压,难以集中注意力;有的不适应学校作息规律,睡眠不足,导致学习成绩不佳……除了神经发育问题,情绪和精神心理因素、家庭教育、学习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孩子的学习状态造成影响。家长当局者迷、关心则乱,也大多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和判断能力。“学习困难”门诊,回应了不少家庭的现实所需,更重要的意义则在于,帮助家庭一起查找症结,分析哪些是需要医学应对的病症,哪些是需要家校、孩子调整的问题,从而对症施治。
症结在孩子身上,因却在别处,纪录片《闪闪的儿科医生2》里就有一个片段:一名6岁的小男孩一做作业就头疼、双腿抖动,经诊疗,孩子的病大概率是装的,但满满当当的兴趣班带来的压力却是实实在在的。最终,医生的药方没给“装病”的娃,而是给了“卷王”的妈。孩子装病,也是一种病。在医学上,还有一种现象叫“癔症”,简单说是精神压力躯体化,如一位医生所提醒的,“压力可能转化为病历”,一味加码施压,也许适得其反。
古语有言,学海无涯苦作舟。劝学之外,何尝不是在说学习本就不是容易的事儿。“学习困难”是一件值得重视但也需要科学认识的事,学习不代表一切,成绩不好也不能简单贴上“学习困难”的病症标签。每个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育儿路上难免焦虑。不过,每个人的兴趣禀赋不尽相同,要求每一步都不能落后,用成绩这一把尺子来量所有孩子,并不现实。在教育理念日渐科学的当下,这样的共识正在深化。遵循成长规律、教育规律,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
这正是:学习难,不等于学习困难;问诊忙,也要多问问自己。

甭管看不看,码了再说?

曹怡晴 人民日报评论 2024年10月30日

“这些果蔬汁一定要收藏起来,掉秤很快!”“一篇搞定英语核心语法,收藏备用!”“写材料常见‘单押’‘双押’词汇,赶紧收藏起来!”……上网冲浪时,每每看到这样的标题,是否总会有“一键码住”的冲动?不过,回溯过往的那些“先码再看”,又是否直至收藏夹“落灰”都从未打开过?有人戏称其“网络收藏家”,有人归结为“数字囤积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儿。
从美容护肤、减肥健身、日用百货等产品推荐类的“安利帖”,到户外探险、考公考学、美食烹饪等技能提升类的“攻略帖”,收藏夹里仿佛储备了无穷知识,“码住”时想着“以后说不定有用”,怎料码完后直接永久遗忘。(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有网友曾发起“我好像有数字囤积症”的话题,大家纷纷在话题下分享自己的囤积“症状”:数据从10g到100g,手机从4g换到256g,空间怎么都不够用……过去,我们对长辈们爱收藏空纸袋、塑料瓶,甚至专门辟出空间藏这些“垃圾”的行为不屑一顾;反观自己,从小时候的糖纸、卡牌到如今的奶茶袋、快递箱,再到数字时代的帖子、照片和视频等,爱囤积的习惯似乎已经延伸到数字空间。
今天,这些热衷于囤积数字信息文件的个体,还有一个格外可爱的名字——“数字仓鼠”,他们总是乐此不疲地在赛博空间内囤积着自己的“精神食粮”。其实不难解释:有点价值的信息、暂时来不及学习的知识,可能一转眼就消失在数字海洋里,码住就保住了主动权;又因为信息获取和存储的便利,难免导致数字信息的过度积累。
由于缺乏系统及时的梳理,“落灰”收藏夹里的数字信息往往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可细细回顾,或许也能捋出几分往日生活的点滴痕迹:琳琅满目的“干货”资料唤醒的是那个渴望成长的自己,亮点纷呈的旅行攻略打动的是那个向往远方的自己……很多人明知收藏夹里的东西用处已经不大,却又总是不忍一删了之,仿佛害怕随着记录的消失,记忆也随之留下空档。
为了让自己的收藏夹不再吃灰,有些网友当起了“吹灰人”,打卡督促自己定期整理收藏夹,激活被尘埃掩埋的“宝藏”;还有网友建议大家从“数字仓鼠”转型为“纸质仓鼠”,将收藏的干货抄写在本子上,进一步加强理解和记忆。其实,不论是当“吹灰人”,还是做“纸质仓鼠”,其根本目的都是要在庞杂的数字信息中,学会整理和取舍。收藏夹中囤积的信息就像是数字海洋中的一片片贝壳,有意识地加以收集整理,或许就能连缀成一串项链,重新装点我们的生活。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有学者表示,在现代社会短短一天的时间内,我们大部分人接收到的信息量相当于生活在100年前的人在10年时间内所接收到的信息量。相比于浩瀚的数字世界,我们的时间、能承载的信息总是太少,同样的还有我们的“数字仓库”。日复一日地采撷,或许不及“一瓢”,但“空间严重不足”的手机、变卡的电脑、邀请扩容的网盘,仍会时不时提醒:该“断舍离”了。
这正是:码了再看,再也不看?数字囤积,亦需舍离。


02

浙宣精选

支起一张“家庭学习桌”

之江轩 浙江宣传 2024年10月29日

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学习”总是绕不开的热门话题。
不少家长吐槽“不做作业父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不过,孩子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与家长有关。有些家长回到家往沙发上一躺、短视频一刷,却还指责孩子“没心思学习”;有些家庭装修堪比星级酒店,却容不下孩子静心学习的一间书房。
最近,网上流行起了“家庭学习桌”模式:晚间,餐桌摇身一变成了“家庭学习桌”,窗外晚风习习,桌前家人围坐、共同学习……那么,“家庭学习桌”到底是什么?一张小桌子,能带来家庭教育的大变化吗?
从古至今,“家庭学习桌”其实一直存在,只是模式不同、载体有变。历数那些耳熟能详的“家庭学习桌”,可以是一张桌子、一个湖、一畦地。而始终不变的,是其承载着的来自家庭的爱与互助、信任与希冀。
比如,“三苏”的书桌。“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这是苏轼自言少年时读书用功的情形。(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十三岁的他与弟弟一同就学于父亲,有时共读《使北语录》,也曾同题共作《六国论》,遍读经史百家之书。在后园书斋“来凤轩”中,父子三人打造出了在历史上颇负盛名的“家庭学习桌”。
比如,“太太的客厅”。20世纪30年代,北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号,这是一座典雅古朴的四合院,每逢周六下午,一些学术大家、社会名流总会聚集于此,品茗读书、切磋学问,四合院中不时传出阵阵探讨声与说笑声。这便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开放式“家庭学习桌”。林徽因所打造的“太太的客厅”不仅是自己和丈夫孩子一起阅读学习、探讨建筑、切磋制图的场所,也让学界各家能在此自由地交流知识、碰撞思想。
比如,“火塘寨”的传说。学习,不仅学文、也可学武,更多的是学习代代相传的家风家训。相传火塘寨是宋代爱国将领杨家将第一代杨信练兵的堡塞,在这里,杨信利用地理环境,开辟了简易版射箭场、跑马场,家中子弟人人都要训练,个个骁勇善战,成为流传千古的将门名家。火塘寨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方开阔的、热血沸腾的“家庭学习桌”。
除此之外,还有无数普通家庭在晚餐后围坐于桌边,孩子写作业,爸爸妈妈或看书看报、或做些手工活儿,这样温馨的场景至今仍让许多人印象深刻。
那么,时过境迁,对现代人而言,一张“家庭学习桌”又意味着什么?
一种共同进步的氛围。孩子与父母之间最好的关系,不是管教与顺从,而是互相支持、相互成就,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父母也不必完全围着孩子转,相伴同行才是最舒适的状态。
设置一张“家庭学习桌”,孩子可以专心完成家庭作业,家长也能静下心来给工作提提分、给自己充充电,既互不打扰,又互相鼓励。这种“一抬头,最亲近的人便在身旁一同前进”的安心,也能让彼此的心更为贴近。无论是为职业发展而努力的家长,还是为提升成绩而奋斗的孩子,以彼此为镜,都能不断吸收新知,共同进步。
一段高质量的陪伴。步入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改变了许多家庭的相处方式。虽然同处一个物理空间,但很多人都习惯于在自己的“小茧房”里遨游,有人在短视频中流连忘返,有人在游戏中自得其乐,少了些同频交流,更少了深入探讨。
而支起一张桌子,叫上全家人一起,对孩子而言,带来的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齐聚,更有精神情感上的滋养,或许能缓解“新留守现象”,避免出现“精神孤儿”;对于家长而言,远离手机电视,亲近孩子家人,拥有一段纯粹且安静的陪伴,也许更能收获内心的平和。
一个终身学习的习惯。有人说,孩子不一定会长成父母期待的样子,但一定会长成父母表现的样子。很多人遍寻教育良方,殊不知言传身教便是最好的教育。因此,学习家庭化,不只是具体行为的改变,更是优良习惯的传承。
试想一下,一盏夜灯下,父母不再捧着个手机连眼都不抬一下,而是与孩子一起汲取知识、完善自我,应该就能少一些“父母逼着学”的“鸡飞狗跳”,多一些“父母带着学”的融洽安宁。而当今日桌前的孩子在明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人时,终身学习的习惯可能也已悄然融入他们的生活,引领他们不断向上攀爬。
“家庭学习桌”并不拘泥于形式或细节,对于家庭教育而言,重要的是营造氛围、培养志趣,有了这些,其实什么都能是那张“家庭学习桌”。
比有形“学习桌”更重要的是无形的氛围。当互联网上流行起“家庭学习桌”以后,相信许多家庭都试图复制这样的模式,有的让孩子从书房书桌转移到客厅餐桌,但家人来回走动反而干扰更多;有的“忍痛割爱”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却看个五分钟就打起了盹儿。正如电影《抓娃娃》中的场景,当孩子读书的时候,其他“家人”也捧着书一起读,但有的在打瞌睡,有的以书遮掩疯狂刷手机,让人哭笑不得。
其实,比起物理空间中的“学习桌”,互相支持、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更为重要。而这张“家庭学习桌”具体该如何支起来,并无定式。有的家长有时间也有精力,那不妨陪孩子一起钻研问题、探讨知识;有的家长工作繁忙,也可趁假期带孩子一同探索自然、亲近社会。
比知识更动人的是内心的丰盈。相信很多支起“学习桌”的家庭,都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去激励孩子,让他们能够更专注、更刻苦地学习更多知识。事实上,对于每一个孩子而言,比起学到的知识,更令人感动的是那些温馨的陪伴。很多年以后,也许当年的知识早已淡忘,但回望记忆深处,那些灯光下的相伴、不厌其烦的叮咛、陪伴在侧的耐心,都会让生命的底色充满温暖,让人的内心更为丰盈,并拥有面对挑战的勇气。
比学习更有力量的是不懈的奋斗。我们常常从媒体上看到,有的高分考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有的家长忙于生计无暇关心孩子的学习。现实中,每对父母的职业不同,知识水平不同,教育理念也不同。有些父母虽然文化水平并不高,也没有时间辅导和陪伴孩子,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为自力更生和坚韧不拔。成长于此的孩子,也许从不曾拥有一张“家庭学习桌”,但父母身上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却能让他们懂得努力和拼搏,让他们的生命更为坚韧。
学习是影响孩子一生的课题,每对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都不应充当“旁观者”“局外人”。但陪伴的形式可以更多样,方法也可以更多元。比起支起的那张“家庭学习桌”,融洽的氛围、温馨的陪伴、坚韧的精神,也许能拥有更为深沉的力量。

“搭子”凭啥招人爱

丽轩 浙江宣传 2024年10月30日

“搭子不在,感觉饭菜都不香了”“周末骑行,搭子速来”“今晚撸铁,求搭”……如今,“搭子”越来越无缝接入年轻人的生活,有00后调侃,“可以没对象,但必须有搭子”。
有机构发布的《2023搭子社交小报告》显示,一半以上的年轻人有搭子,而在31%的没有搭子的年轻人中,仍然有超过一半的人想要找搭子。“搭子社交”究竟有何魅力?为啥能圈粉年轻人?
有人说,搭子就如“朋友未满、同事之上”,搭友们彼此各取所需,又能随时相忘于江湖。而搭子的种类更是五花八门,正所谓“万事皆可搭”,只要你想得到,统统都能搭。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短暂陪伴”型。一个人看电影太孤单便找了个“电影搭子”、买奶茶第二杯打五折那就凑个“奶茶搭子”……充斥在日常生活里的这类“零碎搭子”,主打的是“临时”抱团、“短暂”陪伴。
这样随机起凑的速配版搭子,别看是“临时起意、说搭就搭”,有时只要你情我愿,也是一次“恰到好处的陪伴”。(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比如去茶水间倒杯咖啡趁机聊个天、午休时来趟“公园20分钟”,可以在散散班味儿的同时,及时调整自己工作“不在线”的状态。
“趣缘吸引”型。从奔赴一场音乐会,到相约打卡“剧本杀”;从“急需旅游搭子,可以一起拍照那种”,到“游戏搭子快来,输赢不重要”……这类搭子以个人喜好精准划定“搭区”,共同的兴趣爱好是他们常常搭在一起的黏合剂。
根据“社会渗透理论”,基于“兴趣爱好”发展而来的关系,能让双方在相互了解的过程中,逐渐走向亲密。因而,“趣缘吸引”型的搭友们,关系相对稳定,互动满足感也相对较高。
“目标集聚”型。还有一类搭子则更倾向于实用性和目的性,比如上班刚好同路的通勤搭子、拒绝当“月光族”的存钱搭子、一起学习考研考公的上岸搭子,还有“不绊脚”的减肥搭子等。
这类组合往往目标明确、规划一致,遇到困难时可以同担风雨,懈怠困惑时互相鼓励督促,孤独无助时则抱团慰藉。在彼此看得见对方的并行世界里,搭友们不再单打独斗,每一点细微的进步都有“回响”,“战斗力”自然也能放大N倍。
精准陪伴的滤镜下,“搭子社交”也隐藏着各种不确定性和踩雷风险。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吐槽,“有了限定版搭子后,感觉自己反而更宅了”“一不小心中了搭子的陷阱”等。那么,在找搭子时,又该注意什么呢?
社交茧房。在找搭子的过程中,很多搭友表示并没有获得期待中的情感支撑。主要原因在于依托互联网找搭子,容易被大数据算法进行“精准投喂”,造成“只与单一的社交群体打交道”的情况,最终让人陷入“信息茧房”和“社交卡顿”。那么,不妨试着从“信息茧房”中逃离出来,积极面对更多的陌生环境,参与更丰富的线下活动。
安全陷阱。互联网时代让找搭子变得高效快捷,但网上海量信息鱼龙混杂、双方真实身份不对称等也成为潜在的安全隐患。比如有网友就曾遭遇旅游中途因消费观等不同,搭子忽然要散伙;假借搭子聊天,背后是为套取个人信息或隐私,实施“杀猪盘”;以为是物美价廉的“拼团搭子”,到手却一堆伪劣假冒产品,等等。这也在提醒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学会辨别真假信息,多选择在公开场合活动,以免落入陷阱或圈套。同时,社交平台和相关部门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期望落差。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橱窗里一眼惊艳的衣服、小程序里高赞推荐的美食、平台上美轮美奂的网红打卡地,但等到真正触手可及时,却发现不过“就那样”。找搭子有时恰如“开盲盒”,是否合意“全凭手气”。当期望中的搭子与奔现后的搭子并不相符时,也无需伤感和自我怀疑。搭子某种意义上是成为朋友前的预演,那么,是走向亲密还是相忘江湖,不如顺其自然。
有人说,搭子就如同拼乐高,灵活组建、按需拆装。那么,怎样找搭子才更有性价比?“散装”的友谊又如何才能“常鲜”呢?笔者有三句话要说。
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春秋时期,伯牙琴音高妙,但苦于无人能懂。后来他偶遇樵夫钟子期,对方一听便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觅得“知音”,狂喜不已。
找搭子其实也一样,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才能碰撞出真正的心灵火花。一方面,不妨在心里打几个问号,究竟为什么要找搭子?想找怎样的搭子?另一方面,在“搭子社交”里,彼此只有保持着“聚时彼此陪伴,散时保持独立自我”的自由,才能拥抱一段轻盈而稳固的关系。
真诚付出,才能“搭”得长久。《韩诗外传》里写道:“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意思是以真心实意待人,虽然表面看起来疏远,但实际上亲密;以虚情假意待人,虽然表面看起来是亲密的,但实际上是疏远的。
搭子的出现似乎让人际关系变得更为简单、纯粹,看似云淡风轻,但本质上仍归属于“轻社交”的一种。既是社交,便离不开情感的联系。不管是“一次性”“一过性”搭子,还是“升级版”“提级式”搭子,真诚理解和有效沟通永远是“必杀技”。
追寻远方,也重拾眼前的美好。一项关于“你一般是从哪儿找到搭子的”调查显示,62.74%的受访者倾向于从生活中已经结识的人里寻找搭子,33.33%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及大数据推送“摇人”,其余极少数则通过朋友或老乡介绍等“求搭”。这表明陌生搭子之外,传统的“熟人模式”仍受青睐。追寻远方“碎片式友谊”的同时,很多人将已有交往基础的身边人发展成搭子。
此外,社会也应尊重、理解年轻人拒绝情感黏性的“轻社交”理念,提供更丰富、更广域的线下活动渠道,让年轻人勇于打破社交壁垒,在身边同步发展优质友谊。
“跟有趣的人一起做有趣的事”,愿你我轻装上路,不管行程长短,都能珍惜当下、自洽前行。


03

消费苦难

体验“流放宁古塔”?如此消费苦难恐怕不太合适

南方都市报     2024年10月30日   吕德为

黑龙江省镜泊湖景区计划于12月启动一个名为“流放宁古塔”的旅游项目,该项目试图还原清代流放犯人的历史场景,景区方面表示,届时游客可佩戴枷锁、穿囚服,体验“流放之旅”。此项目一经推出便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人称赞其创意新颖,也有人质疑其是否妥当。
  事实上,宁古塔之所以成为热门话题,完全得益于电视剧《甄嬛传》的虚构效应。剧中,女主角的父亲被流放到宁古塔,成为剧情转折关键。然而,真实的历史远比影视剧来得残酷。(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据史料记载,古代囚犯的处境非常悲惨。《魏书·刑罚志》等文献对当时的酷刑多有描述。北魏时期,沉重的枷锁可达50斤,犯人须日夜戴着沉重的铁具,寸步难行。可以想象,那些遭受流放的囚徒,其命运是何等凄惨。相比之下,景区的“流放”项目未免显得太过轻浮,或许能带来一时的感官刺激,却无法让人对历史产生一种“同情之了解”。
  诚然,以轻松的方式展现历史并非全无可取之处。北京明十三陵景区曾推出“穿越明朝”体验项目,游客可以穿古装、学古法、尝美食,在轻松互动中了解明代文化。这种沉浸式体验深受欢迎,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意义。对于那些备受折磨的古代囚徒,应当心怀敬畏。正如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言:“理解苦难是人生的必修课。”将历史矮化为游乐项目,不仅不能教育后人,反而可能让人麻木不仁;以“戏说”的态度售卖本地历史文化,看似有趣,实则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
  从现实角度考虑,镜泊湖景区选择“流放宁古塔”项目,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甄嬛传》的热播效应。类似情况并不鲜见。曾经,《西游记》《还珠格格》等电视剧也带火过不少景点。然而,当影视热潮过去,游客的新鲜感消退,这些景点的人气也逐渐褪去。由此可见,单纯依附影视热点是难以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反观一些成功案例,无一不是立足自身禀赋,走特色化、品质化之路。云南石林依托喀斯特地貌,开发地质科考旅游;江西婺源则以徽派古村落为卖点,发展文化体验游。这些景区不随波逐流,而是脚踏实地做好自己,最终建立起了鲜明的品牌形象。景区若一味迷恋“宁古塔”式的噱头,恐怕难以走得长远。
  事实上,镜泊湖周边不乏优质的旅游资源。当地不仅拥有火山、森林等自然景观,更有丰富的历史人文遗存。比如,渤海国就是一个极具开发潜力的文化IP。这个兴盛于698年至926年的东北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唐朝的东亚外交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渤海文化糅合了高句丽和中原文明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些都是旅游开发的“富矿”。景区完全可以围绕渤海主题,打造历史文化体验项目、举办主题节庆、研发文创产品,无疑会比“流放宁古塔”更有价值和意义。只有扎根本地资源,挖掘文化内涵,景区才能在 日益内卷的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长远发展。

流放宁古塔?沉浸式文旅应尊重人文情感

红网 作者:于涛荣  2024-10-29

10月28日,镜泊湖景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确实有宁古塔项目,项目具体内容目前还在筹备中,该项目也是今年的冬季旅游项目。此前,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转载《黑龙江日报》一文称,据牡丹江旅游集团工作人员介绍,“流放宁古塔”项目的地点主要就在镜泊湖景区,预计将于12月启动。据悉,今年是该项目首次运营,目前尚在进行前期准备。(10月29日 光明网)
“流放宁古塔!”在《甄嬛传》中,想必大家都看过雍正流放甄嬛一家前往宁古塔的剧情。怎料黑龙江一景区将推出“流放宁古塔”的项目,让现代人也能“体验”流放宁古塔的经历。然而,这真的适合作为沉浸式文旅供大众体验吗?
宁古塔,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附近,是满清东北地区的军事重镇,素以“苦寒”著称。在清代,许多犯人连同其家属都会被流放到宁古塔服苦劳役,为当地驻军做奴隶。(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由于路途遥远,天寒地冻,不少流放的犯人在路上或已客死他乡,即使侥幸存活,也几无机会返回关内。这些犯人中,不乏许多因冤假错案而遭株连之人,如清代文人吴兆骞、金圣叹的家人等,而那些未曾留名客死异地的人更是不计其数。这段痛苦且充满悲情的历史,如今却以旅游体验的方式重新开发,似乎并未尊重历史与人文记忆。
如今,沉浸式文旅相当流行,各地都在深入挖掘历史人文底蕴,开发迎合大众口味、符合当地特色的文旅项目。如前段时间爆红的“跟着团长打县城”,山东省沂南县充分结合当地的红色文化特色,将《亮剑》中李云龙攻打县城的桥段搬进旅游项目,让游客充分体验“攻打县城”的刺激感,同时了解当地的红色文化,实现寓教于乐。这样的沉浸式文旅既发展了当地的文旅产业,又尊重了历史事实与人文情感,是旅游体验与历史文化的双向奔赴。
作为具有鲜明历史人文标签的地区,“宁古塔”或应重新考量,尊重历史与人文情感。在此之前,已有景区打着“了解历史”的旗号,开发所谓“鬼子进村”的旅游项目而遭痛批。这样的旅游项目不仅极大伤害了民族感情,更有可能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把握沉浸文旅体验与历史人文关怀的度,成为摆在各地景区面前的一道考题。
“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只绝塞,苦寒难受”,这些诗句是对当时流放宁古塔的人最真实的写照,现如今却要以文旅的方式让游客重新“体验”。建议当地景区充分考虑,重新审视该旅游项目的可行性,让历史更有尊严,更有人文关怀。


04

跳窗逃走

“跳窗逃走”不是干部该有的姿势

红网 作者:刘奕君  2024-10-30 

10月29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陕西西安曲江新区东三爻堡村的村民来到管委会反映拆迁问题,规划局的一名负责人在答复时“从厕所窗户逃走了”。事情发生在10月28日,视频发布者表示:“我们家附近正在拆迁,但近期规划不断变动,导致原本该分配住房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与之前提出的方案截然不同。在与规划局负责人交流时,为了回避问题,该负责人竟偷偷从厕所跳窗逃跑了。”(10月29日《潇湘晨报》)
这则新闻乍一看让人啼笑皆非,规划局负责人竟然和“跳窗”“逃跑”这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一方面,这种逃避问题的行为损害了基层政府的公信力;另一方面,我们不禁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压力或无奈让人选择“从厕所开溜”?
在后续的跟踪报道中,工作人员回应称:该规划局负责人从早上九点多开始接访,一直被市民围在接待室到下午一点多,连续接待4个小时,跳窗属无奈之举。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负责人做出如此令人哭笑不得的行为?基层工作的艰巨性是一个重要因素。(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更高层级的工作主要在宏观层面上进行决策、规划、指导和监督,而基层工作面对的则是活生生的人、解决的是最具体的问题。
以上述案例为例,拆迁规划的频繁变动使分配住房的位置与前期方案不同。这就意味着安置房的采光、朝向、交通便利性、子女入学条件等切实影响群众利益的问题随之改变。而基层工作少不了对村民家庭情况、经济状况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制定合理的方案,甚至在难以协调时,明确说明情况并协商补偿款的数额。
其次,若将目光集中于“连续接待4小时”这一事实,负责人跳窗带有几分“末路”之感,仿佛“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无奈选择。媒体并未披露更多细节,我们不排除该负责人推诿扯皮、未妥善回应群众的可能,也不排除部分群众组织无序、诉求过度的情况。
前者揭示的是部分基层干部对民众切身利益问题的消极态度,后者则显示出基层干部与群众间沟通的低效与困难。那么,面对这种局面,该如何做?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即便基层工作具有一定艰巨性,逃避问题绝非解决之道。首先,应当端正对待问题的态度,倾听群众诉求,之后才能讨论解决方案。如果连倾听都做不到,又谈何解决?其次,矛盾发生时,双方必定都有各自的难处和诉求,这也是基层治理难以兼顾的问题之一。针对双方各执己见、沟通低效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一些行之有效的调解经验。
党的二十大以来,为“完善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多地已开始推行相关措施。如广西天等县龙茗镇古棣屯推行的“村民议事会”制度,每周一、周五大家聚在一起交流,随后乡政府职能部门在“呗哝”调解室进行进一步调解,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西藏曲水县则依托乡镇“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实现了“调解在前、激化在后”的目标,成功调解各类复杂纠纷58件。
群众提出的问题再难,“跳窗逃走”也不是干部该有的姿势。这起事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基层治理的窗口:要成为合格的基层干部,不仅要有智慧和责任心,更要直面群众问题、重视群众需求。而群众诉求与政府安排的矛盾,也需要行之有效的机制加以调解,做到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才能让基层治理更高效和谐。

“领导接访跳窗逃离”是漠视群众利益之举

红网 作者:许卫兵 2024-10-30

10月29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东三爻堡村村民来到陕西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规划局的一名负责人作答复时,“从厕所窗户逃走了”。此事引发关注。一名视频发布者称,事情发生于10月28日,“我们家附近正在拆迁,但近期规划不断变动,导致我们原本该分配住房的地理位置发生改变,这与前期提出的方案截然不同,在我们与规划局负责人交流时,为了逃避回答问题,这名负责人偷偷从厕所跳窗逃跑了。”(10月29日《潇湘晨报》)
地理位置是决定拆迁房屋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拆迁房地处穷乡僻壤,商业不繁荣,交通不便利,缺少生活配套设施,那拆迁房价值与被拆房屋价值相比将会“缩水”,造成不公。(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当地村民面临拆迁,规划方案不断变动,导致本该分配住房的地理位置发生变化。如此一来,村民利益可能遭受损害。
拆迁房屋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也是村民一项重要的财产。对此,涉事负责人应该设身处地地为村民考虑,倾听村民们的合理诉求,呵护其合法权益。在拆迁规划不断改变的情况下,更应该俯下身段,加强沟通、协商,努力达成共识,这是接访人员应该保持的亲民、为民工作姿态。
面对村民集访,涉事负责人可以借此机会,宣传相关的规划政策、内容和规划变动理由,耐心解答村民的疑惑,寻求村民们的理解和支持。当不能满足村民诉求时,可以再次耐心、细致地交流,实在不行,向上级领导反映。这是其职责所在,是正确处理上访矛盾的工作方式。
可是,涉事负责人回避矛盾、逃避责任,悄然从厕所窗户逃离,将上访村民晾在一边,这折射出漠视群众利益的工作作风,其心里哪有为民服务的理念和责任?
也许,涉事负责人从厕所窗户逃离,想用“拖字诀”来解决问题,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上访事态能够“降温”。因为每一次上访,村民都要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财力的成本。当村民耗不起时,自然会降低诉求,接受不合理拆迁方案。可是,即便如此,拆迁也是建立在损害村民利益基础之上。何况,用“拖字诀”来解决上访问题,有时反而激起民愤,扩大事态,将矛盾复杂化。
说白了,接访领导之所以跳窗逃离,说明其对上访村民不买账,上访村民不能左右其官帽。因此,如何让接访领导增强权为民用、执政为民的责任与意识,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文章来源: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本文由语文月刊(yuwenxuexiao)编辑,转载注明来源
致原创作者:若发现误侵了您原创保护版权,应系第三方原因,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欢迎原创投稿,打赏全归作者,阅读量大有稿酬。
投稿:3433408418@qq.com,注明原创,商务合作 QQ3433408418
长按识别关注语文月刊(yuwenxuexiao)公众号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华附试题作文(shitizuowen) 

高中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语文月刊
语文月刊的读者俱乐部欢迎你加入!全国一流的杂志\x26lt;语文月刊\x26gt;,一年12期 ,定价每期12元,代码46-88。欢迎到你家附近的邮局订阅.拥有语文月刊,你等于拥有移动的语文学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