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学就这儿不舒服,那儿不舒服的”
“不想上学,跟大人发脾气,老爱看手机”
“一说话他就急,看见我就像仇人一样”
这是被抑郁症困住的无数个家庭的心声。
据央视新闻《相对论》节目的记者庄胜春报道,开学在即,前来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就诊的孩子,又多了起来。
根据《2024儿童青少年抑郁治疗与康复痛点调研报告》显示,首次确诊情绪障碍的平均年龄为13.41岁,其中三成以上患者还伴随着其他心理疾病,如睡眠障碍和强迫症。
这组数据不仅揭示了青少年抑郁症的严峻现状,也呼唤着社会各界,尤其是家庭对这一心理问题的重视与行动。
01
青少年为什么容易患上抑郁症?
“我每天有100次想自杀的念头,爸爸妈妈却从未发现。”
这是一个患有重度抑郁症少年的自白。
青春期是抑郁症的高发期,这跟青少年的生理发育和身心压力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不同于成年人发育成熟的大脑,可以在情绪低落时用语言和行动做出表达,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大脑仍未发育健全。
当遭遇负性事件,产生各种消极情绪时,TA们往往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去表达、倾述、释放与管理,所以就只能通过最直接的行为来表达——暴躁、沉默、情绪低落、厌学、自伤……
看似叛逆、不听话、不懂事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内在情绪的外在显现。
其次,这一代的孩子,看似吃饱穿暖,生活无忧,实际上他们所面临的变化和挑战,远比我们儿时更复杂——
各种各样的升学考试、校园欺凌频发的环境、家长的严要求和高期望、无法过滤的同辈压力、早熟的情感、自我探索的缺失……无一不成为青少年抑郁的助推因素。
最后,家庭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导火索。
家庭环境不和谐,父母经常争吵、过度控制孩子,或是长期忽视或缺乏对孩子的关爱和支持,都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引发抑郁情绪。
02
孩子的抑郁症都是家庭造成的吗?
现在关于“原生家庭有毒”的观点越来越激烈,不少年轻人都认为,患有抑郁症的孩子是被中国式的原生家庭硬生生逼出病来的。
在这里,我们想要澄清一点:
抑郁症的成因涉及遗传、环境、心理、生理及社会等多个方面,虽然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但它们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不过,当面对抑郁的孩子时,父母的态度和行为确实至关重要。
比如在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中,有个高中女孩忐忑不安地向父母袒露自己有抑郁症,以为自己会收获震惊、否认或是指责。
但令她没想到的是,妈妈给出的回应是张开怀抱,温和地对她说:
“那我们就休学吧,好好休养一段时间!”
“这句话救了我一命”,女孩后来这样说道。
可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对孩子有多重要,如果当孩子鼓起勇气袒露心声时,收获的却是父母的无视和批评,那无疑是给即将坠落深渊的孩子又补上了一脚。
然而,现实中,仍然有很多家长正在采用不恰当的方式去对待抑郁的孩子,“矫情”、“没事找事”、“闲出病来了”等等论调依然流行,这其实都是扭曲的心理疾病观。
你越对抑郁症感到讳莫如深,感到羞耻和恐慌,就越会让自己的孩子陷入“我不好”、“我的错”的羞愧和自责中。
有些孩子甚至因为父母的不理解,把自伤、自残当成了平复情绪、找寻安慰的唯一方式。
因此,作为孩子身边最亲近的人,父母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积极的关注,学会理解孩子的内在世界,为TA们提供更加有效、科学的帮助。
03
父母的角色:从旁观者到同行者
面对抑郁的孩子,父母不仅要成为孩子的保护者,更要做孩子心灵的引路人。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温暖、理解和支持的家庭环境。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帮助孩子走出抑郁的阴影。
在帮助孩子走出抑郁的过程中,用好以下心理咨询的方法或理论知识,就能对抑郁症的治疗起到显著作用。
(1)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帮助来访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在认知行为疗法中,咨询师会引导来访识别并挑战负性自动思维(如“我什么都做不好”),并通过行为实验来验证这些思维的真实性。
通过这一过程,来访可以逐渐建立更加积极、合理的思维方式,从而改善情绪状态。
(2)家庭疗法
家庭疗法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会邀请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参与,通过沟通和互动来改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
家庭疗法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的问题,还能为未来的家庭互动模式提供积极的指导。
(3)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是提高家长和孩子对心理健康问题认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心理教育课程、讲座或书籍等方式,家长可以了解抑郁症的成因、表现和治疗方法,从而更加科学地对待孩子的抑郁情绪。
同时,心理教育还能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养育观念和方法,促进家庭和谐与孩子的健康成长。
总之,与抑郁的孩子相处,需要父母的理解、接纳、倾听、尊重、鼓励以及专业帮助。
家长的改变,必然是治愈过程中最可及、也最关键的一环。
希望在家长和咨询师的共同努力下,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迎接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
本文图源 / 网络
往期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