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附中(12中)米爷爷,爱孩子爱到心坎上

民生   生活   2024-09-10 12:23   四川  



本期人物:米云林

川大附中(成都12中)党委书记



我对这份事业的热爱,用四川话来说就是,真的爱到心坎上!


19岁走上讲台第一天,米云林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这辈子一定要当一名优秀教师,而且是一名省级优秀教师。


仅仅过了7年,26岁的米云林就实现了人生理想与目标,获得了当年四川省优秀教师称号。

刚参加工作时的米云林


“我这辈子好像最合适做这个事情了,在课堂上教孩子们把不知道的事情变成他们听得懂的知识,我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啊!”


到今年,米云林从事教育工作整整42年,是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人民政府督学、四川省中小学名校长,成都12中(川大附中)党委书记、校长。


他也从米老师,被孩子们喊成了“米爷爷”。他知道,这是学生们对他的爱称。


担任校长这些年,米云林的担子不算轻。从早些年成都重点名校第一梯队滑落,再重新成长为四川仅有的三所之一的“双新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川大附中的奋力爬升与逆袭转变,这几年在米云林的带领下一直默默进行中。


像一位功力深厚的习武之人,多年刻苦,早已练得炉火纯青,却仍保持缄默与谨慎,不吹不擂,尽管川大附中在创新教育方面,已很有知名度。


但米云林偶尔还是困惑:如何能让更多学生和家长知道,我们现在真的很好?




每天清晨,米云林总是第一个到校。6点是他的早饭时间。


在此之前,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检查当天配菜公司送过来的所有食材,看看肉质是否新鲜,蔬菜叶子鲜嫩不,颜色对不对,分量足不足。


每天早晨,都要亲自检查配菜公司送过来的当天食材


“我就想让我们的老师和孩子都能安安心心吃饭,如果说学校的菜出了什么问题,那肯定就是我的问题。也不是不放心别人,每天那么早,喊谁来都不合适,反正我是第一个到学校吃早饭的人,就我来把关吧,这样我心里也更踏实。”


说实话,川大附中的食堂菜品,不止新鲜,味道还真不错。米云林喜欢吃回锅肉,在他“挑剔”的选材与口味之下,食堂师傅居然能炒出至少武侯区九眼桥一带最好吃的回锅肉。而重点是,每一份菜,都是师傅们用心在做。

“食堂里基本是干了十多年的老师傅,学校一直真心对待他们,师傅们也就愿意在这里用心干,这都是双向的。你看,我早上来那么早,除了吃饭和检查菜品,就是和师傅们摆龙门阵,关心他们的生活,问他们有啥困难需要帮助的。天天如此,大家相处融洽,师傅们也很开心,在学校有归属感,做菜做饭自然更用心。


吃过早饭,6:30,米云林的第二个规定动作是和“空军班”同学一起跑早操。


与“空军班”的孩子们一起跑早操


川大附中是空军首批确定的“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之一,采取半军事化教育,为军队培育输送素质全面的优秀飞行员。自2015年“空军班”成立以来,川大附中向空军航空大学输送了一大批优秀飞行学员。2018年首批空军班毕业以来,高考本一率、出飞率均位列全国16所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第一方阵。百余名同学成为光荣的空军飞行学员,其中超过10%的同学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为双学籍学员。今年又有18名同学被录取为飞行学员。


川大附中空军航空班学生


早上7:00,跑操结束,来不及休息的米云林,快步走到学校大门口,此时已经陆续有同学进校,米云林微笑着与孩子们问候早安。


“这对孩子来讲很重要,校长跟自己打招呼,让孩子们觉得在学校受到了重视和尊重,得到关注。要知道,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洞察教师行为背后的情感,老师是不是真正爱他,他都是能够从你的行为背后来洞察到你的那种情感的。所以你真心对待孩子,他也就会真心对待老师,对待别人,对待这个世界。”


早上7点,准时出现在校门口的米校长,亲切地给每一位前来的学生问候早安


一位校长的晨间一小时,就是在这样紧张有序,慌而不乱的过程中进行,检查食材、和师傅摆龙门阵、跑早操、校门口迎接学生……当然,经常还会看到米校长一边走路,一边突然躬下腰身捡拾拉圾纸屑。


一个校长做这么多琐碎的事情,有必要吗?米云林说,搞教育当老师,首先要“热爱”,做这些都是自己愿意做的事,“我相信这会是一种互相感动,互相成就,有爱、有人情味儿,这也是一所好学校应有的样子。”




在任职校长之前,米云林一直担任物理老师和班主任,其实直到现在,他也会给物理竞赛班的学生上课。有学生在操场上碰到他,求解物理难题,米云林也会立即放下手中事,给孩子们答疑释惑。甚至工作之余,解高等数学题,阅读量子力学书籍,也是他的乐趣之一。


“我认为一位好的老师,光有激情是不够的,个人学科的专业很重要,必须要不断持续地去钻研它,在学科领域锻炼得越多越深,才能真正让自己的学生内化,变成学生自己的素养。这个对于我们老师来讲太重要。”


米云林将这个“内化”的过程称之为“教学素养”。


川大附中的“IDEAS课程节”,学生将自己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汇报,并进行比赛。这项活动,让同学们体验科研过程,激发科学兴趣,也发现创新潜质。


从80年代初到现在的40余年,一直在教育一线工作,米云林经历了从“知识改变命运”到“素养立意时代”的国家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四个重要阶段。“现在的素养导向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确实能够培育具有相应素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


如何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如何把创新实施落到实处?在米云林的带领下,川大附中找到自己的路径。


2020年,教育部在全国遴选出99所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四川有三所高中入选,川大附中是其中一所。这一批示范校代表着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最先进水平。



米云林说,川大附中在创新实施中一直努力的方向就是:为学生提供一切可提供的“课程资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再以课程的方式来实施。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深度体验,让孩子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从而积淀素养。


和学生们一起讨论课题


所以,我们在川大附中才能看见为学生千方百计打造出的“小型农场”,这里种着四季农作物;将防空洞开发利用,让同学们亲自动手研制不同风味泡菜、豆腐乳、果酒,以及培育各种食用菌……而这一切,让孩子在体验劳动的同时,带着问题进行课程研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川大附中最想要给学生们呈现的学校氛围。


因此不难理解川大附中的劳动教育,为何在近几年的教育圈非常知名,教育部也曾点赞。




川大附中的劳动课程中心


原四川大学副校长刘应明院士,做为学校顾问,到学校参加相关活动,问了米云林一个问题,大学才搞研究,你们一所中学研究什么呢?


米云林说,我们要培养会“研究”且全面发展的学生。如何有效地把书本里的知识迁移到学生的头脑当中去,如何有效地把零散的知识形成结构,如何有效地运用知识积淀素养,这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也需要进行“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得有研究性的教师团队,研究怎么样更有效的让学生掌握这种能力,真正落实到教学的课题研究中。


学生在农田中参与劳动实践


这个课题研究方向,其实川大附中早在98年就开始摸索。


“从98年到现在,我们一直随时关注到教育的大背景以及大的方向,始终围绕课堂教学这条主线,努力提升学生的‘研究素养’。这么多年下来,我们也发现,当孩子的研究素养提高后,他的学业水平提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2020 年5月的全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场会,2021年11月的全国劳动教育推进会,川大附中都作为高中现场学校,向全国分享办学经验。而近几年川大附中的高考成绩整体呈上升趋势,本一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接下来,我们还要落成真正能让学生搞研究的设计型实验室,从四川大学引进一批实验设备,让孩子们进行实质性的实验操作。比如研究回避小行星碰撞、研究癌症治疗、以及药物皮下精准注射等课题的孩子们,都可在这里完成他们的实验了。”


2024年4月,川大附中与四川大学签定拔尖创新人才合作培养“川大班”协议。此举标志着两校在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道路上的进一步深度合作,让有天分、有潜力、有志趣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为学有所长的“青苗”们的成长提供合适的养分和环境,将培养周期再次延长。


始建于1908年的川大附中,是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四川大学前身)附设中学堂。解放前,校长老师皆由川大校长老师兼任,所以自建校以来,就是大学中的中学,浸润着川大“海纳百川”的研究文化氛围 。赓续川大文脉,传承研究基因,川大附中又结合当下,构建出了一条创新教育之路,那就是坚定地培养“全面发展,学会研究”且拥有浓厚学习素养的学生。


在川大附中操场与教学楼之间,有一座雕塑“元素周期大厦”,已在这里矗立30余年,早已成为学校的标志。在米云林的讲解下,你能看到这其中所蕴含的川大附中(12中)的学校精神文化内核。


矗立在的校园中的“元素周期大厦”


“你看它的顶端,是个晶状体结构的球形,那是碳元素C12,也是成都12中的简称;而这个球状体所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金刚石结构,坚硬无比,它代表着锲而不舍担天下的精神;一种是石墨结构,可以燃烧,它寓示着燃烧自己暖世界。这些都与学校的基因又完全相对应。而这个建筑本身的学术基因又跟我们培养研究性英才的目标也对应起来。当从顶端为出发点向前看时,还与我们的校训一脉相承,那就是海纳百川,格物致知。”


站在“元素周期大厦”前的米云林

从汉源中学调到川大附中当物理老师那天起,米云林说他就与川大附中融为一体了,无论曾经、现在还是未来,永远都是这个学校的一员。他至今仍记得当初刚进校时,有幸与特级教师陈明英分到一个备课小组。陈老师对教育事业那份深沉的热爱,对教育的深度研究及造诣,对学生极其用心的关爱,至今影响着他。“陈老师现在已经80岁了,还在为学校做奉献,她是我一生的榜样!”


今天是第40个教师节,从米老师,到米校长,再到现在孩子们口中的“米爷爷”,米云林也将度过自己的第40个教师节。


“当老师这么多年,您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


“看着眼前的孩子一天一天的长大,一个个那么鲜活的生命围绕着你,看到他们不断变得更加有书生气,我就觉得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漫成都·人物——


文字|Anyu
编辑 | Penny
 图片|受访者提供
主编/出品丨王红


“72+1”往期人物

《成都美女玩转跨境电商,年销售额超1.5亿,助力国货出海》


《虎妈,从“团长”到供应链操盘手的十年,累并热爱》


张宇,努力“拼凑”被遗忘的成都故事》

《钟舒:悲观是一种远见,在无意义中寻找意义》


《“超级爸爸”十年时间陪儿子看世界,他的“全球课堂”吸引更多爸爸同行》


成都博物馆为什么越来越火?总策展人告诉你真相》


《这位华西80后博导,颠覆了我对大学教授的认知》


《联合国工作的成都姑娘》


《曾辽原:网红教授和AI专家》

《职业飞手“土匪”》


“72+1”人物征集令:如果你也认识不同领域的不同人物,非寻常、有故事、开眼界、涨知识,欢迎向我们推荐。同时你如果对我们每期介绍的人物感兴趣,想要链接和认识,请与小编联系:manchengdu2019

漫成都小编:manchengdu2019(微信)
内容策划及合作:jinshanmama2014(微信)

漫成都
深度感受这座城市的气质,探索什么才是让人感到真正幸福的成都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