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高考语文试题汇编720道2024年3月6日-2023年12月7日
3.高考语文试题汇编726道2023年9月7日-12月6日
4.高考语文试题汇编732道2023年6月7日-9月6日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5.小学试题仓库
标点符号及其运用
一、考点解读
标点符号是一套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标点符号有助于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准确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见下表:
点号 | 句号 | 问号 | 叹号 | 逗号 | 顿号 | 分号 | 冒号 | ||
。 | ? | ! | , | 、 | ; | : | |||
标号 | 引号 | 括号 | 破折号 | 省略号 | 着重号 | 书名号 | 间隔号 | 连接号 | 专名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1)点号作用是点断,表明语句间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2)标号作用是标明,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3)考查重点是点号;标号只涉及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其余不涉及。
二、具体用法
(一)顿号与逗号
顿号是句中最小的停顿,一般用来隔开并列的词或者并列的短语。逗号主要用于句子内部需要停顿的主谓之间、动宾之间、状语之后,或各分句之间(有时用分号)。
例:家是什么?家不只是房子,不只是丈夫、妻子、孩子;家是一份惦念,家是一份牵挂。
使用顿号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并列词语作谓语、补语时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这篇文章真实,感人。
这篇文章写得真实,感人。
2. 并列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时,只能用逗号。
例:他们在朦胧的夜色中,在大青树下,在纺车旁,用传统的诗一般的语言倾吐着彼此的爱慕和理想。
3.并列成分后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用逗号。
例: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啦,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
4.较长的并列成分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5.如果并列短语中,某一部分内还有并列短语或词语,大并列短语之间用逗号,小并列短语之间用顿号。
例: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6. 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约数时不用顿号,但表示确数时用顿号。
例:全文共六个部分,就有三四个部分意思含混不清。
全文共六个部分,就有第三、四个部分意思含混不清。
7. 太短的并列成分间(尤其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词语,不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如:中小学生 省市领导 城乡交流 工农兵 调查研究 误用例:这次“严打”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干警”中间不需要顿号)
8. 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顿号不能和“和”“或”同用)。
误例:①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②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此两句用了“和”,前面的顿号应该删去。)
9.多个并列词语,最后两个词语之间用连词连接,而不用顿号。
例:今天晚会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合唱、相声和杂技。
10.书名或引用的并列不用顿号。
例:书架上陈列着《呐喊》《雷雨》《红楼梦》等名著。
(二)逗号与分号
分号表示并列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的停顿,停顿比逗号要长。在句中凡用逗号不能很清楚地表达并列分句关系的地方就用分号。
1.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分句间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如果分句内部已用了逗号,并列分句之间必须用分号。
例:他的神色,还是那么的安祥;他的举止,还是那么凝重。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2.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用分号。 误例:①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②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显得不伦不类。或者将句号改为逗号,或者分号改为句号。)
(三)冒号
冒号的基本作用是总结上文和提示下文。
例:①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总结上文时相当于破折号)
张华上了大学,李萍进了技校,我当了工人: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②历史已不止一次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也会受到冲击,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
1.冒号一般管到句终,不能管到句终则不能用冒号。
误例:在记者进行的家庭采访中,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夜”后的逗号改为句号)
2.转述的话(间接引语)不用冒号。(注意人称变化)
误例:老师说过:“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
正例:老师说过,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
3.引文不独立不能用冒号。
例:苏轼《念奴娇》词描绘了长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伟景象。
4.说话人在所说内容中间不用冒号用逗号,放在所说内容后面用句号。
例:①“这个问题,”李明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②“落后就要挨打。”邓小平告诫我们说。
5.同一句中不能用两个冒号。
误例: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第二个冒号改成逗号)
(四)问号
1.几个问句从不同角度连续发问,则每句都用问号。
①除了他能去,还有谁能去呢?你吗?你能去吗?
②可爱的,我拿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2. 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
例:对这样的青年,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应该指责他呢?
3.倒装句中问号要放在句子的末尾。
例:怎么还没有来啊,他们?
4.有的句子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陈述语气,不能用问号。
例: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人。
他独自一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淅淅沥沥飘着的是雨还是雪,也不知脸上缓缓流淌的是水还是泪。
(五)感叹号
感叹号用于句末表达强烈感情。注意两点:1.如果有成分倒置,感叹号用在句末。例:多美呀,秋天的北京!2.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后一个用感叹号,前一个用逗号。例:啊,啊!又到周六了。
(六)引号
1、引号的作用
(1)引用
例:“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句出自《西厢记》。
(2)强调
例:包身工没有“做”与“不做”的自由。
(3)否定
例: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4)特殊含义
例:“芦柴棒”着急的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
(5)特定称谓
例:“一·二八”事变之后,他们的政策又改变了。
2.引用的两种形式
(1)直接引用
一般引号冒号都用,引号中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
例:毛泽东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间接引用
引文是说话人句子的组成部分,分两种情况。
引文后不需停顿,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
引文后刚好需要停顿,点号应在引号后。
例: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其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3.运用引号需注意的问题
(1)引文末尾是问号、感叹号的,无论直接引用、间接引用均放在引号内。
例:①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②他看她脸上泪浸浸的便说:“你哭了?” ③我一进教室,就看见“你在浪费时间吗?”的标语。
2.转述大意时不用引号,冒号改成逗号。例:①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②老师说过,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
3.引文之内还有引文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中又有引号,再用双引号。依此类推。
例: (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獾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獾肉七斤油’啊。”
(七)括号
表示文中注释部分的标号。括号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句内括号指只注释或补充说明句子中部分词语的括号。
例:这间办公室一共有五台电脑(包括笔记本电脑)供老师使用。
1.句内括号要紧贴被注释的词语,括号中的注释如果带有标点,其最后一个标点应省去,问号、叹号可以保留。如果注释内容后需要停顿,点号应放在括号外。
误例:可以说,除了诗(因为诗是最难翻译的。),雨果的重要作品(小说和剧本)大都有了中文译本。(第一个括号里面的句号删掉)
2.句外括号指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括号。
句外括号要放在被注释被补充句子未尾的点号后。句外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是一句话,句末点号保留;如果不成句,不加句末点号。
例: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篇》)
②他培育了许多玫瑰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只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注意:
1.括号与破折号的功能相同,不能同时用。
误例:有关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它既洁净,又能使硬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破折号、括号只能保留一个)
2.括号里的内容一般不读出来,因此广播稿中不用括号。
(八)破折号
1.破折号的作用
(1)解释说明
例: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2)语意转换、转折、递进
例:“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
(3)语音延长
例:“小林——,我来了!”他大喊着。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的呼唤:周——总——理——
(4)语音停顿或中断。
例:“班长他牺——”小马话还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表示说话中断)
(5)表强调。
例: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注太阳,——是的,遮不注的。
(6)表示插说
例:“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选自老舍《想北平》)
“就拿他做个例子吧,——其实,这事每人都会碰到——有一次他……”
句子的特殊成分,它是句子整体的一部分,但不同别的成分发生结构上的关系,是独立成分。位置也比较灵,双破折号引出的就是插说,不能用括号。
(7)用在副标题的前面或引文后标明作者
例:语言与哲学
——当代英美与德法哲学传统比较研究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8)引出下文或总结上文
例:小姑娘的长相酷似她的母亲,我的心一颤。眼前又浮现出十年前我在槐村生活的情景——
“其实这位选评者不但缺乏古代文学艺术常识,甚至对一般古汉语词汇的涵义也不甚理解。他把‘挹注’(挹彼注此,损有余以补不足)讲成‘不在乎,不注意’;把‘含香之署’(尚书省的别称)讲成‘有香味的房子’;把‘怀刺’(怀里揣着名片,‘刺’即今之名片)讲成‘怀抱着有刺的东西’——都是全无根据地乱说一通。”
(9)分行列举
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迫切需要确立的主要原则是:
——民主集中制法制化原则;
——党的领导法制化原则;
——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
——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
2.破折号与其它符号
(1)破折号与冒号
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时,注释或说明的内容可以删去而句意完整;冒号后的内容表示分项列举时,不能删去。
例:①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和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突出贡献。
②今天晚上的节目主要有:相声、小品、舞蹈和朗诵。
(2)破折号与括号
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语句插在句子当中时,前后都要用破折号,这时破折号与括号类似。
例:一个人倘不把自己的文化积累——包括语言——尽可能地占为己有,并且从这个基础上跨开步去,那他实际上是不懂得利用条件,让自己处在优势的地位。
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语句插在句子当中时,前后都要用破折号,这时破折号与括号类似。
例:一个人倘不把自己的文化积累——包括语言——尽可能地占为己有,并且从这个基础上跨开步去,那他实际上是不懂得利用条件,让自己处在优势的地位。
较重要的内容用破折号,一般内容用括号;破折号表示的注释部分要连着正文念出来,括号表示注释的内容可不读出来。
(3)破折号与省略号
破折号可以表示说话的中断和语气的延长,省略号可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例:①“小蔡——,我来了!”他大喊着。(语气延长) ②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说话中断) ③老班长艰难地从口袋里拿出七根火柴说:“拿……着……”(说话断断续续)
(4)破折号不能与“是、有、即”等词同时使用。
误例:生长在人际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删去“即”)
(九)省略号
1.基本用法
(1)表示引文的省略。 例: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2)表示列举的省略。 例: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到一起啦!(3)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2.注意问题
(1)省略号与“等、等等”作用相同,不能连用。
例:我对字画、古玩、盆景、古典家什、玲珑湖石……等等都有兴趣。
(2)省略号后面一般不加标点。
误例:至今还保存在岛上的水井、碑石、各种建筑物……,这一切铁的事实都雄辩地证明,南海诸岛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删去省略号后面的逗号)
3.省略号前面是完整的句子,句末标点应保留。如果只是句内停顿,则句末不保留标点。
误例: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是无世而不常有之。(省略号前的逗号删去)
(十)书名号
主要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影视剧名等。
例:①辛弃疾的《青玉案》描写的是市民元夕观灯的情景。
②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十面埋伏》全球首映庆典,将于七月十日举行。
注意问题:
1.主题活动、会议、丛书、课程、栏目、标题等名称不能用书名号,而要用引号。
误例:①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书名号改成双引号)
2.书名和篇名同时出现时,只用一个书名号。书名在前,篇名在后,中间用间隔号隔开。
例:《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3.书名号里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用双书名号里面用单书名号。
例:杨绛的《记钱钟书与<围城>》,给我们拍案叫绝地介绍了《围城》这部杰作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技巧
(一)明辨语气(句号、问号、感叹号)
句末点号除了表停顿外,主要用来表示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等几种不同语气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
判断句子的语气要从整个句子考虑,不能只看其中一些词语。如有的句子虽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却是陈述语气,所以句子末尾就应该用句号,而不能用问号。
(二)明辨层次
1.顿号、逗号、分号
并列词语、短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逗号。
小并列用顿号,大并列用逗号,更大并列用分号。
2.冒号
提示的内容不是句子的全部,不能用冒号。
(三)明辨句式
非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
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问号
倒装句句末点号放在最后
(四)明辨位置
1.引号与点号的位置
直接引用,句末点号在引号内。
间接引用句末点号在引号外,问号、叹号除外。
2.括号与点号的位置
句内括号紧跟被注释词语,句外括号放在句末点号之后。
3.“某某说”“某某想”类叙述语的位置
叙述语在引语前,后边用冒号;在引语中,后边用逗号;
在引语后,后边用句号。
(五)明辨功能
切实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独特功能,对于易混淆的标点要弄清它们的区别。
1.冒号与破折号
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解释说明部分可以删去;
冒号表示分说,分说部分不能删去。
2.引号与书名号
“书篇画影曲文报”用书名号标示。
(六)注意特殊词语
1.省略号不与“等”“等等”并用。
2.破折号、冒号不与“即”“就是”等并用。
3.顿号不与连词“或”“及”等并用。
四、 标点符号命题常见的“十大陷阱”
1.非疑问句句末用问号。 2.倒装句问号未用于句末。
3.分句之间用顿号。 4.多层并列都用顿号。
5.表示概数时用顿号。 6.句中没有逗号直接用分号。
7.一句话中两个冒号套用。
8.“某某说”在引语中间,“说”后面用冒号。
9.滥用书名号。
10.引号与句末点号位置错误,括号与点号连用位置错误。
标点符号客观题训练
中国奇迹,靠劳动书写。在中国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征程中,凝结了劳动者的智慧,浸透了耕耘者的汗水。经济学家科斯曾感叹( ) 中国人的勤奋,令世界惊叹和汗颜。正是这样的勒奋,创造了天翻地覆的巨变,创造了举世罕见的成就。“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中国的美好未来不会从天而降。脱贫攻坚、深化改革的实践,绿色中国、制造强国的愿景,都要靠的是劳动的双手来托举。
个体的梦想,靠劳动实现。时下,有人把“躺着挣钱”( ) “天上掉馅饼”当作人生愿望。殊不知,没有劳动,就没有价值,更没有经济增长与财富积累。有人说,幸福不是唾手可得的,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只有劳动的汗水,才能浇灌出幸福的硕果。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标点符号,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 、 B.、 : ; /
C., : , / D.、 。 ; 、
理科生应当多提升一些人文素养,文科生也应多了解一点科学知识,这种通过选修课来实现文理互补的教育制度设计,无疑值得肯定和推广。近些年来,选课似乎有些“变味”。现在大学生选课普遍开始“挑食”——选课更偏向于选修与就业相关度高、易得高分的课,选择拓展、兴趣类课程的却总是寥寥无几。
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挑食”后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
B.我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
C.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D.“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傅抱石的大写意继承了中国画传统中不断发展着的承前启后精神。他的山水技法,看似一片乱笔,却融合、提炼了前人的种种皱法。这些技法汇集在破笔散锋的运用下,形成了有名的“抱石皱”。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抱石皱”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从此以后,鲁迅的书桌上就多了一个小小的“早”字。
B.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C.这篇文章深刻揭露了“友邦人士”企图瓜分中国的野心。
D.徽派建筑“四水归堂”的设计寄寓着村民的美好愿望。
入现代社会,夜晚的休闲娱乐已经成为常态化生活的一部分,60%的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并产生了一个热词——“夜经济”。
4.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量子速读法称可让人5分钟读完一本10万字的书籍,并能完整复述——全是骗术。
B.人文科学研究的最大缺点是不确定性——无法进行定性研究,一切只能靠自己理解。
C.在坪乡黄沙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过程非常艰辛曲折。
D.我叫他来见你罢,他就在楼上,只是——他很大了,并且以为他母亲是早就死了的。
是的,世间万物,生生不息,一种生命的产生,旺盛,衰败,最后消亡。今年有杨花,明年还会有杨花,年年都会有杨花,它存在着,永远地存在着。杨花看起来是一瞬间的停留,实是一种永恒的存在!
5.下列各句中的感叹号,和文末感叹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B.祥林嫂,你放着罢!
C.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
D.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均。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街上的高摊与地摊,还有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
6.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书院门口正有一副遒劲有力的楹联:“细嚼梅花读汉赋,漫研竹露裁唐诗。”
B.它带来了幽美的阒静,你听:一切静静的,像下着大雪的中夜。
C.她手提一个竹篮,拄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是一个乞丐了。
D.很幸运地,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家大都重视写作前的情感培养:有的借欣赏音乐进入情境;有的面对墙壁久久沉思;有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兴奋自己。
B.面对人生绝境,双腿残疾的史铁生不屈不挠,“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创作了《我与地坛》等一系列发人深省的文学作品。
C.多数法国人对萨科齐并不满意,萎缩的经济规模、逼近10%的失业率,以及雷声大雨点小、光说不做的各项改革,都无法让人再相信他。
D.国务院总理李10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8.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要尽量避免熬夜,饮食要健康而且一定要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后来?——起来了。他到年底就生了一个男孩,男的,新年就两岁了。
B.任何一门理论科学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C.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欢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而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
只要对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就能不断筑牢社会的底线思维与文明习惯,让法治成为一种社会信仰,更成为一种生活刚需。
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零容忍”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B.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C.可是一查黄河近两千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
D.好心对待你,你却要杀我!真是“恩将仇报”。
10.下列各句的引号和文中的“药引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无非是“利字头上一把刀”。
B.猪和羊生活在深山老林,恐怕吃猪和羊也会成为“时尚”。
C.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
D.科学家发现鲸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1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加点句子中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原句:元宝枫木质坚硬,是优良的建筑材料,也是家具雕刻等细木工用料;树皮纤维可造纸、树叶可制茶,枫叶茶具有多种营养保健功能;花可直接食用,种籽可炒食并榨油;油渣可做酱油……
A.列宁说了上面的话之后,接着说道:“这应该是一般辩证法的......叙述(以及研究)方法。”
B.天上的云有的像小狗汪汪,有的像小鸟啾啾,有的像蜜蜂嗡嗡,有的好像在打呼噜......真是变幻无穷啊!
C.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D.“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1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年味淡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其中另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是积极主动地做些什么?
B.“第六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丑行金奖获得者说,师傅经常教导他不要轻视丑角这一行当,“无丑不成戏。”
C.学校对面二、三十米处是一个网吧,有的孩子考完试来到这里“减压”,对此,一些家长颇感担忧。
D.他17岁就应征入伍,参加过抗震抢险工作,立过二等功,退伍后分到我们工厂保卫科;对他的情况我就知道这么多。
13.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据老王自己讲: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B.“有些靴子,”他慢慢地说,“做好的时候就是坏的。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
C.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
D.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14.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两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青少年去学习四书五经、古典诗词等国学经典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举措。但是不能让学习中国传统经典成为一种形式主义——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背诗而背诗,这与让中国传统经典走进教育的真正目的——学习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是本末倒置的。
A.她清了清嗓子,面向河西,用甜津津的声音喊了一句:“大刀口来,小刀口来——”
B.林之孝家的后进来,没有看到这种神态,也就听不懂凤姐的下面一段话:“我没一个钱。——有钱也不给他!只管叫他告去。”
C.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D.这些灯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
15.下列各句中的书名号和文中的书名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为解决快递包装产生的污染问题,近年来各方都开始积极行动。国家层面,《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出台,引导快递业的绿色发展,规X快递包装的使用。
A.据《某某府志》载,某某城内大小园林约有150座,可算名副其实的园林之城。
B.最近上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因触及抗癌药昂贵的国情现实,引发了强烈关注。
C.《科幻片创作与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科幻片在中国的历史成绩惊人,但大多是好莱坞进口片吸金。
D.为了加强生态脆弱地区精准扶贫的力度,改善其生态状况,《中国扶贫开发报告》给出了有效的办法。
16.下列语句中的问号,与文段中的两处问号的用法,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一根网线、一个好的教育产品,就能实现学生与来自全国各地优质师资的实时互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加触手可及。如何结合教育技术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化?怎样处理好技术与教育的关系,进行因材施教?随着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挑战也接踵而至。
A.由于人们能够沉静下来思索,精神生活变得异常丰富。这样的夜晚,同家人围炉而坐,难道不是极大的乐事吗?
B.我们的船开向哪里?是回到往古还是驶向未来?是堕入地府还是飞上仙界?我不知道。
C.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
D.贾政听了惊疑,问道:“好端端的,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
17.下列各句中的分号和文中的分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美好生活表达了人存在的目的性与社会性,是哲学与伦理学的重要命题。美好生活需要一方面具有世界性,是各民族国家普通的向往、共通的命题;另一方面具有民族性,契合于一个民族独特的历史命运和在此当中形成的文化精神、文化心理。
A.现在我记起了炉子里的火,一片黄色的火光一动不动地照射在我的书页上;壁炉上圆形玻璃缸里插着三朵菊花。
B.唐代大诗人白乐天诗,曾有“杜鹃花落杜鹃啼”之句;往年亡友马孟容兄给我画杜鹃和杜鹃花,题诗也有“诉尽春愁春不管,杜鹃枝上杜鹃啼”之句。
C.那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耸峙云霄;有的横枕江面;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似已躲闪不及;有的像天女腾空飞起,仿佛转瞬即逝。
D.我一时恐难出狱,书店事望兄为我代办之。现亦好,且跟殷夫兄学德文,此事可告周先生;望周先生勿念,我等未受刑。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的“我”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从对生命之“我”的认知上,有我之境立足于古代的气性论(性朴、才性或质性论)人性哲学。相比儒家主流的性善论与道禅心性论,气性论哲学虽非中国人性论正统,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从未缺席过。
A.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
B.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C.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D.“人生思幼日。”谁没有童梦重温的经历?
19.文中的画线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甲]有时用笔极为简省,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至的景象。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真是令人毛骨悚然。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乙]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丙]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A.甲 B.乙 C.丙
20.文中括号处的标点符号,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人,个子高高的,扛着锨,走路一摇一晃。他的脊背上爬满晒太阳的蜻蜓,他并不知觉。他正从一个大斜坡上下来,影子在他前面,长长的。他的影子已经伸进家。妻子在院子里,做好了饭,看见丈夫的影子从敞开的大门伸了进来:先是一个头(a)戴帽子的头,接着是脖子,然后是弯起的一只胳膊和横在肩上的一把锨(b)你爸的影子已经进屋了(c)她喊孩子(d)快打洗脸水,准备吃饭了(e)
选项 | a | b | c | d | e |
A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C | —— | 。“ | ,” | ,“ | 。” |
D | —— | ,“ | ”, | ,“ | ”。 |
参考答案
1.B 第一处应用顿号,“站起来”“富起来”为并列短语,二者作“从”的宾语。第二处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第三处前后两句并列,并且分句中已用了逗号,故此处应用分号,第四处根据标点符号用法,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2.C 原文中的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的作用。A项,表示强调重点;B项,表示语意的转换;C项,表示解释说明;D项,表示声音延长。
3.D 文中“抱石皱”的引号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A项,“早”表示突出强调,引起注意;B项,“说话”表示特殊含义;C项,“友邦人士”表示反语讽刺;D项,“四水归堂”表示特定称谓,与文中双引号作用一致。
4.B A项,总结上文。B项,表解释说明。C项,表意思的转换转折。D项,表停顿。
5.【参考答案】A
【解析】A项与文中感叹号的作用都表示赞叹、惊喜等感情;B项表示强烈的祈使语气;C项表示强烈感情的反问句;D项用于拟声词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
6.【答案】B
【解析】B与原文中的冒号都表示提示下文。A项,表示解释和说明;C项,表示总结上文;D项,表示解释和说明。
7.【答案】D。A项,分号使用错误,两处分号都应改为逗号;B项,“歌谣”后逗号放在后引号外面。C项,“经济规模”后顿号改为逗号。
8.【答案】C 。文中破折号后是标示注释内容;A话语的间隔;B表示插说;D表示总结。
9.【答案】D “零容忍”加上引号,就是突出和强调这个词语。A项,表示引用;B项,表示特定称谓;C项表示特殊含义;D项表示强调。
10.【答案】D。D和文中“药引子”的引号是专有名词、特定称谓,A是引用,B是反语、讽刺,C表示强调。
11.【答案】B。表列举未完(A项表示引文的省略;C项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D项表示语言的断断续续)
12.A 解析:B项“无丑不成戏”后的句号移到引号外。C项“二、三十米”是约数,中间不应加顿号。D项分号改为冒号。
13.B 解析:A项,就“进不去了。”是不完全引用,故最后的句号应在引号之外;C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引用孔子的话,加上引号;D项,两个“因为”引导的句子都是对前面“总觉得心上不安”的原因的疑问,故“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和“去侮辱他”后面的标点符号都应改为问号。
14.D 解析:D项的破折号和文段中的两处破折号作用一致,都是表解释说明。A项表声音的延长;B项表转折;C项表示总结上文。
15.B 解析:B项中的书名号表示电影名,文段和其他三项中的书名号表示书籍、文件名。
16.D 解析:D项与文段中的问号用法相同,都表疑问。A项表反问,B项是选择问,C项是设问。
17.D 解析:文段中的分号表并列关系,阐述了“美好生活需要”的两个方面——世界性和民族性。D项中的分号表目的关系,其余三项均表并列关系。
18.A 解析:此题考查引号的用法。文段中的引号表示着重指出,A项与此相同。B项表特定称谓。C项表引用语言。D项表引用。
19.B 解析:B项,“那雪正下得紧”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句末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20.C 解析:结合上下文“先是一个头”“戴帽子的头”可知,下句是对上句的补充说明,故a处应用破折号,排除A、B两项;b处,结合语境可知,此处描写完丈夫的影子,故应该用句号,排除D项;“你爸的影子已经进屋了”是妻子说的话,故b处还应用前引号;c处话还没说完,说话人处于句中的位置,故c处应用逗号和后引号;d处应用逗号和前引号;e处,话已说完,故应用句号和后引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