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大女神——西王母的前世今生

学术   2024-09-07 05:00   日本  


*所有游学均支持私人定制:17367061482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女神,70后的女神可能是林青霞、张曼玉,80后的女神可能是章子怡、刘亦菲。而2000年前的汉朝人,他们的女神是一位真正的女神仙——西王母


现在要问谁是明星里的顶流,各家粉丝会吵得不可开交。但放在汉朝,根本没有一个能和西王母争上一争的,伏羲、女娲、黄帝、神农等大神都得往后站。祂的崇高地位,不仅有文献记载,更有数量众多的汉画像为证。


西王母汉画像石 东汉 徐州博物馆藏


除了全国各地出土的汉画像石(砖)上出现的大量西王母画像,汉代的壁画、铜镜、摇钱树(座)、漆器乃至玉器等多种文物上,都有不少的西王母画像。你很有可能已经在某个博物馆里和它们打过照面了,但你可曾审视它们的艺术美学?细思图像上的符号代表的意义?


陕西定边郝滩乡汉墓出土西王母宴乐图

图引自《中国出土壁画全集·陕西上》65页(科学出版社2012年)


汉朝人将西王母雕绘在汉画像上,正是他们构建起对其神圣信仰的过程。因此这些女神的“写真”,不但是包蕴了无穷烂漫想象力的艺术品,也是融入了汉朝人宗教意识和哲学思想等丰富文化内涵的观照物。就让我们透过西王母汉画像,一探汉朝人的精神状态!


从半人半兽到美丽女神
——西王母的顶流路


从汉画像,我们可以看到汉朝人心中西王母的样貌:西汉时祂大多是老妇人的模样,东汉时祂变成了一位美丽的贵妇人,到东汉中后期祂又成了翼化仙人的形象。这样的变化和人们对祂信仰的转变息息相关。


西王母神兽博局纹镜 汉
广东大观博物馆藏 图源:深圳博物馆

关于西王母的信仰至迟在战国时代就形成了。《山海经》中记载:“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这时的她是豹尾、虎齿的半人半兽模样,而且是一位掌管瘟疫刑罚的凶神。


西汉前期,《淮南子》中出现了我们现在熟知的嫦娥吃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不死药后奔月的故事。司马相如的《大人赋》中的西王母是一个白头老妪。这时的西王母信仰并不算兴盛,祂能够成为顶流,离不开西汉后期的一次“炒作”事件。


嫦娥奔月 汉 南阳市汉画馆藏
图源:宿州市博物馆

西汉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发生了大旱。关东的百姓将“西王母筹”(一枚类似于刍稿的东西,刍稿是农作物的秸秆,被作为秦、汉田赋的一种)转向传递,经历了二十六个郡国后,最后传到了京师。这年夏天,京师和各郡国的百姓纷纷“歌舞祠西王母”。


当时还流行西王母的传书,内容是:“母告百姓,佩此书者不死。不信我言,视门枢下,当有白发。”现在你一听这种话会觉得是迷信,可是汉朝人信得很。西王母在他们心中,不再是凶神,而是有让人不死能力,还能厌胜(用法术诅咒或祈祷以压制)各路鬼神的保护神


西王母祝寿图 汉 枣庄市中区渴口汉墓群出土
图源:宿州市博物馆

从这些记载,我们也能看出西王母人化的事实。在“粉丝”看来,女神一定要是华贵端庄的,不能是《山海经》中半人半兽的怪异外形。因此汉画像中的西王母,完全褪去了兽的部分,但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没有改变,那就是“蓬发戴胜”。


“胜”是贵妇人头上的一种发饰物,为女性的象征。西王母是女性神祇,所以汉朝人描绘的西王母多头戴胜饰。不过在汉朝人心中,女神头上的胜是有着特殊神性的,它是秩序和法度的象征,非一般胜可比。


头戴方胜的西王母 邹城郭里镇卧虎山m2出土
图源:济宁市博物馆

从秦朝开始,崇拜神仙的社会风气就已形成,到汉武帝时期更为兴盛。汉朝统治阶级的求仙行为和各种仙话故事的广泛流传,影响了古老的神话。掌有不死药的西王母与神仙思想中的“长生不死”相契合,祂的神话在狂热的崇拜氛围中迅速完成了到仙话的质的飞跃。

于是到了东汉,西王母信仰呈现出神奇瑰丽、浪漫飞扬的风格。西王母在汉画中拥有了华丽的发髻,头部有时会出现显示其主神地位的华盖,胸前、背后或肩部会生出双翼,羽化而登仙。


西王母 东汉 济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
图源:宿州市博物馆

此外,东汉的艺术家们在塑造西王母形象时,特别注重营造以人为中心、生命色彩浓厚的现实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的现实生活、生命本身成为主要的关注对象,女神由高不可攀,演变为时时降临人间,沾染人间气息。


在汉画像中,你也可以看到身着常服的西王母形象,祂有时会像普通人一样端坐在凭几、坐塌之上。这样的形象,对下层的平民百姓来说更为亲切。


西王母疱厨图 汉 枣庄山亭区文旅局藏
图源:宿州市博物馆

统治阶层崇拜西王母,是为了求得长生不死从而永久享受荣华富贵。但对于百姓来说,长生或许意味着无尽的苦难,所以更为重要的是将西王母当成庇护神,希望祂保佑他们生活平安,衣食无忧。多种多样的汉画像,无一不在昭示着这位女神在汉代空前绝后的普及程度。


从查无此人到坐镇一方
——东王公的成名路


长久以来,西王母都是一位阴阳合体神。直到东汉,西王母的配偶“东王公”被塑造出来,天下从此一分为二,西王母掌管西方阴性空间,东王公管理东土阳性空间。这样的变化在汉画像中的表现,就是出现了将西王母和东王公对应配置的图像。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徒人图漆衣镜上的西王母与东王公
打破了学界认为的东王公出现不早于东汉中期的认知

东王公的诞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大的原因是汉朝极为流行的阴阳平衡思想,汉朝人十分注重阴阳两种宇宙力量的和谐。除了思想上的和谐,他们也很在意形式上的和谐,也就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对称美学”。一个人不好搞对称,两个人就方便得多了。


在先秦文献中,伏羲、女娲两位大神是互不相干的,但在汉画像里,伏羲、女娲却成了一对夫妻对偶神。可见汉朝人是很喜欢创造“CP”的,对于他们尊崇的第一女神西王母,给她配一个CP也就不足为奇了。


山东临沂市白庄出土伏羲女蜗图 图源:青岛汉画像砖博物馆

此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男权意识。在我国的宗教历史上,真正的宗教信仰代言人始终还是男性。让一位男神仙来打破西王母独霸天下的格局,也是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男性乐于见到的。


东王公的出现,代表着西王母汉画像进入了成熟阶段。不过没有深厚根基的东王公横空出世,也给创造者们带来了困难,祂的神话传说是什么?祂的画像应该是什么样的?创造者们选择了“偷懒”,对西王母进行全面的模仿


“统德序道”西王母东王公纹铜镜 汉 广东大观博物馆藏

传为汉朝人撰写的《神异经》中记载东王公:“头发皓白,鸟面人形而虎尾”,对西王母神话的模仿痕迹十分明显。西王母是西方昆仑山之主,东王公便被奉为东海仙山之主。在汉画像中,东王公对西王母的模仿更为分明。


在山东沂南汉画中,东王公的形象几乎与西王母一模一样,只是增添了凸显男性特征的胡须。东王公身边的羽人捣药显然来自西王母身边的玉兔捣药。在陕北汉画中,东王公和西王母唯一的区别只有西王母头上的胜饰。


沂南北寨汉墓 图源:沂南文旅之声

尽管汉朝人将东王公“捧”成了西王母的配偶神,但东王公的地位始终没有赶上西王母。汉朝人对西王母和东王公的崇拜存在着显著的地域差异,尤其是盛行儒家思想的北方与崇信道家思想的南方之间的差异。


以山东、陕北为代表的北方汉画像石系统中,西王母和东王公常常是成对出现的。而在以四川、河南南阳为代表的南方汉画像石系统中,东王公就比较少见,大多还是单独的西王母画像。


左:东汉西王母画像石 右:东汉东王公画像石 
图源:可心 山东博物馆藏

虽然儒道两家都讲阴阳,但他们对阴阳的认知是不同的。儒家强调“阴阳对立”,西王母和东王公相对立的画像正是这种思想的具体反映。道家则强调“阴阳和合”,西王母以身兼阴阳两性神的身份单独出现,正是这样思想的生动体现。



多样瑞兽与昆仑百神
——西王母的属下们


很多时候,如果仅从西王母本身来看,在一堆汉画像中找出西王母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祂的神性特征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模糊的。要是借助和西王母相关的附属物像就会变得容易得多。


东汉西王母画像砖 成都新都区新繁镇出土
图引自《巴蜀汉风——川渝地区汉代精品文物》125页(文物出版社2019年)

西王母汉画中最为重要的附属图像就是玉兔了。我们都知道玉兔是和嫦娥一起住在月宫里的,它和西王母又有什么关系?在汉朝人心中,玉兔是有两份工作的,一份是嫦娥的“宠物”,此外还兼职为西王母捣制不死之药

在西王母汉画中,玉兔持杵于臼中捣药或玉兔捧(衔)仙草的形象是非常常见的。当然,玉兔在月轮中捣药的形象也有出现在汉画像石中。无怪乎李白要在《古朗月行》中写“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了。


偃师辛村新莽壁画墓中的西王母和捣药玉兔 图源:洛阳古墓博物馆

《古朗月行》中还有两句是“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也是月中神兽,同时也和玉兔一样是西王母身边常见的随从神兽。汉朝人把月中的玉兔和蟾蜍都转嫁给西王母,其原因在于兔、蟾和西王母一样具有“长生不死”的神性。


汉画像中的蟾蜍 图源:深圳博物馆

除了从月亮中转借玉兔和蟾蜍,汉朝人还从太阳中转借了三足乌。《山海经》中记载有为西王母取食的三青鸟,然而在汉画中却很难见到西王母身旁有三青鸟,常见的是一只三足乌。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什么关联?


有人认为三足乌就是三青鸟,也有人认为二者并不相同。很有可能是汉朝人在传承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神话的同时,又增加了太阳中的神鸟三足乌为西王母取食的新内容,以三足乌逐渐替代了三青鸟的位置。三足乌取食和三青鸟取食有何不同呢?


汉画像中的三足乌 图源:深圳博物馆

三足乌居住在东海中的扶桑树上,扶桑树上生长着吃了能让人长寿不死的桑葚仙果,以此为食的三足乌生生不息。或许汉朝人觉得,西王母作为长寿之神,理所应当以延年益寿的桑果为食,三足乌就承担起了运送的责任。


西王母汉画中还有一种常见的神兽是九尾狐。现在大多数人一听到九尾狐会想起苏妲己,但汉朝人眼里的九尾狐可是大不相同。他们认为狐生九尾,能够使子孙繁息,因而九尾狐被赋予了生殖的神性。


汉画像中的九尾狐 图源:深圳博物馆

在汉代的西王母信仰中,西王母不仅是长寿之神,还是赐人子孙的高禖大神(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九尾狐拥身上拥有和西王母相同的子孙繁昌观念,被纳入到西王母汉画中就不足为怪了。


除了这些瑞兽,昆仑仙境也常与西王母同时出现。最初西王母所居之山并非昆仑山,后来大概由于昆仑山和西王母都在西方,且昆仑山拥有不死树、饮之不死的淡水、持不死药的众神巫,和西王母神性吻合,就和西王母结合了。


故而在西王母汉画中,常有山峦之象,有的西王母直接坐于山巅。西王母汉画中有很多呈弯曲树干状的“天柱”,很有可能是传说中的天梯树——建木。建木下部的山峦是昆仑山,顶端是“悬圃”(传说在昆仑山顶的神仙居处),西王母就端坐在悬圃之上。


嘉祥宋山东汉晚期墓地祠堂西壁画像石
图源:昆仑文旅研究院

昆仑山是“百神所在”之地,除了西王母还有其他神仙,共同构成了西王母世界的完整体系。这一点在汉画像中的突出体现就是西王母身边的鸟首人身、鸡首人身、犬首人身、牛首人身、龙首人身、马首人身和鸟人首蛇身像,祂们各有名称和神职,很多可以在《山海经》中找到原型。


西王母、东王公与牛首、鸡首神人画像石
吕梁市博物馆藏 图源:山西文物

精彩纷呈的西王母汉画艺术,带我们领略到了两汉时期特有的宇宙观念、审美理想和创造激情。这些雄浑壮丽的大汉艺术品,是不朽的媒介,让我们能够看见两千年前汉朝人民的所思所想和精神向往,尤其是关于生与死的浪漫幻想,今天的我们仍能有所共鸣。


参考资料:
1.朱天伟、金爱秀《汉代神灵图像考述》

2.朱存明《神话之魅:中国古代神话图像研究》

3.宋艳萍《汉代画像与汉代社会》

4.武利华《徐州汉画像石通论》


-END-
编辑|艺旅文化 栗子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好课





















佛教建筑
佛教建筑相关的资料收集、学术研究、设计与施工、经典案例,以及与佛教建筑有关的艺术与创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