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设计师专访:一个33㎡家居博主的家

乐活   2024-11-26 08:45   广东  



采访时间:2024/10/22-2024/11/16

采访对象:业主/Bella,设计师/衡建筑

编辑:纯氧设计馆/Django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事务所裸辞,马上就要30岁的女性创业者。

屋主人:Bella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衡建筑是一家成立于2021年的设计事务所,专注于建筑、室内、展陈和家具等多领域设计。“衡”这个名字代表着“平衡”,表达了我们希望融合不同元素达成创新。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探索具有文化折衷特色的现代东方设计,把传统当作“可持续文化体验”的灵感来源,努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点。




在选择设计公司这件事上,哪些是你最在意的?


审美的契合程度~


业主是通过什么途径找到你们的?你们的沟通过程是怎样的?


设计委托的起因是业主很偶然地路过了我们的办公室,认出是曾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过并且当时就有被“去班味儿”和“家宅感”的松弛办公氛围所打动。线上下都是偶遇,办公室算是这个项目的“媒人”了。

衡建筑办公室(点击图片,详细了解)




什么样的业主算是好业主?


简单说,就是听劝并且预算充足。

如果设计师是被雇佣来实现业主脑海中的一幅图景,那结果一定不如人意。业主最需要做的就是识别设计师是否合适,既符合项目的调性也能愉快相处。具体的工作要给设计师充分的授权,别有固执的想法。能抱有这种开放心态且有财力支持落地的就是好业主。




为什么选择衡建筑?衡建筑的哪一点打动了你?


因为衡建筑从来没有设计过这么小的房子,然后就会觉得这件事情会变得比较好玩,所以选择了衡建筑。非常打动我的一点是他们会认真倾听我的诉求并实现它而且不会规劝我。


面对越来越多元化的市场和业主需求,衡建筑最显著的特质是什么?


我们设计的空间都会有隐约的东方气质。我们的理念跟很多探索东方美学的品牌有点像,不追求去复制或者还原传统,而是通过借用传统的形式和材料,用现代、多元的方式重新解构。最终,我们想创造一种有人文气息、融合东西方元素,又浪漫现代的平衡感。

我们喜欢通过“概念”来让设计更有力量。不管是品牌商业空间还是居住空间,这个概念可能来自一部电影、一个自然或人工场景,甚至一位建筑师或艺术家的作品。我们把这些作为媒介,把模糊、感性的想法具体呈现出来。

我们尽量让设计和环境更贴合。通过对构造、形式、材料和色彩的细致调整,打造一个独特、有故事感的空间体验。

衡建筑作品







和设计师的想法发生冲突,你会怎么处理?


哈哈哈哈哈,可是在装修过程中没有发生过冲突。

Bella 和设计团队


和业主的想法发生冲突,你会怎么处理?


我们会一开始就推掉理念不同的项目,以免不必要的消耗。

希望业主要以参加一场审美练习的心态和我们一起工作,相信听从我们的判断一定有利于结果。




你认为业主和设计师之间的顺利合作,最重要的是什么?


前期你对自己的了解程度,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和自己想法的表达以及沟通。

Bella 与设计沟通方案的过程


你认为设计师和业主之间的顺利合作,最重要的是什么?


业主越少干预,合作会越顺畅,设计成果也越会令人满意。




整个装修的过程中,最让你头疼的是什么环节?最让你开心享受的又是什么环节?


其实选择了衡建筑之后没有因为装修烦心过,因为有问题的第一时间他们永远会协助我解决好问题,享受的环节就是看着设计师帮我一点一点的实现梦想中的小房子。


作为设计师,整个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你们最注重的是哪些环节?


我们看重维持信心和保持兴趣。

设计不光是完成一个“活儿”,成果和过程是同样重要的。我们把设计工作看成是“陪伴”,双方都要拿出大段时间来相处,更甚于谈一场恋爱。

与业主的交流不仅限于项目成果的沟通,会时常科普些与我们表达有关联的电影、雕塑和绘画等等艺术,来帮助她进入理解设计意图的状态,也给过程增加些趣味并保持passion。

项目实施过程







说说这个小房子的设计概念吧。


设计之初我们把最核心的睡眠空间思考成一块岩石置入平面,其余功能围绕它布置,通过盒子边界的有机形态划定出有趣的剩余空间。但是这一想法受限于公寓层高,并没达到理想效果。最终我们转换了视点,把岩石的概念放大到公寓整体,将其想象成是一处山体,而睡眠空间就仿佛是采石开凿后留下的岩穴空腔。

项目概念图

睡眠区形体

这是一个狭长的空间,在设计中是如何处理空间的?


关键点是在划分功能区的同时保证整体的通透。

在空间中没有布置常规墙体。我们将三面不到顶的矮墙围合起一个破碎的盒子,用它来打破狭长逼仄的感受。光线和空气穿透盒子的各处裂隙,让空间获得了流动延展的呼吸感。


空间分析图空间立面图平面布置图光线贯穿空间



最终落地的样子与你当初设想的样子差异大不大?


最终落地的样子是超过了我的想象,以至于在入住新家的第一周还在怀疑这是不是我的小房子。

装修前后对比图


新家对你的生活甚至个人有着怎样的改变?


当我开始入住,从日常细细碎碎的生活中体会到了新家带给我的能量和幸福感,它是孕育新生活的栖所。

Bella 在厨房


只说一条的话,最值得分享给大家的经验是什么?建议吸取的教训又是什么?


自装也好,找设计师也罢,知道自己要什么,这最重要~

Bella在设计师的草稿上打趣的签下自己的名字




如果给自己家打分会打多少分?为什么?


100分。

哈哈哈哈哈,因为它对于目前的我来讲就是最好的~


如果给这个项目打分会打多少分?为什么?


90分。

房子仍然是“未完成”的。从目前来看,我们对设计和施工呈现都很满意。拿到剩余的10分就是业主要完成的作业了。从房子交付开始,空间的叙事者就从设计师变为业主了。随着业主的使用,房子将会继续生长。我们对小住宅的未来面貌抱有好奇心。




最喜欢的设计是哪里?


新家中最喜欢的部分是我的床,一部分原因是我真的很爱睡懒觉,另一部分是它的类型是完全只属于我家的温暖的庇护所。

Bella 最喜欢的睡眠区


最喜欢的设计是哪里?


一系列个性化定制的家具吧。这些物件都跳脱“应有之形”的局限。大理石圆桌切去一角与隔墙相嵌合,形式漂亮还能节省空间。尾端弯折的橱柜也是相同的设计思考。沙发扶手边设计了一个下翻板的梳妆镜柜,与窗在一个完整的矩形内拼合,光的反射与透射同时存在,空间也在感知层面上得到了延展。

切除一角的圆形桌面,嵌入空间直角橱柜一端斜向处理,顺应空间动线与形体







是一开始就打算要做家居博主了吗?还是装修之后才想的?


一开始觉得,30岁未婚独居女性裸辞创业咖啡店主,这些title的叠加会让人感兴趣。所以有和工作室交流过想要在装修过程中发小红书的打算。

Bella 的小红书账号


家居博主的定位和诉求,对你们构思设计有怎样直接的影响?在设计上如何体现?


“家居博主的家”要有一个有趣的、利于传播的故事。

业主对房子的要求是:不要常规、不要无聊;要跳脱、要大胆。所以在材料选择会倾向丰富和特别。比如墙面材料就选了有点镜面反射质感和复杂肌理的马来漆,来延展视觉上的尺度感。在空间调度也更趋向精品酒店式的体验感。小住宅最终呈现的状态无法用“户型”来归纳描述,不受传统地产框架的限制。房间的概念被模糊掉,甚至没有墙也没有门,都是量体裁衣地贴合她的需求。

本项目材料意向及实样挑选洗手台细节



当自己成为家居博主,并且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审美,最大的收获或者感触是什么?


能够帮助一些朋友不再焦虑的觉得人一定要一个大房子,会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当自己的作品成为家居博主的家,并且在社交媒体看到业主不断的在空间分享生活,是什么感受?


感觉像自己也参与了一场线上直播。传播使得小住宅的生长周期一直被延长。业主把小住宅点滴变化像写日记似的记录下来。读评论也挺有意思。对设计过程不知情的人的解读视角都蛮有趣的,无论是批评挖苦的还是觉得不错的。




你如何看待家居博主这个赛道?


现阶段和原来不一样的是,越来越多的单身男女也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小家,所以就会有更多的多元化的可能性,那也会有越多的人也就会有更多的好玩的事情发生~


作为设计师,你如何看待家居博主这个赛道?以及新媒体对设计的影响?


擅长新媒体传播的家居博主比设计师要会表达,声量也大得多。他们生产了海量的图像和文字来作装修知识科普,从设计风格到工艺细节无所不包。现在的业主都能对各个专业名词讲得头头是道,信息差被弭平的同时设计师也被去魅了。

新媒体是提高了总体审美水平的。至于“模仿”和“同质化”此类话题其实只有专业人士在讨论。大量的住宅空间本来就不需要设计师的参与。家居博主和AI技术一同分流了这类需求,传统设计师被一定程度的替代了。不过也有好处,一些真正需要个性化定制的项目在退潮过程中被显现出来了。





【往期采访】


点击上图,深入阅读

点击上图,深入阅读

点击上图,深入阅读




BEHIND —— 挖掘顶尖项目背后的思考

编辑:纯氧



一个项目的落地并发表,很合适用冰山理论来形容。

我们看到的一篇正常项目推文中,文案和图片几乎就是一个项目的全部。但其实,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设计师,我深知一个项目落地背后的复杂程度是惊人的,甚至很多项目的落地过程可以用艰辛来形容。设计师所付出的努力以及设计背后的思考是无法在推文中感知的,所以也造成了当下项目发布密集,但真实展现设计师思考的很少。

我们希望可以成为挖掘设计项目背后思考的先行者,探寻精修图文背后的故事,更多展现设计师的内在思考,同时希望可以给到更多同行者以充足的养分。

我们试图站到一个项目的背后,挖掘冰山之下的养分和精华。

顶尖的项目,背后远比我们看到的精彩。
优秀的设计师,实力也体现在项目背后。



策划 / 纯氧   视觉 / Sim  编辑 / Django
感谢衡建筑对内容的支持



纯氧设计馆
纯设计分享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