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I“一带一路”观察 | IMF: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展现韧性(11.1-11.15)

文摘   财经   2024-11-15 08:01   北京  


>>  本期摘要  <<


焦点探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发布《亚太地区经济展望》,预计亚太地区2024年和2025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为4.6%和4.4%,较此前预测小幅上调,并预计该地区今年将贡献全球经济增长约60%的份额。与此同时,地缘政治局势、全球需求不确定性,以及金融市场波动的潜在风险,或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前景带来挑战。谨慎而灵活的宏观政策将有助于亚洲国家维持经济活力,包括加强财政可持续性、保持货币稳定等措施。

区域动态

► 新加坡10月制造业PMI为50.8,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状态,但较9月的51.0有所下降,主要由于新订单、新出口等增长放缓。

► 沙特央行将基准利率下调25bp至5.25%,为今年内第二次降息,旨在缓解高借贷成本,这可能会提振基建和科技投资、推动经济多元化。

欧盟对有关数字时代增值税的提案表示欢迎,该方案将使欧盟的增值税制度更加有利于商业发展,并促进在线与传统服务提供商公平竞争。

乌干达计划于下一财年削减98%的外部借款、20%的政府总支出,并降低54%的国债发行,以控制其不断增长的公共债务。



焦点探究




IMF: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展现韧性

图片来源:IMF

亚太经济增速预测上调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更新报告[1]。该报告指出,2024年上半年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表现强劲,超出今年4月展望的预期。基于这一表现,IMF将亚太地区2024年的经济增速预测值从4月的4.5%上调至4.6%。考虑到更为宽松的货币环境将为经济活动提供重要支撑,2025年的增速预测值也从4月的4.3%小幅上调至4.4%。

从经济增长构成来看,几乎所有亚洲经济体在上半年都受益于强劲的出口增长,但各经济体的内部需求形势却存在明显差异。亚洲发达经济体[2]的消费有所走弱,这一定程度上受到此前货币政策收紧的影响。大多数亚洲新兴经济体[3]的消费和投资则实现稳步扩张。该报告预计,亚洲发达经济体2024年经济增速将为1.6%,且随着需求逐步复苏,2025年增速有望提高至1.9%。相比于4月的经济展望,亚洲新兴经济体2024年和2025年的经济增速预测值则分别上调0.1个百分点,达到5.3%和5.0%。

此外,亚太地区的大部分经济体的通胀已回落。新冠疫情后,全球需求逐渐从商品转向服务,商品价格的回落在通胀下行中发挥关键作用。大多数亚洲新兴经济体的通胀已经在2023年底回归到目标水平。由于工资压力阻碍了服务业通胀下降,亚洲发达经济体的通胀下行速度相对缓慢。不过,预计到2025年初,大多数亚洲经济体的通胀将回落至政策目标区间。

下行风险有所增加

尽管亚太地区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强劲的经济增长,但其面临的下行风险正在增加,可能使经济环境更加复杂、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具体而言,亚太地区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外部需求走弱的可能性。如果过去几年全球货币政策收紧的滞后效应超出预期,外部需求可能会不及预测。近期,全球大部分地区的货币政策调整处于停滞状态。随着通胀的逐步回落,实际利率会上升,这可能给全球经济活动带来压力,从而影响亚太地区的出口前景。此外,地区冲突升级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通过大宗商品和金融市场紊乱引发的溢出效应。

二是地缘经济碎片化和贸易关系紧张加剧。一个需要关注的风险是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报复性关税升级,这最终将影响所有经济体的增长前景,包括在短期内可能因供应链重组而受益的经济体。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模式变化往往比贸易附加值的变化更为显著,这表明贸易关系的重新调整可能意味着效率低下的供应链在拉长。

三是金融市场波动未来可能会增加。目前,金融市场正在对今年年底和明年美联储继续实施大幅降息进行定价。尽管一些亚洲经济体央行的降息幅度较小,但金融市场普遍认为这一趋势将延续。日本央行预计将继续逐步提高政策利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货币政策路径预期的突然变化可能导致汇率调整,并对其他金融市场产生溢出效应。金融市场波动尽管本身未必有害,但可能会削弱消费者信心和投资情绪。

四是结构转型和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在未来几十年内,人口结构变化将对许多亚洲经济体的潜在增长产生压力,并相应地增加财政上的挑战。向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可以创造新的增长机会,尤其是投资于商业和金融服务等可贸易服务业。然而,结构转型的成功需要配套的教育和劳动力市场政策。同时,新技术有潜力提升生产力并推动经济增长,但也可能导致部分劳动力被替代。

亚洲经济体需谨慎灵活的宏观政策

IMF报告指出,谨慎而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将是引导亚洲经济体度过未来挑战的关键。这些主要措施包括:强化财政可持续性、专注于维护货币稳定并保持快速响应变化的能力,以及加强金融监管。

就财政政策而言,亚洲的公共债务和债务偿还比率仍远高于疫情前水平,这使得“增长友好型”的财政整顿成为优先事项,特别是对于许多太平洋岛国和新兴经济体。根据当前预测,尽管公共部门债务比率在大多数经济体中会逐渐稳定或下降,但财政整顿屡次落后于计划进度。因此,财政改革应聚焦于调整财政收入并优化“增长友好型”支出。

在货币和汇率政策方面,亚洲经济体应对疫情后通胀走高的成功,展现了该地区央行维护货币稳定的能力。随着通胀压力的缓解,降息空间逐渐出现,货币政策也向更中性的立场转变。然而,在一些通胀仍高于目标的经济体中,激进的宽松政策应在通胀和工资预期稳定后再实施。在一些通胀水平偏低的经济体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合理的。同时,央行需要为应对风险的变化做好准备,并及时调整政策立场。IMF研究表明,过去三十年里,亚洲资本市场逐渐深化,资产负债表的美元化程度降低,外汇储备覆盖率提高,这些因素都将有助于亚洲经济体央行更多关注其自身的经济状况,并让汇率能够更加灵活地调整。

最后,从金融和宏观审慎政策来看,鉴于许多亚洲经济体未来面临货币和金融宽松的局面,金融监管机构应密切关注潜在的金融风险,并在必要时采取宏观审慎工具来应对薄弱环节的风险,例如房地产和高风险信贷领域,以防止系统性风险的积累。举例来说,在许多亚洲发达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家庭债务水平仍高于同行可比的平均水平,这可能加大金融系统的脆弱性。




区域动态


01 东亚与东南亚 <<<

► 新加坡制造业连续14个月扩张。新加坡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连续14个月高于50的枯荣线,但较9月的51.0有所下降。具体来看,制造业就业、供应商交货量、进口和积压订单的扩张速度加快,而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工厂产出和投入品采购等增长较慢。部分分析师认为,新加坡制造业前景依然乐观,尤其是年终假期或将推升需求,且外部对新加坡电子产品的需求似乎具有韧性。其他观点则指出,新一届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可能会对全球需求和亚洲供应链产生影响。□联合早报[4]

► 韩国10月出口同比增长4.6%。韩国10月出口额同比增长4.6%,为575.2亿美元,连续13个月保持同比上升。分商品类别看,韩国两大出口品半导体和汽车出口均创下历年同月新高。其中,半导体出口同比增长40.3%,为125.4亿美元,连续12个月保持增势;汽车出口同比增长5.5%,为62亿美元。按出口国来看,韩国10月对中国出口同比增长10.9%,为122亿美元,为近25个月以来的最高值,连续8个月超过100亿美元。这主要由于半导体和石化制品出口大增。□韩联社[5]

► 越南数字经济快速增长。谷歌、淡马锡和贝恩公司11月12日发布的《2024年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显示,在坚实的宏观经济基础、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东南亚数字经济强劲增长。2024年,东南亚地区数字经济商品总价值(GMV)预计将达2,630亿美元,利润为110亿美元。其中,越南今年的数字经济预计保持两位数增长,主要由电子商务和在线旅游带动,商品总价值将达360亿美元。特别地,越南网络媒体行业的商品总价值有望达60亿美元,同比复合增长率为14%,增速为东南亚最快。□越通社[6]

► 泰国政府考虑推出更多刺激政策以提振经济。泰国财政部长11月13日表示,为实现明年3.5%的经济增长目标,政府将尽快考虑采取更多刺激政策,并推出其140亿美元“数字钱包”计划的第二阶段。由于投资和就业低迷,家庭债务高企和小企业面临困境,泰国近年来经济增长较为缓慢,去年GDP增速为1.9%,今年预计增长2.7%。此外,泰国今年1-10月的整体通胀率仅为0.26%,低于泰国央行设定的1%-3%的目标区间。该部长表示,泰国政府计划在明年将通胀率推高至2%以上,并鼓励私营部门增加投资、推动银行帮助解决家庭债务问题。□路透社[7]

02 南亚、中亚与中东 <<<

► 沙特央行降息25bp。11月8日,沙特阿拉伯央行将基准利率下调25bp至5.25%,为今年内的第二次降息。与9月50bp的降息幅度相比,此举是对沙特货币政策的重新调整,旨在缓解过去两年为对抗通胀而持续高企的借贷成本。许多中东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因此其央行通常与美联储保持一致行动,如阿联酋、巴林近期降息25bp、卡塔尔降息30bp。借贷成本下降可能会提振基建和科技投资,这对于沙特实现经济多元化有重要意义。□阿拉伯新闻报[8]

► 印度10月通胀率创近期新高。印度10月零售通胀率达6.21%,创近14个月以来的新高,突破该国央行设定的目标区间上限。食品通胀率从9月的9.24%上升至10.87%,是整体通胀上涨的主要推动因素,其中蔬菜价格同比上升42.18%。食品价格上涨对家庭购买力和企业盈利均有负面影响,进而拖累整体经济增长。尽管如此,高通胀可能会使印度央行在12月推迟降息。□路透社[9]

► 哈萨克斯坦三季度失业率稳中有升。哈萨克斯坦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该国各行业的就业人口达923.38万人,其中702.01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76%)为受雇员工,其余为自营职业者,按15岁及以上人口计算的就业率为65.2%。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标准,哈萨克斯坦三季度失业率为4.6%,其中15-34岁青年群体的失业率更低,仅为3.1%。2023年起,哈萨克斯坦将“青年群体”的年龄上限提高至35岁,以扩大就业支持的覆盖范围。□哈通社[10]

03 欧洲 <<<

► 欧盟推动数字增值税法案。11月5日,欧盟委员会对有关数字时代增值税的提案表示欢迎。该方案将使欧盟的增值税制度更加有利于商业发展,也标志着欧盟开始应对平台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本次一揽子计划将推出三项措施:一是引入基于跨境交易电子发票的统一实时数字增值税报告,从而打击增值税欺诈、加速数字时代的业务转型。二是客运和短期住宿租赁行业的平台经济运营商将负责收取和缴纳增值税,而基础供应商不收取增值税。这项措施将有助于在线服务和传统服务之间形成更公平的竞争环境。三是减少在不同成员国进行多次增值税登记的要求。□欧盟委员会[11]

欧洲旅游业第三季度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欧洲旅游委员会(ETC)新一期《欧洲旅游业趋势和前景》报告显示,今年三季度以来欧洲旅游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多项关键指标均出现明显提升,其中外国游客数量同比增长7%,游客总过夜数同比增长5%。ETC估计,今年全年旅欧游客整体花销将达到7,197亿欧元,同比增加10.3%。报告同时指出,欧洲旅游业也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均衡等挑战,南部地中海沿岸国家仍是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芬兰、斯洛伐克等地区复苏势头则相对缓慢。□人民日报[12]

► 欧盟2023年失业率创新低。2023年,欧盟15-74岁人群的失业率降至6.1%,为201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长期失业者占劳动力比重为2.1%,创下自2009年该数据统计开始以来的历史低点。在欧盟国家中,希腊的长期失业率最高,达6.2%,其次是西班牙(4.3%)和意大利(4.2%)。丹麦和荷兰的长期失业率最低,均为0.5%。与此同时,欧盟青年失业率也达到有记录来的最低水平,15-29岁失业年轻人占同龄总人口比重为6.3%。瑞典青年失业率最高(10.9%),而捷克、保加利亚和德国的青年失业率仅不到3.5%。□欧盟统计局[13]

► 欧元区10月制造业继续收缩但逐渐平稳。欧元区10月制造业活动出现企稳迹象,PMI录得46.0,虽连续28个月低于枯荣线,但收缩速度放慢。其中,衡量产出的指数从9月的44.9上升至45.8,新订单指数也从42.4上升至44.2,为近四个月来最高值,表明欧元区制造业的衰退没有进一步加深。此外,工厂价格指数也以4月以来最快的速度下降,一定程度上证明欧洲央行当前的政策宽松是合理的。□路透社[14]

04 非洲与拉美 <<<

► 乌干达计划下一财年削减98%的外部借款。乌干达财政部表示,在截至2026年6月的财政年度内,该国将削减98%的外部借款,以控制其不断增长的公共债务。乌干达公共债务已从一年前的237亿美元上升至今年6月的256亿美元,引发信用评级下调。今年9月,该国财政部表示,计划在下一财年将总支出削减20%以上,至57.4万亿乌干达先令,而本财年计划支出72.1万亿先令。该部门还计划在下一财年大幅削减国内借款,预计发行的国债将比本财年下降54%。□路透社[15]

► 阿根廷央行降息500bp至35%。阿根廷央行11月1日宣布,考虑到流动性环境改善、通胀预期下降等因素,将基准利率由40%下调至35%。阿根廷总统米莱自2023年底就任以来,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减少财政赤字、控制通胀。该国今年9月通胀率为3.5%,为近三年以来最低,过去12个月累计通胀率为209%。为应对本币贬值、减少资金外流、抑制高通胀,阿央行2023年前10个月连续六次加息,将基准利率从75%上调至133%。自阿根廷新政府就职后,央行开始持续降息,最近一次为5月将基准利率从50%下调至40%。□新华社[16]

► IMF与赞比亚达成1.86亿美元拨款协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1月11日表示,该机构就赞比亚贷款计划的第四次审查达成工作人员层面协议,获批后将向赞比亚发放1.855亿美元。IMF表示,赞比亚经济受到干旱气候的严重打击,农业产量下降和电力短缺对经济活动产生广泛影响。其预测赞比亚2024年实际GDP增速为1.2%,低于6月预测的2.3%。受食品价格上涨和货币贬值推动,该国10月通胀率加速至15.7%,远高于6%-8%的目标区间。□路透社[17]

► 加纳上半年石油产量五年来首次增长。加纳公共利益与问责委员会(PIAC)报告显示,今年前6个月该国原油产量同比增长10.7%至2,486万桶,而2023年则同期下降13.2%。在产量增加的推动下,加纳今年上半年的石油收入同比增长约56%,达到8.4亿美元,贡献该国政府收入的7%。加纳原油生产始于2010年,但由于现有油田产量下降抵消了新井开发的收益,该国年度原油产量已连续五年收缩。□路透社[18]




[1]除特别注明外,本章节内容整理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4年11月发布的《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REO/APAC/Issues/2024/10/31/regional-economic-outlook-for-asia-and-pacific-october-2024?cid=ca-com-homepage-AM2024

[2]亚洲发达经济体指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

[3]亚洲新兴经济体指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

[4]https://www.zaobao.com/finance/singapore/story20241102-5287835

[5]https://cn.yna.co.kr/view/ACK20241101001800881?section=economy/index

[6]https://zh.vietnamplus.vn/越南数字经济以两位数增长-post230589.vnp

[7]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asia/thai-finmin-eyes-2025-gdp-growth-35-plans-more-stimulus-2024-11-13/

[8]https://www.arabnews.com/node/2578510/business-economy

[9]https://www.reuters.com/world/india/indias-october-retail-inflation-accelerates-621-yy-2024-11-12/

[10]https://cn.inform.kz/news/2024niansanjiuyezhongyou-yezai46-8e908d/

[11]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ip_24_5666

[12]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111/c1002-40358325.html

[13]https://ec.europa.eu/eurostat/en/web/products-eurostat-news/w/ddn-20241108-1

[14]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europe/euro-zone-manufacturing-slump-shows-signs-stabilising-october-pmis-show-2024-11-04/

[15]https://www.reuters.com/world/africa/uganda-cut-nearly-all-external-borrowing-202526-finance-ministry-says-2024-11-13/

[16]http://www.news.cn/world/20241102/615ed74e08294bedb09d44a86cdbd66d/c.html

[17]https://www.reuters.com/world/africa/imf-reaches-staff-agreement-with-zambia-1855-million-disbursement-2024-11-12/

[18]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commodities/ghana-sees-first-oil-output-increase-five-years-2024-11-07/


免责声明

本产品中的信息是基于公众媒体或其它第三方公开披露的信息编制而成。中金公司对所转发信息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默示的保证。本产品不属于中金公司的证券研究报告,不构成买卖任何投资工具或者达成任何交易的推荐,亦不构成财务、法律、税务、投资建议、投资咨询意见或其他意见。本产品所提供信息仅供接收者参考,任何人依赖本产品中任何信息、观点以及数据行事而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行事者自负,与中金公司无关。本产品内容的版权归中金公司或相关方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


【END】



中金研究院
中金研究院 (CICC Global Institute,缩写 CGI)作为中金公司一级部门,定位为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型智库,服务于中国公共政策研究与决策,参与国际政策讨论和交流,并为中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发展建言献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