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是一座神奇的山。白雪皑皑下面,是一片充满生机的世界!
“东北的冬天很冷,零下二三十度!特别冷!”这可能是我们来到长白山之前,对东北冬天所有的认知。因为这样的认知,每个人都做了很多很多的准备:多副手套、多双袜子、多件保暖衣、发热鞋垫、暖宝宝……一切我们认为可以对抗寒冷的装备,都被塞进行囊。
然而,现实却与我们的预期有些不同。
第一天,我们在林海雪原徒步时,穿出树林在大路上行走,反而感到比在树林里还冷;
第二天天气多变,时而飘着雪花,我们在欣赏着美景的同时,也要忍受着寒风对我们的肆虐,风停云散后,我们就又感觉不到那么冷啦。
我们从行走的状态中停下来休息时,还没过几分钟,我们就会感觉很冷,迫不及待地想快点出发。
我们沿着峡谷浮石林下的冰水泉溯溪,这里是松花江的发源地,泉水清澈,四季不断,冬季穿着雨靴踩在水里走路反而比在陆上更暖和。
当这些真实的体验发生时,我们才知道什么是真的,往往正确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所以,在户外,我们会推荐多层穿衣法,采取热了脱、冷了穿的穿衣法则。“一切都在变化,我们需要在动态中寻找平衡,最初的想法在户外的真实体验中可以得到快速的检验。
每个人有不同的认知,也有不同的身体素质。如果我们强行按照统一的方式去执行,那最后的结果可能差强人意,我们只要把握住核心的目标,做好最基本的准备,现场去检验它,调整它,就能找到最适合当下的方式。
失去寒冷和自由,我们将永远长不大。
寒冷,代表了磨难。自由,代表了承担。当我们独自面对磨难时,才会有勇气;当我们独自去做决定并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时,才会真正的长大。
林海雪原里徒步,有一项很重要的体验,就是开路。开路,顾名思义,就是在茫茫大雪中,为我们趟出一条路来。我们看到的是茫茫白雪,踩下去之前你永远不知道雪下面是什么:可能是雪、可能是树枝、也可能是杂草,也有可能是粗壮的树杈。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迈步向前。在开路的过程中,第一脚是害怕,第二脚是紧张,第三脚是平静,第四、五脚就是惊喜……
多数情况下,户外体验在最后都会给我们创造很多的自信和惊喜。雪地徒步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因为开路而出现过受伤,这种觉得很危险,实则危险不高的风险我们称之为“感知风险高于实际风险”,户外教育课程更多的是利用这种高感知风险去创造体验,让我们直接面对风险,塑造我们面对未知的勇气和自信。
凿冰捕鱼、户外野炊、打糕是这次林海雪原穿越中创造成就感的课程。
站在有些滑的冰面上,双双拿起重重的凿子,一上一下地凿冰,最后需要凿出一个大大的冰窟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时还要控制身体的平衡以及与冰窟窿之间的距离。我们要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来达成这项任务。
这是一项非常考验勇气与体力和耐力的工作,但当孩子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凿出冰窟窿,下网,最后捕上鱼,吃上鱼的时候,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发自内心的。那天的午饭,鱼比任何一道菜都受孩子们欢迎。
在家庭中,周围的一切环境,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那样的熟悉。越是熟悉的环境,就越会形成一些习惯性的行为。有些习惯在不断的加强下会形成一个概念,而这样的概念在不断的实践和检验下,将会成为我们的认知。
孩子是不断成长的生命,成长意味着他在变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发现孩子的变化,他们的同一个情绪也可能是因为不同的事情引发的。我们是否能够每次都能捕捉到他当先情绪背后的感受呢?
当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时,我们可以从熟悉的环境中抽离出来看见彼此,也给了我们一个可以重新定义自己和孩子的机会。
当我们陪着孩子一起徒步时,我们会因为可能出现的危险为孩子感到焦虑,可孩子却觉得这仿佛与他无关。当孩子在使劲凿冰时,我们却因为担心危险而替他清除困难,他可能就失去了直接体验的机会。当我们每天都追在孩子们身后帮他们戴手套、拿食物时,他们就错过了一次独自照顾自己和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机会。
每一次的营队活动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的打扰都将会破坏孩子的成长。我想陪伴孩子成长所需的,除了爱,还有放手。
不放手,我们就无法发现原来小欢可以每天走6公里也不累,可以独自紧跟着领队在队伍前面;
不放手,我们就无法看到,文元其实可以勇敢地放二踢脚;
不放手,我们也无法看到原来小朱在走向独立的同时,也越来越懂得照顾妈妈。
我相信,孩子还有更多的优点和能力还没有被我们家长看见。就像林海雪原,雪有多厚,走过之后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