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六个亿的项目造假,副总选择让我背锅

文化   2024-08-07 12:52   北京  

前    言

今天的故事有一点专业,但非常有趣。它发生在金融行业,讲的是“甩锅”,或者说,它讲的是金融行业里的人情世故。

本文作者道道导在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做投资部副总监时,分管投资部的副总裁推给他一个新材料公司的B轮股权融资项目。在项目推进中,道道导察觉到该项目涉嫌造假,并将自己的发现告知了副总裁。

可副总裁展现出一种不进不退的暧昧态度,他既不想直接毙掉这个项目,得罪那个关系不一般的项目推荐人;也不想拍板继续推进这个项目,影响他在公司的声誉。

面对副总裁的“甩锅”,道道导该如何将“锅”甩出去,从这个已经不可能的项目中抽身呢?

本文节选自道道导《数字的真相:审计与尽调那些事儿》,其中收录了作者历任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实习生、助理、主管、审计经理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投资总监5个职位,12年从业经验里有关审计和尽调的15段真实经历。




我从四大跳去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做投资部副总监约半年左右,分管投资部的副总裁推了一个项目给我做。

这是一个新材料公司的B轮股权融资项目,公司的年收入大概有5亿元,净利润在5000万元左右。我需要现场考察该公司的业务经营情况,复核其财务报表与法律披露等情况是否真实准确,最后再评估其投资价值。考察结束后,我需要写一份投资报告,将上述考察过程与结果完整记录在内。这份投资报告将和我司风控部的风控报告一起提交给投资决策委员会,由他们决定我们要不要真金白银地投钱给这家公司。

这家新材料公司A轮股权融资时有当地政府基金和另外两家市场化基金先行投资了。总体来说,项目难度不大。但我没想到正是这个项目,差点让我吃了个大亏。

我入职PE投资部才半年,项目渠道来源比较少。副总裁有项目安排给我,我很积极。作为投资副总监,我是这个项目的具体经办人。我上面还有投资部总经理,以及分管投资部的副总裁(也是推项目给我的那位领导)。

与以前的审计相比,这次在时间上其实是比较宽裕的。以前做四大审计经理时,出个差恨不得坐早上八点钟的航班出发,再坐晚上九点钟的航班返回。能一天完成的事,都是早出晚归,当天往返。这次呢?早上睡到八九点钟起床,稍微收拾下出发去机场,十点多钟到机场,下午一点多钟飞机着陆后,再辗转到项目地,已经是下午三四点钟了。喝点茶寒暄一下,就可以吃晚饭。

重头戏当然是晚饭了。




在机场到达层,我们与联系人见了面。这位联系人,王哥,人其貌不扬,1.7米多的个子,灰色夹克外套,黑色裤子、黑色皮鞋,皮鞋不太干净。王哥蛮热情的,直说辛苦我们了,还伸手要帮忙拉我的行李箱,我连忙道谢婉拒。

王哥带着我们来到了停车场,来接我们的是一款较为常见的大众汽车,我的直观印象是汽车保养得不是很好。

我心里有了些狐疑。一路刻意闲聊,我了解到了一些情况。这个项目实控人报出来的估值是6亿元,打算融资6000万元。这个项目并不是王哥直接推给我们副总裁的,中间还有一人,至于是谁,王哥没有透露,我听出那个意思,猜测其身份地位应该不低。

我们坐了近两小时的汽车到了公司所在地。公司实控人李总带着三四名高管已经在一楼外迎接我们。这又是从前做审计时没有过的待遇。以前做审计,小公司最多由财务总监请我们吃个饭,大公司一般就是吃员工食堂的饭。

我入职PE很快就发现,不管去哪个项目现场,一般都是实控人或其身边的副总直接接待。经历过几次就习以为常了,实在是由俭入奢易。

晚上吃饭豪华而热情洋溢,大伙举杯共饮,畅谈未来顺利合作的美好愿景。谈笑间,我对几位高管也有了多一些的了解,他们都是跟老板近十年的老战友了。

财务总监黄总能说会道,她聊到我以前所在的四大时极尽捧场,连称我老师。

聊到后面几天的工作安排时,黄总说我要的尽调资料已经准备好了。我一边说辛苦黄总了,一边转头问实控人李总:“李总,我们工厂离这不远吧。我们想明早先过去参观一下。”李总说:“工厂不远,四五十分钟的车程,你们要不明天先看下材料,后天再过去?”

我说:“不用的。我来时领导跟我说过您这个项目了,我想抓紧看下工厂,争取周五回去赶报告,下周尽快上会。”

李总一听我这说辞,没再说什么,同意我们明早先去工厂。谁料就是这趟工厂之行,让我发现了问题。




第二天上午八点半钟左右,我们出发去工厂。除司机外,同行的还有五人,我、投资助理小卢、联系人王哥、财务黄总,以及分管技术的陈副总。

一路上的聊天比拿到的BP(商业计划书)多了不少信息。我们一行人很快就到了工厂,工厂负责人王总带着两位同事出来迎接。

我们先到会议室放下背包,换好防尘服后,我们沿着参观通道开始考察。王总负责介绍,偶尔他的同事也会做些补充。

工厂整体给我的感觉还比较规范,各式操作图示、安全标语、管理规章,各居其所,分门别类,井井有条。

A栋参观完毕,我们转至B栋参观。A栋与B栋有些不同,A栋是密封式的,不同的生产环节在不同的操作间完成,彼此隔开。B栋是一个大通间,各式反应炉树立其中,几种不同颜色的管道转行其中,遍布上空。十来个操作人员忙忙碌碌的。

一路参观,我很好奇地仔细观察着周边事物,认真听着王总及其同事介绍的内容。审计与投资行业从业人员的特质就是好奇心。我每年看的项目很多,千差万别。没有好奇心的话,还是做些别的工作比较合适。

在王总介绍的同时,我瞄了一眼反应炉上的铭牌,同时发了个消息给投资助理小卢:“拍铭牌,问产能。”发完信息后我一转头指着前方另一反应炉,问王总:“那个反应炉是做什么的?”

我一边问一边向前走,其他人也被我带着一起往前走,小卢故意留在了后边。我知道他会搞定的。没过多久,在王总仍忙于解答我对新反应炉各种疑问的时候,小卢跟上了队伍。接下去的参观,我又问了下工人排班、工资、良率等情况。十一点来钟,我们完成了车间的参观考察。

中午在工厂附近餐馆用餐后,我们又赶回项目办公室。黄总已安排好了会议室,靠墙一侧的地上堆满了会计凭证,椭圆形的会议桌上也是。我找了个位置坐下,打开笔记本电脑,眼睛看似盯着屏幕上的Excel表格,脑子里却已在综合目前获取的所有信息。




从见到王哥开始,我就觉得有些奇怪。

王哥穿着太朴实了,车子也有点旧。公司高管团队昨天在晚宴上的江湖气,跟新材料公司高管的举止似乎有些差距。

此外,陈副总的水平,应该是搞不定这种新材料的研发。而财务黄总,应该是忠心耿耿的,但她太主动了,似乎太擅于“对付尽调”了。会议室里的这些会计凭证,并不是按我提出的要求,她却搬过来了。

最关键的是,从小卢得到的信息来看,工厂的产能和收入不匹配。

按王总的介绍,B栋每个生产环节的产能都对最终产能有决定性影响,是不能有短板的。但按小卢向工人侧面了解的情况,以及根据铭牌上资料计算出来的产能结果,不管是乘以BP(商业计划书)上的单价,还是这两天顺口向李总、陈副总、王总等人问到的单价范围,都离报表上的收入数字有些距离。小卢也说他问了化工专业朋友,这个过程的计算逻辑应该不会有大问题。

我打开黄总提供的前十大客户明细,随意在网上搜了一两个,没发现什么异常。我安排小卢将十大客户的一些关键信息汇总后,又请黄总导出一个科目余额表给我。

经过仔细检查科目余额表中的应收账款明细,我发现了一些异常情况:这家公司的前十大客户,占比并不高,大概有30%;前十大以后或者前二十大以后,还有不少客户的销售额较高,有几百万元到一千万元的样子。我找了其中五六个期末余额较小的客户来查,发现他们的注册地址或在某个外省的,或在偏远地级市。

我增加了搜索范围,叫小卢一一查下这些我还没有查的公司。与此同时,我记下刚才查到的五家公司的联系电话与法人姓名,然后假装有电话进来,拿起手机就走了出去。

随后,我用副卡手机号码,一个电话一个电话地分别打给了这五家公司。有的电话打不通。打得通的,我开头就是:“张总,您好啊。我是××贸易公司的小陈,昨天一朋友介绍了贵公司的产品,我们在××市的业务范围还比较广,不知您下星期是否在公司?我想登门拜访下,看能否有合作机会。”

这套说辞我事先是有过考量的:

一是将自己扮成是贸易公司的人,适用范围广,很少厂家对外销售可以完全靠直营,借助贸易公司或经销公司的渠道是很正常的。

二是只说朋友介绍,不说具体姓氏,如果对方追问,既可以避左右而言他,也可以拖延,说等见面时详聊。

三是直接提出见面谈业务合作,这算是给对方信任感。现在大家对陌生电话都很警惕,我直接提出要见面,他会更相信我有合作的意向。

四是确认这家公司是否存在。电话中我既没有提贵公司的具体名字,也没有提贵公司的具体产品。如果这家公司不存在,接电话的人就会说你打错电话了,我顺势应付两句挂了电话即可;如果这家公司存在且有实际业务发生,接电话的人会顺着话头说下去。我从对方在电话中的回复就能知晓了。

五是我用的是平时完全不用的手机号码。如果聊下去,对方真回复了说下周几有空,我就留个口子,说等我具体行程定下来后再跟他联系。

这五家客户有三家电话打不通,另外两家的反应也不对。明显是有问题。




我从产能端出发,结合排班和良率情况,以及单价的浮动范围,推算出其收入,最高是报表上5亿元收入的70%,最低是50%。

我又从应收账款端出发,挑了五家客户,其中两家根据他们在电话中的回复,再结合他们的注册信息等,我基本可以判断:这两家客户大概率是伪造的。

我这个结论其实不是单一维度信息的判断,是综合各方面信息得出的。

在PE投资中,项目公司造假的动机是很强烈的。假设我们给项目的市盈率倍数是10倍,则企业实际控制人每造假增加1000万元利润,可以给企业的估值增加1亿元,很是划算。所以我在尽调项目的时候,对于发现的任何不对劲之处,都是十分谨慎与警惕的,是一定会想办法追根溯源的。

从这家公司的情况来看,为何会有在某边远省份不知名县市注册资本仅50万元至100万元的经销公司,一年帮忙销售了几百万元的业务呢?

我电话打给那家公司说:“张总,您好啊。我是××贸易公司的小陈,昨天一朋友介绍了贵公司的产品,我们在××市的业务范围还比较广,不知您下星期是否在公司?我想登门拜访下,看能否有合作机会。”电话中那一头的反应给我的感觉就是对方压根不知道我在电话里说的是什么。

到这家公司将近24小时,我从最开始的狐疑,到后来找到明显的造假证据。按理说,我的工作完成得很不错,但我的心情却高兴不起来。


事情难办了啊!这种难办,不是审计行业的难办,而是投资行业的难办。审计行业的难办,是经常在审计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又给盖过去了。投资行业的难办,是怎么处理这个项目中间牵扯到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人物。

这个项目是副总裁推给我的,他知道项目的具体情况吗?他肯定是看过BP(商业计划书)的,或者是听他朋友稍微讲过,也肯定是初步判断认为还不错的,要不他也不会指派我过来现场考察尽调。

根据与王哥的沟通,他与副总裁之间还有另一位没有出现的中间人,他与副总裁的关系如何?他与实控人李总有没有接触?王哥是这位没有出现的中间人的助手?还是王哥将他与实控人李总隔绝开了?

这个项目此前有一家政府基金还有两家市场化基金进来了。他们对这个项目的尽调做到怎么样的程度?此前年度财务数据有问题吗?

按汇报程序,我直接汇报给投资部总经理。但这个项目是副总裁直接指派我来考察尽调的,投资部总经理可能只是被他知会了一声。

想了想,我还是决定先打电话给副总裁汇报一下。我先给副总裁发了个消息过去:“×总,下午好。我这两天在××项目尽调有一些进展,您方便的话,我电话跟您汇报一下。”

很快,我就收到了副总裁的回复,我在楼梯间里打电话给副总裁说:“×总,您好。按您的安排,我昨天过来××项目尽调了。这两天考察了一下他们的工厂,也跟实控人、技术副总、财务总监等人有一些初步沟通。他们年收入大概是5亿元。在核查客户情况的时候,可能有一些客户信息比较奇怪。”

副总裁说:“你具体说说。”

我回答道:“是这样子的,他们公司的前十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大约是30%。我发现其后面的一些客户,销售金额还不小,几百万元这个样子,但有一些客户的注册地是在某省份不知名的县市,注册资本也较小。我打了电话过去,对不上号。”我没有汇报客户的具体名字与具体核验的过程,这些对副总裁来说,不重要,也显得我说话啰唆。如果他想了解详细过程,会问我的。

副总裁继续问道:“大概有多少个这种异常情况的客户?”

我继续汇报说:“我目前挑选了5家余额小的公司,根据网上找到的联系方式,有两家在电话那头的回应该是比较奇怪的。而挑选这5家的原因是他们余额小不容易引人注意,如果我们团队后续对应收账款余额做一些工作,大概率也不会考虑这几家公司。另外三家电话打不通,可能是网上的联系方式不准确,我也不好直接找项目方要联系方式,所以难于做出进一步的判断。不过,我从另一个角度对其做了一个匡算。”

我稍微做了一下停顿,也是为了理一理思路,继续说道:“我在考察工厂的时候,对产能产量做了比较详细的评估,也征询了业内人士的意见,结合跟各方验证的单价,大概是2.5亿元~3.5亿元,是报表的50%~70%。”

副总裁听完我的详细汇报,沉思了一会,说出了一句让我意想不到的话。

副总裁说:“你跟他们沟通一下。”

我有些发愣,汇报前,我是想过副总裁可能的反应:一是认同我的发现和判断,让我应付了事尽快打道回府;

二是内心对我发现的问题不置可否,但表面让我先多做些扎实工作,然后提交立项再说。甚至还可以让投资部总经理介入,立项会后塞给我其他项目,然后顺理成章地换个人经办这个项目。

无论如何,副总裁是会做出判断的。但现在,他似乎把问题丢回给我了?不过在电话中,我来不及多想,也不方便多问,只好顺着答应道:“好的。我与他们沟通一下,再跟您汇报。”

“嗯。”副总裁挂断了电话。

我也不急着回会议室,就在楼梯间里琢磨副总裁的意思。这跟我原先猜测的两种可能都不同,副总裁让我与他们沟通,这相当于是他本身没有做出判断,让我独立行事。

为什么他不做出下一步具体方向判断呢?不管是打道回府,还是继续项目推进,他都不担心我不会听命行事的。如果他对这个项目无所谓,那打道回府是最干脆的;如果他与这个项目牵扯较深,那就可以要求继续推进。现在让我沟通,让我独立行事,感觉就是既不想马上了断,又不想直接参与。我这是被甩锅了。




推项目给副总裁的应该是有一定地位的人。他肯定不是王哥,他与王哥的关系也不好说,王哥应该只是一位帮忙打杂的角色。

副总裁不好直接毙掉这个项目,也不想拍板继续推进这个项目。前者直接得罪推项目的人,后者影响他在公司的声誉。所以干脆一推六二五,让我去沟通,由我自行处理。他自己则尽量脱身。

想明白了这一点,我大概也有了应对思路。

这件事最关键的点就在于不论是副总裁还是项目公司,面子上都得过得去。所以,我不能直接在投资尽调报告上得出项目公司有问题的结论,这等于公开撕破脸。但这个项目无论如何也不能投了,投进去就是火坑。

这样一来,就得在我不直接说明的情况下,让对方知道我已经发现问题了,但我又不准备公开。我若是卖了对方一个面子,对方自然也得还我一个人情,那项目终止就是自然而然的了。锅也不能在我这里。我心里这样想着,走回了会议室。

我根据小卢整理出来的详细资料,选择了十五家客户。在前十大客户中选择了八家客户,在十大客户以外又选择了七家客户,包括我先前打电话时发现有问题的两家客户,并将他们的注册时间、注册地址,注册金额、联系电话等全部删掉。未被选中的客户也全部删掉,只留下干干净净的被挑中的十五个客户名称、交易金额与应收账款余额等。

我将表格发到自己的手机里,起身去找财务总监黄总沟通。“黄总,在忙啊?”我敲了敲黄总办公室的门。

“道总,请进,请进。你们尽调工作进展得怎么样?”黄总赶紧站了起来,准备将我接到喝茶区域。

“黄总不用客气,我是过来跟您沟通一下尽调的安排的。”我表示不用喝茶,很快说完。

“道总,您说。”黄总说道。

“是这样子,现场资料我们同步在看了,估计明天早上应该能看完,我是计划坐明天下午的航班回去。根据目前的资料,我们抽出了十五家客户计划发一下询证函,好像有两家客户是同一个市的,我们准备下周初飞过去现场访谈下。我将清单发您看一下。”我装作很自然随意地将下一步的安排说了出来,在手机上我将表格转了过去。

“好啊,我看一下你们选了哪些客户。”黄总答道。

“黄总,还得麻烦您找同事补充一下这些客户的联系人、联系电话及具体办公地址。我们到时好发询证函,同时准备现场走访的两个客户,也麻烦您这两天跟他们打声招呼。”我接着说。

“好。你们准备去哪两家?”黄总问道。“中间标灰色的那两家。”我回答道。“哦哦,这两家啊……”黄总似乎有点犹豫。“怎么啦?”我接口问道。

“啊,哦,没事。”黄总继续说道,“那我让同事将联系信息填好发你。”

“好,那麻烦您了。”我说完就起身告辞离开。

边走,我边想:“这锅盖是先甩出去了,看下他们下一步怎么说了。”回到会议室后,我继续翻看报表明细。按正常的尽调节奏,明天上午是要约项目公司的高管及主要部门负责人做一轮访谈的,但现在基本可以省了。又看了半个多小时,在其他的资料中,没发现什么需要特别留意的地方。这时王哥走进了会议室,示意我出去一下。我跟他走了出去,来到了一间空的会议室。坐好后,王哥开启了话题:“道总,您这边目前尽调得还顺利吗?”

我答道:“挺顺利的。黄总挺配合的。”

“那就好。后面几天您准备怎么安排。明天能完事的话,先不急着回去,这附近有个湖挺漂亮的,我周末带你俩去转转呗。”

“王哥,您客气了。我们明天上午再看下材料就差不多了,计划坐明天下午的飞机回去,周末好在家里写报告。等项目落地时,一定来这里多待几天转转,到时再麻烦您吧。”我用着“拖”字诀。

“这湖那可是全国知名啊,很多名人游玩过还题了词。下次也不知等到什么时候,我先带你们逛一下,周六一天就够了。你们可以周日再回。”王哥继续着他的热情。

“王哥,真不用了哈。这项目领导也催得急,我们还得回去写报告。”我开始将领导搬出来挡一下。

“哦哦……那我理解,那我理解……”王哥松了口,转口问道,“我刚听黄总说你们下周初计划去访谈一下客户?”

“是的。”我开始明白“酒意”在哪里了。“那您这边内部的流程安排大概是怎么样的?”王哥追问道。“初步计划下下周一上立项会吧。”我答道。

“道总,您看这样方便不?这项目挺多机构都在盯着,我朋友还有你们副总裁对这项目都挺看好的。能否内部沟通一下,下周一早点上立项会,你们访谈客户的事,安排在这两天,或者是周末的时间用电话访谈的方式。这样速度会快一些。”

“这估计不太好办。”我推脱道。

“道总,还麻烦您多帮忙哈。到时一定多感谢您。”王哥开始拉近关系了。

“不是我不帮忙啊,报告我们可以抓紧时间赶出来这没问题。客户走访我们公司风控部要求一定要到现场的。我也可以放到下周立项会后再补,但我们内部规定立项材料要周三前提交的。今天已经是周四了。”我只能说得细一些,同时将风控部和内部流程规定搬出来挡一下。不说细,王哥可能以为是我在阻拦项目,后面真就我一个人躺枪了。

“这样啊。”王哥若有所思也没再说什么,我们又聊了几句,我就回了会议室。

结果,不到20分钟,副总裁电话过来了!




“刚我听对方说现在事情有点变化,具体什么情况?”在电话里副总裁的声音感觉还比较平稳。

在接副总裁电话前,我心里有点忐忑,不知副总裁主动找我什么事,初步猜想是有人找了他,他来找我兴师问罪了。但副总裁的语气让我缓了一口气,我回答道:“对方还比较配合,我计划这几天赶赶报告,下周初去一趟××省,走访一下其中两家比较靠近的客户,这也是此前风控的要求。如果顺利的话,我们下周三前可以提交完整材料,可以赶上下下周一的立项会。”

这也算将一部分“锅”甩给风控,免得副总裁怪我为什么大老远去现场走访客户。

“你说的这两家客户是哪两家?”副总裁问道。

“就我刚才跟您汇报的有点异常的那两家,我选择了十五家客户准备寄发询证函,这两家也在里面。”

“对方有什么反应?”副总裁继续追问。

“副总裁居然问得这么详细?”我有点失神,反应过来后,马上将整个过程全盘托出:“我跟您电话汇报后,就选择了十五家准备发询证函的客户,有前十大客户中的八家客户,有非前十大客户中的七家客户,他们的交易额和余额有点不匹配,而且注册地址等信息比较奇怪。我跟他们财务总监黄总说的时候,她没特别反应。但后来应该是黄总跟王哥说了,王哥找我说让我周末留在这里,后来又说希望我能将流程往前赶一下,下周一先上立项会,准备走访的两家可以在周末安排电话访谈。”我说得有点详细,甚至是啰唆了,后又加问了一句:“王哥联系您了吗?”。“嗯。”副总裁轻轻答了一句,进一步指示道:“没事,你不用管其他的事情,照你的节奏来走就好。你一会儿跟对方再沟通一下。”

“好的。”我答应道。

挂断电话,我提着的心放了下来。副总裁的立场或态度我完全明白,后面的事好做了。对于这个项目,副总裁只想脱身,不想得罪人。但他是支持我的。我不知王哥找他说了什么,有没有移花接木,颠倒是非什么的,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副总裁相信我,让我按自己的节奏去做。


事情简单了。我找到王哥和黄总,表达了公司领导对本项目的重视与关注,同时也解释了一下,刚跟风控部沟通过,下周一赶立项会真的来不及,所以还是只能先按原计划走,就是下周一去××省走访两家客户,下下周再上立项会。王哥和黄总当场没再说什么,但仅过十来分钟,黄总过来说他们实控人李总请我去他办公室喝杯茶。

“李总,下午好啊。”我跟着黄总走进李总的办公室。

“道总,下午好。来,请坐。”李总正在泡茶,指着他对面的位置说道。

“李总,我还有点事,你们聊。”黄总主动告辞。“嗯。你先去忙吧。”李总回复道。

我坐下后,李总没开口,继续走他的泡茶流程。我也没出声,静静欣赏他的“表演”。李总将沏好茶的小茶杯用茶镊子递了过来,我并拢食指中指,轻轻敲了两下茶几表示感谢,随后捏起茶杯一饮而尽。

“好茶。”我称赞道。

“哈哈哈哈哈哈。”李总笑道,又给我续了茶水。“道总,这两天招待不周啊。”李总终于开口了。

“哪里啊,李总你们太热情了。我昨晚都喝多了,回到酒店还吐了。我酒量实在不好。”我配合着他,表示感谢。

“没事,没事,你是年轻人,多喝几次酒量就上来了。当年,我也是边喝边练才将酒量练起来的,做生意不容易啊,这么大一家子人要养。”李总感叹道。

“嗯。那是。创业实在不容易,能做到您这么大规模的更是不容易。”我捧着场。

“也亏得朋友们和一些老兄弟们帮忙,公司目前运转情况还是挺不错的。这行业是朝阳行业啊,这不想着这一轮融资能尽快落地,我们也好扩建些产能,争取早日上市。”李总将话题转了过来。

“那是,时机稍纵即逝。您这个时机抓得好。”我顺着话题回复道。

“昨晚也跟你说过,上一轮的投资者还想多投一些,另外还有其他几家机构,尽调做完了,内部流程也差不多完成了。你们这边的内部流程大概还需要多久呢?”李总的关注点来了。

“嗯,刚才和黄总、王哥也说过,大概是下下周一上立项会,立项会后大概一个星期可以上公司投决会,再用两个星期走完基金投决会。从今天开始算起,大概需要四个星期可走完审批流程。”我回复道。

“打款还需要多久?”李总继续问道。“走完协议流程和打款流程,快的话一周内可以搞定。”“能否再快一些,两周内搞定打款?”

“李总,这个应该比较难。刚也和我们风控部沟通过,这是最快的节奏了。我们之前其他的项目都比这个时间慢很多。”我继续将风控搬出来挡枪。

“嗯,那可能有点来不及。”李总语气有点遗憾道。“嗯,李总,您这个时间安排还有其他考虑吗?”我问道。

李总说:“是这样子,市里有一个补贴,我们正在申请,时间节点比较赶。”

“这个补贴有多少钱?跟我们企业的融资进度有关系吗?”我好奇地问道。

“大概有一千万元,是补贴我们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李总回答道,“融资早点落地好看一些嘛。”

李总没有把话说得很清楚,但我大致明白了他的想法。再后来我们俩人聊些什么,我已记不清楚了,反正都是些瞎聊。快结束话题的时候,李总向我表示道歉,说晚上有其他安排,他已委托黄总晚上招待好我。

周五我们回去了,周六赶了一部分报告,还在催黄总给客户联系方式。

周六晚上,王哥跟我说,其他机构下周就会签协议了,额度差不多满了,问我下周能不能走完审批流程。我咨询了副总裁意见后,也给王哥一个比较直接的回复:我已充分与公司风控部等相关部门沟通过了,我们内部流程实在来不及,现场走访也还没做,最快最快还要三个星期才能过完所有审批流程,协议可以在立项会后同步走。实在不行,我们参与下一轮融资。

王哥之后回复我,就说这次辛苦了,欢迎我们参与他们下一轮融资。



《数字的真相》道道导 著/ 中国铁道出版社/2024年7月


道道导

道道导,又名“盗道導”,于知乎平台分享逾300万字,知乎“财务、会计”话题优秀答主;原任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经理,后转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从事投资,现任某PE风控负责人。



  • 本文封面选自电视剧《繁花》(2023),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特此声明。

  • 本文选自 中国铁道出版社《数字的真相:审计与尽调那些事儿》,略有删减,网易人间工作室已获得授权。

  • 投稿给「人间」,可致信:thelivings@vip.163.com,稿件一经刊用,将根据文章质量,提供不少于千字100元的稿酬或不设上限的分成收益。

  • 其它合作、建议、故事线索,欢迎于微信后台(或邮件)联系我们。



有你「在看」,人间会更好 ⬇️ 

人间theLivings
网易人间工作室:以叙事之美,重构我们的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