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高考语文试题汇编720道2024年3月6日-2023年12月7日
3.高考语文试题汇编726道2023年9月7日-12月6日
4.高考语文试题汇编732道2023年6月7日-9月6日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5.小学试题仓库
一、高考考情
①在语言表达运用中考查语言的表达效果是高考最新动向及独特的命题视角。
②考查语言表达效果的切入点有二:一是词语的表达效果(主要是人称代词的使用),二是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是原句与改句的效果比较)。考查体现了语言表达手段的综合运用和表达效果的全面分析。
③就题型来看,词语的表达效果以客观题为主,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效果以主观题型为主。
二、相关知识
(1)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尤其是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2)分析用词特点,看该词词性和色彩(感情和语体)特点。
(3)分析表达效果。分析时应注意几点:
①结合词义。
②结合词语特点。如使用动词、形容词,有生动形象之效;使用叠词,强化语意,增强音乐性;反复词语,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情感等。
③从语段性质(学性语段或说明性语段等)文、词语使用的对象(主语)及表达意图等方面展开分析。
考查类型一 人称代词
一、常见代词的常用用法
1.“他”的用法
(1)形容词,别的,另外的。如:别无他物,他山之石。
(2)名词,另外的人或事物。如:爱情是排他的。
(3)代词,第三人称,指自己和对方以外的某个人,实指。如:这段时间,他很辛苦。
(4)泛指,任何一个人。如:谁来保护环境,呵护我们的地球?是你,是我,是他。
(5)虚指,用在动词和数量词之间。如:最近事情太多,理不出个头绪,算了,先睡他一觉再说。
2.“你”的用法
(1)称对方。如:你好。
(2)表示领属,如同“你的”“你们的”,用在单位之间。如:你班、你校、你厂。
(3)泛指任何人,包括说话人自己。如:要想成绩好,那你就得努力。
(4)泛指,跟“我”或“他”配合使用,表示“这个”或“那个”。如: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
3.“我”的用法
(1)称自己。如:小明和我是同班同学。
(2)泛指自己一方。如:彼竭我盈,故克之。
(3)我们的(作定语)。如:我国。
(4)跟“你”连用,表示泛指。你一言,我一语。
4.“我们”
(1)包括说话人在内的若干人。如:台湾,是我们的。
(2)指“我”。
a.含有亲昵色彩,用于口语。如:我们那口子(我丈夫或我妻子)
b.含有委婉语气,多用于报告或论文中。如:这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
(3)指“你”“你们”,含亲切意味。如:(情境:小明长得很胖,长辈对小明说)小明呀,我们一定要注意锻炼身体。
5.“你们”
(1)代词,称不止一个人的对方或包含对方在的若干人。如:你们是看我的面子讲和了。
(2)表示领属,相当于“你们的”。如:我是你们天真队伍中一个落伍者。
6.“他们”
代词,称自己和对方以外的若干。
7.“某”的用法
(1)一定的不明说的人或事物。如某机关;张某。
(2)不定的不说明的人或事物。如:生在某种文化的人,未必知道那个文化是什么。
(3)自称之词。指代“我”。如:这件事赵某一定帮忙。
8.“那”的用法
(1)指示代词,(作定语),指代较远的人或事物。如:那个球鞋是我的。
(2)代替较远的人或事物,常作主语或宾语。如:那是我们班长。
(3)连词,连着上文,说明结果。如:既然来了,那就多待两天。
9.“这”的用法
(1)指示代词,常搭配量词,作定语,指代较近的人或事物。如:这种情况很少遇见。
(2)代替较近的人或事物,常作主语或宾语。如:家离这不远。
(3)相当“这个”,表示夸张或训斥。如:下雨啦!老三这高兴。
(4)代替“这时候”,加强语气。如:您别生气,我这就给你拿清凉油来。
(5)跟“那”对举,表示不确指。如:问这问那。
(6)助词,表示语塞。“这这这,你的单子怎么比粟米还小。”
10.“这样”的用法
(1)指代性质、状态、程度、方式等。作状语、补语。如:这样大的雪(“这样”作状语)。别这样贪玩。(“这样”修饰“贪玩”,表示程度)
(2)代替某种情况或动作。如: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3)如同“这类”,作定语。沈从文《丈夫》:这样丈夫在黄庄多着!
11.“那样”的用法
(1)指代性质、状态、程度、方式等。作状语、补语。如:不能那样对她。
(2)代替某种情况或动作。如:那样很不好。
(3)如同“那类”,作定语。
12.“大家”
(1)众人,大伙。这件事要靠大家出力。
(2)有名望的专家。如:书法大家
(3)有名望的家族。如:名门大家
二、人称代词中“我”“我们”“你”“你们”的特殊用法
(1)单数人称代词“我”或“你”作定语时常用来代替“我们”“你们”。例如:我厂王建同志前往你处联系工作,请协助。
(2)有时说话人为了表示谦恭或有意不突出自己,可以用“我们”代替“我”。例如:上周我们讲完了第九课,现在我们讲第十课。
(3)有时为了表示亲切,说话人可以把自己置于听话人之中,用“我们”代替“你们”。例如:老师说:“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勇于攀登科学高峰。”
(4)“你”“他”也可以用来不确指说话的对方或第三者,而是指任何人。例如: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5)用两个不同的人称代词前后呼应,不确指某人,这种用法可使语言简练生动。例如: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正在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各种人称的优劣
人称 | 优点 | 缺点 |
第一 人称 | 有真实感,亲切自然,有利于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其次是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 | 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我”以外的其他人物的思想 |
第二 人称 | 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感情 | 有环境限制,需要明确的倾诉对象 |
第三 人称 | 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较自由、灵活,作者可置身事外,叙述一切作者想要叙述的事件;也可以使作者以更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讲述故事,让读者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去冷静地分析事物 | 没有第一人称的叙述那样亲切自然 |
词语表达效果题答题二步骤
考查类型二 叠词
叠词是词和词连起来用,以词的形式来判断,有两个要素为组成词的单个字是同一个字;单个字的组成部分也要是同一个字或偏旁。叠词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词汇现象,使用非常普遍。汉语的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以及象声词都有重叠变化。
一、叠词的主要形态
形态 | 示例 |
AA式 | 天天、看看、样样、红红 |
AAB式 | 毛毛雨、洗洗手、刷刷牙、写写字 |
ABB式 | 眼巴巴、水汪汪、凉丝丝、亮堂堂 |
AABB式 | 高高兴兴、认认真真、三三两两、滴滴答答 |
ABAB式 | 一个一个、雪白雪白、飞快飞快、漆黑漆黑 |
A一A式 | 看一看、试一试、热一热、猜一猜 |
A了(一)A式 | 看了看(看了一看)、试了试(试了一试)、摸了摸(摸了一摸)、拍了拍(拍了一拍) |
A呀/啊A式 | 唱呀唱、游呀游、走呀走、读啊读 |
A着A着式 | 说着说着、数着数着、跳着跳着、哭着哭着 |
A里AB式 | 糊里糊涂、傻里傻气、娇里娇气、啰里啰唆 |
二、叠词的表达效果
效果 | 分析 |
象征性 | 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 有些诗句由于叠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于艺术魅力,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遂成千古名句。如杜甫的“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七),用“纷纷”“细细”,抒发自己惜花、爱花的心情,造语似痴,但情真意切。 |
确切性 | 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如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用“瑟瑟”形容江水的颜色好像碧玉一般。 |
音乐性 | 叠字可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词和词常常可以叠起来用,如:干干净净、收拾收拾、白花花等,这样的词用在文句中很有表现力,使语言充满音乐的和谐美和节奏美。 |
叠词表达效果题答题二步骤
考查类型三 多义词
考势 微解 | 2023年新高考Ⅰ卷语言运用有很多新题型,其中22题考到: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考的是“像……似的”这种结构的表意功能,另外它把文段一和文段二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整体阅读和比较阅读的大方向。 |
高考 链接 | (2023·新课标Ⅰ卷·T22)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 (2)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
三、真题再现
1、【2023年新高考1卷·20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①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②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1)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3分)
1、三个重叠词语“处处、微微、早早”与“处、微、早”相比,语意得到了强化:“处处”是“到处”的意思,比“处”范围更广,能突出地面的干燥、结实;“微微”表示程度不深,比“微”程度更轻,能表现出黄色之浅;“早早”意为很早,比“早”更突出祥子拉车的时间之早。(3分)
【解析】分析重叠词语的含义 “处处”意为到处、每处,“处”意为某个地方,前者范围更广,结合文中“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可知,“处处”比“处”更能突出地面的干燥、结实。“微微”和“早早”分别是程度副词和时间副词,“微”有稍微、略微之意,两个“微”字叠用,使程度更轻,结合“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可知,微微更能表现黄色之浅;“早”指时间早,两个“早”字叠用,有比平常时间更早的意思,更能突出祥子拉车时间之早。
(2)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3分)
①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
②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①“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的意思是互联网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像⋯⋯似的”表示看似是,但其实不是,总体上表示否定。②“像洗冷水澡似的”是打比方,表示“凉风飕进他的袖口”的感觉就如同“洗冷水澡”一样,“像⋯⋯似的”表示“与⋯⋯相似”。(3分)
【解析】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分析两处“像⋯⋯似的”的含义,需先结合画波浪线句的前后句分析其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对比品味二者表意上的不同。①句,根据“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可知,互联网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故此处的“像⋯⋯似的”具有否定意味,表示看似是,但其实不是。②句,结合前文“凉风飕进他的袖口”可知,祥子此时全身冷得像洗了冷水澡一样,“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使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像⋯⋯似的”表示“与⋯⋯相似”,表述更加形象。
考情速递:跨材料设题,重视材料之间的关联 本题要求分析语言文字运用两则语料中画波浪线部分分别使用“像⋯⋯似的”在表意上的不同作用,这是高考题中首次将两个语料联系起来进行考查,提示考生关注材料之间的关联。
2【2023年全国乙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了,身体真好!郭老头能吃饭,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耿老头能喝酒。他拿了茶碗上供销社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交钱,售货员找了钱给他,他亮着个空碗:“酒呢?”售货员有点忧伤: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员低头数钱的功夫,二两酒已经进了他的肚了,俩老头非常“要好”——这地方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崭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浑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俩老头还都爱穿靸鞋,斜十字实纳帮,皮梁、荡底,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这种鞋过去是专门卖给抬轿的轿夫穿的,后来拉包月车的车夫也爱穿,抱脚,精神!
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类似“哥俩”、“姐俩”,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
(1).下列句子中的“能”与文中加点的“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她尽量高高地跳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
B.我们班同学就数他能说,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C.新颁布的控烟条例规定,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都不能吸烟。
D.以前这条小河上没有桥,人们只能涉水而过,非常不便。
【答案】(1)B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文中的“能”含义是“擅长”。
A.“能”,动词,“能够,可以”;
B.“能”,动词,“擅长,善于”;
C.“能”,动词,“能够,可以”;
D.“能”,动词,“能够,可以”。
故选B。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8题。
那时,小镇上的人们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一律到照相馆留影。而且,小镇只有一家照相馆。照相而入“馆”,顺理成章 。这样的场所不大不小,半家常、半神秘,不单规模、形制上端庄含蓄,其幽暗也给人一种 不可名状的高贵感,牵动人心,令人神往。自上中学后,我曾和多位好友去照合影,进了这个面积不大的地方,交费、开票、整理衣服,就要坐到照相的凳子上了,大家经常会发出这样的问话:我脸洗得干净吗?眼睛亮吗?牙齿露出来好,还是不露出来好?我们男孩平时不大在意的问题,照相的时候会一下子冒出来。不过没关系,旁边总会有别的人提醒:你脸上粘了个东西,你头发乱了,你牙上有韭菜。那时,小镇上的孩子们不可能有什么照相的条件,只得依赖照相馆来存放我们的青春、温情、期待。照完相,我们会依然惦记着这件事,甚至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迫不及待地想看到照片上的自己,等待在取相单上所标的“某月某日下午三点”或“某月某日上午十点半”那个时刻看到照片。在我的记忆中,取相片这件事从来没有出现过忘记或滞后的情况。照片即将从简陋的纸袋里抽出来的那一刻,我们经常心脏狂跳不止。
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4分)
①第一处三句话共用一个“我”,比较紧凑,体现了说话者的急切,也照应了下文“一下子冒出来”。三句话很可能是一个人连续说的。②第二处三句话有三个“你”,比较松散,显得说话者不慌不忙。三句话很可能不是一个人、不是连续说的。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
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文中写到自己的祖父,没有一处使用“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①“他”通常指双方以外的第三方,文中用“祖父”而不用“他”,体现了作者对祖父的尊重,也表现了二人关系非常亲近;②反复说“祖父”,给人心心念念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留恋。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模拟冲刺
1.(2022·全国乙)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
大家经常会发出这样的问话:我脸洗得干净吗?眼睛亮吗?牙齿露出来好,还是不露出来好?我们男孩平时不大在意的问题,照相的时候会一下子冒出来。不过没关系,旁边总会有别的人提醒:你脸上粘了个东西,你头发乱了,你牙上有韭菜。那时,小镇上的孩子们不可能有什么照相的条件,只得依赖照相馆来存放我们的青春、温情、期待。
答案 (参考答案)①第一处三句话共用一个“我”,比较紧凑,体现了说话者的急切,也照应了下文“一下子冒出来”。三句话很可能是一个人连续说的。②第二处三句话有三个“你”,比较松散,显得说话者不慌不忙。三句话很可能不是一个人、不是连续说的。
解析 试题选出了坐到凳子上后伙伴们的一段问答。问:“我脸洗得干净吗?眼睛亮吗?牙齿露出来好,还是不露出来好?”答:“你脸上粘了个东西,你头发乱了,你牙上有韭菜。”试题中,问语中主语“我”只出现了一次,答语中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问处有三问,也许是同一个人的问语,也许是大家共同集中的问语,总之是照相的时候一下子冒出来的问题。主语“我”只出现了一次,后面两处都没有出现,可以看作承前省略,一省略就显得简洁不重复,使语气更为连贯紧凑,较好地体现了照相前紧张担心的心理状态。答处也有三应,每应都有主语“你”,也许暗示着是不同人的回答,大家七嘴八舌地争着回答,体现了小伙伴们的热情兴奋,既有关心照顾,也可能有起哄戏谑的成分,这就是青春、温情与期待。细究起来,此题已超出了单纯的语言范畴,进入了思想情感等领域。
2.(2022·新高考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
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文中写到自己的祖父,没有一处使用“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 ①“他”通常指交谈双方以外的第三方,文中用“祖父”而不用“他”,体现了作者对祖父的尊重,也表现了两人关系非常亲近;②反复说“祖父”,给人以心心念念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思念。
解析 关键信息的理解有两处:一是对“没有一处”的理解,即“处处都使用”的作用——处处,正表达了作者思念的浓郁;二是对用“祖父”而不用“他”来称呼的理解——表尊重。
3.“流行语”是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一面镜子,其中不乏“中西合璧”的词语,文中加点的“圈粉”一词是如何体现“中西合璧”这一特点的?表达效果如何?
前有《山海情》,后有《觉醒年代》,都在年轻人当中“圈粉”无数。事实证明,主旋律可以“叫好又叫座”,真诚的创作,总是会有回报。
答案 ①“圈”是动词,有“画环形”的意思,形象地表达出设定和扩大范围的动作;“粉”,是“粉丝”的简称,而“粉丝”是英语“fans”的谐音。将两个词语组合在一起,体现出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②内容上,这个流行语形象地表达出吸引、扩大粉丝群体的过程;形式上,简洁通俗,具有时代特色。
解析 从题干来看,需要从“中西合璧”的角度来理解“圈粉”这一词语,并分析表达效果。“圈粉”是动宾短语,“圈”是动词,有“画环形”的意思;“粉”是名词,是“圈”的对象,是英语“fans”的谐音,即“粉丝”的简称。“画”为中,“粉”为西,两个词语的结合就体现了中西合璧这一特点。
“圈粉”是一个网络流行语,指通过各种方式扩大自己在社交网络上的粉丝群。意思表达简洁、通俗、形象。不管是微博营销,还是打造自媒体,都要建立在拥有大量粉丝的基础上。粉丝,是衡量一个公众账号价值的基础筹码,把吸引粉丝形象地称为“圈粉”,体现了时代特色。
4.下列句子中的“他”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人们都以为郑板桥读书善记,却不知并不是郑板桥记忆力好,而是他勤于诵读。“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会沉浸于诵读,废寝忘食,甚至对周围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郑板桥读书如此刻苦用心,却说生平最不喜人过目不忘,这又是为什么呢?他认为过目成诵太草率了,虽然眼睛看过了,心中却根本来不及消化吸收,如此匆忙,无异于走马观花,对自己丝毫没有影响和作用。
他还认为,过目成诵还容易带来一个不好的影响,就是无所不记,见什么都读。郑板桥认为,《史记》中以《项羽本纪》写得最好,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战写得最精彩。但是,如果对三千多字的《项羽本纪》逐句逐字都记,岂不是没分晓的钝汉。
A.米考伯说,他的第二笔债务将有了着落,我觉得这话是诚实的。
B.事情既然已经出了,应该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埋怨他人。
C.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D.漂泊在异国他乡的人,难免会有一种孤独感,甚至会觉得没有可以依靠的人。
【答案】A
[解析] A项与文中的“他”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B、D项表示指称,相当于“别的”“其他的”。C项用于句中当衬字,虚指。
5.按要求转述下面句子的内容,转述时必须包含画线的语句,并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每处不超过35个字)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是孟子的名言,这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作为赠言,勉励一个坚强的人。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作为赠言,教育一个柔弱的人。
【答案】(1)(示例)我希望“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永远是你的座右铭。
(2)(示例)我希望“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能成为你的座右铭。
[解析] 转述是转达别人的话,不仅要把意思表达准确,还要注意转述者人称、转述对象,要求语言表达准确、得体。而且转述题有时还会增加一些要求,如转述时必须带上画线的语句等。对于具体的试题要求要进行具体的处理。第(1)题要求写赠言,对象是一个坚强的人,用勉励的语句。如:我希望“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永远是你的座右铭。第(2)题要求写赠言,对象是一个柔弱的人,用教育的语句。如:我希望“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能成为你的座右铭。
6.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为什么使用第二人称“你”,而不使用第一人称“我们”?试做分析。
有时候,谦虚并不取决于品德,而是取决于眼界。如果你所看到的范围足够宽广,你就会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理由骄傲。高远的视线使人明白,骄傲仅是鼓励自信的方式,而非对比别人后的自得——我由是理解天鹅的谦和。
【答案】第二人称意在将读者拉入作者设置的哲思氛围中深入思考,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便于达成情感共鸣。
[解析] 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第二人称的作用,第二人称作用:①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亲切、自然。②使读者更易接受作者观点,理解作者用意。本题中,作者运用第二人称意在将读者拉入作者设置的哲思氛围中深入思考,具有犹如当面聊天的效果,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便于达成情感共鸣。
7.下列句子中的“咱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咱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亲爱的朋友们,在时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出现高油脂高热量的饮食习惯的时候,为了让咱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不妨让萝卜白菜成为餐桌的常客,烹调出各色美食,吃出美味与健康。
A.咱们认识又不是一、两天,你的为人我怎么会不清楚?
B.咱们是个大老粗,说话不会曲里拐弯。
C.老师,您辛苦了,我怀念您带咱们走过的分分秒秒。
D.“啊,累坏了,给咱们做点饭吃。”客人说得很亲切,很像自家人的口吻。
【解析】选A。文中画横线处的“咱们”包括说话人及听话人。A.“咱们”与画线处相同,包括说话人及听话人;B.“咱们”用作单数,指称说话人自己;C、D两项的“咱们”不包括听话人,指说话人及其伴随一方。
8.(2024·淄博模拟)文中对白鹤滩水电站的称呼由“它”到“你”,人称的转换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白鹤舞金沙,再惊世界殊!2022年底,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白鹤滩水电站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构想、设计和建设终于大功告成,全面投产。它成为继三峡工程开启中国水电恢宏篇章之后的又一标志性工程。回首过往,它的建设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复杂的地质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难度极高的双曲特高拱坝……伴随水电站建设成长起来的年青一代机电专家们冒严寒,顶酷暑,在建设工地上栉风沐雨,把青春理想融入水电报国的实践,把论文写在机电安装的工地上,攻坚克难,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在团结奋斗中追求创新和超越。“中华儿女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白鹤滩水电站啊,你让高山低头,给河水赋能,你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是中国水电引领全球的又一张“国家名片”,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新篇章。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这一切,凝结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点点星火,汇聚成炬,这就是中国力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它”是第三人称,此处水电站主要是叙述对象,有距离感,客观真实地陈述了白鹤滩水电站壮美的特点和建设之路上面临的困难。②“你”是第二人称,是抒情对象,是面对面的倾诉,没有距离,表达了作者对白鹤滩水电站产生的巨大影响的礼赞。③“它”到“你”情感逐渐融入,感情逐渐强烈,直至物我一体。
9.文中画线句,第一段以“你”为主语,最后一段以“我”为主语,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
汴京城名不虚传,而汴京人也果有奇术异能!你看那一盏盏巧夺天工的彩灯,真个是收尽了祥云五色荧煌炫转,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一一地当街密密地排列开来,交相辉映,金光四射。近近地看,真是千姿百态,大放光华,直教人眼花缭乱;远远地望,只见高高低低,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道它是银河垂地,一点也不夸张。不信的话,此时你抬头望望中天,平日如练的素月,也悄然失色,端端地消淡了很多光华。
…………
我看得呆了,循了那挑灯的手望去,恍恍的灯影下,只见是一个穿猩红雪衫的姑娘。许是那衣衫太红,那灯光太朦胧了,我看不清姑娘的眉眼儿,只见她那笑盈盈的脸蛋儿,被身上那件红衫,手中的那盏红灯,映照成了一团艳艳的红云……
【答案】以“你”为主语,呼告,语气急切,表现急于分享的兴奋心情;以“我”为主语,表现了“我”的新奇,内心的震撼,以及沉浸在梦一样的境界中的感受。
10.下文中作者叙述时多用“我们”,而老向导说话时用的是“咱们”,为什么会有这种称呼上的差别?请简要分析。
清晨起来,走出帐篷一看,眼前是一片白茫茫的雾气。近处的帐篷,远处的树木,都在雾里若隐若现。看来我们一直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上山的第一天就碰上了阴天。我们早就听说过:长白山顶几乎终年都笼罩在云雾里,一年中只有夏季很少的几天能够看到太阳。也只有在这几天里,天池才会显出她那人间罕见的绝色。许多上山来的人常常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仿佛是易妒的大自然故意用云雾的面纱来遮盖天池的容光,不肯轻易让凡人窥见。
正当浓雾使得我们心灰意冷的时刻,带领我们上天池的老向导来了。这是一位终年生活在长白山上的老猎人。看见我们郁闷的脸色,老向导笑了:“山上的天气,说阴就阴,说晴就晴。咱们还是先上山去。虽然眼前的雾这样重,说不定一会儿太阳就出来了。要是等太阳出来了才动身,上山就不赶趟了。”
老向导的话使我们重新振奋了起来。因为这是上山的第一个早晨,大家的兴致都特别高,听说还可能看到日出,都不约而同地想上山。尽管雾气那么重,也没有一个人留下来。老向导在前面带路,大伙儿三三两两地跟在后边,一同向天池进发了。
【答案】行文中用“我们”是一种叙述口吻,叙述亲切自然,给读者一种真实感;而“咱们”是老向导的语言中对大家的称呼,更符合当时说话的场景,也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称呼上的差别,代表了从叙述口吻到说话情境的改变。
[解析] “我们”和“咱们”都是第一人称代词,都是指相同的一群人。“我们”一般不包括听话人在内,“咱们”一定包括听话人在内,在说话时用来称对方,含有缩短双方距离的意思。
本文是一篇散文,叙述了一行人上长白山看天池的经历,行文中“我们”多次出现,用以叙述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增强了真实感;而老向导的话“咱们还是先上山去”是一处语言描写,用“咱们”更符合当时说话的场景,也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我们”到“咱们”的变换,称呼上的差别,代表了从叙述口吻到说话情境的改变。
11.(2023·江苏统考)下列句子中的“清澈”和文中加点的“清澈”,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世事虽然多变,人类并不因此就废弃文学,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如果没有文字,只凭口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记忆不清了。文字所利用的工具也奇怪,竹木纸帛,遇上好条件,竟能千年不坏,比金石寿命还长。
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还要看是谁来写。秦汉之际,楚汉之争,写这个题材的人,当时不下百家。一到司马迁笔下,那些人和事,才活了起来,脍炙人口,永远流传。别家的书,却逐渐失落,亡佚。
白莽、柔石,在当时,并无赫赫之名,事迹亦不彰著。鲁迅也只是记了私人的交往,朋友之间的道义,都是细节,都是琐事。对他们的革命事迹,或避而未谈,或谈得很简略。然而这篇充满血泪的文字,将使这几位青年作家,长期跃然纸上。他们的形象,鲁迅对他们的真诚而博大的感情,将永远鲜明地印在凭吊者的心中。
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
A.“融形貌短丑,精神清澈。”(《南齐书·张融传》)
B.“自沙涧至此,诸水俱清澈可爱。”(《徐霞客游记》)
C.初读唐诗的小朋友不会对《春晓》这首小诗产生晦涩难懂的印象,反而能在琅琅诵读中让诗意逐渐清澈。
D.“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陈祥榕烈士写下的战斗口号,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戍边英雄的精神写照。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加点的“清澈”是想通了,明白了的意思,是动词。A.清明,指人的神色。是形容词。B.指水清净透明。是形容词。C.清楚明白的意思。是动词。D.指情感纯粹。是形容词。
12.(2023·江西开学考)下列句子中的“刷”和文中加点的“刷”,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当下,全民健身运动如火如荼。许多人选择了一种既防病强身,又简单易行的健身方式——健步走。一些人为了在运动圈排行榜名列前茅,努力刷步数,以“日行万步”作为目标。那么真的是走的步数越多就越健康吗?
A.本届世界杯东道主卡塔尔队状态低迷,发挥欠佳,第二轮就被刷了下去。
B.有的同学试图依靠刷题在短时间内提高语文成绩,这种方法不值得提倡。
C.神舟十四号飞船顺利返回的消息在朋友圈迅速刷屏,受到广大网友关注。
D.刷脸支付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新技术实现的支付方式。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例句:根据“一些人为了在运动圈……努力刷步数,以‘日行万步’作为目标”可知,文中加点的“刷”就是通过大量积累以显示出运动量的意思。A.根据“状态低迷,发挥欠佳”,可知本句中的“刷”字指的是“淘汰”。B.根据“刷题”“短时间内提高语文成绩”,可知本句中的“刷”字指的是通过大量积累以显示接触题量的意思。与例句相同。C.根据“刷屏”“受到广大网友关注”,可知本句中的“刷”字指的是短时间内某重复信息集中出现。D.根据“刷脸支付”“新技术实现的支付方式”,可知本句中的“刷脸”指的是以AI人脸识别为核心的新型支付方式,“刷”是“通过、使用”的意思。
【高考冲刺】语言文字运用之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
一、高考考情
①在语言表达运用中考查语言的表达效果是高考最新动向及独特的命题视角。
②考查语言表达效果的切入点有二:一是词语的表达效果(主要是人称代词的使用),二是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是原句与改句的效果比较)。考查体现了语言表达手段的综合运用和表达效果的全面分析。
③就题型来看,词语的表达效果以客观题为主,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效果以主观题型为主。
二、相关知识
【基础知识】
句子比较赏析的角度
(一)句式角度:
1.倒装句;
①将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独立出来,单独形成一个个小分句,重点分析它突出强调什么。
②在句意不变的前提下,句子的主语是可以变换的,这也是变换句式的一种方法技巧。在主语不同的情况下,就要分析原句所突出的主语(主体)为什么更适合语境。
2.长短句:
短句的效果:①强调作用,突出情感表达;②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与原文语体风格一致;③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长句的效果:词语多、结构复杂,表意精确、细致。
长短句结合的效果:句式活泼,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
3.整散句
整句: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适合加强语势,强调语义。
散句:形式灵活,自由活泼,能够使文章语气舒缓,节奏明快。
整散句结合:可以使文章错落有致,富于变化,适合表达丰富的感情。
(二)修辞角度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设问、对比、对偶、通感等。
首先找准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句子内容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表达效果。
(三)词语与语体风格角度
改句多会删去、压缩一些修饰性词语,对原句的分析可以从这些省去的词语入手,分析词语的内涵及其表达效果。词语有动词、形容词、关联词等。
改句多平淡,原句的语体风格与原文相一致,更合语境。从口头语和书面语、长短句结合、句式灵活多变、语气节奏等方面思考,与上下文体和谐一致。
【技法提升】
句子表达效果赏析题(重点是比较赏析)的答题方法
1.多角度赏析。这些角度主要有:
①句式效果(重点)。②修辞角度。③词语角度。④语境角度,看句子在语意、褒贬、句式上是否与上下文协调一致。⑤结构角度,可以把原句放到整个文段中,从前文、后文的衔接紧密度(承前启后)来审查,原句内容表达更恰当,更合语境;可以根据句子的位置,断定原句内容表达更合文段的结构安排。还可以从句子的内部结构顺序的逻辑性角度思考。
2.析透效果。
把文段尤其是句子所在的上下文所要表达的对象、内容和情感把握准。
另外,针对原句与改句不同表达效果比较题在“多角度赏析”之前先要找“不同”。看看原句与改句到底有哪些“不同”,要把“不同点”全部找出来:①句式不同;②句子成分位置不同;③语序不同;④用词不同;⑤修辞不同;⑥标点不同;⑦与语境的协调性不同。
三、真题再现
1【2023年全国乙卷·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了,身体真好!郭老头能吃饭,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耿老头能喝酒。他拿了茶碗上供销社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交钱,售货员找了钱给他,他亮着个空碗:“酒呢?”售货员有点忧伤: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员低头数钱的功夫,二两酒已经进了他的肚了,俩老头非常“要好”——这地方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崭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浑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俩老头还都爱穿靸鞋,斜十字实纳帮,皮梁、荡底,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这种鞋过去是专门卖给抬轿的轿夫穿的,后来拉包月车的车夫也爱穿,抱脚,精神!
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类似“哥俩”、“姐俩”,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①原句使用排比和反复修辞,原句四句结构相似,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并且“一起”共出现四次,更能突出俩人关系密切,形影不离;改句没有排比、反复修辞,不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②原句为短句,改句是长单句,原句使用短句更符合整个文段口语化的特点。
③原句使用“到场”“进门”这样的动词,让描写更细腻,更有画面感;改句只用“去”则没有这种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修辞角度分析,原句“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使用了排比修辞;“一起”反复出现四次,运用反复修辞。改句没有运用修辞,原句的排比和反复修辞使描写的性语句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突出强调了俩老头关系密切,形影不离。
从句式和语体色彩分析,结合“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攥在手里”“几口就下去了”等语言特点来看,整个文段运用的是口语化的语言。划线句原文为短句,改句为长单句,短句属于口语的一种特点,这与整个文段短句化的口语特点相符,而改句为一般的长单句,与整个文段的语体不协调。
从用词角度分析,原句比改句多使用了“到场”“进门”这样的动词,动词的加入,让描写性语言更生动,生动地描写了俩老头一起来开会,一起去送人情出份子的事件,让语言更有画面感。改句没有使用这样生动的动词,因此没有这样的效果。
2、【2022新高考Ⅰ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不解之缘。
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②秘而不宣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筒、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在所难免的。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奕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案】
①设问。先用“失败意味着什么”提问,然后自己作答,有提请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内容的效果。
②排比。连用三个“意味着……”语句,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把失败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层次地表达出来。
3、【2023年新高考Ⅱ卷·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次云南之行,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看到了腾冲皮影戏。
那天晚上,到一家古色古香具有民族特色的饭店用餐,饭吃到一半,服务员来通知,皮影戏开始了。我放下饭碗,下了楼。《龟与鹤》正在上演,水塘边,一只仙鹤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另有一只乌龟,爬上了水塘的土墩,舒四肢,伸头颈,享受着宁静,享受着美景。仙鹤发现了乌龟,飞过去停在乌龟背上,用长长的喙去啄乌龟的头,乌龟飞快地把头缩进壳里,四肢也缩了进去,任仙鹤如何啄,如何气恼,如何焦急,乌龟就是岿然不动,让仙鹤奈何不得 ,以至于本应是胜利者的仙鹤,反而着急地叫了又叫……
见我对皮影戏有兴趣,服务员就介绍说,皮影戏是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悠久的历史。皮影是用驴皮或牛皮刻成人物、动物,用细绳拴着,再连接着小竹竿。艺人在幕后操纵着小竹竿,皮影则甩手投足,舞枪弄棍,骑马冲杀,无所不能,往往令观众如醉如痴。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画线句采用“……着”的相同句式,形成排比,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生动形象活泼。而改句仅表明仙鹤的动作,句子韵律感不强,也不如原句生动形象。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画线部分“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采用“……着”的相同句式,形成排比,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着”字着重体现出仙鹤从动作到神韵的一系列进行时的状态,生动形象活泼。而改句“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仅表明仙鹤的动作,句子韵律感不强,也不如原句生动形象。
4、【2023年全国乙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了,身体真好!郭老头能吃饭,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耿老头能喝酒。他拿了茶碗上供销社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交钱,售货员找了钱给他,他亮着个空碗:“酒呢?”售货员有点忧伤: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员低头数钱的功夫,二两酒已经进了他的肚了,俩老头非常“要好”——这地方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崭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浑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俩老头还都爱穿靸鞋,斜十字实纳帮,皮梁、荡底,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这种鞋过去是专门卖给抬轿的轿夫穿的,后来拉包月车的车夫也爱穿,抱脚,精神!
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类似“哥俩”、“姐俩”,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
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稗子的叶很像稻叶。但稻子是稻子,稗子是稗子,要分清楚。
B.说话办事一定要公私分明,公是公,私是私,不能公器私用。
C.从今以后,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咱们俩井水不犯河。
D.瞧那个小姑娘,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真是个美人胚子。
【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的用法和作用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属于描写性语句,突出强调描写对象“俩老头”穿的衣服干净整齐的特点;
A.“稻子是稻子,稗子是稗子”属于说明性语言,突出强调“稻子和稗子”是有本质区别的,应该分清楚;
B.“公是公,私是私”属于议论性语言,突出强调应公私分明的观点;
C.“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属于人物语言描写,突出强调与对方划清界限;
D.“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属于描写性语句,突出强调描写对象“小姑娘”长得漂亮的特点。
故选D。
5、【2022新高考Ⅱ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
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突出了“祖父”的衰老死亡和“我”的成长是一个同时发生的逐渐变化的过程,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4分)
【答案】①多个句子都把“祖父”和“我”相对叙说,突出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②用相似句式再三叙说:“祖父”和“我”的年龄变化,凸显了变化的过程。
6、【2020新高考1卷】阅法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粘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儿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答案】①短句结构清楚,语气简洁有力,节奏明快,作为文章结尾干净利落。②两个形容词短语并列,更强调了“我”心满意足和轻松愉悦的心情。(“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将“我”的心理状态用两个短句展示出来,强调了“我”的心满意足,且短句的结构更加简洁有力,适合用在文章的结尾,干净利落。)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解答时,比较原句和修改的句子在结构和情感上的不同,分析作答即可。
四、模拟冲刺
1、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人,个子高高的,扛着锨,走路一摇一晃。他的脊背上爬满晒太阳的蜻蜓,他并不知觉。他正从一个大斜坡上下来,影子在他前面,长长的。他的影子已经伸进家。妻子在院子里,做好了饭,看见丈夫的影子从敞开的大门伸了进来:先是一个头——戴帽子的头,接着是脖子,然后是弯起的一只胳膊和横在肩上的一把锨。“你爸的影子已经进屋了,”她喊孩子,“快打洗脸水,准备吃饭了。”
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个子高高的、扛着锨、一摇一晃的人,他并不知觉他的脊背上爬满晒太阳的蜻蜓,他从一个大斜坡上下来时前面留下长长的影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更好,为什么?
【答案】①将修饰语独立成句,有强调意味,突出了人物的动作姿态、形象特点;②采用短句,读起来富有节奏,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和感染力,有利于刻画人物,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2、北京的春天生机勃勃。远近的桃花开了,粉粉的,一簇簇,一片片。长安街红墙边的白玉兰也吐露着春天的气息,无声绽放。昨天才发现刚刚冒出针眼大小的花骨朵儿,今天再见,就如玉如璞,露出湿润洁白,仿佛青春期的少女,几日不见,就丰润饱满,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远近的、粉粉的、一簇簇、一片片的桃花开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①原句三个修饰语单独成句,并且后置,有强调桃花开放特点的作用;②原句使用短句,句式灵活、活泼自然,与上下文语言风格一致;③原句先总写桃花盛开,然后用三个短语分别写桃花的颜色、情状、盛况,符合认知规律,层次感更加明显。
3、沿着堤坝向南走,可以看到一带蜿蜒起伏的山峦。春夏时节,那山是绿色的,其中还夹杂着点点的白色,那是白桦树荡漾在松林中的几点笑窝。山脚下,有一条清澈而宽阔的河流。从河岸到堤坝,是一片茂密的柳树丛和几百棵高大的青杨。那些青杨间距很广、错落有致地四散开来,为这带风景平添了几分动人的风韵。初春的时候,残雪消融,矮株的柳树、高大的青杨,红了枝条,绿了身躯。那些青杨就像是站在河岸的穿着绿蓑衣的渔民,而那丝丝柳枝,有如一群漫游在他们脚下的红鱼。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在初春残雪消融的时候,矮株的柳树的枝条是红的,高大的青杨的身躯是绿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更好,为什么?(4分)
【答案】①原文运用短句式,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与初春生机勃勃的特点相契合;②将“红”“绿”两个形容词用作动词,突出春天到来时柳树、青杨的变化过程,化静为动,更富有画面感;③最后两小句化用“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词句,更添诗意之美。
4、咧——咧——咧——,他究竟要咏叹什么,歌颂什么,怨懑什么,冀求什么?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抑或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无词,无调,那单调而变换无端的音符随着朔风洒向山川沟壑,沿着陡崖一路流淌而去,汇入风沙草棵中。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们想探究他要咏叹、歌颂、怨懑、冀求什么,也想知道他是为秦汉边卒而歌还是为匈奴先民而歌,还是为千年历史陈迹而歌。”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①原文单独成短句,形成排比,有强调作用,增强气势。②原文是强烈的疑问语气,抒情性强。③上文的描述作了充分的铺垫,疑问语气水到渠成。
5、搬来山屋,已非一朝一夕,渐渐爱了它的幽静。傍山人家,是颇有情趣的。恍恍惚惚的,屋前屋后有一片啾唧哳哳的闹声,像是竹乐嘈杂,像是姑娘们吵嘴,又像一群活泼泼的孩子在乱唱;兀的不知怎么一来,哪里“支幽”一响,你就醒了。立刻听到了满山满谷的鸟叫。你睁开了眼,不远处窗帘后一明亮,给了你一个透底的清醒。靠左边一点,石工们在叮咚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呜噜噜的话;稍偏右边,得得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轻地撒上了山去。一切带来的是个满心的欢笑啊。那时你还能躺在床上么?跳下床来打开窗子,那窗外笑着的阳光一扑就扑了你个满怀,清冽甘甜的空气一下子就沁入了你的心脾。那阳光洒下一屋的愉快,你自己不是都几乎笑了么?那山上一抹嫩绿的颜色,使你深深地吸一口气,清爽是透到脚底的。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左边传来石工们边凿石边说话的声音,右边传来一匹马上山的声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请联系语段说明原因。
【答案】①从表达效果看,原句中“叮咚的”“呜呜噜噜的”“得得的”“仿佛一路轻地”,这些修饰词语的运用,使描写生动准确,形象地表现出凿石声、说话、马蹄声的特点;
②从句式看,原句长短句结合,表情达意更加随性舒缓,符合人物恬然自适的心境;
③从语体角度看,原句“靠左边一点”“呜呜噜噜”“稍偏右边”,表述偏口语化,平白如话,更加亲切动人,与上下文“不知怎么”“扑”“透到脚底的”等处语言风格协调一致。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我常常逃出城市钢筋水泥的围困,暂时远离了人群,到山野里游走,独自拐进某个斜坡、溪涧、沟峡,或钻进一个茂密林子,安静地慢慢走,听鸟们那多语种的话语,清澈,自在,婉转,灵动,鲜活,有趣。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成“听鸟们那清澈、自在、婉转、灵动、鲜活、有趣的多语种的话语”,表达效果为什么比不上原句?(5分)
【答案】①原句更有强调效果,六个形容词单列后置,充分表达了对鸟语特性的赞扬喜爱之情;②原句更契合语境,六个形容词,独词成句,读来语气舒缓,与作者逃离城市的安逸恬静的心理状态相适。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那时候,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把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我忽然迷乱起来,小小的心灵简直不能承受这种兴奋。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那时候,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且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的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被带进我的心里来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答案】①原文的修饰成分单独成句,有强调作用,句式也更活泼;②原文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韵律美;③原文后几句都是“梧桐叶子”作主语,更能体现表述对象和话题的一致性。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在西门外的桥上,便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流着。这就是由趵突泉流出来的……泉太好了,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永远那么纯洁、活泼、鲜明。”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①原文将三个形容词谓语升格成独立的句子,突出强调了泉的“清、鲜和翻滚”;②原文使用了排比的手法,句式更整齐,感情更强烈;③原文使用反复的手法,强调泉“清、鲜和翻滚”的时间长、程度深。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春天的人,是诗的形象。他们的两臂可以灵活地挥舞,双脚可以利索地行进,无须穿戴厚重的衣帽招架风雪的袭击;他们健康的肌肤柔润舒适,不再受冷风的欺凌:这引起我们多少理性的想象,给予我们何等有益的人生哲理!
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他们无须穿戴厚重的衣帽可以灵活挥舞着双臂利索地前行在风雪中。”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①原句中“袭击”采用拟人手法,表达上更为生动形象,也增添了文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②原句在句式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且语势较强;③原句与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加协调,且与后句衔接更自然,整体风格生动明快、富有诗意。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的痛苦的妊娠,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于此,你不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吗?不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吗?
文中画线的句子若改成“人们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也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而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其表达效果不如原文,为什么?
【答案】①原文使用反问语气,能够增强语言气势和文章感染力,表明结论确定无疑;②原文运用第二人称,能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站在山谷的边缘,看到山谷不深,虽有裸露的岩石,但没有悬崖峭壁奇石异峰,也没有雪浪翻卷飞瀑轰鸣。从谷底到谷顶,从眼前向纵深,绿是山谷的主旋律。那浓浓的绿、淡淡的绿,是树,是草,是野花的茎和叶。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树、草、野花的茎和叶都是绿色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①原句强调了树、草、野花的茎和叶呈现出的不同绿色,体现了“绿”的层次性;②原句“浓浓”“淡淡”等叠词的使用,生动地表现了绿的特点,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③原句使用短句,语言活泼,节奏灵活,与原文风格一致;④原句使用排比的手法,结构整齐,增强了语势,突出了“绿是山谷的主旋律”;⑤原句承接上文“绿是山谷的主旋律”,与上文叙述对象一致。(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