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免不了多吃一些肥甘厚非的食物,加上天气寒冷,运动减少,不少人都会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今天小编带大家学习几张中医典籍里记载的消食化积良方,虽然大多取材自厨房里平平无奇的常见食材,但临床效果一样值得信赖。
2.将煨熟的槟榔、蜂蜜渍过的橘皮干燥后,研为细末,同置于锅中,加水150mL,煎煮至75mL,滤渣取汁备用。 【应用】食积不化证。用于湿阻气逆、食积不化之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嗳气吞酸、食欲不振等。 【方解】本方所治之证为湿阻气逆、食积不化所致,治宜理气消积、燥湿和胃。槟榔辛散温通苦降,可行气消食导滞,并有缓下作用,配以燥湿行气、降逆止呕的陈皮,共达燥湿行气、消积降逆之功。【组成】檀香6g,木香9g,丁香6g,砂仁15g,茜草60g,红曲30g。【制法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g左右,泡白酒500mL。适量饮用。
【应用】食积气滞证。用于饮食积滞,脾胃气机受阻,升降失司之呕吐、呃逆、脘腹冷痛、泄泻等。 【方解】本方所治之证为饮食积滞、脾胃气机升降失司所致,治宜理气导滞、开胃消食。方中檀香气味芳香,辛散温通,善调脾肺,利膈宽胸,有理气调中、散寒止痛之功,适用于寒凝气滞之胸腹疼痛;木香辛行苦泄温通,行脾胃之气,而止痛消食;丁香温中降逆,善治胃寒呕逆。三味相须,理气导滞,散寒止痛。砂仁辛散温通,化湿行气,有止呕止泻之功;茜草、红曲通经活血,有“气病治血”之意,而茜草性寒,又可防诸药温燥太过伤阴损液,红曲既是着色剂,又有消食、健脾温中之作用。诸药炼蜜为丸,用时以酒泡之,理气导滞,开胃消食。该药气味芬芳,酒色由白转红,饮后胸膈脘腹饱胀即刻消失,其乐融融,优哉游哉,故有“神仙”之美誉。 【组成】白术30g,红枣250g,鸡内金15g,干姜6g,面粉500g,食盐适量。 1.白术、干姜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入锅,下红枣,加水1L,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熬1小时,去药袋。 2.红枣去核,枣肉捣泥。鸡内金研成细粉,与面粉混匀,倒入枣泥,加面粉及少量食盐,和成面团,将面团再制成薄饼。【应用】脾胃寒湿,食积内停证。用于纳食减少、脘腹冷痛、恶心呕吐、大便溏泄、完谷不化等症。【方解】本方所治之证为脾胃寒湿、饮食停滞所致,治宜健脾益气、温中散寒、健胃消食。方中白术苦甘性温,入脾、胃二经,甘以补脾益胃,温能散寒除湿,苦以燥湿止泻,用治脾胃虚弱、寒湿内生所致纳呆食少、脘腹饱胀、大便溏泄等症;红枣味甘性温,入脾、胃二经,与白术相须为用,以增强健脾益气之功。鸡内金运脾磨谷,消食化积。干姜温中散寒,健运脾阳,为温暖中焦之主药。诸味相伍,既可健脾益气、温中散寒,又能消食健胃。【组成】炒山楂24g,生谷芽30g,麸炒神曲45g,炒枳壳24g,姜炙川厚朴24g,乌药24g,橘皮120g,陈茶叶90g。【制法用法】上药干燥,共制粗末,和匀过筛,分袋包装,每袋9g。每日1~2次,每次1袋,开水冲泡,代茶温饮。【应用】食积气滞证。用于饮食积滞,气机受阻之脘腹饱胀疼痛、嗳气、矢气后胀痛减轻、纳呆、厌食等。【方解】本方所治之证为伤食、饮食积滞、脾胃气机受阻所致,治宜消食健胃、行气导滞。方中神曲性温,味辛甘,辛以行气消食,甘温健脾开胃。谷芽甘温,消食和中,健脾开胃,善消米面薯芋类的食积、食滞。二者与善消肉食之积的山楂相须为用,增强疗效。枳壳、厚朴、乌药辛散温通,除胀止痛;橘皮既行气健胃,又降逆理气,临床常用治食积气滞之食后胃脘饱胀、嗳气矢气频作等症;陈茶叶既消食降气,又能清火。以上各味共奏消食开胃、行气导滞之功。
高建忠—补中益气汤讲解
1、补中益气汤是教科书上说的温补方剂吗?是补剂为何黄芪人参用量甚至不到2g?
2、补中益气汤治慢性病?但你知道东垣先生原文是用补中益气汤治“发热恶寒”、“口渴脉大“的外感急症吗?
3、东垣先生强调四时用药法究竟体现着怎样的中医临床智慧?后世又是如何把补中益气汤用歪的?
扫码即可查看可报名课程(目录里有试看)
![]()
![]()
![01_01.jpg]()
![01_02.jpg]()
![01_03.jpg]()
![01_04.jpg]()
课程一经购买,可以永久反复观看。
温馨提醒:本课程为知识类商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换,敬请知悉。
悄悄告诉你
,茯苓每日都会
![]()
▼推荐阅读
▼版权申明
整理/茯苓 排版/茯苓 校对/青竹学术部
本文摘选自《中医药膳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谢梦洲 朱天民主编),由茯苓整理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
戳 阅读原文 进入链接
▼ 十万稿酬 等你来拿
分享,在看,点赞,三连支持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