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的企业江湖:专业之外,更需要生存智慧

学术   2025-02-07 10:11   山东  

大家好,我是王悦,国内首部案例式审计小说《商业迷城之审计卫士》作者,审计、财务行业资深讲师。前Pwcer,历任大型国企、民企、上市公司审计总监、财务总监,是财审领域多个爆品课的开发者,如《审计人能力提升的道法术器》、《加强财会监督、提升组织价值、护航企业发展》等。

干内部审计的朋友大概都知道,这个部门在单位里是比较微妙的存在。内审人员不仅要凭借专业能力发现问题,更需要运用沟通技巧、策略思维等生存智慧,妥善处理与各部门的关系,从而有效推动审计工作的开展。所以,真要把这活儿干明白了,光会埋头苦干可不行,必须得练就一身“见人说人话,见鬼打太极”的本事,才能在职场江湖中更好的生存。

一、江湖生存第一课:把专业术语炼成"人话"

在审计沟通中,审计人员常常使用专业术语,却忽略了与其他部门人员的沟通效果,从而形成沟通壁垒。以下便是审计沟通的三大心法:

1. 学说人话
:比如,遇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异常”的问题时,可以换个说法,即“客户回款速度比行业标准慢20天,相当于占用了200万流动资金”,直观易懂。

2. 直击痛点:比如,发现采购流程控制缺陷时,可以用“这个漏洞可能让采购成本每年多支出5%”,直击管理痛点。

3. 提供方案:比如,发现“费用报销审核缺失”问题时,可同时提供相关的电子审批流程方案,使问题与解决方案紧密结合,便于实施。

二、分寸的艺术:在原则与妥协间走钢丝

曾经有一个地产公司审计部在审计时发现了工程质量问题,但这一问题并非主观错误,因此审计部没有直接问责工程总监,而是通过发起“建造标准可视化行动”,将验收标准可视化,有效解决了问题,同时避免了管理层的难堪。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在审计工作中把握分寸的重要性。

那么,审计人员应该如何在原则和妥协之间做好平衡呢?具体可以参考以下三点:

1. 红线问题:像贪污受贿这类严重违法违规的行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一旦发现,审计人员必须果断采取行动,直接将相关情况移送监察部门处理,绝不含糊。这是维护企业法律底线和道德准则的关键。

2. 灰域问题:例如流程方面存在的问题,这类情况处于一种相对模糊的地带。审计人员应将问题转化为制度优化建议,通过完善企业的相关制度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钻牛角尖,而是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出发,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3. 历史遗留问题:许多企业都存在一些长期积累下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审计人员可以推动“新官理旧账”专项治理,通过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策略,逐步解决这些长期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的发展扫除障碍。

三、情报网络的构建:比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预判问题

职场江湖,审计人员必须要有自己的独门秘笈。其中,情报网络建设就是一个重要的抓手。那么,如何才能培养这种能力并构建有效的情报网络呢?

1. 明线:审计人员要积极参加跨部门例会,通过与不同部门的人员交流,了解企业各个业务环节的实际情况。同时,熟悉业务数据看板,及时掌握业务数据的变化趋势,从数据中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2. 暗线:在企业的关键岗位培养暗线,也就是所谓的“线人”,建立起非正式的信息搜集渠道。这些“线人”可以在日常工作中,为审计人员提供更多内部信息,帮助审计人员从不同角度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发现一些可能被忽视的问题。

3. 外线:时刻关注行业监管动态,了解行业政策的变化和监管要求的更新。同时,深入分析竞争对手的审计案例,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提前预判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和问题。

四、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破局之道

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被审计对象,某分公司负责人对降本增效的审计建议阳奉阴违,审计团队没有强行推进,而是采取了巧妙的策略,最终安排这个负责人在集团年度大会上分享“降本增效经验”。结果,其将审计建议全部融入其中。这样巧妙的做法既推动了整改落地,又为对方提供了展示机会,实现了双赢。以下是几个“职场太极”的进阶招式:

1. 矛盾转移术:柔化问题锋芒

比如,当审计发现问题时,不妨把它包装成“行业共性挑战”。这么做能巧妙降低问题的针对性,被审计对象的抵触情绪自然就少了。

2. 利益捆绑术:激发整改动力
把整改成效和部门绩效考核紧紧绑在一起,部门为了拿到好绩效,自然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整改,让整改工作高效推进。

3. 光环加持术:增强建议说服力
审计部门可以邀请业务骨干参与审计项目。这些业务骨干通常都是在各自领域的专家,让他们参与进来,可以给审计建议加上一层“专业光环”。他们的认可和支持,会让审计建议更有分量,更容易被采纳。

五、防守反击:给批评裹上糖衣的艺术

在某次离任审计中,审计团队发现某高管有决策失误。他们就采用了“三明治式”的糖衣批评术,即先大大夸赞该高管在行业下行的艰难时期,积极探索转型路径,这是第一层“甜面包”;接着指出决策失误导致的具体损失,这是中间的“馅料”;最后提出整改建议,又是一层“甜面包”。这种方式既把问题指得明明白白,又给足了被审计者肯定,对方当然更容易接受。下面是一些柔性沟通技巧,供大家参考:

1. 时空分隔法,以防患于未然:在问题还没冒头或者刚有点苗头的时候,就进行非正式提醒。这时候可以用到“风险提示函”等工具,把问题扼杀在摇篮里,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2. 角色转换法,以拉近沟通距离:不要总是以“监督者”的面孔出现,换成“业务伙伴”的身份介入。保证沟通的亲和力,打开对方的心锁,降低沟通阻力。

3. 情感账户法,以积累信任:平常多积极参与跨部门合作,等关键时候,比如审计工作遇到阻碍需要支持时,就能相对容易的获得其他部门的帮助。

六、江湖的终极修炼:让审计价值被“看见”

很多审计人员不擅长营销,导致审计所创造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的认知与重视。那么,如何才能让审计价值在企业内部清晰呈现,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下面为大家分享三个有效策略。
 
1. 数据具象化,让成果更震撼:运用数据时,要紧密围绕企业核心利益相关点,确保数据能精准传达审计成果的价值。比如,摒弃单纯罗列“发现XX个问题”这类缺乏感染力的数据表述,转而运用“释放现金流500万”这样的关键经营指标,使审计成果的影响力和说服力大幅提升。

2. 故事场景化,生动展示成果:可考虑制作审计案例微电影,将审计成果以生动的画面和真实的故事在管理层会议上进行展示。这种直观有趣的呈现方式,能够有效加深观众对审计成果的理解和记忆,远比传统的书面报告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3. 成果产品化,转化为实用工具:比如,开发“风险雷达”监测系统,通过实时推送预警信息,将审计成果转化为可实际应用的工具。通过这样的审计创新,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风险,切实感受到审计工作对企业运营的有力支持 。


内审小兵
内审、内控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