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是如何看待精神分裂症的?
▶
A.精神分裂症患者是疯癫的、危险的
B.一旦得了精神分裂症,一辈子都无法治愈
C.精神分裂症是可以治疗的
D.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E.精神分裂症患者没有生活自理能力
F.通过科学治疗管理,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可以上学、工作、正常生活
G.更多观点,评论区见
约翰·纳什,这个名字在数学和经济学界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他是美国的杰出数学家、经济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曾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新一代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他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的名字与他提出的“纳什均衡”紧密相连,这个理论在博弈论和经济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在伟大学术成就的另一面,他在生活中却与“精神分裂症”这个疾病进行着艰难的斗争。30岁时,他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受到言语性幻听、幻视、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困扰,他一度不得不住院接受治疗。
但是,他并未放弃与疾病抗争。在医生的治疗下,在妻子、朋友的支持下,在他自己的不懈努力下,他的病情得到缓解,尽管他有时仍带有偏执的想法,甚至还能听到并不存在的声音,但他能够重新投入到热爱的研究中,并最终获得了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约翰·纳什,图片来源于网络)
1
纳什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天才、挫折和毅力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精神分裂症的故事。很多人听到“精神分裂症”,就先入为主的认为他们精神不受控制、他们是“疯子”,是可怕的、危险的;一旦患病,他们就没救了。很多患者及其家人也担心被贴上“精神分裂症”的标签,不愿意去医院诊治,从而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影响了疾病的康复。其实,这些先入为主的想法是对精神分裂症的刻板印象,很多精神疾病 (包括精神分裂症) 也是可以有效治疗的。
精神分裂症是什么?
精神分裂症影响着全球约2400万人,是一组常见的病因未明的致残性精神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阳性症状 (如幻觉、妄想)、阴性症状 (如情感淡漠) 和认知症状 (如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
精神分裂症常被误解为一个人“分裂”为多种性格或人格,实际上,精神分裂症和人格分裂是完全不同的疾病。人格分裂又称为分离性身份障碍,或多重人格障碍,其特点是至少有两个稳定、发展完整的人格,它们交替出现控制个体的行为,每个人格具有自己的思考模式和记忆。
精神分裂症的“分裂”具有双重含义,首先是个体和现实世界的分裂(脱节)。比如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听见/看见不存在的声音/事物(幻觉),相信不真实或不符合逻辑的事情(妄想)。二是个体内在的思维、情绪、行为等的分裂(失调)。比如遇到悲痛的事情却高兴愉快,遇到应该高兴的事则痛苦不已(情感倒错)。
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是暴力狂?
在很多影视作品和悬疑小说中,施暴者/杀人凶手往往都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受此影响,很多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形成“易怒”、“不能招惹”、“暴力狂”等刻板印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研究显示,中国90%以上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没有暴力行为,而且有暴力行为的患者主要在急性期或首次发作阶段,此时这些患者的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尚未得到充分治疗[4,5],他们感觉自己被监视、被控制,觉得有人要害自己,继而可能会产生一些怪异的行为。
诚然,在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时,潜在的暴力可能性是一个相关考虑因素,但是直接将精神分裂症与暴力划等号是错误的。
事实上,精神分裂症患者比一般人群更容易沦为其他人暴力行为的受害者,我们往往会更关注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事件,而忽略精神疾病患者被暴力的新闻。此外,由于大多数患者趋于退缩、离群索居,患者伤害自身要远多过针对公众;研究显示,与一般人群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风险增加了9倍[5]。
因此,需要明确的是,暴力行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并不常见。与普通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酗酒和经常打架闹事的人给公众带来的风险可能要更大。
精神分裂症患者“傻”?
常有患者家属反映:“感觉病人反应变慢了,总是丢三落四,记不住事,这是怎么回事?是吃药引起的吗?”
的确,一些药物可能存在影响记忆等的副作用。但是,这些表现很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本身的认知症状。大约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症状,通常在阳性症状首次发作前就存在,发病后持续存在并不断下降。研究发现,在25年的随访期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智商下降超过16分[6]。
即使阳性症状控制稳定,认知症状仍可能使患者难以完成日常任务,比如:做家务、独自出行、购物、记住家人刚说过的话、交朋友、与人打交道等。一方面,认知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独立症状之一;另一方面,精神分裂症相关的风险因素,如代谢疾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等都可能会使患者的认知症状更严重。
所以,在控制好阳性症状后,还需要关注并针对认知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通过改善认知可以帮助患者有更好的生活体验,家人的负担也会小很多。
得了精神分裂症就治不好?
很多人以为一旦得了精神分裂症,就“没救了”、“一辈子就毁了”,甚至选择放弃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经过系统抗精神病药治疗,75%可以达到临床治愈。通常首次发作患者对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都比较敏感;药物的治疗剂量也常低于慢性患者。所以,发病早期的积极治疗对于患者更好地康复非常关键,越早治疗,患者愈后越好,越有可能回归正常生活。
有些患者会经历病情的反复发作和不断恶化,每一次发作都会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发作次数越多,治疗难度越大,最终可能导致患者丧失社会功能,需要长期住院或反复住院治疗。研究发现,最主要的复发原因是中断治疗或自行减药。所以,遵医嘱坚持服药是维持病情稳定的重要措施。
总之,精神分裂症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很多患者是能够逐步恢复、过上正常生活的。
写在最后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治疗管理是类似的,需要长期管理,多数需要长期吃药,或者定期复诊监测,改善生活方式等等,在专业医生的指导和管理下,可以控制得很好。
纵观这些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名人 (见下表),他们或是天才或是普通人,或许他们一生都难以走出疾病困扰,但即使受到疾病影响,他们都坚持不懈,与疾病抗争,最终在各自的领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甚至取得了常人难以超越的成就。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普通患者,他们通过正确看待疾病,坚持治疗,最终正常工作和生活。所以,不论是患者本人还是家属,都应该保持希望,早诊早治,不放弃,相信终会有治愈的那一天。
参考文献:
上海交通大学应用心理硕士,初级心理治疗师。就职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要从事公共精神卫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工作。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医师,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精神疾病防治与康复、突发事件心理应急管理和危机干预等相关的研究和实务工作。
助力我中心争创全国文明单位
2023年度上海市健康科普人才能力提升专项(JKKPYC-2023-A13)
抑郁:了解抑郁症及抑郁情绪
焦虑:了解焦虑症及焦虑情绪
分裂:了解精神分裂症相关信息
心身:了解心身健康及心身疾病
康复:了解精神疾病康复信息
儿童:了解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
自杀:了解自杀预防相关信息
戒毒:了解毒品及戒毒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绿丝带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使用。如需转载本内容,须注明“来源:上海精神卫生飘扬的绿丝带”。未经授权不得用于除转载外的其他用途,违反本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