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悠悠是一个编辑,她的文字细腻、情感丰富,总能触动人心。
然而,这份天赋往往也伴随着挑战。
当她想要认真工作时,同事的热聊声、键盘的敲击声,甚至其他人的走动声——对她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刺激。
她不得不戴上耳塞隔绝这些声音,为自己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工作环境。
社交场合就让悠悠的压力更大了,哪怕只是朋友之间一个简单的聚会,她也非常害怕自己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会无意中伤害到别人。
因此,她常常选择拒绝大部分的社交活动,独自宅在家,但这样的选择又让她感到孤独,渴望与人建立深层次的连接。
悠悠以超乎常人的感知力,体验着这个世界的细腻与丰富,却也时常在这份敏感中挣扎。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像悠悠一样的高敏感人群。
01
在心理学中,高敏感人格(Highly Sensitive Person,简称HSP)并没有一个严格、统一的定义,但它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群中的心理特质。
“高敏感人格”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医生伊莱恩·艾伦(Elaine Aron)提出,指的是一种比较稳定和持久的人格特征。
简单来说,高敏感人格指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对外部环境变化表现出高度敏感的人群。
这种敏感不仅体现在对声音、光线等物理刺激的敏锐察觉上,更深刻地反映在对情绪氛围、人际关系等非物质因素的细腻感知上。
正因如此,许多艺术家或作家也都属于高敏感人群,得益于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情感体验,他们总能创作出精妙绝伦的作品。
具体来说,高敏感人群常常具有以下四种特点:
易受外界影响:能迅速捕捉周围环境的微小变化,并与之产生强烈共鸣,但同时也容易在情感上受到过度影响,产生不必要的情绪波动;
深度的信息加工: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处理,并习惯性地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反思,比如经常复盘自己在社交中的表现;
共情能力强:像一块情绪海绵一样吸收和共情他人的感觉,但这也可能导致他们精疲力竭;
回避冲突:在亲密关系中倾向于回避冲突和分歧,甚至可能在冲突中感到身体不适。
02
目前研究显示,高敏感人格在人群中的比例大约是20%,这一比例在男女之间分布相对均匀。
同时,研究者们认为高敏感人格可能与遗传或生物因素有关。
比如,有些人天生就具有更敏感的神经递质和神经回路,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除此之外,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也具有显著影响,如果一个人在早期经历了较为刺激性的环境,或者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压力、创伤或挑战,这些都可能促使敏感性的发展。
比如,个体在童年时期经历了较多负面事件(如丧失亲人、遭受欺凌、情感忽视等),可能会使其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
在一个忽视情感的家庭中,如果父母没有对孩子的情感需求进行及时、足够的回应,或是阻止孩子情感的自然流露,就可能使孩子产生自我否定感。
成年之后,他们会主动承受更多的负面情绪,以免让别人生气或失望,常常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
虽然现在的很多研究者都把高敏感看作一种与生俱来的特质或天赋,而不是需要诊断或治疗的东西,但高敏感人群可能还是会常常和自己较劲,心态上容易拧巴。
03
对于高敏感人群来说,改善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长期努力和坚持的,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改善方法。
首先,高敏感个体需要深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包括自己的敏感点、触发因素以及情绪反应模式,这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自己,避免过度自责或否定。
情绪管理是改善高敏感人格的关键。
高敏感者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方式来放松身心,减轻紧张和焦虑。
同时,学习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正念冥想、情绪日记等,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
设定界限,学会对他人说“不”,避免过度承担他人的情绪和需求,从而减少自我耗损。
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减少对自己造成过度刺激的环境或情境,如避免过度拥挤的场合、减少社交媒体的使用等。
在社交环境中,高敏感人格者可能会感到不自在和焦虑。
因此,通过社交技能训练来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包括学习沟通技巧、角色扮演和反馈机制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交场合,减少社交焦虑。
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定期会面,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探索并理解个人情绪、思维及行为模式,学习有效应对策略,减少因敏感引起的情绪困扰。
本文图源 / 网络
往期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