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仙术汤”,祛寒湿,温脾胃,还治虚胖、水肿、眼袋、黑眼圈!

文摘   2025-02-03 19:11   辽宁  



青竹忍冬学社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1707篇,医路漫漫 青竹相伴。


来源| 小白郎仲

 导读 

古人有句话叫做“脾胃亏虚,百病由生”。可能很多小伙伴一听到“百病”二字,觉得这也太夸张了,根本不可信。李东垣以擅长治疗脾胃病而闻名,他非常重视脾胃的功能,“脾胃内伤,百病由生” 这八个字,就由他总结出来的,张景岳也很重视脾胃功能,脾胃称作身体的基础和轴心。基础扎实牢靠,人体的免疫力自然就很强大,抗病能力就会增强。

现在,介绍给大家一个古方,专门健脾护胃,久服能延年益寿。 


这个方子来源于宋朝朝廷组织编写的医书《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很多耳熟能详的方子都出自这里,比如四君子汤、四物汤、逍遥散、参苓白术散等等。 这个方子名为“仙术汤”,据《天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此方“能癖瘟疫,除寒湿,温脾胃”。 


组成:苍术160克、大枣40克、干姜10克、炒杏仁20克、炙甘草48克,研成细末,用淡盐汤服下,一次3克,一天两次。 


此方为什么能除寒湿、温脾胃呢?我们来看具体药物组成。在古时候,白术和苍术不分彼此,统一被称为“术”,到了宋代时期才真正分开。 


白术药效平和,长于健脾,苍术药效燥烈,长于燥湿。

 

苍术既能补脾,又能祛寒湿,可以更快地把脾的湿邪去掉,另外,因为它走窜,擅长把筋骨、皮表的风湿驱逐出去,所以可以燥湿化痰、可以祛风湿、解表。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还有明目的作用,因为脾胃弱则九窍不利。苍术能够祛湿健脾,促进脾气升清作用,清阳之气上升,注于双目,能够濡养眼睛,使眼睛更明亮,所以长期服用仙术汤还有明目的作用。  


早在汉代,就有记载说苍术能“避一切恶气”,在所有抗疫药材中,苍术的使用率是最高的,所以,仙术汤还可以驱瘟疫。 


炙甘草和大枣是张仲景药方中常用的两味药,甘草可以直接补脾,补充脾胃的津液气血,张仲景补脾最喜欢用甘草。 甘草味甘性温,还可以甘温除热,炙甘草味甘入脾,能补脾胃之气,还有调和诸药的功效,可以将这些药拧成一股绳,使劲儿往一处使。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大枣除了香甜可口,美好祝福外,可能认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其实不然,大枣在中医药里是一味难得的好药。

 

《神农本草经》讲大枣: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所以,炙甘草再加大枣,补脾胃的功效更强。 干姜味辛温,可以温胃,增强脾胃阳气,胃阳增强可以使整个五脏六腑阳气增加,对下寒有很好的疗效。 


干姜性温,跟生姜不太一样,生姜是散寒的,干姜是温中,温肺里的寒。干姜和炙甘草稳稳地守住中焦,保护脾胃之气,因为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 


这个姜啊与大枣可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真是绝配。两者相配能健脾暖胃,调和气血。干姜得大枣驱寒有动力,大枣得生姜,补中不滋腻。 


杏仁能够祛痰止咳平喘,作为种子类的药物,首先能够降气,杏仁味道较苦,苦也能降气,杏仁入肺经,可以使上逆的肺气下降,从而止咳平喘。 


健脾的药方中为何加入止咳的杏仁呢? 


第一, 杏仁的降泄作用有助于帮助胃气下降,杏仁质地比较油润,还有润肠的作用,能够通便。 


第二, 从五行相生关系来看,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脾为肺之母,如果脾胃虚弱也会累及肺脏,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很多脾胃虚弱的人,痰湿过剩引起咳嗽,所以加入杏仁可以使咳嗽标本兼治。 


原方中盐的用量偏大,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本能建议研末的方药中不放盐,改为用淡盐水吞服。 


盐咸寒收涩,入胃肾大小肠经。盐入肾经,还能清热引火下行,加强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的联络沟通,调和脏腑。 


整个方子,以调理脾胃为主,同时兼顾肺脏的调理,同时加强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的沟通,共同发挥“辟瘟疫,除寒湿,温脾胃”的作用,正如书中记载“常服延年,明目驻颜,轻身不老。” 


小提示:脾胃虚寒、舌苔白腻、胖大有齿痕,皆可用,但阴虚者不宜。




高建忠—补中益气汤讲解


1、补中益气汤是教科书上说的温补方剂吗?是补剂为何黄芪人参用量甚至不到2g?


2、补中益气汤治慢性病?但你知道东垣先生原文是用补中益气汤治“发热恶寒”、“口渴脉大“的外感急症吗?

 

3、东垣先生强调四时用药法究竟体现着怎样的中医临床智慧?后世又是如何把补中益气汤用歪的?


扫码即可查看可报名课程(目录里有试看)


高建忠主任学术经验传承人招募中
有意愿跟师跟诊的学员
请联系报名老师



课程一经购买,可以永久反复观看。

温馨提醒:本课程为知识类商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换,敬请知悉。




购买过程遇到问题,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
悄悄告诉你,茯苓每日都会
分享临床案例、学习资料!
赶快添加茯苓,加入每日学习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版权申明

整理/茯苓 排版/茯苓 校对/青竹学术部 

本文摘选自《中医药膳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谢梦洲 朱天民主编),由茯苓整理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戳   阅读原文  进入链接

   十万稿酬  等你来拿                                     

  分享,在看,点赞,三连支持一下哦

青竹忍冬学社
陪伴30万中医人成长,致力于传承经典,提高临床水平,成就明医!青竹临床公开课与经典训练营、中医读书会广受学员好评!
 最新文章