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是否应该具备“攻击力”?

学术   2025-02-04 09:25   山东  

大家好,我是王悦,国内首部案例式审计小说《商业迷城之审计卫士》作者,审计、财务行业资深讲师。前Pwcer,历任大型国企、民企、上市公司审计总监、财务总监,是财审领域多个爆品课的开发者,如《审计人能力提升的道法术器》、《加强财会监督、提升组织价值、护航企业发展》等。


无论你承认与否,内部审计在企业里往往是扮演“黑脸”的那个人。既然是扮演“黑脸”,那就绕不开“攻击力”这个话题。今天,我们就探讨一下内部审计“攻击力”。

一、内部审计 “攻击力” 的内涵

其实,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要有“攻击力”,只不过这种 “攻击力”,绝非简单的强硬态度或激烈争吵,而是基于深厚的专业知识、坚定的职业操守以及对企业整体利益的深度考量。比如,在工作中勇于揭示问题、敢于提出质疑、坚决推动整改的综合能力。但这种 “攻击力” 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学习、实践和经验积累中逐渐形成的。

二、内部审计具备 “攻击力” 的必要性

(一)捍卫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内部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独立于被审计对象,客观公正地开展审计工作。当遇到被审计部门的不配合,甚至是试图干扰审计工作的情况时,具备 “攻击力” 的审计人员能够坚守审计原则,坚决抵制外界干扰,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不受影响。只有保持这种独立性,审计结果才具有权威性,才能为企业管理层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依据。

(二)有效揭示潜在风险与问题

企业运营过程中,难免存在各种潜在的风险和问题,有些可能被有意无意地掩盖起来。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就是要将这些隐藏的问题挖掘出来。具有 “攻击力” 的审计人员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会深入调查、穷追不舍,直至发现问题的根源。

(三)促进企业合规运营
在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下,企业合规运营至关重要。内部审计人员需要确保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当发现企业存在违规行为时,审计人员必须具备 “攻击力”,敢于指出问题,并推动企业及时整改。这不仅有助于企业避免法律风险,还能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推动企业内部管理优化

内部审计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推动问题的解决。具备 “攻击力” 的审计人员能够积极与被审计部门沟通,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并持续跟进整改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内部审计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流程的优化,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内部审计“攻击力”在关键场景中的应用 
内部审计的“攻击力”需结合具体业务场景,在风险高发环节或关键流程中集中发力。以下四类场景需重点关注审计的深度和力度,并通过明确的操作路径实现审计价值。 

(一)重大项目审计:紧盯决策与执行漏洞 
攻击力体现:
- 对决策层施压:若发现管理层干预项目决策,需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突破“内部阻力”; 
- 联动外部资源:针对技术复杂的项目(如基建工程),引入第三方专家复核,增强审计结论的权威性。 

(二)财务收支审计:深挖异常数据背后的实质 
攻击力体现:
- 采用技术工具:如可以通过SQL或Python对财务数据库进行全量分析,快速定位异常波动; 
- 突破“解释陷阱”:当被审计部门以“行业惯例”“临时操作”等理由搪塞时,要求提供书面制度依据,拒绝模糊解释。 

(三)内部控制审计:从流程漏洞到系统性失效 

攻击力体现:
- 推动问责机制:对屡次出现内控失效的部门,建议将整改结果纳入绩效考核; 
- 升级风险预警:针对系统性漏洞(如全公司采购审批缺失),直接向最高管理层通报,要求全面整改。 

(四)合规审计:防范监管红线与法律风险 
攻击力体现:
- 建立“零容忍”标准:对行贿、数据篡改等恶性违规行为,坚持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 
- 强化跨部门协作:与法务、风控部门联合制定合规检查清单,避免审计建议脱离法律实际。 

四、当“攻击力”引发冲突,如何化解

(一)及时复盘冲突根源
当审计工作引发冲突时,审计人员应首先冷静下来,迅速复盘整个事件过程,分析冲突的根源。是审计证据的收集不充分,还是审计意见的表达不够清晰,或者是沟通方式不当?通过复盘,审计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避免类似冲突再次发生。

(二)搭建深度沟通桥梁
在冲突发生后,审计人员应主动与被审计部门进行二次沟通,以解决问题、消除误解为核心目标。在沟通中,审计人员应诚恳地倾听被审计部门的想法和诉求,详细解释审计发现和建议的依据,确保双方能够达成共识。通过深度沟通,审计人员可以增进与被审计部门的理解,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

(三)引入中立/权威第三方
如果冲突较为严重,双方难以自行调和,审计人员可以考虑引入中立的第三方进行协调。第三方可以是企业内部的高层领导、人力资源部门或外部专业的咨询机构。凭借其客观的立场和丰富的经验,第三方能够更全面地审视冲突点,提出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

(四)建立长效协调机制
为避免类似冲突再次发生,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应共同建立长效的协调机制。定期开展沟通会议,分享审计工作进展和业务运营情况,提前对可能出现的分歧进行讨论和协商。同时,制定明确的审计沟通规范和问题解决流程,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总之,内部审计“攻击力”的本质,是以专业能力为支撑的风险管控能力,而非简单对抗。只有将审计价值嵌入业务场景,才能真正实现“以审促治”的目标。


内审小兵
内审、内控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