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要求

时事   2024-08-26 10:28   江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原则。这“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是我们党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面对不同时期的挑战和发展要求,我们党从实际出发总结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不断汲取前进力量。


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经验,正确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改革成败得失的标准。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分别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和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科学总结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30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强调“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首次创造性地用“四个伟大”“重要法宝”“必由之路”“关键一招”完整概括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把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概括为“九个必须坚持”,把我们党对改革的经验总结提高到新境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不仅一以贯之坚持了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又凸显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在制度主线、全面依法治国、守正创新、系统观念等方面的新鲜经验,凝聚了全党共识,指明了前进方向,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历史智慧。



深刻把握“六个坚持”重大原则的科学内涵和内在逻辑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内涵丰富,是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要求我们结合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把握其科学内涵。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一贯原则和宝贵经验。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政治气魄和历史担当,始终“坚持以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改革实践创新”,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亲力亲为谋划指导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为改革提供了最坚强保障。党中央建立强有力的改革领导“中枢”——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自上而下形成党领导改革工作的体制机制,为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时间保障、任务保障。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改革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改革得以全面推进、不断深化、续写奇迹的根本政治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入新时代以来,改革始终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落实“民之所好好之”,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作为改革成效的检验标准;始终坚持“民之所恶恶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始终“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依靠人民改革,鼓励地方大胆试、大胆闯,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拓宽人民参政议政渠道,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保证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紧跟时代,引领时代。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三个不能变”的原则,即“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确保了改革始终不偏航不改向。同时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党和国家的面貌焕然一新。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就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党始终聚焦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积极完善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制度体制和机制,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改革和法治相辅相成、相伴而生,增强改革的穿透力离不开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入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始终遵循“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发挥法治对改革的引导、推动、规范、保障作用。在实践中按照法治方式开展各项工作。“对于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成果,及时上升为法律制度”,如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的出台;“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立法授权方式已被广泛运用,如自贸试验区建设、公益诉讼,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等;“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及时修改和废止”,如废止劳动教养制度等;发挥法治保障服务改革发展的作用,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打赢“三大攻坚战”到法治化营商环境和涉外法治建设等。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同两个轮子,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滚滚向前。


坚持系统观念。改革开放是一项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深化”就是“突出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这十多年来,我们党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始终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进行顶层设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同推进改革和开放,整体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领域的体制改革,统筹发展与安全,集成解决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


这六条原则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立场、价值取向、动力之源;坚持守正创新是指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性思想和方法;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彰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和目标任务,凸显制度的成熟定型在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坚持系统观念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要求和基础方法。六条原则缺一不可,共同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向着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稳步前进。



坚持把“六个坚持”重大原则落实到改革实践中


面向未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就,必须把“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落实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谋划的三百多项改革部署中,继续完善各方面制度机制,不断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完善改革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干部改革干事积极性。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健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机制,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中。


把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实到各项具体改革中。把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立场,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认真倾听人民心声,注重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切实落实各项民生改革举措。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增长政治智慧,提升治国理政本领。


在守正基础上大力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向什么目标前进等根本性问题上必须守正,确保不出现颠覆性错误。创新落实改革的各项部署,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深化党对改革的领导体制机制等的落实上大胆创新。同时坚持摸着石头过河,鼓励支持地方基层解放思想,大胆试、大胆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创新实践。


深化制度改革,提升国家治理效能。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不断健全制度框架。要坚持破立并举,适时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制度规则,不折不扣地完成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各项制度改革任务。要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强化制度执行力,通过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使制度优势切实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始终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原则,不断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深化立法领域改革,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纂。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确保改革行稳致远。


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加强改革部署的整体集成,推动各领域改革落实的协同配套,增强整体效能。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为抓手,进一步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那些涉及深层次利益调整的改革,发挥各级深改委的组织优势,健全强有力的协调推进机制,推动各项改革举措不断走向深化。



来源:《群众》杂志2024年第15期
作者:陈蔚(作者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念

群众杂志
中共江苏省委机关刊《群众》杂志主办的理论宣传和决策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