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汇编自网络资料。
责编 | 贾宁 排版 | 六月 第 8734 篇深度好文:10420字 | 25分钟阅读
《穿越低增期》专栏
出于各种内困外因,2024年成了中国企业出海的元年。日本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因其文化历史上的亲缘性、经济社会发展周期的相似性、微观商业上的成熟与成功,成为企业家主动寻求启发与经验的首选之地。
从海外商机拓展和商业经验学习的双重角度而言,大量的现场走访和实地感受无疑是一条重要的学习方式。
但无论是微观商业上的案例经验还是市场背后的人性与社会土壤,都需要我们从两个角度认真体会和思考为什么是日本,日本企业/企业家为什么能行:一个是底层逻辑,一个是深层结构。
为此,我们为笔记侠【全球商业探索·日本站】的所有同学准备了系统的行前学习资料手册。这个定制手册的书单推荐部分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因此是为所有对日本感兴趣的企业家提供的一份书单。特把此部分内容分享给大家。
这份书单的思路和逻辑如下:
首先,这份书单需要回答“什么是日本”。日本宏观的、概括性的历史需要在我们脑海里有一个大致的框架和结构,对其关键的、转折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重点的领域有一个准确的把握。理解日本的商业,如果不放在这个国家的历史逻辑中,很容易失之片面,从而产生错误的判断。
其次,我们要追问的是“为什么是日本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是为了探索这个民族的性格深处是哪些要素影响了他们的行为风格和价值观。这是一种深层的结构性探求。了解了这一点,对我们理解他们的企业为什么能做成、为什么是以那种方式做成的、他们的企业家为什么是这样一种群像,是大有裨益的。而且,这对我们后续与日本的各种企业机构和人打交道,也是一种很好的铺垫。
再次,近代以来或者说距离当下最近的历史眼光之下,日本的经济社会结构是什么样的?经济社会的结构决定了企业在本国发生、发展的基本逻辑。
按照波兰尼的思路,市场、经济是内嵌于社会结构中的,没有好的社会谈不上好的市场。从历史的逻辑看,回答这个问题基本上可以从日本战败之后讲起,看各种内外因如何型塑日本的经济社会结构。
同时,我们也能看到,日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学习的榜样的背后,他们经历了什么样的一个思考的过程、采取了哪些行动、经历过哪些困难。特别是学者、企业家们都关注的所谓“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各种说法不同,有说十年有说二十年的,但大体是一个意思),我们真的会经历吗?
当然,思想界理论界已经有很多说法。但从日本的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各位也许会有自己的判断。特别是走在日本的街头、走进日本的企业,在思索中和感受中,我们一定会有自己的答案或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观点。反观国内,我们可能会有更好的判断,更明确如何采取下一步行动。
最后,进一步收窄我们的问题:为什么是日本企业家?为什么日本企业能行?
2024年,中国企业出海元年,中国的企业家要走向全球舞台与全球企业家同台竞技,比拼的不仅是商业头脑和经营手段,还有精神境界和思想底蕴。从这四位的成长故事和商业智慧中,也许各位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1.“日本三部曲”
书籍简介:“日本三部曲”以百余位风云人物的传奇故事呈现日本“开国—崛起—膨胀—毁灭—重生”的现代化历程,组成了日本近代史长卷,反映了1853—1973年日本120年的历史,以生动、客观和理性的笔触描写了日本现代化的完整进程:开国-追赶-崛起-歧路-毁灭-重生,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日本的历史。
《国家的启蒙:日本帝国崛起之源》:由59个明治维新前后期的历史人物的小故事组成,通俗易懂,趣味性强。通过这些风云人物波澜壮阔的故事来看那个时期的日本历史,对于我国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国家的歧路:日本帝国毁灭之谜》:作者历时多年,访问日本各大高校和博物馆,参阅了详实的历史资料,通过细腻的笔触,为读者重新呈现了一个曾经充满希望的新兴国家走向战争的历史进程,并从政治家、企业家、军人、文学家等角度、分层次阐述了日本走向自我毁灭的内在原因。
同时书中也有作者对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与点评,并与中国情况进行对比,试图从日本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提供给中国读者一些启示和借鉴,是值得珍藏的经典图书。
《国家的重生:日本战后崛起之路》: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几乎全国都沦为废墟,民生凋敝,生产能力退回到了1931年的水平。
在这样的基础上,日本经过20多年的奋斗,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创造了被许多追赶型国家羡慕和模仿的“日本奇迹”。
本书描写了从1945—1973年期间日本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生动记录了28年间日本国家重生的艰难历程。
作者简介:马国川,中关村产业转型升级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秘书长,《财经》杂志原主笔。已出版《大碰撞》《我与八十年代》《没有皇帝的中国》《重启改革议程》《中国在历史的转折点》《看中国》《国家的启蒙》《国家的歧路》等作品。
推荐理由:读日本,看中国,以史为鉴,互惠地照亮对方:以历史关照现实,本书深刻剖析了今日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什么,弃什么?
马国川老师的行文风格轻松易读又饱含哲理与反思,通过一个个故事串起来日本的历史和性格,是我们进入日本深处最值得阅读的一套书。
2.家永三郎:《日本文化史》
书籍简介:全书分为七章,依照日本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介绍相应的文化。
日本列岛停滞于石器文化阶段的时间很长,同时期的中国汉民族已经先后进入了青铜和铁器时代。在中国秦汉时期的初期阶段,铁器文化传入日本,家永三郎援引中国《汉书》的记载,分析了与中国汉代同期的日本所发展出的、带有强烈巫术特征的社会状态。
公元4至6世纪,也就是中国两晋南北朝的时期,日本开始形成君主制国家,但也保留了非常浓厚的豪族氏姓,后者将在后来发展为分治日本各地的诸侯。仍是在这一时期,日本神道教开始具备原始雏形,这可以理解为日本本土的巫术文化在与民间文化发生融合后的成果。
日本文化的第三个阶段是律令体制下的文化。古代日本从诸多分而治之的小国,实现相对统一,是因为发动了对古代朝鲜半岛的军事侵入。这一行动遭遇失败,而后中国隋朝和唐朝作为强有力的中央帝国,震慑着日本的侵略野心。
《日本文化史》书中第五至七章,分别介绍了日本封建社会成长期、确立期和瓦解期的文化。在这期间,日本传统文化的特征被稳定下来,沉淀出不同于中国的文化特质,然后在17世纪之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一步步开始失去其内在的活力,最终走向瓦解。
作者简介:家永三郎(1913——2002),天皇的日本史老师。他反对军国主义,独力编撰的《新日本史》因客观反映日军二战暴行,遭日本文部省删改,遂与之对簿公堂,诉讼历时三十五年,终获国家赔偿。2002年于东京病逝,因其毕生为史实而战,被誉为“日本史学界的良心”,曾两次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推荐理由:大家小书典范读本:原版由日本最专业的学术出版社岩波书店出版,多次改版,常销不衰,至今仍放在日本各大书店柜台的显要位置。
3.末木文美士:《日本思想史》
书籍简介:《日本思想史》叙述了日本思想史从神话时代到现当代的发展历程。近代以前,从中国传来的儒家和佛教,构成了日本思想的主要来源;而近代以后,又加入了西方传来的近代思想,日本思想正是在调和与矫正这些外来思想的过程中向前发展。
全书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头绪纷繁的日本思想史脉络呈现出来,是一部了解日本思想发展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简介:末木文美士,1949年生于日本山梨县甲府市,当代日本著名思想史家、文化学者,曾任东京大学教授、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主要治学领域为日本佛教史与东亚思想史。
推荐理由:这本书被评价为“着眼于纷乱的现代,为未来而编织的日本思想通史”。
上面三本书从不同的侧重点和角度出发,为我们呈现了日本的历史与文化,以及从与中华文明之间的深刻关系,这本书则更多的呈现了日本文化乃至文明发展出独立内涵的过程。而这些正奠定了我们了解日本最基础的框架和知识构成。
二、日本的文化:
日本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能做成?
1.《菊与刀》
书籍简介:《菊与刀》是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1887—1948)的重要作品,经典而雅俗共赏,自出版以来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成为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读书。
“菊”(日本皇室家徽)与“刀”(武士道精神的象征)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
作者由此入手,剖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及有关习俗。作者把日本文化的特征概括为“耻感文化”,有别于与西方的“罪感文化”。
作者简介: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年生于纽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对日本的研究,即《菊与刀》一书成就最大。战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当代文化研究”。
推荐理由:《菊与刀》是许多中国人认识日本民族性格的入门书籍,这个人类学家的调查报告在今天值得我们重新翻出来阅读一番。
这一著作的诞生直接来自美国政府的诉求:二战尾声的日本会不会投降,能不能像对待德国一样对待日本?
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就是为美国政府决策提供专业支持的学者之一,他的调查与研究最终促成了这本小书,或者说是调查报告。
希望我们的日本之行,也能够具备一种人类学家的视野和方法,对日本的商业世界做一番深层结构的探查。
2.《德川宗教》
书籍简介:本书是根据1955年作者向哈佛大学远东语言系和社会学系提交的一篇博士学位论文编写而成的。本书揭示了日本宗教中的理性化倾向是怎样对日本的经济与政治的理性化作出贡献的。
作者简介:贝拉(Robert N.Bellah),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超越信仰》(1970年)和《破碎的契约》(1976年)等,他主持编写的《心灵的习性》(1985年,中译本由三联书店1991年刊行)曾引起广泛反响。
推荐理由:贝拉的这本书媲美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可以说他直接从日本思想文化的深处拎出了一种逻辑与结构,回答为什么日本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动力所在。
作者从心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一是与我们的文化传统,特别是阳明心学,深度相关,对今天的企业家的思想更新有极大借鉴价值,也部分回应了我们之前学习的阳明心学内容;二是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后面我们剖析和学习日本著名企业家的思想渊源提供了一种学理性的基础。
3.《禅与日本文化》
书籍简介:1936年,六十六岁的铃木大拙于牛津、剑桥及哈佛等欧美名校,展开了题为“禅与日本文化”的系列讲座。
两年后,以该讲座为骨架编纂而成的《禅与日本文化》刊行于世。本书从艺术、武士、剑道、儒教、茶道、俳句六个侧面切入,基于铃木大拙本人对禅的精深体悟,借史上一些风雅诙谐的公案和传说,系统考察了禅在日本文化及日本民族性格形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立体阐释了禅的核心特质。
作者简介:铃木大拙(1870—1966),出生于日本金泽。国际著名佛教学者,一代禅学大家。他一生著述宏富,卷帙浩繁。除日文外,还用英文撰写了大量禅学研究论著,受到荣格、海德格尔和汤因比等西方重要思想家的推重,赢得了“世界禅者”的声誉。主要著作有《禅与日本文化》《通往世界的禅》《东方的智慧》等。
推荐理由:铃木大拙本人对禅之于日本的评价是:“一个意味深长的事实是,禅以外的佛教各派,对文化的辐射基本只囿于日本人的宗教生活,唯有禅宗溢出了这个畛域,对国民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至深的影响。”
而我们熟知的乔布斯等企业家都对禅宗,特别是日本的禅宗,特别着迷。这本书不仅回应了这个问题。更重要的是,作者从禅宗这小切口进入,带领我们进入了日本民族性格的深处。
4.《简素:日本文化的根本》
书籍简介:“简素”与“崇物”是已故日本儒学家、思想家冈田武彦晚年对日本文化特质和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所做的高度概括。
“简素”是表现形式上的抑制,是华丽的极致;“崇物”即对万物充满崇敬和感激。作者的概括,是建立在对日本人的性格特质,日本的语言、文学、书画、雕刻、建筑、庭园、料理、陶瓷、茶道、武道、音乐、神道、宗教等的透彻解析,及对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的比较之基础上的。
作者简介:冈田武彦(1908~2004),当代著名思想家,儒学家,日本“九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934年毕业于九州帝国大学法文学部,1958年受聘九州大学教养部教授,196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66年受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1972年荣退后为九州大学名誉教授,并获“中华学术院荣誉哲士”称号。曾任日本中国学会理事、评议员,东方学会名誉会员、评议员等重要学术职务。
推荐理由:冈田武彦的这一概括与分析,几乎可以看作直接拿来应用到分析日本的动漫、影视等各种文化产品的分析中。可以说,作者帮助我们提炼出了日本文化或文化产业背后的真正的密码。
5.《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书籍简介:有些政治文化的传统,表面上未必会在当时直接改变历史走向,不过,它就像基因一样,终究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历史之中,给后来试图改变现状的人很多暗示,甚至直接影响了历史的选择。
本书从三个角度讨论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上篇《皇权与革命》从历史上中国不断“改朝换代”与日本所谓“万世一系”,来分析传统中日政治权力合法性来源与政治权力结构上的差异;中篇《郡县与封建》指出传统中国与日本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差异;下篇《王权与神佛》讨论了中日两国在政教关系上的不同。
作者简介:葛兆光,现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日本京都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校客座教授。2009 年获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全球学人”。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宗教史、思想史和文化史。
推荐理由:葛兆光教授的这本小书,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回应了中日差别,是从底层上剖析了两者的不同。这为我们走在日本的街头、日本的企业中思考何为日本、何为中国,是非常重要的补充。
1.《拥抱战败》
书籍简介:本书是作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结束后的日本的杰出研究。书中大量引用日文材料,并有数十幅精心挑选的档案照片。它是关于长达六年之久的美国对日占领最完整、最重要的历史著作,而这一占领对日本社会的所有层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描述了占领期间日本的转变。作者对该时期日本流行文化——歌曲、杂志、广告甚至笑话——的分析极为精彩。
作者简介:约翰·W.道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历史学教授,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美国历史学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是近现代日本史和美日关系,是相关领域最重要的学者之一。他的研究著作多次获包括普立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在内的重要学术奖项。
推荐理由:研究日本的现代化历程,几乎没有人能够忽视这本书。从战败到今天,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与结构,战后几年的日本对此后日本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其中,我们也能看到在那样一个关键的时期,这个民族是如何在各种限制条件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又是如何突围的。
2.《繁荣与停滞》
书籍简介:本书深入、细致、全面地介绍了日本经济从二战后至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发展与转型历程,特别是通过高速增长实现起飞和赶超,应对经济崛起之后的贸易冲突、增速下降和人口老龄化,泡沫经济的产生、破灭与“失去的20年”,以及之后的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这有助于了解日本从贫困走向富裕的整个发展历程,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作者简介:伊藤隆敏,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东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兼职教授,曾任教于明尼苏达大学、一桥大学和东京大学,并于2004年任日本经济学会主席。曾因杰出的学术成就获得日本政府颁发的紫绶褒章。
星岳雄,东京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主任、教授,清华大学CIDEG(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曾任职于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和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司金融、银行与货币政策以及日本经济。
推荐理由:从较为宏观的经济分析到较为具体的社会问题,这本书对回答“失去的20年”的前前后后,给了一个全面的解答。行文不晦涩,解释力又强,值得非专业人士阅读。
3.《日本经济奇迹的终结》
书籍简介:作为日本《1947年经济白皮书》(日本第一本经济白皮书)的主要起草者,都留重人直接参与了日本战后尤其是美占时期的经济改革。
凭借其掌握的相关第一手资料,都留重人在本书中介绍并论述了美国占领当局的政策制订与演变过程、朝鲜战争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日美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日本政府部门的行政指导、日本经济的行业结构调整、政府部门对“石油冲击”的对策和日本公司的发展等与战后日本经济起飞有关的诸多问题。
作者简介:都留重人(1912-2006)是日本传奇的经济学者和政治家。1940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47年,年仅35岁的都留重人出任战后“经济安定本部”事务次官,是战后首部《1947年经济白皮书》的实际起草者。
1970年代后期,全世界都在讨论日本经济即将成为第一时,又率先撰文提出日本的经济奇迹即将终结,轰动世界。
推荐理由:日本经济奇迹的结束,有多方面的分析。这本书从日本的经济模式这一总体性视角出发,对内外部因素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对我们进一步深化认识日本经济为何腾飞又为何陨落,提供了一种解释框架。
4.《大衰退:宏观经济学的圣杯》
书籍简介:这本具有开拓性意义的著作不仅解明了美国大萧条与日本大衰退的根源,同时也为那些正在与后泡沫期经济衰退进行斗争的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辜朝明,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被日本资本和金融市场人士选为最受信赖的经济学家之一,并为日本历届首相就如何应对日本经济与银行问题提供咨询。他同时还是“商业周刊在线”的专栏作家以及日本内阁防务战略会议的唯一一位非日本籍委员。
推荐理由:辜朝明这两年在国内大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对日本失去的几十年的分析,与我们当下的困境特别契合。同时,这本书还有对美国上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分析,如果说加上日本的泡沫之后的时期,也许会回应我们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未来几十年,中国的经济到底会怎样?
5.《人口与日本经济》
书籍简介:当人口负增长已成定局,每个人的心中都难免充满困惑:数量庞大的老龄人口真的只能成为社会的包袱吗?AI技术到底是会夺走我们的饭碗还是会为我们带来新的转机?等待少子老龄化社会的是不是只有经济衰退这一条路?
本书作者却凭借多年以来的深入思考和博闻强识,通过轻快、洒脱又充满睿智的文字,指出经济衰退并不是必然,人们完全可以从更广阔、更乐观的视角找到未来的希望。
作者简介:吉川洋,日本宏观经济学家。毕业于东京大学经济系,后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师从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士·托宾。现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立正大学校长,2010年获得日本天皇颁发的紫绶褒章,曾任日本经济学会会长,在多个政府经济政策咨询委员会中担任委员或会长。他长期参与日本经济财政政策的制定过程,被誉为“日本宏观经济学泰斗”。
推荐理由:人口问题是经济社会的底盘。日本的老龄化问题和少子化问题,恰好也是我们国家正在进入的泥潭。何解?吉川洋的这个宏观分析框架,希望能够给我们带来比较全面的思考。毕竟,人口问题不仅是政治经济的问题,也不仅是社会结构的难点,更是直接关乎市场、消费、商业等与企业最直接的微观问题。
1.《论语与算盘》
书籍简介:“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论语决定算盘,财富才有意义。
本书收录“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的成功经验和处世哲学,是包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内的无数实业家必读之书,影响了现代日本企业的经营理念。“缩小《论语》与算盘间的距离,是今天最紧要的任务。”涩泽荣一的经营之道已成为日本企业管理的典范,为现代经营者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答案。
作者简介:涩泽荣一(1840—1931),日本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工商业的精神领袖,拥有“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日本近代资本主义之父”等诸多称号。
他一生曾参与创办的企业组织超过500家,他本人也是日本第一国立银行的创办者。涩泽荣一一生崇拜孔子,并积极地致力于将《论语》思想运用到经商实践中。
他将《论语》作为第一经营哲学,《论语与算盘》就是他成功经验的代表作。他主张伦理道德与经济的统一,反对经济活动与伦理道德相克的观念,由此奠定了日本经营思想的基础。
推荐理由:涩泽荣一是战前日本的企业家和实业家,这里专门推荐他是想让大家看到日本企业家精神背后有一条不变的线索和精神境界。涩泽荣一的这本书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里面堪称商业智慧与商业哲学的典范。
而且大家可看到,在日本“经济奇迹”时代诞生的“经营四圣”——松下幸之助(松下公司)、本田宗一郎(本田公司)、盛田昭夫(索尼公司)、稻盛和夫(京瓷公司),其背后的理念和思路与之是一脉相承的。这非常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
2.《稻盛和夫自传》
书籍简介:本书是稻盛和夫亲笔撰写的传记。稻盛和夫在书中深情追忆了从小学到中学,从青葱岁月到步入职场,从事业初创到收获的追梦旅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对他影响至深的亲人、朋友和伯乐,为我们展现出一代商界智者高尚的心灵世界。感悟他的奋斗史,激励我们的人生旅程。
作者简介:稻盛和夫,1932 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1959 年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在的京瓷公司)。1984 年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名KDDI,是仅次于日本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这两家企业都进入过世界500强。
2010年出任日本航空株式会社会长,仅仅一年就让破产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亏为盈,并创造了日航历高的利润。
推荐理由:稻盛和夫对中国企业家的影响最大,在国内的影响力也最盛。稻盛和夫的书籍及其版本也超级多,我们仅推荐这一本自传给大家,让大家把他的一生历程看做一个案例,为什么是稻盛和夫?他的成长过程和思想理念,会回答一切。
3.《松下幸之助自传》
书籍简介:本书收录了作者在1956年8月至1971年1月期间创作的自传文章。从童年生活、学徒经历到创业历程再到退休后的生活和思考,本书在时间跨度上覆盖松下幸之助的大半生,讲述了其人生中的关键节点和重大事件。
作者简介:松下幸之助,松下电器(现Panasonic)集团创始人,PHP研究所创办者。23岁时创立了松下电器器具制作所。1979年,兴办松下政经塾。2018年获评国际知名企业参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获得中国改革友谊奖章,是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代表人物之一。
推荐理由:松下幸之助与稻盛和夫在很多方面是特别像的,企业经营和商业思维上不必多说了,个强调敬天爱人,一个推动PHP的理念,两者都有相应的私塾推广其思想。两相比较之下,也许会更加深化我们对何为企业家精神的理解。特别是对第五代企业家而言,这一补课紧急且必要。
4.《本田宗一郎:“原始人”的经营法则》
书籍简介:本田宗一郎被称为“日本的福特”,更享有日本“经营之圣”之一的美誉,不只是天才发明家,更是天才的管理专家。本书立意于他的天才之处与经营之长,分析一个管理者的创造能力和革新能力。
作者简介:野中郁次郎,作为知识创造理论的创始人,他是知识管理界的权威,曾入选美国经济报评选的“最具影响力的20位商业思想家”,是当时亚洲唯一入选之人。
2013年11月,入选最具影响力的50名经营思想家,并荣获Thinkers50的终身成就奖。曾获日本紫绶奖章、瑞宝中绶奖章。目前是一桥大学的名誉教授。
推荐理由:本田宗一郎也有自己执笔的自传,各位可以找来翻阅。但我们更推荐“知识管理界的权威”野中郁次郎的更加学理化的分析,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得更全面、更深入,也能更好地以旁观者视角分析一个作为案例的企业家的成长过程。
这本书不仅有其生平的详细介绍,也有一定的学理分析。其启示之一是,作为企业家,将来某天,我们是否也值得作为案例被学者研究,以为后来者提供借鉴?
5.《日本制造:盛田昭夫的日式经营学》
书籍简介:1946年,日本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索尼公司由盛田昭夫和井深大先生共同创立,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跨国企业集团,是世界视听、电子游戏、通讯产品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者与开创者之一。
而盛田昭夫先生作为企业的灵魂,一直致力于将日本特有的企业精神及文化与自我的天赋与创新思维完美融合,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那么,在如此优秀的日本式代表企业长期崛起在世界之巅背后,究竟蕴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作者简介:盛田昭夫(Akio Morita),日本索尼公司创办人之一、名誉董事长,日本著名企业家,是具有国际眼光和先进思维方式的企业管理者。被誉为“经营之圣”,与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齐名,在经济界是中国企业家学习的榜样。
下村满子(Shimomura Mitsuko),曾先后担任朝日新闻纽约特派员、哈佛大学尼曼特别研究员、《朝日Journal》杂志总编等职务,曾获沃恩·上田纪念国际记者奖。
推荐理由:作为自传书,盛田昭夫的这本自传,除了对其人生过程的分析,更偏向于具体的经营哲学的思考与呈现,其中对日美的区别、全球化的经营等问题的思考值得注意,因为从背后能够看出其底层的思考。作为Sony的创始人,除了企业家精神的激励之外,他的经营洞察也具备较强的实用价值。
不同的目的会有不一样的书单。这个在企业出海背景下,针对企业家的书单,从历史文化这种看似遥远实则筑基底层逻辑的书籍,到反映日本经济社会结构与变迁的大家观点,再到日本这个土壤上生长出来的企业家,完成了一个小小的闭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