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清代女性对江南园林空间设计的感知特征

文摘   2024-05-21 12:01   江苏  




论文介绍


Introduction



论文来源·Resources

云嘉燕;刘慧媛;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清代女性对江南园林空间设计的感知特征[J];华中建筑;2024年04期

下载渠道:中国知网


推文说明·Information

本文为论文的通俗译本,不含注释与参考文献,意在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把园林故事讲给大家听。


女性与园林相关阅读·Related Articles

[1] Yun J*, Chen Z. On two sides of a clear stream: gender-based differences in the awareness of spatial design in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in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J]. 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3: 1-15.

[2] 云嘉燕,王浩.真实与幻境:镜像理论视域下的清初淑媛倪仁吉构园研究[J].风景园林,2022,29(05):130-134.

[3] 云嘉燕,王浩.晚明清初淑媛倪仁吉香草园意匠及其女性特质[J].中国园林,2021,37(05):133-138.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清代女性

对江南园林空间设计的感知特征

作者:云嘉燕,刘慧媛

(内容梗概)

清代作为中国江南园林最发达的历史时期,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留下了较多描写园林的诗文集。既有研究多以男性士绅所作文献分析江南园林,研究结果多为男性视角下的解读。现存大量清代女性诗文,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记录了别于男性视野的园林空间,为探究清代女性对江南园林的空间设计认知提供了依据。本研究将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清代女性诗词所记江南园林,以此明晰清代女性对江南园林空间设计的感知特征。第一,搜集海量女性诗文集并数据化;第二,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探究女性园林诗文词汇;第三,导出清代女性对江南园林空间的感知特征。本文为中国园林研究提供新视角的同时,也为营造地域性特色文化景观及进一步活化中国传统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本文通过建构清代女性诗词中江南园林词汇的关联网络,利用节点中心性、核心-边缘模型和社区检测等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了女性对园林空间设计的感知特征。从节点中心性来看,女性对园林的解读多反映在空间、活动、时间、季候等方面,女性对园林的认知多取决于植物与建筑的设计。从核心-边缘模型来看,渲染园景的季候、时间与景观要素同样重要,女性对实景与虚景都有感知,最多关注的是植景,且参与植景营造,亭、楼、阁为女性认知最广的建筑类型,建筑构件窗、檐、砌、阑是她们最常停留处。从社区检测来看,女性视角下的园林及在相应构景中进行的活动具季候性、时间性特征,对应不同季节有不同赏景空间及活动,女性认知的庭、园、院空间的拓扑结构多呈线形或环形。社会网络分析法能良好应用于女性对园林特征的解读,通过计量化工具实现对海量文献的综合性剖析及园林要素网络结构的可视化,证明该研究法可运用于园林研究。导出的女性视角下的庭、园、院空间的基本拓扑结构,可为后续园林中的女性空间研究提供基础参照。

图1 研究流程图

图2 基于Girvan-Newman算法的社区检测导出的

女性认知的庭、园、院空间拓扑结构



作者:Jiayan,Huiyuan

编辑:Jiayu

长按二维码

关注香樟香時

我们把景观故事讲给你听

园林|植物|女性空间|文化


香樟香時
Jiayan Yun,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AUP, Tongj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