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km黄河漂流 完成于2019年8月
360km环青海湖骑行 完成于2020年8月
100km沙漠穿越 完成于2020年10月
120h原始森林探险 完成于2023年7月
5000m+雪山攀登 完成于2024年2月
他和哥哥灏文相继拿下大满贯,总是独自坐飞机来,独立性超强;和他一起的伙伴,对他的幽默暖心和潮汕口音记忆深刻;他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一路上总能成功圈粉……
他是来自潮汕的李榕文,大家都亲切地喊他“小文”。如果你见到他,一定也能感受到他的特别。四年半,小文从一个圆圆黝黑的小胖,长成帅气阳光的大男孩。户外给了他一个不同于教室的世界,成长也在真实的土壤里悄悄破土。2019年,11岁的小文第一次参加五大挑战:120km黄河漂流。从广东惠州到内蒙包头,足足有2000多公里路,但小文似乎没什么不适应。明明在北京时还是个馒头都吃不惯的小男孩,到了黄河边却能一口菜两口肉吃得潇洒豪放。那一年的山河TALK,有两个演讲的伙伴都提到了小文——一个提到他把自己的大猪蹄子分享给大家,让大家吃到了黄河上“唯一一顿有肉的早餐”;另一个提到小文一天能翻艇八次,却笑嘻嘻地说“今天又开始一天的翻船旅程了,我很开心。”这就是大家对小文的第一印象:乐观。但其实一开始,他是害怕的:害怕黄河的漩涡,害怕翻艇。比起有水上基础的伙伴,小文的划艇技术确实有所欠缺。不知是受哥哥的影响,还是被置身其中的母亲河所感染,他落水时丝毫看不出害怕,笑嘻嘻地爬上保障艇,第一时间居然是问营长,自己是否算没有完成挑战。刚子开玩笑说当然算没完成,小文立刻追问:“那我一会多划几下可以么?”刚子笑着说:“那你就多划几下吧。”那副紧张认真的模样,与平时嬉笑的样子截然不同——对于完成挑战,他是有信念的。作为五大挑战的第二项,360km环青海湖骑行对他而言并不轻松。第一天在给自己的爱车取名时,小文取的是“分水大师”;可前两天的骑行,但凡是上坡,他都会推着上去。推着推着,他说:“以后不要叫我分水大师了,我以后改名叫推车大侠了”。但是第三天,小文就像是“脱胎换骨”了一般,全程都没有推车。尽管很累,但是他会在原地调整一下后,继续冲坡。“1-1了解一下”——1-1是自行车变速档位最轻松的组合,每次成功上完坡后,他都会对旁边的伙伴说:1-1了解一下。“mini版保障车”——小文骑行在队尾,所以每次大家休息的时间都会延时,小文戏称自己是保障车,能延长大家的休息时间。骑行需要体力,他也储备了很多能量食物塞在自己口袋里,被称为mini版保障车。结束360km环青海湖骑行,每个人都开心地拿着奖牌和证书依依道别。小文最后一个走,和营长石头一道站在酒店门口,与车里的伙伴说再见,挥动着自己的手,一遍又一遍,生怕车内的人看不见。紧接着的国庆,小文又单枪匹马来到了沙漠。从皮划艇到骑行再到徒步,这100km沙漠穿越对于他挑战依然不小。但好在,他还是那个开心果,还是那个对自己有着清晰认知的小文。让营长印象最深的,其实是第一天。接机时,小文手握着自己航班的所有信息,时刻查询,晚到机场、安检被卡,都没有影响到他。比起车接车送的“打包式儿童”,这种独立反倒让成人觉得“不适应”。不出意外,小文在营队里还是走在后队的那个。一天晚上,大家在沙漠里走里一段夜路,其实这段夜路和榕文是有一定关系的。但晚上的回顾,榕文毫不避讳此事儿,并组织大家一起来表达一下如何帮自己更快地走。沙漠里,每天都要住帐篷,榕文几乎都是最后一个收完帐篷的。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他在其他方面的亮眼表现——担任领队那天,从早上起床开始,小文就提醒所有人应该做什么,有着十足的领导力;他很会利用资源,比如把一些东西放在车里、把一些不经常用的东西放在大包里;他总是很风趣,但当意识到话说得不合适也会马上找补,和大家相处得很好……结营时,他收获了很多:野狼老师心爱的铃铛、企鹅老师的校徽……这100km,又怎么只是单纯的徒步?疫情过后,再次回归五大挑战,已经过去了将近3年。来到120h原始森林探险时,14岁小文好像突然长开了,早已没了那个“小胖”的影子。同样是徒步,虽然里程没有沙漠那么长,但爬升、复杂的路况和重装让这趟旅程比沙漠穿越难了不少。徒步一开始,小文就说:“这次我要走在前面,前面不那么累也不容易落队。”也许小文对自己的认知还停留在上次的徒步,但实际上,他早已不是从前那个队尾的小孩子。这次,他始终走在领队后面,步伐坚实,也一直鼓励着身边的伙伴。长大了的小文好像不再像小时候那么活泼。一开始的路餐规划,他还仅仅是个参与者,越到后面,他的特质也越来越藏不住:原始森林每日必不可少的野炊,别的伙伴还停留在不同口味的挂面,小文主厨的小组已经吃上了两菜一汤和焖饭;沙漠时小文的帐篷搭建还不熟练,现在已经可以教给其他伙伴了,他利落地收好帐篷示意室友:“你来试一遍”;重装第二天晚上需要在露营地取水烧开饮用,小文最先想到把炉头和锅端到小溪边提高效率;回到兴山的结营餐,他娴熟地帮所有人摆好餐具倒水……出山前的采访里,被问到谁做饭最好吃,他自信地拍着自己的胸脯:“厨神!”此时的小文,已经重新探索了自己的边界,曾经的挑战被一点点纳入了新的舒适圈,更加自信也更有底气。接下来的雪山攀登,也自信满满——“一次登顶,不要打六折!”5000m+雪山攀登,无论从哪个维度,都被认为是最难的,置办一套装备就价值不菲。而小文,好像随意得有点“潦草”:手套、护膝、背包、登山杖,一问就是“李灏文的!”他自己不以为意,可雪山毕竟是雪山,高海拔的风险对谁都是一样的。于是,刚到没多久就被三皮“骂”了一顿:怎么能穿着拖鞋溜达呢?做好保暖,避免高反!
雪山是个“高冷”的营,不管你多么热情,来到这里就要跟着向导闷头攀登。高反,是四姑娘山上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怪兽”。小文也一样,忍受着高反剧烈的头痛,却从来没有要退缩。透过寒冷,也能感觉得到他这次坚定要登顶的信念。
几年的户外下来,小文也有了自己的经验。高海拔让步伐和呼吸都变得沉重,他就按照自己的节奏,不急着冲锋也不担心落后,一步一步,登上了5025m的顶峰。登顶的一刻,他说:“告诉李灏文,他弟我也可以!”
面对这样的小文,你很容易想要跟他对话,那种“不那么小孩的”对话。
很多营长都曾问过他的爱好和理想,那时还稚嫩的回答里掺杂着不确定。但越长大,自信和坚定就越多。或许下一次再见到时,他的回答里只有笃定,就像被问到哥哥时他回答的那样:“不要走同一条路。”大满贯之后,空闲时小文也会去爬山徒步,仿佛晚上回去大家还会围在一起回顾反思。上高中的他越来越忙,也许和老友见面也会变少。但这其实也很好——自然和户外,应该是一种融进生命的方式,而不是一瓶定时吃下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